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6日,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披露:1月上旬,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發現該行所轄河松街支行的存款業務有異常表現,涉嫌金融詐騙,立即報案。該行行長高山以跳票飛單的形式,利用高息獲得巨額存款,在休眠期串通世紀綠洲系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李東哲通過地下錢莊將超過10億元的資金匯往國外,并順利出境。面對如此巨額的被盜資金,我們不僅要問:我們的銀行怎么了?本文希望通過對該案件的分析,了解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
一、案件回放
2005年1月4日,東北高速公司在河松街支行對賬時,河松街支行出具的該公司截至2004年12月31日電腦打印的銀行對賬單結果顯示,公司兩個賬戶應有的存款余額近3億元只剩下7萬多元,其余存款去向不明。此外,東北高速子公司———黑龍江東高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存于該行的530萬元資金也去向不明。與此同時,河松街支行行長高山也神秘“失蹤”。東北高速隨即向警方報案。接到報案后,哈爾濱市警方迅速成立“1·06”專案組展開調查。“失蹤”的行長高山也被免去職務,暫由上級部門道里支行一副行長主持工作。
警方調查發現,此案10億元資金涉及東北高速在哈爾濱河松街支行的兩個賬戶中共計存款余額2.9337億元;東北高速子公司———黑龍江東高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存于該行的530萬元資金;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所存的3億余元資金;黑龍江社保局1.8億元資金;同時,東高投資存在大慶市農業銀行的履約保證金2 427.98萬元亦被悉數卷走。
二、中行案件分析
這次中行巨額資金被高山卷走主要利用了銀行內部有一種叫“飛單”或“跳票”的融資手段。即用高息攬存的方法,把企業的大額資金套進指定銀行,然后通過各種手段把固定期限的存款劃轉到另一家企業的賬戶上使用,到期限結算時再把本金連同利息“回籠”,從而完成一次交易。一般貸方只需將錢以“活期”形式存入指定銀行,然后自己拿著高息承諾的存款憑據。貸方惟一的“代價”是要簽一份書面文件,并加蓋法人印鑒和本單位支票專用印鑒,承諾一年的“休眠期”之內不得支取這筆款項。持有大量資金的企業高管人員將資金存入河松街支行,私下必然有利益交易。客戶將存款戶開到新興分理處去后,將被許以好處。即,一些銀行吸引大量資金后會將一部分資金體外循環,派生高利給當事人回扣。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管理黑龍江百姓養命錢的社保局沒有把錢存在距離其500米的中國銀行黑龍江分行營業部,而是舍近求遠選擇了6~7公里外的河松街支行。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和東北高速黑龍江分公司同樣雖然與河松街相距甚遠,但都選擇了河松街支行。包括東北高速在內的多家企業,將賬戶開在河松街支行后,運用支票的形式將資金轉移到河松街支行的賬上,然后通過背書轉讓或者其他轉賬方式轉至其他賬戶用作它途;同時,河松街支行向企業出具虛假的存款憑證和對賬單,維持資金仍在企業的中行賬戶上的假象。
但正是這一年的“休眠期”使李東哲和高山有了充分的時間去轉移這筆資金。其中1.8億的社保資金表面上看可能就是這種類型。2003年10月存入河松街支行,2004年10月到期,此時高山還沒有滿足,就主動派人上門給社保局送利息,取得信任后,這筆錢又得以續存。但這筆錢的存單是假的,說明這做的是賬外賬,壓根就沒存入賬戶。當然名義上是大額協議存款。
河松街支行就是運用這樣的手段,東北高速等企業就是貸方,李東哲下屬的數家企業,尤其是流動資金需求較大的汽車銷售公司和房地產公司就是借方。由于有高山的內部配合,李東哲因此輕松地獲得了近十億元的銀行現金存款。這也是高山后來卷走巨額存款的途徑。
三、中行案件中內部控制分析
1.忽略預警征兆,內控環境存在問難。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2年發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新框架必須包含五個要素: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內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與反饋,監督評價與糾正。其中內部控制環境是其他要素的基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這點在中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其實早在2002年,與此案有關聯的一家企業高管曾對中行黑龍江省分行領導抱怨:“你們的那個支行行長膽子也太大了,竟敢將我們賬上的4 000萬元給劃走了,不信你們就查一查!”中行的工作人員下去一查,著實嚇了一跳:確有此事!但此時,中行接到了該企業法人代表的電話:“那是我們自己家的事,你們就沒有必要查了!”此事就此擱淺。
