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作為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基礎,是我國教育事業和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體育事業的戰略重點。確認和保護學生的體育權利,是一個應當引起立法者和教育工作者足夠重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什么是體育權利
體育權利是一項人權。一般認為,體育權利既屬于生命自由權利,又可歸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從學理上看,我們平常在法律上確認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權利”之屬性,應從以下五個理解向度進行綜合判斷,即:利益、主張、資格、權能和自由。那么,當我們把體育作為一種權利來理解的時候,自然也應該從代表一定的利益、反映某種主張、具有某種資格、表征某種特定權能以及實現一定自由這幾個方面予以闡釋。因此,所謂體育權利,就是指公民或者組織在社會生活中,可以獲得身體健康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自由以及平等競爭的機會和資格,從而享有能達到最高體質和心理健康標準,最終實現最大自我利益和公共福利的可能性。
(二)作為教育權利中的學生體育權利
教育權利是人們認識體育權利的首要視角。無論是我國的憲法還是教育法都對公民的教育權利做了十分明確的規定。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規定: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十七條規定: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此外還對體育課、學生鍛煉標準、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體育場地器材、學生體格檢查等做了明確的規定。從以上法規我們不難看出,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公民教育權利的保障,自然而然也是對公民體育教育權利的保障。
(三)學生的體育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繼續提高,營養狀況繼續改善,但學生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等指標進一步下降。肥胖和近視仍然是中國孩子兩個致命弱點。在肥胖和視力不良不斷攀升的同時,學生各項身體素質指標持續下降。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體育工作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除少數特大和大城市的重點大中小學外,絕大多數學校體育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問題,學生的體育權利沒有得到重視,甚至被剝奪。這里以張厚福等的一項對lO個省、自治區對2000多名城鄉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內容、課外活動、業余訓練、場地器材狀況、學生體育權利保障的情況的調查為例,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中小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體育課被挪用、擠占情況較多;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數很少;場地、器材很缺乏。
(四)學生體育權利保護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
1,教育主管部門沒有真正從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相當多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沒有認識到學生的體育權利,許多學校不依法辦學,既沒有認識到增進身心健康權、體育娛樂休閑權、體育文化教育權是學生的基本權利,也沒有認識到實現學生這些基本權利是國家賦予各級各類學校的神圣職責。而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執法不嚴,未認真履行追究違法責任人的職責。
2,有關學生體育權利的立法質量不高,有的急需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這兩部教 育和體育的基本法對學生體育權利都沒有做出原則規定,或抽象,并無具體標準和實施細則。其中《體育法》沒有明確宣布“體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表明增強全體國民的身體素質、促進國民身體健康是國家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利益訴求。
《體育法》既然是對《憲法》的具體執行和補充,就應將全體國民的利益進一步實質性地分解為個體公民的利益,明確宣言“體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以表達憲法精神,彰顯自身的根本價值取向,便于人們迅速準確地判斷《體育法》的功能和目標。現行的《體育法》對公民體育權利未予確認和宣布,其第二條關于“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的規定只是對憲法規定的復制,這就使《體育法》所要保護的根本利益歸位主體模糊,無法指引人們認知“以人為本”的國家體育發展觀,不利于調動公民參與全民體育事業的積極性。
此外國務院于1990年在我國還處于計劃經濟體制時代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至今已有近20年未做任何修改,還保留有“國家教育委員會”、“糧食定量”等早已過期的內容。
研究學生體育權利,將包括學生體育權利在內的權利體系明確寫入法律,形成有針對性的條文,是依法治教、依法治體的根本性措施。這將有利于學校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規范教育行為,糾正諸多侵犯學生體育權利的行為,保障學生各種體育權益的實現,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協調、健康地發展;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體育權利意識,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體育利益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