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工程項目由于投資大、工期長,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因素較多,參建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各種風險。因此,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風險管理水平,作為衡量建筑業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決定我國建筑業將來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因素,建立健全以工程保險為主要內容的風險管理制度,是我國建筑業與國際接軌的一條必由之路。
關鍵詞:WTO;建筑工程;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0.6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4(2010)09-0032-02
1.我國建筑工程保險面臨機遇與挑戰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上一些著名的保險公司進入我國工程保險市場,以獲取在其他領域所無法享受的高額利潤;同時,由于工程保險和工程擔保已成為國際上工程交易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為與國際慣例接軌,提高國內建筑企業的風險意識和質量意識以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就必須開展工程擔保和工程保險。建筑業市場的規范化、法制化發展道路的要求和與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規范接軌的未來發展趨勢的要求使我國工程風險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廣已經勢在必行。
總體來說,我國目前的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工程監理體制及工程風險管理體制與國際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我國現在還沒有建立以工程擔保、工程保險為主要內容的工程風險管理制度,使企業競爭能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國正強力推行整頓市場秩序活動,強制推行工程保險,預計工程保險會像工程招標一樣在某些工程領域強制推行。業主及承包商出于自身風險管理的需要,也開始接受工程保險,如國家電力公司、水利部、鐵道部開始在投資構成中列入了保險費一項。銀行出于自身風險管理的需要,也會積極推進工程保險。
以上幾方面(國家、保險人、投保人、銀行)都有積極性,必將促進我國工程保險市場的興盛發達。
2.建筑工程保險在國際建筑市場的現狀
隨著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在大興土木工程,從而帶來了工程保險業的發展,這些都屬于當代規模宏大、技術復雜、價格昂貴、風險集中的特種工程保險。在西方一些保險體系發達的國家里,工程保險是迄今應用得最普遍的,也是最有效的工程風險管理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其工程保險已邁入了專業化、制度化和現代化的階段。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工程保險主要涉及以下種類:承包商險;安裝工程險;工人賠償險;即工傷險和意外的傷害險;以及承包商設備險;機動車輛險;一般責任險;職業責任險;產品責任險;環境污染責任險和綜合險等等。無論是工程保證擔保,還是工程保險,保證機構或保險公司都必須對承包商的綜合能力進行分析評估;通過實行工程保證擔保和工程保險制度,使建設主體有關各方在自身利益的驅動下,守約則受益,失信則遭損,強化了自律意識,促進了規范運作,確保了工程質量。無論承包商、分包商,還是咨詢設計商,如果沒有購買相應的工程保險,或者沒有取得相應的保證擔保,就無法取得工程合同。建筑工程社會保險不僅成為強制推行的法律制度,同時也是建設主體各方普遍遵循的慣例準則。
另外,法國作為一個典型的實行強制性工程保險制度的國家。《建筑職責與保險》規定,凡涉及工程建設活動的所有單位,包括業主、建筑師、總承包商、設計或施工等專業承包商、建筑產品制造商、質量檢查公司等,均須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保險的內容包括新建、改建或維修工程的結構失效,以及建筑所在場地的破壞。
通過實行強制工程保險制度,迫使各方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積極參與工程質量的監督控制,力爭創造優質的建筑工程,客觀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國家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力地促進了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良性循環。
3.我國建筑工程保險市場現狀
在我國,工程保險起步較晚,80年代初才引入我國。目前,中國進行工程保險的,主要是一些利用外資和合資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部分重點市政工程。工程擔保在國內投資的項目上基本未予開展。工程保險和工程擔保作為市場經濟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設的建筑業中還遠未廣泛應用。但隨著經濟建設的大規模展開,尤其是近幾年國家鼓勵大規模進行基本建設,許多規模宏大的重點工程紛紛上馬,各地也在積極建設本地區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的建設市場體制正孕育著重大的改革,建設部向國務院提交的構建建設市場的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在全國建設領域強制實行工程保險和工程擔保制度。
