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是一種極富獨創性的政治哲學理論,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這一理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與此同時爭論和分歧也頗多。
關鍵詞:葛蘭西;領導權;市民社會;知識分子;陣地戰
中圖分類號:B565.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9-0006-02
葛蘭西,作為20世紀極富獨創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其理論貢獻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發展,而這其中尤以他的政治哲學的核心理論——領導權理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創造性發展最為光輝。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興起“葛蘭西研究熱”以來,國內外諸多專家和學者對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進行了極為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取得了相當的共識,但爭論和分歧也頗多。現將主要理論觀點綜述如下。
一、領導權理論的思想淵源
任何一種理論的形成,都有其思想淵源,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也不例外。作為一種極富獨創性的政治理論,人們在研究這一理論時,更是力圖找出它的理論來源。
(一)強調領導權理論與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淵源關系
這種觀點認為,盡管葛蘭西領導權理論的形成有多種思想淵源,如意大利的知識傳統和盧卡奇的思想等,但馬克思的國家與階級意識學說和列寧的領導權思想才對這一理論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
(二)強調領導權理論與西方政治哲學的思想淵源關系
這種觀點不僅一味強調葛蘭西的思想深植于西方政治哲學的傳統之中,而且還強調葛蘭西思想來源的多元性,把許多思想家都說成是葛蘭西的理論先驅,與此同時,還竭力貶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家對葛蘭西的影響。
二、領導權理論的主要內容
對葛蘭西領導權理論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自然是這一理論研究的中心點。總的來說,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領導權的含義
多數研究者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概念通常具有兩種含義:廣義的領導權和狹義的領導權。廣義的領導權是指政治領導權和文化領導權,在對狹義領導權的理解上則存在一些差異。一種觀點認為,狹義的領導權僅指政治領導權,即列寧所講的領導權,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狹義的領導權是指文化領導權,即葛蘭西所強調的領導權。
第二種觀點認為,葛蘭西在不同場合使用領導權這一概念時,含義是變動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是指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領導權,但有時又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的領導權,而當他聯系列寧使用這一概念時,又是指無產階級專政。
第三種觀點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概念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當它同“統治”一詞用在一起時,是指贏得市民社會“積極同意”的過程,這同用暴力手段達到“統治”方式正好相反,而當它同“經濟—行會”階段用在一起時,則是指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發展的一個階段,即領導權階段。
(二)領導權和市民社會
學者們比較一致地認為,在對市民社會概念的理解上,葛蘭西和馬克思有所不同。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是指經濟基礎,葛蘭西的市民社會屬于上層建筑領域,執行意識形態的功能,領導權便是這種功能的體現。市民社會的形成是這種意識形態領導權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在對領導權理論和市民社會概念的邏輯關系的理解上,則存在一些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概念是從市民社會觀念中派生出來的,要清理葛蘭西的政治思想,必須由之入手的關鍵概念是市民社會概念,而不是領導權概念。另一種觀點認為,市民社會概念是領導權理論的組成部分,只有在前者的范圍內才能正確理解后者,而不是相反,理解葛蘭西政治思想的起點是領導權理論,而不是市民社會概念。
(三)領導權和知識分子
關于這一問題,國內外學者基本上達成了共識。他們認為,知識分子問題在葛蘭西的政治思想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作為新世界觀的創造者和經濟、政治領域的組織領導者,知識分子在實現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要推翻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權,首先必須造就本階級的有機知識分子。由于政黨是造就本階級有機知識分子的方式,這便涉及到政黨在實現領導權過程中的作用。黨的作用主要是領導和組織的作用,也即精神和教育的作用。
(四)領導權和陣地戰
陣地戰是葛蘭西在深入分析意大利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無產階級革命戰略,相對于運動戰而言,它更適合于西方社會。在對陣地戰和運動戰關系問題的理解上,爭論頗多。
第一種觀點認為,把葛蘭西的陣地戰看成一種和平過渡策略,完全排除暴力革命,這種觀點以“歐洲共產主義”理論家們為代表。
第二種觀點認為,陣地戰的革命戰略行不通,因此必須用暴力革命奪取國家政權,這主要是“托洛茨基主義”理論家們的觀點。
國內外絕大多數學者則認為,葛蘭西的陣地戰思想并不是一種和平過渡的策略,他一直很重視暴力因素,認為陣地戰和運動戰的辯證結合是任何革命過程都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只不過由于當時所處的特殊歷史條件,他更強調陣地戰的運用,但陣地戰也是為最后的運動戰作準備的。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葛蘭西的陣地戰策略盡管并不排除暴力革命,但這一戰略存在強調主觀革命的片面性,這導致后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學者由此走向極端,把社會主義革命完全寄希望于主觀革命甚至是心理的、本能的革命。
三、領導權理論與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關系
在《獄中札記》中,葛蘭西明確地表示,他對領導權問題的研究是直接受列寧的影響。因此,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和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的關系自然成了專家和學者們研究的重點。
