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教材進行改編是由教材自身、學生需求和課程改革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尤其是在我國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理解、掌握改編教材的技巧與方法、步驟,顯得更加重要與迫切。
關鍵詞:課程改革;英語教師;教材改編;改編技巧與步驟
中圖分類號:D630.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160-02
前言
近年來,我國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領域發生了許多變革。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并啟動了國家級的中小學新課程改革。隨后,高中新課改以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為標志,在各省、直轄市逐步進行高中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新課改已進行了八年,作為課改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教育英語新課程已經進入積極推進階段,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英語教師能否在實踐中把握好課程標準、利用好教材,是推進基礎教育英語新課程、實現新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現代教育學也認為,要想實現教育目標,教師都要“自己創造和選擇出合乎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影響,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對教育影響作出改組或改造,如對教材內容的次序、結構進行調整和重新安排,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或是對已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等等”[1]05。
關于如何改編教材,廣大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都作了有益的嘗試并且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對我國英語教師改編教材的系統研究并不多見。本文試圖結合新的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為什么需要改編教材以及如何改編教材進行分析探討,以期對廣大英語教師有所啟發,使他們在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能更好地迎接挑戰,很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一、英語教師需要改編教材的原因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之一就是對教材的改編即對教材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和學習順序進行改編,這是由諸多因素所決定的,既有教材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自身與學生需求的原因,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教材自身的原因導致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調整與改編
在教學中使用教材有很多好處:教材為課程提供了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順序,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安全感;教材為師生提供了一些視聽材料、閱讀材料、各種活動等,可以節約教師尋找或開發這些材料的時間。但是,再好的教材,在應用到不同的、具體的教學環境時,在被不同的師生使用時,也有其不利的方面:教材的部分內容也許不適合教師所教的教學對象,或者內容可能不是正好與學生的水平相當;也許教材里某方面內容太突出,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甚至不包含教師所想要的內容;教材中的試聽材料與活動也許枯燥乏味,也許是過時的,這些教材自身存在的因素都會導致教師對教材進行改編。
(二)教師自己所持的教育理念會作用于教材使用的全過程
教師的教育理念主要反映在教學觀與學習觀上。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各異的教學觀與學習觀會極大地影響教材內容的取舍、教材里活動的安排與取舍、教材閱讀材料的使用等。比如,持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師相信“個體一出生便開始積極地建構個人意義,即建立他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建構,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來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和理解”[2]21。這種理念反映在教材使用上意味著教師不僅會充分利用教材里提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還會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更多的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更充分地去體驗、建構自己的知識或形成能力。反之,持行為主義學習觀的教師認為學習就是刺激—反映—強化的過程,在教學法上會采用語法翻譯法,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與語言結構的反復而機械的操練;反映在教材使用過程中,由于要進行“知識灌輸”和“反復操練”教師很容易把教材里進行討論或合作學習的活動和內容刪掉不用。
(三)學生的不同需求也是教師改編教材的重要原因
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與喜好,進而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顯得越發重要。首先,具有不同語言水平的學生,在聽說讀寫技能的發展、語法詞匯的學習上都有不同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作出恰當取舍以滿足所教的多數學生的學習需要。其次,學生各異的興趣與學習愛好決定了教師要對教材里視聽材料、閱讀材料和學習活動進行調整與改變,以便于使學生對材料里的話題更感興趣,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更加積極。
(四)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
