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單位創建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努力過程。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精神文明建設逐步成熟和完善并得到社會認可的一項長期性工作。作為審計部門,在創建文明單位活動中如何圍繞審計抓創建、抓好創建促審計,把創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到審計事業當中,做到兩促進、兩提高、兩發展,不斷為創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內容,永新縣審計局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2004年文明單位創建活動開展以來,該局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市審計系統年度目標考評先進單位”。其主要做法是:
敢查敢審樹威信
文明來源于對審計事業的無限忠誠,文明必須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和贊許。多年來,該局堅持把忠實履行審計職責融入到文明創建活動當中,以堅持原則、恪盡職守、當好經濟衛士作為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的切入點,對工作負責、讓組織放心成為每一位審計人員追求文明的基本要求。長期以來,該局以敢查敢審而著稱,始終把查處重大問題、發現大案要案線索作為審計實施的重點,做到有錯必查、有錯必究,堅決維護紀律的嚴肅性。近年來,該局對審計中發現的案件線索經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處理的人員就多達20多人,其中反響最為強烈的是在一公路改造工程決算審計中對涉及縣交通局經濟問題的審計調查。在這一審計項目中,通過實地勘察和內查外調,從中發現該局領導班子重大違紀問題,經移送司法機關后,其主要負責人、三名副科級干部、一名技術人員全部受到黨紀政紀和法紀處理,其主要負責人受到“雙開”處分,并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三年執行。
端正行風樹形象
行風建設與文明創建是有機聯系、密不可分的。行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文明創建的成敗。該局堅持以行風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一是轉變作風,樹立服務意識,對被審計單位和服務對象實行換位思考,每年都以一個主題開展大討論,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在披露的同時,注重督促整改、幫助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二是規范行為,建立了首問責任制、服務接待“五個一”要求等規章制度,對接聽電話、接待來人來客方面的言談舉止都作出了明確的規范性要求,做到待人熱情、言談禮貌、舉止文明;三是實行政務公開,陽光審計,所有執收執罰方面的法律法規、每年的審計計劃等重要文件和一些重大事項安排都及時在政府網站上對外公布;四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積極參與創建經濟發展環境最優縣活動。為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辦事效率,該局設置了人員崗位公示牌、人員去向告知牌、辦公樓層示意圖,并對群眾咨詢、辦事實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五是廣納諫言,以評促建,開展了“創建人民群眾滿意機關”政風行風民主評議活動和股級干部民主評議活動,以發放征求意見表、上門走訪、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聘請行風監督員等多種形式,主動接受監督、虛心接受批評、認真落實整改。2008年,該局政風行風民主評議工作受到全市表彰。
“三項工程”樹口碑
文明創建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該局堅持把民生工程、廉潔工程和質量工程作為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采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以優異成績贏得了社會的交口稱贊。第一,民生工程為民生。審計工作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必須主動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當中,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來謀劃、來部署,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為。永新作為國定貧困縣,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重。多年來,該局總是對自我精打細算、勤儉節約,而對扶貧蹲點村總是慷慨解囊、樂施好善,每年都要組織機關人員對蹲點村開展愛心捐贈,單位都要幫扶5萬元以上的資金,并在技術、信息上給予一定的幫扶,從而使蹲點村貧困群眾盡快走上了脫貧之路。該局的扶貧蹲點工作也年年走在全縣的前列;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加大對民生資金的審計力度,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民生資金大多是養命錢、救命錢,必須確保專款專用、使用安全。該局緊盯社會養老基金、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城鄉和農村低保基金、就業培訓資金和救災救濟資金等重大民生資金,積極履行審計職能,加強審計監督。第二,廉潔工程保廉潔。審計服務對象涉及面廣,審計工作又常年在外,加強審計隊伍自身建設尤其是廉政建設十分重要。工作中,該局堅持以教育、制度、監督三者并重的原則,大力抓好廉潔工程,做到“五個有”:每周有集體學習日、進駐被審計單位有審計人員“八不準”公示、撤點后有《廉潔從審意見反饋函》、每年有重點的開展廉潔從審回訪、全縣有15名義務監督員。第三,質量工程保質量。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守護好這條生命線,實施質量工程是保證。在組織上,該局班子成員每人親自帶一個審計小組,質量實行組長負責制;在制度上,建立了崗位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審計復核制,明確了各自職責;在機制上,將審計質量與年度目標考核掛鉤,實行質量獎懲。通過狠抓質量工程,該局每年都有一批審計項目被上級審計機關評為優秀審計項目。
(作者單位:永新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