我國的建筑工程保險是對進行中的建筑工程項目、安裝工程項目以及各種運行中的機器設備本身所面臨的各種風險所提供的經濟保障。其保障范圍不僅包括工程項目本身的物質財產的損失,還包括由于工程項目對第三者所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
與普通財產保險相比,建筑工程保險具有以下特征:(i)保險金額巨大;(ii)承保技術復雜;(iii)承保范圍廣;(vi)被保險人多元化;(v)保險期限長。這些特征中,國內保險公司感到最難以應對的是第2項。即由于建筑工程種類繁多,涉及技術領域廣泛。特別是一些重大市政工程如橋梁、隧道、污水處理以及大型水利、電力工程,專業性強,涉及許多學科的尖端技術以及工程管理及工程造價的相關知識。因此,承保大型建設項目建筑工程保險的技術要求要比承保普通財產保險復雜得多。
國際上通常使用保險規模、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一國保險市場的發達程度。與之相比較,我國工程保險業的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也面臨著許多問題。目前,在我國進行工程保險的項目,主要是一些利用外資和合資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部分重點市政工程。工程擔保在國內投資的項目上基本未予開展。工程保險和工程擔保作為市場經濟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設的建筑業中還遠未廣泛應用。
4.我國工程保險市場發展趨勢
由于近幾年來工程質量事故不斷發生或出現,建設市場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國家準備下大力氣“改革、整頓和規范建設市場”,這其中一項重要的改革內容就是“在項目建設中推行強制工程保險和擔保制度”(建設部報國務院的“關于建設市場改革方案”),強制工程保險即將在全國建設市場中實施,此險種將超過機動車輛險而成為財險中第一大險。我國已開辦建筑工程一切險和安裝工程一切險,可能逐步開設勘察設計、工程監理及其他工程咨詢機構的職業責任險和工程質量的保修保險。
建筑職工意外傷害保險。《建筑法》第48條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為從事危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據此,建筑職工意外傷害保險屬強制性保證。投保人是施工企業,也可以由施工企業委托項目經理部代辦。被保險人應當是施工現場上的作業人員及其管理人員,包括房屋拆除現場的有關人員。保險期限應當自批準開工之日起至合同竣工之日止,因故拖延工期的,須辦理保險順延手續。意外傷害保險費應列入直接工程費中的現場管理費,計入工程成本。
執業責任險。勘察、設計、監理等單位的經濟賠償能力相對較弱,因工作失誤或疏忽而造成的損失,可通過投保執業責任險來解決。建設部已于1999年12月正式發文,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市開展了工程設計保險的試點工作。工程監理及其他工程咨詢機構的執業責任險也應逐步組織試點。
保修保險。《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40條明確規定:“基礎設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為該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建設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一般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要確保建設工程保修責任的落實,可采取擔保的方式,但采用保險的方式更為適宜。因為,在工程竣工后的幾十年或上百年后,不僅原承包商可能已破產或停業,其擔保人恐怕也很難定其行蹤,而保險公司則要穩定得多。據此,應提倡采用保修保險的方式,但究竟是實行保修擔保還是保修保險,可以由業主或者承包商決定。
5.我國建設項目實施工程保險管理的建議
第一,按照工程保險管理的通用辦法將建設項目分成若干個子系統,對每個子系統進行尋找和風險識別,預先熟悉各個施工程序和采用的技術措施,按施工順序逐項查找風險源。
第二,確定工程保險的項目后,采用定性評估法和定量評估法對所保險項目進行評估。定性評估法適用于風險后果不嚴重的情況,定量評估法需要收集大量的統計資料,并進行數學運算。
第三,實行分級管理制度。按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的大小,一般分為四級管理。一級:后果可以忽略,可不采取控制措施;二級:后果較輕,不至于造成某個分項工程的破壞,可適當采取措施;三級:后果嚴重,會造成某個分項工程破壞并有人員傷亡,應立即采取措施;四級:災難性后果,應立即排除。
第四,建立完善的項目保險的控制機制。不同的建設階段,存在不同等級的風險項目,需要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在建設決策階段,應該進行客觀的可行性研究,以避免決策錯誤而帶來的風險。在勘測設計階段,應該進行詳盡的地質勘測,獲得可靠的地質資料;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做到既經濟又安全。在施工階段,應該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施工,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按圖施工。
參考文獻:
[1]金敏求.建筑經濟原理與改革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羅吉·弗蘭根,喬治·諾曼.工程建設風險管理[M].李世蓉,徐波,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張海貴.現代建筑施工項目管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4]徐偉,李建偉.土木工程項目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5]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EB/OL].www.chinesewto.net.
[6]王家遠.建設項目的專業技術服務風險管理淺析[J].深圳大學學報,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