摘要:長期以來,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成了臺下的“觀眾”,只能看教師“演出”;書本知識成了知識的“主宰”,使學生的情感性與發展喪失;教師的思維活動代替了學生的認知過程,學生喪失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凡此種種,使學生主體的生命性發展受到了抑制,致使政治課失去了效度,在這種情況下,政治課堂要引進有利于學生個體發展的教學模式,以下主要談一談在政治課堂應用討論式教學的體會。
關鍵詞:課堂討論;灌輸式;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166-02
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多數教師改變了以往“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轉而注重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進而“課堂討論”在課堂教學中大量出現,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課堂討論”教學模式的應用
本文將以高二哲學常識《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為例,談一談“課堂討論”教學模式的應用。本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正確處理金錢和人生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走出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形成聲音、圖像、文字、圖表的立體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于本節課注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熏陶養成,所以枯燥的說教和強行的灌輸不足以讓學生心服口服,肯定不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采取了給出情景和討論題使學生在討論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自我認知,心服口服。本節課中,我反使用的討論模式是這樣的:
情景→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發言→教師評價并總結→通過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完成教學目標
情景:播放視頻《胡長清警示錄》和任長霞、孔繁森等先進人物的配樂圖片,樂曲《為了誰》。問題一:請同學們結合以上材料:談一談青少年應該樹立怎樣的金錢觀?給學生適當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4人為1小組)進行討論。接著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本來對金錢的態度學生就有話可說,而且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加上兩段形成鮮明對比的視頻的播放,使學生的思維如點燃的火種不斷燃燒,釋放熱量。課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和熱鬧,每個小組的同學討論的都很激烈。討論結束后,個別同學們爭相發表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有的同學做了一首詩視金錢如糞土。在討論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感覺課堂討論的參與率不高。根據課堂上的觀察,有些學生只是處在觀眾地位,坐在那兒一動不動,等待尖子生回答,沒有進入到討論的氣氛之中。但是后來每一組中,先進生的積極上進喚醒和帶動了后進生的好勝心,組員的幫助也激勵著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也使他們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討論結束時,同學們都有些意猶未盡。大多數同學通過討論,能正確認識金錢和人生的關系。最后由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對本知識點進行概括總結以便知識點的進一步落實。這次“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學效果更好,更有效。通過討論和交流,縮短了師生、生生間的心理距離,營造出了民主、平等且富有親和力的課堂氛圍,從而激活了學生潛在的智慧力量。通過獨具匠心地創設與教材情景相同的情感景象,以情動情、以情激情,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成教學目標。通過這次“課堂討論”我也體會頗多。“課堂討論”同以往的“灌輸式”單一的教學模式相比能更有效的輔助成功教學,具體有以下優點:
第一,改變了老師一統“天下”的局面。討論的模式,讓學生自己變成老師,讓每一位學生體會一下站在講臺上的感覺。這時候老師的作用則表現為宏觀把握方向,因為每一位老師既要把握住上課的動態,把握住同學們的思路及反應如何,還要恰當處理每一堂課可能出現的突發事情,及表達、表情的能力等等,一句話素質的提高。
第二,改變了課堂的氣氛。因為是同學們自己唱主角,所以每一個人都有意識的參與,提高了課堂效率。看一看課堂還有幾人在打盹,睡覺?同學們最受不了就是有的老師一人在講臺上講得神采飛揚而下面垂頭喪氣,歸之原因,不對口,沒有做到有的放矢,沒有把握住臺下學生的興奮點。當然授課效率只能低。
第三,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不上去不知道,一上去嚇一跳。”我事后聽同學們如是說。其實有很多時候,光看不練是不行的,你不參與其中,你不是主角,你永遠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奧妙。就像一個學游泳的人,在岸上理論再豐富,不下水永遠不會一樣。如果你不大膽的站出來,你不放膽去講,你永遠只能是聽眾,永遠只能看著別人的成功。大多數發言的同學說收獲頗大,無論從哪一方面。如:自信、勇氣、口才、技巧等等。用一句話來說,每一次經歷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趁年輕的時候,多磨煉一下,多受一點苦,怕什么丟人,怕什么沒面子。如果怕這怕那,那你只會永遠畏首畏尾,永遠怕下去,你也可能永遠與成功失之交臂。看來,教學效果不錯。
第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改理念。先進生帶動后進生,和諧的小集體產生了積極的學習效果。
雖然“課堂討論”能有效的輔助成功教學,但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時時注意一些問題。
二、課堂討論的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討論問題的設計。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值得討論,如一些概念、原理等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即使讓學生進行討論,也往往得不出什么有效的結論,白白浪費時間,還打消了學生合作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所討論的問題應該有一定的難度,難度過大或過小都將失去討論的意義。最好是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話題,這樣學生能充分體會“跳一跳,夠得著”的喜悅,更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注意討論的時候。有的老師喜歡向學生出示問題后馬上組織討論,我認為是不適當的,因為這樣容易扼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個性。個性化的思考應該是合作討論的前提。經較好的做法是,出示問題后留一定的時間,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再在組內或組間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個性化的思維互相碰撞,不斷升華。另外,教師還應該設計討論的情景,最好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再進行討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樣容易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善于把握這種時機。
3.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有些教師習慣于在學生討論時站在一邊,靜待討論的結束,認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其實在更多時候,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當中去。并適時給以必要的評價,但是要避免單一的評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再者,這樣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討論中的偏差,并加以適當控制,少走彎路,節省時間,提高討論的效率。
4.要給學生充分的討論和展示討論成果的時間。討論不充分,效果就不明顯。因此,在討論時必須有較充足的時間做保證。“充足”并不意味著時間一定要長,只是指要讓學生在此段時間內,至少能完成(或基本完成)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總結。另外,有的教師雖然能讓學生進行比較充分的討論,但在小組發言時,留給學生的時間卻很少。討論時很熱烈,交流時卻只讓一兩名學生發言,甚至在發言還很不充分時,就急于打斷進行總結。這樣做是很不適當的,因為發言不充分,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學生思維的火花就不能在互動中碰撞與升華,討論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有的教師擔心學生的討論會耽誤時間,影響教師的講解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其實這是毫無必要的,因為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并解決了部分(有時甚至是大部分)學習目標。因此,只要控制得當,討論不僅能減輕教師講解的壓力,而且還能加速教學目標的實現。
總之,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適當的組織一些課堂討論,對于提高課堂效率,促進課堂教學的民主化,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讓學生在充滿魅力和煥發生機的政治課堂中感悟人生、認知社會、學會思維、健康成長。但是,教學工作任重道遠,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前進,力圖使教學效果更有效。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