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語文來說,習作能力的培養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其難度也不言而喻。現實中,在習作評改上,往往會出現水火兩重天的現象:教師筋疲力盡地將層層疊疊的作文簿的字、詞、句、段、篇“精雕細琢”,學生一兩分鐘看過之后就滿不在乎地束之高閣;學生花費很大功夫寫過的習作經老師的評閱之后就此打住,不做任何的修改。習作教學因此陷入耗時多效率低的境地。如何才能提高習作評改的有效性呢?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也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小組合作評改模式就是習作教學中的這樣一種嘗試。
習作教學中的小組合作評改模式就是教師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采用以教師指導為輔,以學生間互評互改和本人自評自改為主的互動式評改形式,讓每一篇習作在彼此間的合作、交流、賞析與批改中獲得提升。小組合作評改模式旨在通過學習共同體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社會性地建構生成并習得作文修改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習作能力。
小組合作評改模式的提出,一是基于學生的寫作特點;二是基于共同體的促進作用。一般而言,知人易知己難,在作文寫作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見較難,對別人的作文提意見卻要容易得多。班級內學生的年齡、閱歷、認知水平、審美情趣、習作能力的相似使得習作的內容、方法、語言等都帶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互的交流、批改能使其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小組合作的形式又使習作能力不同的同學結成學習共同體,擁有一個交流、分享、互動的平臺,對習作、合作、思維能力等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小組合作評改模式具有多重的意義。首先,它改變了習作評閱時教師投入多學生投入少、學生寫得多改得少等耗時低效的現狀;其次,小組中的交流恢復了文本寫作的原始意義和價值:欣賞,使學生明白作文就是讓大家欣賞交流的,逐漸擺脫“丑媳婦怕見公婆”
(習作不敢示人)的困境。再者,評價權的下放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能力,在賞、評、改的多元評價過程中逐漸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后,小組中的交流、互動能夠促進合作意識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個性健全發展。
習作教學中小組合作評改的基本操作模式如下:
1,分組。教師將全班同學根據習作水平的高低分成若干個異質小組,綜合考慮效果和效率以及實際課堂的實施,每個小組人數以3~5人為宜。這樣,適宜的人數保證小組內每個成員的習作都能夠得到充分的討論,異質又能保證評議修改意見的質量。
2,教師示范引導。教師對樣本習作進行評議,發揮評價目標的導向作用,示范引導學生。評議要以鼓勵優點為主,從大處著手,注重思路、條理和想象,緊緊圍繞訓練要求,抓住重點,抓住典型,不能字詞句篇面面俱到。此步驟可以在學生掌握評議習作的要點之后省去。
3,朗讀自評。習作者本人在小組內大聲地朗讀自己的文章,并對文章進行自評,說出自己文章中的優缺點。朗讀及自評是讓他人的習作有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讓習作改變原初的樣子:只給老師看,羞于給他人看。這樣習作就變成了自我訴說、表情達意、與人交流的工具,習作者本人也會更加認真對投入到習作的寫作之中。
4,組內評議。這是合作評改模式的關鍵,利用學習共同體的優勢和主體作用對組內的成員的習作進行集體欣賞和討論評議,把習作評改的權利真正送還學生。經過第二步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基本掌握了一篇作文優劣的評價標準,具備了對他人習作進行評議的初步能力。小組每個成員對他人的習作進行評議時,基本相同的生活圈子、彼此熟悉的寫作內容,對事物比較接近的情感體驗,大致相似的話語體系,下放的評價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讓組內成員能夠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探討、相互啟發、相互感染,指出寫作中的精彩之筆及不足之處(大的方面可從諸如立意選材、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小的方面可從諸如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方面),并指導同伴進行修改。在此基礎上,每個組員對習作寫出自己的評語(優缺點),然后合成小組意見。這樣的多維直動的深層次交流的過程使學生看到了自我習作的價值,讓習作在眾人的關注中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得到提升,同時也達到了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的效果。
5,教師評閱。教師評閱的目的是發揮教師指導權的指導作用。教師對習作簡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看法既可以是與學生的評議相一致的,也可以是相反的;既可以是習作的評議,也可以是對評議的評議。教師的評語要以鼓勵為主,富有啟發性,多注重修改的方向、習作技巧等方面,讓評語走近學生。
6,返回修改。修改是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他人的評議使學生獲得了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文章,重新審視自己寫作的意圖,反思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對習作的要求有了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根據現有作文的情況,學生將各種意見認真思考,列出作文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修改意見,然后按照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一文多做,以質取勝,在反復的修改中提高習作水平。
7,小組再評議。修改后的習作小組成員對照教師點評、組內點評等原始修改意見進行再次評議。若沒有達到理想,應再次對文章進行返回修改,直至滿意為止。
在應用小組合作評改模式進行習作教學時通常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示范引導的加強。教師的示范引導是此模式成功與否的基礎,只有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評議能力和水平,才能夠對自己、對他人習作進行評價。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加強這種示范引導的訓練,使學生基本掌握一篇作文優劣的評價標準,從教師評、他人評進而最終達到自我評議。二是適當的自主權的給予。教師在進行分組時,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合作伙伴的自主權。小組合作本身評改就是一定評價權的下放,如果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讓學生自主選擇伙伴,所帶來的不僅是學生評改的積極性,而且更是尊重與信任。這種積極性、尊重和信任會在小組合作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碰撞出創造的火花。
習作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自我訴說、表情達意、與人交流、相互欣賞的過程。在以教師指導為輔,以學生間互評互改和本人自評自改為主的互動式評改模式創設的交流、欣賞與“不厭百回改”的情境中,學生必將建構生成并習得了作文修改的知識和技能,提高習作能力,而且享受到寫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