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型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的內源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作為理論基礎,為英語專業(yè)本科基礎階段教學改革提供新的視角。提出研究型教學的七種模式,探討其在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模式;英語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可行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151-02
在國外,20世紀80年代研究型教學在大學本科教育階段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在中國,近年來研究型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日趨受到各所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視,并逐漸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在中國期刊網(wǎng)CNKI數(shù)據(jù)庫檢索“研究型教學”,至2009年12月末,共有相關文章398篇,年限跨越近十年。其應用多與理工科的教學相結合,同時見諸教育、體育以及中小學基礎課程等多個領域的教學。然而,在英語專業(yè)課程改革領域的應用卻極少,只有近四年發(fā)表的8篇文章,不足總體研究的2%。該數(shù)據(jù)表明,研究型教學在英語教育界還未受到重視,仍有相當廣闊的研究空間。因此,本論文的研究將為英語專業(yè)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以及完善課程評價體系方面提供新的視角、理論支持與實踐范式。
一、研究型教學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一)研究型教學的內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杜威(John Dewey)指出,學習是基于指導的發(fā)現(xiàn)而非信息的傳遞[1]。研究型教學打破傳統(tǒng)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倡導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的。該模式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倡導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民主化。研究型教學為學生提供未來研究的基礎,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求職的熱情,拓寬其知識面,處理問題的技巧和能力也可以得到訓練,這意味著在最普通的意義上這種模式可以改善課程的質量[2]。由此可見,將研究型教學模式引入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的教學改革有其必要性與可行性。
(二)研究型教學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論者主張削弱教師的權威,即教師的角色應是多重的而非絕對課堂話語權的領導者。教師可以是一個協(xié)調者、促進者、資源顧問,使學生能配置資源,例如幫助他們利用電腦檢索相關資料、組織和合成大量的綜合觀點或主題等,通常這個角色更顯示出指導教師或教練的一面。教師可以提供線索和見解;與學生交流不同的觀點;為呆滯的材料注入有趣的含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主要的挑戰(zhàn)是使學生加入一系列的對話之中并使之從被加工的客體轉化為對話關系中的主體。因此,布拉菲(Bruffee,1993)倡導合作式學習,學生之間進行的交流起著主要的作用。一個人通過加入、聯(lián)合和批判性地考察別人的觀點來學習,通過互動產生各種新見解。
2.知識的內源論
知識的內源論認為,重要的不是一個人頭腦中信息儲存量的多少,而是思考它們的方式。外語課程能夠磨礪人的思維因而應受到高度的重視。課堂討論比講授受歡迎,因為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最終充分地發(fā)揮認知能力的潛在可能性。寫作考試和學期論文比標準化測驗好,因為通過這些方式不但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理性思考,而且評價也十分理性地從量的角度轉向質的角度[3]。
3.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Jerome S.Bruner認為,學習包括三個幾乎同時發(fā)生的過程:習得新信息、轉換、評價。其最重要的認知學習觀倡導,為了使學生學得好,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這些信息本身不是學習的目的,因此學習應該“超越所給的信息”[4]。強調信息提取,關鍵在于如何組織信息,知道信息儲存在哪里,怎樣提取。因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與反饋交流模式在語言教學中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利用不斷積累的語言素材、文化圖式及人文思想,最終實現(xiàn)用流利的外語表達。在不斷的運用英語進行批判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活動中,語言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4.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Car Rogers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理論。這一理論成為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的核心和基礎。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與作用提倡學會適應變化和學會學習的思想,倡導內在學習與意義的理論,弘揚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動力功能,注意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學心理氛圍。
二、研究型教學的七種模式
研究型教學七種模式中的任一種或幾種模式只要有助于學生對某一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有助于學生主動探究,就可以運用到英語教學中,按照每一種模式的操作要點使教學活動為建構新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PBT)是以問題為驅動力,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問題意識、批判性思維的技巧以及問題解決的實踐能力;(2)習明納研討模式:20世紀末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習明納研討模式,則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師生互動,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3)合作項目研究模式:教學中所涉及的重要內容或深層次話題,通過學生合作項目研究的方式,完整地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整合、批判思維以及與人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4)自主設計模式:教師激發(fā)、支持和幫助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制定學習策略,設計學習途徑與方法,并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研究的方式,自主地理解學習內容;(5)查閱運用資料模式:熟練使用英語詞典、百科全書等工具書和參考書以及網(wǎng)絡資源獲取知識,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語言和有關背景知識問題,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6)反饋交流模式:將交流溝通技能的訓練融入課程學習中;(7)分層激勵與評價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注重同伴互評的作用。
三、研究型教學模式應用于英語專業(yè)本科基礎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策略
近年來,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就業(yè)情況每況愈下,除了受擴招等社會因素的影響,也日益暴露了英語專業(yè)教學自身的問題。學生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模式與社會需求的不適應。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是:英語專業(yè)如何回歸人文學科本位,培養(yǎng)“英語技能熟練全面、人文素養(yǎng)深厚、知識面寬廣、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較快適應各種工作的專業(yè)人才”[5]。研究型教學貫穿英語專業(yè)技能訓練恰恰能夠為此提供嶄新的思路與解決方案,對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能力與人文素質、提高英語專業(yè)教師教學與科研水平以及英語本科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可將研究型教學的七種模式有選擇性地應用于不同基礎課程即精讀、泛讀、寫作及聽力的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jù)課程內容需要自主選擇。
(一)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自主設計模式、查閱運用資料模式
每堂課給學生5~10分鐘作課前活動,由學生根據(jù)自主選取感興趣或與課文有關的文化信息通過口頭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講授與實踐環(huán)節(jié)——運用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習明納研討模式、反饋交流模式
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中視頻、圖片等提出導向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圖式信息。授課中的難點、重點采取小組合作的習明納研討模式進行討論或辯論。適時開設研討課,采用習明納研討模式、反饋交流模式,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復述與討論,檢驗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詞匯及句型得到積累,口語同步提高。
(三)課后作業(yè)——合作項目研究模式
課文中所涉及的深層次的中心觀點、顯要或有爭議的話題,通過學生合作項目研究的方式,完整的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出來。檢驗學生的語法、詞匯層面的基本功,同時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也可通過該模式針對所讀作品布置讀書報告、作文或論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協(xié)作與磋商能力。
(四)課程考核——形成性評價模式
教師根據(jù)評價主體與評價形式多元化的原則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水平予以客觀的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同伴互評的方式,使學生客觀地看待自身和他人的優(yōu)勢與不足;給每個學生的閱讀筆記、讀書報告及多媒體課件建立電子檔案與課堂表現(xiàn)一并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
結語
英語專業(yè)本科基礎階段的教學僅有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已不能滿足學生本身能力培養(yǎng)及社會的需求。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必須將研究型教學模式應用到基礎階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授之與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英語專業(yè)教師也應進一步思考如何成長為研究型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學與研究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虹.從美國理工科教學改革看研究型教學[J].物理與工程,2004,(2):12-14.
[2]盧德馨.研究型教學20年——理念、實踐、物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應俊峰.研究型課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5]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