(一)強調二者的一致性
這種觀點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不但沒有違背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而且繼承發展了這一理論,葛蘭西的政治學說是列寧主義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體現,領導權與無產階級這兩個概念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只不過是同一理論在不同國家的具體運用。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陶里亞蒂所刻畫的“列寧主義的葛蘭西”便是強調二者之間的繼承——發展關系。
(二)強調二者的歧異性
這一觀點認為,列寧把領導權主要理解為政治領導權,認為只有用暴力革命奪取了國家政權才能取得領導權,葛蘭西則把領導權主要理解為文化領導權,暴力在他看來只是一種手段,它是從屬于領導權環節的,只有先取得了領導權才能奪取國家政權。諾爾貝爾托·博比奧等意大利著名學者便是持這種觀點。
(三)對上述兩種觀點的折衷
這種觀點一方面強調建立最廣泛的社會聯盟,用領導權概念來表達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戰略,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強制絕不會消失,領導權概念并不排斥強制,并不排斥專政。
四、領導權理論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現實意義
其一是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絕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為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提供了一條可供借鑒的革命途徑;少數學者認為葛蘭西關于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之前先在某些領域取得領導權的思想沒有現實意義,因為革命的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地位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剝奪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權之前奪取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即使工人階級通過自己的組織掌握了一部分領導權,但在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下,也必然會蛻化變質而不能朝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其二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義。有的學者認為,葛蘭西在領導權理論中對意識形態、文化因素的強調,有助于我們認識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加強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要性;另外,葛蘭西對領導與統治這兩種國家權力的區分,對于我們深入具體地認識社會主義國家職能的實質也頗有啟發意義。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中國社會與西方國家在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對中國社會現實是否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還有待于進一步具體分析和探索。
(二)理論意義
一種觀點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將人的能動性置于革命過程的中心地位,確立了人作為主體和創造者的歷史事實,反對了存在第二國際內部的經濟決定論和宿命論思想。這一理論是葛蘭西依據不同的歷史環境不斷進行創造性探索的結果,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某些方面。
另一種觀點認為,葛蘭西的領導權理論因過分強調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和否認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而走向了唯心主義,它不是一種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種修正。
參考文獻:
[1][加]本·阿格爾.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2][意]薩爾沃·馬斯泰羅內.一個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蘭西的〈獄中札記〉[M].黃華光,徐力源,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意]朱塞佩·費奧里.葛蘭西傳[M].吳高,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英]詹·約爾.“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鼻祖——葛蘭西[M].郝其睿,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5][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M].文貫中,魏章玲,等,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英]戴維·麥克萊蘭.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M].林春,徐賢珍,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6.
[7][美]羅伯特·戈爾曼.“新馬克思主義”傳記辭典[K].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6.
[8]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第8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9]歐陽謙.人的主體性和人的解放[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
[10]毛韻澤.葛蘭西 政治家 囚徒和理論家[M].香港:求實出版社,1987.
[11]陳學明.西方馬克思主義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12]燕宏遠.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評傳:第4卷[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
[13]陳振明,陳炳輝,駱沙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政治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14]何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文化哲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