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壯族上將韋國清的點點滴滴

2010-01-01 00:00:00蒙雄強
文史春秋 2010年3期

韋國清(1913.9.2—1989.6.14),廣西東蘭縣人,壯族,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1929年12月參加著名的百色起義,1934年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中,為建立皖東北和鞏固發展津浦路東地區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建國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韋國清曾先后擔任廣西省省長、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等職務,為廣西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功不可沒。我是廣西電影制片廠的攝影師,建廠早期負責拍攝新聞記錄電影。由于職業的關系,從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曾在韋國清及其他自治區領導身邊工作過。我們以新聞記錄電影的形式,真實記錄了廣西的變革和建設、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在這里,我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文字追憶韋國清同志與廣西的幾段往事。

“還廣西一所大學”

1953年,全國高等院校大調整,由著名教育家馬君武先生于1928年創辦的廣西大學被撤銷,合并到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等10所院校。廣西藝術高等專科學校當時只有美術和音樂兩個系,亦在被調整之列,分別并入武漢的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和中南音樂專科學校。

1956年,韋國清協助指揮越南“奠邊府戰役”并獲大捷后,結束了越南軍事顧問團的工作,受中央委派返回家鄉廣西,任廣西省省長。此時,國家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韋國清到任后,聽到各界人士的反映,深深感到廣西沒有一所綜合性的大學,難以培養出自己所需的建設人才。廣西的經濟、文化本來就比較落后,如此一來,將會比兄弟省市和自治區更加后進了。于是,他一直尋找合適的機會,向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報告,要求中央恢復重建廣西大學。

1958年1月,在南寧會議期間,韋國清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匯報廣西工作,提出重建廣西大學的請求,毛主席爽快地答應說:“好,還廣西一所大學。”

在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和高等教育部部長楊秀峰的支持下,廣西開始了恢復籌建廣西大學的工作。

廣西大學的師資問題,韋國清始終牽掛著,在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時候,他特地拜訪了由東北大學回來參加慶祝活動的廣西大學工學院原任院長鄭建宣教授,和他促膝談心,誠邀他回到重建的廣西大學執教,并讓他爭取那些原在廣西大學任教的老師回來工作。

1958年6月,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覃應機為主任的“廣西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重建的新校址定在南寧市西鄉塘原越南“育才學校”舊址。8月招生,10月開學,韋國清親自兼任重建后的廣西大學首任校長,黃傳林任黨委書記,鄧濟、鄭建宣任副校長。韋國清為廣西大學提出了“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認真讀書,熱愛勞動;民主討論,服從真理;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嚴肅活潑,艱苦樸素”的校訓。

恢復重建“廣西藝專”

同年,繼廣西大學之后,韋國清又極力爭取中央批準,恢復重建廣西藝術高等專科學校(1960年升格為廣西藝術學院)。他指示自治區文化局和教育廳,抓緊時機落實重建籌備工作。從外地調來廣西藝院任教的有:陽太陽、朱培鈞(中南美專)、陸華柏(中南音專)、甄伯蔚(沈陽魯藝)、李志曙(在京的壯族男低音歌唱家)、全如龍(李志曙夫人、鋼琴家)、謝民(上海戲劇學院)、夏宗學、莫天琴、張麗玲(上海人藝)、徐竣泰(江西省話劇團),以及在廣西音樂、美術工作室的滿謙子、陳更新、雷時康、曾日文、陳素春、莫士光、陸之昭、莫敦魯,還有印尼歸僑畫家黃獨峰等。

廣西藝專的院址,開始是借用廣西民族學院部分教室,后遷至原廣西教師進修學院舊址。1958年秋季,美術、音樂和戲劇3個系招收新生3個班。之后又增招1個舞蹈專業班,由北京調來的舞蹈家陳春綠女士(歸僑)和朱明(時任自治區文化局人事科副科長)共同負責招生、考試事宜。我當時在文化局電影科、電影廠籌備辦工作,亦被臨時指派協助招生,繕寫張貼招生廣告,并參加設在共和路南二小考場的監考工作。

為了大力發展廣西的文化事業,韋國清想方設法爭取更多的文化人來廣西工作。華應申、郭銘、侯楓、涂克、鄭天健、陳良等一批文化行政領導,還有畫家、導演、音樂家,都是經韋國清同意調來的。

要回一個北部灣

解放后,為了國防需要,原屬廣東省管轄的粵西欽廉地區(含北海)于1950年劃給廣西,1955年后又劃回廣東管轄。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主席的韋國清,從廣西邊防的軍事戰略和廣西建設的全局出發,經過認真考慮,于1964年7月,以自治區黨委的名義,向中共中央中南局寫報告,要求把北部灣欽廉地區劃回給廣西。

同時,韋國清多次與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前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和廣東省長陳郁,以及后來接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趙紫陽協商,并向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反映意見。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下,1965年6月,北部灣欽廉地區(包括欽州、北海、合浦、浦北、靈山、防城)又重新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當年10月,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喬曉光視察合浦、防城、北海。我隨同前往拍攝電影記錄片。

