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溫家寶總理關于“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工作落到實處,發揮縣級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筆者認為:必須堅持五個創新。
一、創新審計思路,推進跟蹤審計的全面性
劉家義審計長曾強調要“全面審計,重點跟蹤”,這不僅是對“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的認識深化,更為如何發揮“免疫系統”功能指明了方向,作為縣級審計機關應積極創新審計思路,全面推進跟蹤審計。
一要注重拓寬審計理念。要充分認識開展跟蹤審計是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必然之舉,只有及時跟進,全過程跟蹤審計,才能隨時發現、揭露和查處經濟運行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才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各類投資和經濟運行中帶有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才能促進中央和地方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不斷增強審計監督的時效性和威懾力。
二要注重拓寬審計范疇。我這里所說的拓寬審計范疇就是要抓好村級財務審計和民營企業審計。隨著黨和政府對農村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落實,農村資金來源發生了根本變化,村委會資金由“三提五統”正向政府財政資金有效轉移轉變。農村項目建設資金多,轉移支付多,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的現象多已成為共性;與此同時,國家撥付民營企業的項目資金也明顯增多。這些國家資金和存在的問題如不進行跟蹤審計、加強管理,將會滋生腐敗的土壤,縣級“免疫系統”防御性功能不能正常發揮。
三要注重拓寬審計資源。首先,要搞好資源環保審計,努力探索新型產業審計之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也是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審計工作必須圍繞這個大局提供服務;其次,要構造資源環境審計模式。審計署在2008年至2010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提出,要著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在2010年初步建立起資源環境審計評價體系。作為縣級審計機關應努力探索、積極實施,充分發揮“免疫系統”的功能。
二、創新審計載體,推進跟蹤審計的重點性
跟蹤審計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一個為實現審計目標,發揮“免疫系統”功能,提供充裕時間和廣闊空間的有效手段,必須注重跟蹤審計的重點內容。
一要大力推進項目審計。首先要強化項目前期監督。著重審查項目立項的正確性,前期論證的充分性和項目建設的整體性;同時注重項目勘察和預算審核。其次要強化項目招投標監督。要著重審查招投標工作實施方案、發布招投標公告情況、招投標文件內容和人員確定及投標、開標、評標、中標程序等;再次要強化項目資料監督。重點審計合同,嚴把工程進度、項目變更、工程量簽證關;重點審查圖紙,嚴把工程面積、材料質量、費用發生、取費標準、取費基數關;重點審查工程監理,嚴把多算、重算、冒算工程量關;重點審查項目竣工結算,嚴把資金流向、資金結算、工程稅收征繳關和材料單價成本關。
二要著力推進績效審計。要注重資金運行和項目建設過程中效益、效果水平,把績效審計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跟蹤審計中,從社會反響、資金使用、資源利用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跟蹤審計的效率和成果,做到審計目標抓高度、審計立項抓深度、審計內容抓廣度、審計方法抓力度、審計質量抓強度、審計成果抓應用度。
三要傾力推進專項資金審計。首先要加強與其他監督部門的溝通協調。在審計項目的確定上,加強與人大政協的交流;在案件查處上,要建立與紀委、檢察機關聯合辦案機制;在審計整改上,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協作,通過群眾和媒體督促被審計單位抓好整改落實。其次要加強跟蹤審計的試點工作。審計機關應根據重點有選擇地對部分資金進行跟蹤審計,為今后更好地開展專項資金跟蹤審計打好基礎。
四要強力推進“小金庫”審計。認真清理經營性資產,解決“小金庫”資金源頭問題;全面開展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收入來源、支出去向、銀行賬戶和福利補貼發放情況的“四個摸清”活動,解決私設“小金庫”賬戶問題;嚴格執行資金收支管理制度,解決“小金庫”資金違規使用問題;通過以上措施,查出虛報、多領預算資金、轉移挪用或擠占財政資金私設賬外賬及資金使用效益不高問題,努力探索和構建綜合治理“小金庫”的長效機制。
三、創新審計方法,推進跟蹤審計的成效性
發揮縣級“免疫系統”功能,提高跟蹤審計成效,還必須創新審計方法,把好“五道關”。
