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商業銀行盡管總資產量占優,但資產質量低下。這其中行政壟斷是根源所在,雖然這一現狀是基于歷史和政治等客觀因素造成,但其弊端已經阻礙了我國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此,應從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治理以及外部監管兩個方面展開對策性研究。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行政壟斷;公司治理;外部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3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4(2010)09-0036-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快速發展,取得了諸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仍需面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差、經濟效益低的事實。以幾組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數據來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世界上其他大型銀行相比,規模差不多,總資產差得也不多,但效益指標差距明顯。如,在總資產效率上,花旗銀行的資產回報率:2002年是1.5%,工商銀行是0.14%,只有花旗的1/10;年花旗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0%,而工商銀行只有3.35%”[1]76。“截至2005年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到20%,折合成人民幣達4萬億~5萬億元”[2]。盡管近幾年來幾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上市,來自政府的直接和間接資本注入以及銀行自身不斷進行的改革嘗試都幫助改善了國有銀行業的財務狀況,但根據國際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的觀點,我國的整個銀行業仍具有資產質量差、盈利能力低、資本化程度不足的特征并面臨相應的高風險。
一、國有商業銀行低效原因探尋
為何中國銀行業、尤其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嘗試上市改革并積極拓展多種業務的同時,卻仍然徘徊在低效甚至虧損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由歷史、政治等諸多客觀因素促成的我國國有銀行長期壟斷的格局難以輕易轉變。
據國際金融界的權威雜志英國《TheBanker》(銀行家)發布的報告,中國銀行前100強中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占比高達71%。可見,我國銀行業呈現的是“壟斷為主,競爭不足”的局面。這里的“壟斷”,實質上屬于行政壟斷,即政府機構出于特定目的,運用行政權力對競爭做出的一種限制。這種壟斷格局是被動產生的,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其根源來自于政府的行政公權力。這種壟斷使得國有商業銀行具有很強的“公共性”,行政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市場自由的資本積聚,而同時也使得銀行本身的改革動力不足。從長遠來看,行政壟斷必定會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帶來阻礙。
此外,不得不指出的是,社會信用觀念的普遍淡薄也嚴重困擾了銀行業的發展。很多企業特別是某些國有企業,一味地以向銀行貸款作為生存依賴而疏于自身完善,導致銀行借款無法償還;而某些政府則將信貸資金與政府財政資金視若等同、任意調度。在這樣的境地中國有商業銀行承擔著沉重的政策性和經濟性負擔,不僅資金收益率大大降低,而且背負了大量不良資產。
二、針對低效的內部及外部對策研究
(一)完善內部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
政府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中擁有絕對的表決權,而其他股東在重大決策事項上的影響十分有限。這樣一來,國有商業銀行就缺乏足夠的內部監督制約。就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大力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使其也能成為大股東,積極參與公司治理
要想構建高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必然要求國有商業銀行從國家絕對控股逐步向國家相對控股過渡。在此過程中有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問題,那就是雖然應該逐步稀釋國有股份,但同時政府也不能完全放棄對銀行重大決策的掌控。為此,可以考慮引入一種“特權股”,即政府專門持有的對特定事項行使否決權的股份。這種股份只能由政府持有,其權益主要體現為“一票否決權”,能夠保障國家對國民經濟的調控。引入這種“特權股”,對戰略投資者來說,由于可以擁有更大份額的股份,便相應增加了其表決權的比例,提升了其對決策的影響力和投資積極性;從政府角度來說,雖然喪失了一定的股份,但仍能夠對重大決策行使最終否決權。這樣既能保證不會造成我國金融系統的動蕩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又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先進經營理念,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
2.完善商業銀行獨立董事制度,促進董事會有效地發揮作用
