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是學校最核心、最重要的關系,是影響校園文化、師生雙方知識交流、情感交流、態(tài)度交流的關鍵問題。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師生關系問題同樣重要。班級文化建設,包括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與學生如何良性互動,才能保證班級文化為教育目標服務呢?
一、師生互動,共創(chuàng)班級物質文化
建設班級文化首先應當重視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包括班級的布置和師生的儀表,它是班級的硬件建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溫馨愉悅的氛圍,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班主任積極組織,師生共同參與,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整潔的、優(yōu)美的、富有教育氣息的環(huán)境,促進班級的文化建設。教室布置真正做到讓每塊墻壁說話,圖文并茂,構思精巧,主題突出。例如:許多班級的墻壁上有“我能行,我精彩”、“我們的榜樣”、“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充滿激勵的話語以及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手拉手,心連心”、“悄悄話信箱”等無一不體現(xiàn)了班級里師生之間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和互助互學的良好人際關系;“奮進求實,勇攀高峰”、“爭做文明之星,爭創(chuàng)和諧班級”等號召力十足的班訓時刻引領著學生;“朝陽班”、
“雪松班”更是班級文化的高度濃縮。那么如何發(fā)揮班級環(huán)境建設的教育功能,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盡量讓全體學生參與設計的過程,發(fā)揮每個同學的優(yōu)勢,做到博采眾長。二要充分體現(xiàn)教室布置的教育功能,把教育的目標通過教室文化體現(xiàn)出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及時更新教室布置,延續(xù)教室文化。
二、師生互動,共鑄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作為一個規(guī)范性團體的主要表現(xiàn)和存在基礎。包括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班規(guī)、紀律等內容。班級制度是學生內在的評價尺度,加強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有利于學生自覺遵守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維護集體利益,朝著班級目標邁進。
班級制度文化主要表現(xiàn)為班級規(guī)章制度。規(guī)章制度制定得是否科學、合理,是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反映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其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班級制度的制定關系到班風的形成,關系到班級文化的建設,完善的班規(guī)是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集中體現(xiàn)。班規(guī)的制定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師生互動的基礎之上。教師應當與學生多進行溝通與交流,多聽取學生的建議。要引導學生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經學生集體研究討論,確定班級制度。班級的制度和紀律,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度的制定既不能過嚴,也不能過松。過嚴則無法實施,過松就無約束之功能。同時,班規(guī)的約束力應體現(xiàn)在對教師的約束與對學生的約束兩個方面,尤其是對教師的約束,如果沒有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這種約束力是得不到實行的,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學生便對班規(guī)不再信服,對于班級制度文化形成的促進作用也大打折扣。
在制定班級制度文化的過程中要遵循“多數原則”,盡可能的將所有的張力糅合在一起,形成集體的合力。多數原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利益,引導學生分析本班實際,讓學生盡情討論,充分發(fā)揚民主,通過討論制定出符合班級實際,體現(xiàn)班級個性特色的規(guī)章制度,從而為全班學生提供符合班級群體利益、自我約束而又互相監(jiān)督的行動指南;有利于保證主流文化的地位,并對非主流文化進行影響與制約,促使其與主流文化相融合,相一致;能夠保證班級規(guī)范最大程度的代表性,有利于保證班級規(guī)范文化的地位與實施。教師要注意師生間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的相互影響,并且利用多數原則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制約,建設民主的班級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的本質內涵是“實施、指導、監(jiān)督、制衡、服務”,班主任應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中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既要公正嚴明、一絲不茍,又要寬容溫和、真誠耐心。
三、師生互動,共建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tài)。它是班級文化的最高層次,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能夠給人以理想、以信念、以激勵,同時也給人以約束。班級精神文化一經形成,既可以通過明確的意識支配行為,也可以通過潛意識產生行為。
精神文化建設主要表現(xiàn)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每個集體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班級這個小集體來說,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個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團結互助,充滿愛意的班集體必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必須建立在良好的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在班級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的意識和觀念是相互滲透和融合的。要做好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
班級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交流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班級整體效應。班級文化是師生互動的結果,要塑造優(yōu)秀的班級文化,應該構建民主的師生互動關系,強化師生之間全面、和諧、有效的互動。為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保護學生的正當權益,理解與尊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之間良好的、正確的人際關系。多發(fā)揮民主精神,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主動意識。只有師生共同積極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
2,培養(yǎng)健康的班級輿論。
班集體的輿論是班級成員觀念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xiàn),是班級深層次的精神文化。班集體的成長是離不開健康的班級輿論的。正確的輿論是推動集體不斷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是不可能有健康輿論的。在促進學生健康的輿論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切身體會出發(fā),通過辯論會的形式,給學生平等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辯論的過程中得到正確的結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引發(fā)更深刻的思考,實現(xiàn)自我教育。最后,要善于利用輿論工具,充分利用它們的作用。班級輿論工具是班級言論傳播的媒體,主要包括黑板報、宣傳欄、班務日記等。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班級媒體建設,利用班級輿論工具開展有益于學生人格完善的正確輿論宣傳,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和文化熏陶,必然會利于健康班級輿論的形成。
3,培育優(yōu)良的班風。
班風建設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和精髓所在,體現(xiàn)一個班集體的精神面貌和形象,反映班集體共同的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和班級精神,反映全班成員的思想認識、情感和意志狀況。班風像熔爐一樣,對全班學生起著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必將輻射與影響社會風氣。任何優(yōu)良風氣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因此,班風一旦形成,便形成了一種約束力影響班級的每一個成員。它支配著全班學生的思想行為,對鞏固和發(fā)展班集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優(yōu)良的班風使全班有愉快的情緒,對集體的力量和未來充滿了信心,團結友愛,互相尊重,集體榮譽感強。班風體現(xiàn)著班集體的整體面貌,是班集體中不同成員的共同傾向和集體表現(xiàn)。
在班級文化建設當中,師生的良好互動有利于增進班級師生互信,有利于班級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還有利于班級的“小群體”向著有共同目標的“大集體”轉化。因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格外重視師生的良好互動。另外,班級文化建設當中師生互動的研究與實踐探討,能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為校園文化的構建提供理論基礎,也為素質教育提供最基礎最現(xiàn)實的基礎性理論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