一是把好立項關。在跟蹤審計立項中,要關注那些亟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的領域,要把銀行、供電、電信、煙草、石油等國家審計署委托部門列入縣級審計視野,減少縣區審計盲區,提高跟進效果,同時應考慮跟進的時效性,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要及時跟進,避免情況反映滯后問題。
二是把好方案關。要注重跟蹤審計方案的特點、中心和目標,要重視審計方案的制定、執行、修訂等工作,充分發揮審計方案的指導性作用,強化審計方案在審計對象、重點、內容、方法等方面的跟進措施,把審計工作方案落到實處。
三是把好實施關。要理清跟蹤審計思路、目標和具體措施,克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注重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更多地關注查什么、怎么查,嚴格把握審計目標,確保跟蹤審計不出方向性的偏差。
四是把好報告關。要在嚴格執行審計方案、狠抓審計實施的基礎上,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和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圍繞充分發揮“免疫系統功能”這個中心,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問題,切實提出有建設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
五是把好審理關。要站在反腐倡廉的高度對審計工作情況和審計成果進行審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審計工作指導思想的貫徹落實和審計目標的實現上,把握關鍵問題和關鍵環節,以此為重點加強審計質量控制,促進“免疫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
四、創新審計形式,推進跟蹤審計的針對性
要抓好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的跟蹤審計,在形式上求新、工作上求細,增強跟蹤審計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抓好階段性跟蹤審計。妥善解決好人員少與任務重的矛盾,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出擊,提前介入,由過去的事后監督轉變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監管,根據資金運行和項目建設周期,開展階段性跟蹤審計,對政府準備實施和正在進行的財政支出進行及時和全方位的監督,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二是抓好環節性跟蹤審計。要貫徹突出重點的原則,針對資金運行和項目建設的重點環節進行跟蹤審計,通過對眾多環節發生的重要事項的監督,更好地發揮節省人力物力,保障項目審計質量的作用。
三是抓好同步性跟蹤審計。要派出審計人員常駐資金管理單位或工程建設現場,進行全過程不間斷的跟蹤審計,寫好審計監管日記,做好業主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工程進度、質量的審計監督工作,確保項目審計心中有數。
四是抓好系統性跟蹤審計。充分發揮資源共享作用,對同一類型、同一行業或系統的所有項目全面進行跟蹤審計,梳理帶共性、普遍性的問題,指出個性、特殊性問題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整改工作,擴大審計戰果,提高審計效率。
五、完善審計制度,推進跟蹤審計的規范性
目前跟蹤審計還處在初級階段,規范化程度還不高,必須完善配套制度和準則,推動跟蹤審計規范開展。
一要完善跟蹤審計法規制度。要鼓勵審計機關在積極探索試點的基礎上總結已有的經驗,建立、完善各項資金跟蹤審計的規范程序和操作標準,對審計的原則、重點、內容、風險評估、重要性水平確定、審計組織形式、審計結果公開及運行等方面作出具體的規定,為審計人員開展跟蹤審計提供指導,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防范審計風險。
二要完善跟蹤審計報告制度。根據資金運行和項目建設進程,合同劃分周期,出具階段性審計報告,定期反映資金運行、項目建設階段性狀況和審計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在審計全部結束后出具最終審計報告,做到階段性審計報告和最終審計報告的有機結合,以滿足黨委、政府和社會需要。
三要完善跟蹤審計反饋制度。通過出具《跟蹤審計意見書》,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整改建議,做到邊審計、邊整改、邊規范、邊提高。同時要做好跟蹤審計意見的反饋工作,認真聽取被審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被審單位的溝通,把依法審計過程落到實處。
四要完善跟蹤審計統計制度。要及時、準確、客觀反映跟蹤審計全過程情況和成果,將《跟蹤審計日記》和《階段性審計報告》反映的工作情況及時納入統計報表,確保項目結束時不再重復填報,要做好跟蹤審計成果的整理、歸檔、統計、上報工作,鼓勵審計人員堅持依法獨立地開展審計工作,做到盡職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單位:南城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