教師要作為積極的課程開發者,這是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師開發課程主要體現在“教師根據實際教育情境的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適度增刪、調整和加工”[3]247。在新課程實施中,教材是具體化了的課程標準,是師生實現新課程目標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景的需要,對“教材”的改編就是“對課程內容進行適度增刪、調整和加工”。可見,教師對教材的利用上有自己的創見,實際上就是發揮課程開發者的作用,從而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二、在實踐中,中學英語教師如何改編教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充分利用教材,使教材完全為我所用,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和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教師既要掌握常見的改編教材的技巧,又要理解并靈活把握改編教材的方法步驟。
(一)英語教師改編教材的常見技巧
McDonoughShaw[4]建議英語教師采用下列技巧改編教材:補充(adding)、刪除(deletingoromitting)、修改(modifying)、簡化(simplification)和重組(reordering)。
補充(adding)意為在時間允許情況下,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需求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與擴展(extending and expanding)。比如,教師發現學生的重音和語調讀的不好,可是原教材上只有單音節練習,就可以補充相關練習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再如,在教授閱讀時教師可以通過補充閱讀主題相近的文章以鞏固所學的閱讀技巧。
刪除(deleting or omitting)的意思正好與補充(adding)相反,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部分刪除,即通過精心挑選所需要的內容而舍棄未被選中的部分,比如教師發現學生不難理解和運用某個語法知識點,就可以挑幾個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其余的練習題就可以刪掉了;另一方面是徹底刪掉某部分教材內容,比如教材中某篇課文過難(超出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或過時(幾乎沒有現代教育意義),教師就可完全放棄它。
修改(modifying)主要體現在重新編寫教材內容與重新安排課堂活動上:比如教師可以重新編寫閱讀理解的問題使它們更具啟發性和挑戰性,也可以因為班上人多將教材上的兩人練習活動(pair work)改為小組討論活動(group work)。
簡化(simplification)實際上是修改(modifying)的一種類型,屬于重新編寫,它主要用于閱讀教學:我們可以把原文中復雜的句子、大量的生詞改編成簡化的句子與學過的詞匯。
重組(reordering)是指把某一單元內部任務的順序重新組織或把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順序調整一下,以便適合實際的教學情景與教學需求。
(二)英語教師改編教材的方法步驟
第一步,教師需要吃透教材。要想對教材進行改編就必須先要完全了解它,教師要清楚地認識教材的內容與結構安排、為什么這樣編寫、哪些教學思想指導編者這樣編寫等問題。也就是說,教師要理解教材內容包括哪些語法、語音、詞匯、主題文章、文化、技能和練習活動;還要明白上述內容是以話題(topics)為主線編排的還是以語法規則(grammar structures)為基礎安排的。
第二步,教師必須完全了解教材以外教學環境,這一步非常重要,它會使教師知道該對教材做什么樣的改編以及改編到什么程度。教材以外的教學環境主要有:學生的需求與水平和教師自身情況(前文已做過論述)、教學條件的現狀和新課改的要求。尤其是新課程的實施要求讓教材內容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欲望,使教材內容與同學們的經驗與體驗建立聯系,為此教師要搭起教材內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教學的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將教材內容問題化,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三步,教師對教材實施改編。經過第一步吃透教材和第二步了解來自教材以外的教學環境的要求后,Kathleen Graves[5]指出教師可以從“課本”、“單元”和“活動”三個層面進行改編教材。從“課本”層面意為根據需要或要求修改(modifying)或增刪(adding or deleting)教材的某部分或某些單元,這樣做有利于節約師生的時間與精力,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從“單元”層面改編教材,是指對某個單元內部的教學活動進行重新排序(reordering)、合并某些活動(combing)、刪除某些活動(deleting or omitting)、重新編寫練習活動(rewriting),這有助于使課堂教學更加流暢和具有銜接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最后,教師從“活動”層面進行教材改編,這是指對某個單元的某一具體活動進行修改(modifying),原因是這項活動有價值不可舍棄,但可能它設計的不夠好或是不適合自己班級的實際需求,教師就可以把它重新編寫。
結語
實際上,即使在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也離不開對教材的改編,會或多或少地涉及對教材的了解和對教材使用方式的選擇。今天在新課改背景下,新課程提出的諸多要求,更需要教師在教材的利用上有自己的創見。“在課改進程中,所有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對教材進行改編以滿足當地學生和教學環境的需求”[6]304。因此,廣大英語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吃透教材以理解改編對象、了解外在教學環境的要求以便清楚教材改編方向、采取靈活的技巧與方法對教材進行改編,這不僅是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也是教師追求專業技能發展的需要:英語教師對教材實施改編就是實施教學反思,追求專業發展;因為通過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需求,進而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改編的這一過程本身就是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調整、改善的教學反思過程;教師經常反思教學,日積月累就會獲得自我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Williams, M. Burden,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鐘啟泉,崔允.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McDonough,J. Shaw.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2nd Ed). 79-83.
[5]Kathleen Graves.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188-200.
[6]王薔.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