在已有事先預警的情況,中行黑龍江分行領導卻僅因為客戶的一個電話就忽略了此風險。在此,我們不能判斷分行領導是否更為偏重支行行長吸收存款的能力,但這至少說明分行領導風險意識薄弱。這與《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中強調的“商業銀行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當充分認識自身對內部控制所承擔的責任”,以及“培育良好的企業精神和內部控制文化”的精神是相違背的。
2.行長權利過大,內外人員合謀。
本案中,中行河松街支行的存貸款業務完全掌握于行長高山手中。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2年《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第三十四條:商業銀行應建立授信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批權限內的授信。委員會遵循集體審議,多數通過原則,行長不得擔任授信審查委員會的成員。
中行河松街支行不僅不存在集體審議貸款的原則,行長更是本人親自負責貸款業務。實際上,中行河松街支行完全是由高山一手建立起來的。高山自中行河松街支行的前身——中行哈爾濱分行新興分理處成立之初便擔任負責人。在高山自己的努力和李東哲的大力協助下,新興分理處爭取到了眾多的存款大客戶,這使得僅有幾名工作人員的分理處業績飆升。2004年9月,新興分理處升格為河松街支行,功臣高山理所當然地晉升為支行行長。
那么李東哲又是誰,竟有這么大的能量幫助高山獲得如此大額的銀行存款?李東哲,男,朝鮮族,1965年12月29日出生,哈爾濱市道里區群力鄉人,現年40歲,初中文化程度,父母都是哈爾濱市郊的菜農。初中畢業后,李東哲就很少回家了。據說其早年間曾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新興公司工作過,但后來不知所蹤。出逃前的李東哲,已經是一個龐大企業群的實際控制人。在哈爾濱就擁有近十家公司,包括汽車銷售公司、房地產公司、制藥公司等,而在北京、成都、三亞等地,李更是擁有數十家橫跨幾個行業的公司。盡管在這些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中,都沒有李東哲的蹤跡,但事實上,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幾乎都是由與李東哲同齡的哈爾濱人擔任。
對于李東哲的幫助,高山隨后當然不得不投桃報李。李東哲下屬的數家企業,尤其是汽車銷售公司和房地產公司流動資金需求較大。由于有高山的內部配合,李東哲因此輕松地獲得了近十億元的銀行現金存款。他們之間這種緊密的關系也為后來他們卷走支行巨額存款埋下了伏筆。面對支行行長高山和李東哲合謀卷走上億元的巨額存款,銀行內部為什么無人發現,無人監督呢?
中國銀行一位人士稱,如果沒有外部人員與內部人員的勾結,錢無論如何也倒不出去。根據知情人士提供的線索,大約只有1億多元的資金是通過中國銀行系統提走的,其他大部分款項則是通過其他銀行消失的。應該有其他涉案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人員參與串謀。
警方另外查明,涉案人員多達20多人,其中包括河松街支行的一位女會計。面對如此強勢的支行行長,支行女出納在金錢的誘惑面前,選擇了同流合污。雖然支行內部存在審批和執行崗位的分離,可是由于行長權利過大,這種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便僅僅流于表象了。
3.違規業務存在,銀行內控失效。
銀行內部控制制度未能杜絕違規業務的存在,不僅為高山提供了可乘之機,也令違規操作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次高山卷走的數億元主要是利用銀行內部“飛單”或“跳票”的融資手段。即,用高息攬存的方法,把企業的大額資金套進指定銀行,然后通過各種手段把固定期限的存款劃轉到另一家企業的賬戶上使用,到期限結算時再把本金連同利息“回籠”,從而完成一次交易。一些銀行吸引大量資金后會將一部分資金體外循環,派生高利給當事人回扣。
根據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第一百零四條,商業銀行嚴禁設置賬外賬。也就是說,中行河松街支行的這種行為完全是違反《指引》的相關規定的。“在河松街屬于企業賬外資金的賬戶多達上百個。”知情人士說,即使按照每家企業一般存款戶6個計算,也有近二十家企業。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違規行在幫助高山拉到巨額存款后,也為高山盜走巨額的銀行存款提供了便利。正是利用了這種賬外賬的機會,高山后來卷走資金成功地躲避了監管。
根據事后的材料來看,黑龍江社保局的1.8億元資金的存單是假的,說明這是賬外賬,壓根就沒存入賬戶。當然名義上是大額協議存款。一位熟悉銀行業務的人士分析,“這筆資金可能早已被轉移走。如果那個時候社保局要求取消續存,高山可能帶走的只是1.8億。”黑龍江社保局一位副局長后來針對媒體的采訪表示“不了解情況”,并建議找總會計師,而總會計師辦公室則大門緊閉,不見其人,據說“早上開會去了”。
