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立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并根據構建的評價模型,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進行了全面評價,結果表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基本實現階段,但在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生態現代化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由此,從加速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等角度給出了推動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農業現代化;定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S-O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021-05
引言
農業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到達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基礎。山東省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領頭羊。1993年在農村工作會議上,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世紀末,把山東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在這個基礎上,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近年來,山東省依托科技進步正逐步向現代化農業大省邁進,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及抵抗自然災害能力相對較弱、農業增長方式亟待轉變、現代化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制約了山東省現代化農業的順利發展。為客觀全面地反映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及發展趨勢,明晰其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需要在建立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以一定標準值為依據,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進行綜合判定,從而明確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確定未來建設方向,使之向更高水平發展。
一、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建立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指標體系時,應綜合全面地考慮多種因素,使指標體系更能體現區域農業現代化的全貌。因此,在大量參考前人研究成果、檢索查閱統計指標的基礎上,結合山東省沿海農業大省的特點,設定5項主體評價指標,19項個體評價指標,以綜合測評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詳見表1。
二、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權重計算及模型構建
1.農業現代化進程指標權重計算
表1中5項主體評價指標、19項個體評價指標對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反映程度不同,這里采用德爾菲法對各層評價指標權重進行調查,并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各指標權重。向山東省內農業領域專家30人發放專家調查表,收集到專家打分后,取其平均值,根據各指標平均值的相對大小給出重要性判斷,并通過引入合適標度用數值將重要性表示出來,見表2,寫出判斷矩陣,并計算各指標權重。
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的和積法[1]計算判斷矩陣,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將判斷矩陣每一列正規化:
每一列經正規化后的判斷矩陣按行相加:
對向量正規化:
所得到的為所求特征向量,即指標權重;
計算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式中同樣表示向量AW的第i個元素;
對構造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為度量不同階判斷矩陣是否具有滿意一致性,引入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對1~9階判斷矩陣,RI值分別為:
求隨機一致性比率CR,當時,即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就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由此,計算得到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指標權重,詳見表~!3:
三、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
1.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標準值確定
盡管指標體系中各指標實際值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不斷演變,但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的標準值卻具有預測性和可規定性[2]。根據我國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和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情況,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確定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標準值,如表4所示:
根據農業階段發展理論及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將農業現代化實現程度分為三個發展階段[3]:1)初步實現階段,農業現代化進程綜合評價值,該階段農業現代化已有較大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較快的一個時期,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提高,初步具備農業現代化特征,不僅表現為現代物質投入已經較高,且產出水平特別是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得到快速發展,但農業系統內部以及農業生產、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發展尚不協調。2)基本實現階段,農業現代化進程綜合評價值,該階段現代農業特征十分明顯,農業現代化處于快速成長時期,不僅農業生產投入物已經具有較大規模,資金、科技對勞動和土地的替代率也已達到較高水平,現代農業發展已逐步適應工業化、商品化、信息化的要求,農業生產與農村社會、經濟、生態現代化已經處于較為協調的發展過程中。3)完全實現階段,農業現代化進程綜合評價值,這一時期,現代農業水平、農村城鎮化、農民知識化建設水平較高,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進入了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階段,全面實現了農業現代化。
2.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評價模型,運用1996—2007年統計數據,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進行量化研究,得到測算結果如下圖所示: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除農業科技現代化水平外,其它4項主體指標的評價值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由此,促使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綜合評價值1996年的0.57上升至2007年的0.82,表明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已從最初的未實現階段逐步發展到基本實現階段。具體來看:1)在農業經濟現代化方面,評價值由1996年的0.74上升到2007年的0.98,表明山東省農業經濟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尤其是恩格爾系數和人均購買生產用固定資產支出兩項指標表現相對較好,近年來實際值均大于標準值,同時人均GDP和農業增長指數兩項指標評價值增長也較快。2)在農業生產現代化方面,評價值由1996年的0.45增長至2007年的0.76,機械化程度持續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山東省農業生產方式,提升了生產效率,其中,農用化肥施用量和機械兩項指標評價值上升較為明顯,以此促進了山東省農業土地和農業勞動生產能力不斷增強。