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 導游業務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為了順應當今旅游業對導游人才的需求模式,高校導游業務課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具有高行業素質的應用型導游人才。
關鍵詞:導游業務;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162-02
一、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一)課前準備實踐教學素材
對教師備課要充分,首先,根據課程內容的特色,收集大量的語言素材、場景素材、視聽素材、應用情景素材,如接團計劃、導游旗、接站牌、導游證、各種結算單據。其次,要精心制作教學課件,目前市場上導游方面的音像素材十分缺少,筆者嘗試從電影、電視劇以及小品、話劇等文件上剪下相關片段,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編輯整理,插入課件中。對于那些實在缺少又是講課必須的案例,筆者請學生當演員自行組織拍攝,課件中有些規范動作和形象的圖片也是以學生為模特拍攝的。通過做“演員”和“模特”使學生參與到備課中,一方面加深了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他們對導游業務這門課的興趣。使用這樣制作的課件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更加豐滿,教學過程也更生動活潑。
(二)努力提高課堂實踐教學效果
擁有一個內容豐滿、結構合理的教案,采用了圖文聲像俱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說“教”的方面已經萬事俱備,但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看“學”的意愿是否強烈。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的培養對學習的意義。因為教學是雙向的,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雖然傳授的信息量很大,但學生真正接收的知識卻未必有那么多。特別是連續上三四堂課的時候,學生往往流露出疲倦、茫然、厭煩等情緒,這時候,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情緒變化,采用適當的方式來調節課堂氣氛。筆者在業余時間一直從事導游工作,導游素材大部分都經過整理作為案例教學,還有一部分情節曲折、趣味性較強的我就留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時用,這樣既可以使學生身心得以放松,又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除了課本知識外,教師還應當分析當前的導游行業狀況和未來一段時間的就業形勢,使學生明確就業方向,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導游人員,從而樹立學習目標,產生學習動力。這樣師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教與學的完美統一,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第二課堂活動對于導游業務這門課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既能鞏固課堂上學到的導游知識,又能鍛煉導游技能,同時也使學生更加了解和熱愛導游行業。比如組織學生參加導游知識大賽、導游技能大賽等等,讓學生在準備比賽和真正參與比賽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課堂學習效果,進一步提高對導游行業的熱愛,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強化社會導游實踐
導游業務課程實踐性很強,課堂實踐教學,課后實踐演練,這都是情景模擬的訓練過程,要想真正達到實踐教學目標,最后的這個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可以從兩方面完成。
第一,觀摩導游。即導游適應性訓練,具體做法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旅游景點、旅行社、旅游公司,參觀導游真實的工作環境,觀摩優秀的導游員是如何從事導游講解服務的,學習他們工作中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導游講解的藝術性,了解不同講解技巧在整個導游過程中的貫穿使用。
第二,實地導游講解。這是本課實踐教學環節最高級的形式,也是最常用、最能檢驗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程度的形式。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設計旅游線路,帶領學生深入機場、旅游景點,首先要給學生做導游講解示范,進而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敢于在公眾面前大膽表演,展露風采。還可以利用雙休日、旅游旺季、特殊節慶活動,如旅游黃金周、哈洽談會等,讓學生充分準備相關材料,為來往游客做義務導游,更好的鍛煉到有技能。
四、改革考試內容和形式
目前很多高校的期末考試(尤其是文科)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平時不用功學習,只是在考試前幾天才臨時強記考試重點,或是考場上使用投機取巧的方式通過考試甚至取得高分。這種考試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考察學生的臨時記憶能力,很難通過考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筆者認為有些課應該針對其授課目的,完全突破傳統考試形式的限制,采取真正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期末考核。
為了突出《導游業務》課程的實用性、實踐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完即用,筆者認為口語考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具體考試方法可根據現實條件而定,筆者曾嘗試過在教室內抽簽做導游講解、分角色模擬帶團和現場導游等方法。
口語考試重在考查旅游組織和導游講解能力,為了使考試取得成功,教師可提前公布考試內容和形式,學生自愿分組,自選角色,考試時將自己平時的積累和訓練在大家面前展現出來。考試過程輕松愉快。
(一)促使學生注重日常學習的知識積累
對于筆試而言,口語考試現場氣氛比較輕松、活躍,使學生在“同游客的歡聲笑語中”取得了好成績。但是考場上的輕松是與考前的充分準備密不可分的,俗語講: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口語考試看似輕松,實際上它對考生的要求卻更加嚴格和實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書本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口才和自如的臨場反應能力,要能夠通過流利的口語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展現出來,并給游客以美的享受。
(二)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在考前的準備不會單單用來應付考試,他們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練就的導游技能將為下一步的實習和將來的就業打下穩固的根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這是一次期末考試,不如稱之為實習的前奏。據以往屆畢業生反映,在課堂中的案例分析和期末實踐技能的鍛煉使他們很快適應了工作,并且在帶團中獲益匪淺。
(三)避免了“考試舞弊”的現象
考試的形式是多樣的,考試的內容是開放的,這種考核方法不像傳統考試,學生答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成績差的同學想利用舞弊通過考試,成績好的同學想利用舞弊再得高分,這就在無形之中為某些學生“混水摸魚、投機取巧”留下了方便之門。在這種新的考核方式下,學生要想得到好成績,必須在平時就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才能在考試的時候做到運用自如,得到評委及其他考生的好評。
結語
教師應當貫徹教育以人為本的方針,為實現導游業務課程的培養目標,從課堂教學、課后鞏固和考試內容與形式等多方面強化實踐教學的比例,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旅游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駿,沙潤.旅游管理專業野外實習課程建設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1).
[2]楊建翠.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幾條途徑[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0).
[3]周書云.旅游管理課程中情境教學初探[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1).
[4]李紅,韓立軍,郜振庭.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及實施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04,(9).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