“目前國有銀行國家股股權代表的選派多為行政性行為,這些派駐的行政官員在國家股占控股地位的情況下順理成章地成為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看,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和經理層必然只是更為關注對政府部門或主管部門負責。董事會的功能界定比較模糊,本身應有的決定銀行經營方針、進行戰略決策、控制風險等核心功能發揮不夠,與以董事會為決策核心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還相去甚遠。”[3]105針對于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真正作用:首先,完善相關公司法的規定,賦予獨立董事代表公司起訴的權利,以增強獨立董事的作用。其次,改進獨立董事的選任程序。從增強獨立性出發,不妨由監管部門委托具有特別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建立相應的獨立董事人才庫,其中能夠進入人才庫的人員除了具備較高的學歷和豐富的專業素養外,還應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并經過特定培訓。當銀行需要時,可由股東會從人才庫中確定人選范圍并進行選舉。第三,建立合理的獨立董事薪酬激勵制度。可參照獨立董事選任的程序,由監管部門委托具有特定資質的專業中介機構對獨立董事的薪酬標準加以制定并經由股東會通過,根據獨立董事工作完成情況的考核來支付報酬。當然,允許商業銀行的獨立董事個人持股亦是激勵獨立董事盡職盡責的較好途徑。
3.處理好公司治理架構與黨委會作用問題
在國有商業銀行中,董事會和管理層人員更多地被看做是“官員”而非企業家,這些董事會和管理層的“官員”同時還兼任黨委書記。在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中,既要滿足現代公司治理模式的需要,又要體現“黨管干部”的行政原則,這里就存在一個黨委監督的邊界問題。筆者認為,對于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在內的我國公司治理而言,黨委會的行政權力監督一定要以尊重公司治理結構為前提。要想真正提升我國銀行業的整體運作效率和競爭力,仍舊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從充分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等角度改進公司治理,任何想要單純憑借行政權力改善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的想法都是不夠科學的。
(二)推動外部的銀行監管體制改革
外部監管不足和監管過度同時并存的現象是我國銀行業的一大特點,也是行政壟斷的必然表現。對此,我們應朝以下方向推進改革:
1.強調正確的銀行監管意識
在實踐中應當堅持銀行監管的規范性和獨立性。雖然銀行監管屬于政府行為,但不意味著政府可以隨意通過行政方式干預銀行監管,更不能簡單出于政策目的將國有商業銀行壟斷起來,限制其他銀行與之競爭。真正的監管應當從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入手,鼓勵并指導銀行參與公平競爭并對消費者甚至全社會擔負起更大的責任。至于政府政策目的的實現應當交由政策性銀行去完成。
2.加強銀行監管機構對違規行為的事后監管力度
除了事前和事中的監管需嚴格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之外,我們應當加強對違規行為事后的監管懲戒力度。逐步把監管重心向實施最終的監管懲戒方面轉移,這樣既能保證監管的力度又可避免在監管過程中出現過度干預的現象。銀行監管機構有權采取的強制措施應當被進一步細化,對不遵守經營原則或沒有達到監管要求的銀行及其高層管理人員根據其違規原因和程度的不同加以區分,通過具體且有針對性的強制措施,以實現有效的監督管理。
3.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強化信息披露的實效性
其一,增強銀行信息披露的壓力。可由銀行監管機構公開建立對商業銀行的評級制度,銀行監管機構通過委托專業化的社會信用中介機構對銀行在市場公開的信息和應當披露的內部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將商業銀行的眾多信息轉化為簡單明了的評級信息。這不僅有益于那些缺乏專業知識、無法理解披露信息所表達的特定含義的廣大中小投資者,又能夠鞭策銀行進步。
其二,從專業技術上重視和加強對風險信息的披露。剛剛經歷的金融危機為世人拉響了警報,讓我們充分看到風險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筆者建議,相關的法律法規應對風險信息的披露做出定性要求,并進一步規定,商業銀行對風險信息的披露不能僅限于數據,而應提供具體的現狀分析。信息風險的披露情況應與銀行信用評級直接掛鉤。
參考文獻:
[1]柴乃瑞.國有商業銀行的現狀與出路的思考[J].財會研究,2006,(4):76.
[2]張培娟.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仍過高[N].福建日報.2006-09-08(10).
[3]劉長霞.經濟轉軌時期中國銀行業反行政壟斷與促進競爭政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105.
The Reas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the Inefficiency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A Consideration of China’s Banking Anti-Monopoly
o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ZHANG Jin-n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have large quantity on total assets, the quality of them is low.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s supposed to be the origin reason that makes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such inefficient.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s based on th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history and politics, it has already hind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For this poin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to fi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