東北高速的董事長張曉光與辰能公司總經理趙慶斌都是犧牲者,他們二人本來可能是因為貪心通過“飛單”融資的形式把企業閑置的資金存入河松支行,一年后他們個人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利息。否則高速公路不會寧愿欠著交通銀行的錢不還而拖到年底到期。而出事后,趙慶斌跳樓自殺也是自然的事情了,沒有得到錢反而斷了自己的活路。”哈爾濱一位諳熟此套操作的企業高管做出自己的推測。“兩個哈爾濱商界的頭面人物被兩個文化水平不高的小人物徹底地耍了。”
4.信息未入網,計算機系統存在漏洞。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中行河松街支行之所以能進行資金的來回調度,與其沒有完善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關。根據記者的了解,河松街支行盡管具備同城結算資格,但始終沒有進入同城結算系統。
按照通常的慣例,如果有完整的結算系統,上一級分行可以適時查詢下一級分行的資金調度情況。“而且每天還會軋平資金的頭寸,一旦發現大額的可疑資金流動,就會進行風險預警。”但中行河松街支行并未首先發現問題,至到東北高速前來查賬才意識到資金可能被抽走,“本身就不正常”。
據中行道里支行一位人士稱,河松街支行確實沒有使用人民銀行分配的同城交換號,其所有業務都是透過道里支行的同城結算交換號進行的。由于道里支行根本難以了解客戶賬戶內容,河松街支行實際上規避了外部監管。
這種從根本上避開銀行信息系統的問難導致了許多監督等內部控制活動無法展開,為高山從事違法活動提供了一條便利的通道。
四、本案的啟示
1.加強內部控制的觀念。
對于企業的經營活動,絕大多數人想的都是如何增加收入,節約相關支出。這里節約支出指的都是一些立竿見影的相關費用,如減少人手,加大每人工作力度等。但內部控制作為防范企業風險,減少可能發生巨額虧損的一套機制卻被人們普遍的忽視。
在本案例中,高山的上級領導對高山的評價僅限于獲取存款的多少,即使高山在采取的違規手法被人發現舉報后,領導也置之不理。這種業務導向性的觀念態度是極其不利于防范風險的。
正是意識到這點,中行董事會、監事會高度關注此事,總行行長李禮輝親自率隊趕至哈爾濱處理。中行新聞發言人也承認,類似案件爆發次數多,反映了該行的內控和風險管理還比較薄弱。2005年2月,銀監會召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交通銀行五家銀行的行長,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商業銀行違法違規案件通報會”,國務院領導的重要批示以及會議對問題的“定性”,則反映出政府層、監管層已經不把銀行內部人員犯案理解為“局部問題”,而是有關銀行的“整體問題”。
2.嚴格遵守執行相關法規,處罰違規行為。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在第三條介紹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確保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將其放入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體現了《指引》對該問題的重視。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各項工作制度和業務規章的匯總,有了規章制度,也就有了內部控制。這種把內部控制等同于各項規章制度的認識,并沒有真正理解內部控制的內在含義,忽視了內部控制是一種機制,是一種業務運作過程中環環相扣、監督制約的動態控制過程。而只注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而忽略內控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導致管理者在大案發生后采取事后補救的辦法。
該案中,高山以及中行河松街支行完全沒有遵守200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的要求,甚至連不相容職務的分離都沒有做到。在這種情況下,一套再好的制度也將流于形式。
3.完善相關法規制度。
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的業務創新層出不窮,但業務開展前缺乏細致的規劃和研究,僅作原則性規定。各級機構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和出于不同的利益驅動,對相同業務的不同處理方法不利于控制風險。
高山在本次事件中常年不使用人民銀行分配的同城交換號,始終沒有進入同城結算系統掩蓋了銀行存貸的違規行為,也為他后來卷走巨額資金埋下了伏筆。而這種有違常理的行為在相關的規范指引中卻沒有具體的體現,也導致了相關人士發現了這種行為,卻沒有外在強制要求支行將業務納入信息系統的壓力。
中行此次事件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我們能從中汲取教訓,無論對監管層還是金融業者來說都是一次機遇——健全完善自身內部控制的機遇。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上海立信銳思信息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