3)在農業科技現代化方面,評價值表現較為穩定,維持在0.8左右,表明山東省農業科技發展相對滯后,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有較大空間亟待提升,特別是農業科技成果比重近年來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從1996年的20.93%降至2007年的15.5%,科研力度與經費支持有待加強,技術研發推廣體系亟須完善。4)在農業社會現代化方面,評價值由1996年的0.34增長至2007年的0.77,表明隨著農業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和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山東省農業社會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盡管萬人擁有醫護人數、農民人均純收入尚未達到標準值,但農村居民電話普及率和人均居住面積不斷改善,初中以上農民比重也有所上升,反映出近幾年山東省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5)在農業生態環境現代化方面,評價值由1996年的0.49增長至2007年的0.60,農業生態環境狀況正在逐步好轉,說明山東省農業環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生態狀況仍不理想,尤其是山東省森林覆蓋率始終較低,僅維持在20%左右,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此外,土壤有機質含量距離農業現代化標準也較遠,嚴重制約了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
四、推進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途徑探討
1.加速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當前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脫節,科技管理體制與技術推廣應用體系不健全,導致科技轉化率低下,利用周期短,農業技術市場遠遠落后于其他技術市場,特別是農民整體素質制約了農業科技成果的順利推廣,加之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隊伍不穩定,極大地影響了山東省農業信息化與現代化進程。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不斷轉變,農戶作為農業的獨立生產者和經營者,其生產目的正逐漸由生活保障向生產投資轉變,因此,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將愈加強烈,應在建立健全山東省農業科技進步動力機制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加大農業科研支持力度,加強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鼓勵科技創新,并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培養健全的農業科技市場,從而掃清制約山東省農業科技發展與應用的障礙,滿足農業生產經營者對農業科技的需求。
2.努力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解決山東省現行農業經營體制下由于農戶經營規模過小帶來的種種弊端,成為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質就是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經營[4]。山東省應以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依托,制定農業基地建設規劃和品種區域化布局方案,以品種引進、篩選、病蟲害防治技術開發、灌溉施肥為重點,建立可持續生產技術體系,大力發展特色林果和農作物精深加工,形成若干糧食加工基地、林果產品加工基地,實行“市場+公司+科技園”、“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培育與發展“專業化、特色化、規模化”的加工企業,促進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格局,力爭建設具有不同優勢與特色的農業產業集群或產業帶,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以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在山東省現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下,應進一步加強對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如農用電網、生態林網、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快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尤其應建立軟性的農村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縱觀發達國家已經普遍建立起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向農民提供全面的補貼性農業保險,為穩定社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產業化農業經營必然要求其經營風險通過市場得以轉移,因此,建立新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山東省農業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時,根據山東省農業目前發展狀況,可以形成以財政性投資為引導思想、信貸資金為主流、債券市場融資、郵政儲蓄轉換財政投融資、股票市場融資、直接投資融資、社會保險基金等綜合運用的多元化農業投融資體系,拓寬民間投融資渠道,吸引更多資本投入到農業現代化建設中,以切實解決農業投入不足問題。此外,還應注意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健全農業信息收集與發布機制,建立統一信息平臺,推動農業信息數據庫建設,實現信息共享與自由交換。
4.保護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農業生態環境關系到經濟安全與社會安全,盡管農業生產的大部分資源環境都是可再生的,但如果對資源環境開發利用的速度大于其更新速度,或在開發過程中破壞了資源環境再生的條件,就會導致資源環境的衰退,因此,應將農業資源環境開發與保護有機結合起來,以保證永續利用。山東省要增強農業生態環境憂患意識,把農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突出地位,一手抓農業生態治理,一手抓農業生態保護,盡快制定并實施山東省農業生態退化區治理、農業生態脆弱區綜合保護規劃,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和農村節能減排工作,鼓勵發展循環農業,建立健全森林和水土保持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切實做到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三者的統籌兼顧。
5.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
推進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村的城市化進度是關鍵。要統籌城鎮與農村的發展,積極加快農村城市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從而提高農民收入,為農業的專業化與規模化生產提供資源基礎,為農業市場化與現代化創造條件。一方面,應堅持以現有縣城和建制鎮為重點,改革城鎮戶籍制度,消除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流動的各種障礙,促進農民工由流動就業向穩定就業轉化,促使其轉變為城鎮常住人口;另一方面,應根據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盡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市場,建立健全勞動力就業服務機構,使農民工能夠盡快適應市場形勢。同時,還要注意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制度創新,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二、三產業轉移,引導鄉鎮企業在城鎮聚集,形成城鄉一體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格局,從而推動農業現代化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煥臣,許樹柏.層次分析法——一種簡易的新決策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35-46.
[2]張春花,吳春華,王洋,等.大連市農業現代化進程評價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39-343.
[3]景紅民,林卿.三明市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評估[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1):11-14.
[4]武瑞娟.河北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研究[D].石家莊:河北農業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