北部灣區域劃歸廣西后,在中央的關懷下,廣西高度重視并重點建設北部灣地區。1968年開始建設防城港,之后相繼先后建設欽州港和北海港,為打開北部灣出海大通道做了許多先期工作。

2008年1月,國家批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國家經濟開發區。現在,南寧市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廣西的發展前景無量。北部灣區域劃歸廣西,人們會永遠記住韋國清的功績。

建設廣西民族印刷廠

1956年春季,南寧市各中小學校開學。一個偶然的機會,韋國清得知,南寧市甚至廣西全省的中、小學所使用的課本(含考卷、輔助讀物)均由外省的新華書店、印刷廠計劃調撥供應,有時因為脫銷,學生買不到課本,無法正常上課,他為此感到不安。

韋國清認為,為了更好地實施國民基礎義務教育、開展掃盲運動以及推廣壯文,廣西很有必要建設一個有規模的、設備先進的印刷廠,統管全省的課本印刷,保證及時供應課本給學生們上學讀書。經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在南寧籌建一座像樣的印刷廠。

韋國清親自到北京面見國家輕工業部領導,并向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和周總理報告,請中央和上海幫助,遷移一個具有先進設備和規模的印刷廠到南寧落戶。

周總理同意了韋國清的要求,與上海方面打了招呼,由上海支援廣西一個印刷廠。上海方面表示鼎力支持,同意把上海大東書局印刷廠(印鈔公司之一)遷至南寧落戶。這是第一個由上海遷到廣西的工廠。

1956年10月,印刷廠內遷領導小組成員芮新、周祖烈等先期抵達南寧,在省文化局內辦公,做籌備工作。我被指派協同新聞出版科負責接待,并參與選址勘探。

印刷廠剛開始定名為“廣西新華印刷廠”,后改為“廣西民族印刷廠”,歸省文化局直接領導,廠址定在南寧市明秀村一帶興建。

經過一年多的土建和設備安裝試車,印刷廠于1957年3月正式投產。從此,廣西民族印刷廠擔負起全廣西(同時兼負貴州、云南兩個省)中小學課本的印刷,還有廣西人民出版社及其后來分出來的廣西教育出版社、科技出版社、美術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少兒)和漓江出版社(文學藝術)的書籍印刷,以及廣西高校出版社的各類圖書、雜志出版物、彩色畫冊、《毛澤東選集》等各種高級商標印刷,成為廣西高水平的制版和印刷龍頭企業。

建設柳鋼和西津水電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后,韋國清運籌帷幄,把發展鋼鐵、電力工業提上了議事日程。經自治區黨委研究,打算建立柳州鋼鐵基地,建設柳州鋼鐵廠;在西江上游的郁江段(橫縣)修筑西津水電站。這兩項工程得到國家計委、冶金工業部、水利電力部的大力支持并同意立項,于1958年動工興建。

自治區黨委指派冶金工業廳負責人鐘國松等領導籌建柳州鋼鐵廠,并在區直單位和柳州市抽調大批干部、工人參加會戰。1959年1月至3月,小煉鋼車間、小軋鋼車間先后建成投產,從而結束了廣西“手無寸鋼”、不能軋鋼的歷史。1960年2月,一號煉鐵高爐建成,我專程到柳鋼拍攝電影記錄片,記錄了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

位于郁江段(西江上游)的西津水電站,是我國首座河床式低水頭、慢速度運轉的水電站(共4個機組,裝機容量為23.44萬千瓦),是前蘇聯援華工程項目之一。自治區黨委派出水利電力廳負責人組織指揮施工。不久,我國遇到經濟困難,1962年柳鋼、西津水電站被迫暫緩停建。后經韋國清等廣西領導人的努力,柳州鋼鐵廠、西津水電站得以續建。

西津水電站一號機組于1964年6月正式并網發電,之后二號、三號、四號機組相繼建成投產,我們攝制了記錄片《西津水電站建成發電》。

1966年7月,柳鋼一號煉鐵高爐在停建幾年后終于重新出鐵,接著煉鋼、軋鋼車間也相繼建成投產。

柳州鋼鐵廠和西津水電站的建成,對發展廣西的經濟建設意義重大,人們不會忘記韋國清對兩個廣西至關重要的基礎工業項目所付出的心血。

讓一批輕紡企業落戶廣西

建國之初,廣西的輕化紡織工業幾乎空白。為了滿足廣西各族人民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韋國清利用中央要求先進地區支援三線建設的機會,打算盡快建立一批輕紡工業企業。工廠和設備從哪里來?他帶著建廠項目,向國家計委、輕工業部、紡織工業部、化學工業部提出支援廣西的請求,并報告了周總理。后來,周總理向有關部委以及上海市委打了招呼。

隨后,韋國清到上海,拜會當年新四軍蘇北兵團的老戰友陳丕顯和曹狄秋(當時陳任政治委員,韋任司令員,曹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陳丕顯幽默而直截了當地對韋國清說:“韋司令員,您要什么工廠,開個單吧!”經過協商,一批輕紡工廠落戶廣西,要求在1—2年內完成內遷,并同意為廣西培訓技術工人。

相繼從上海到南寧落戶的有:南寧絹棉紡織廠、南寧皮件廠、南寧橡膠廠、南寧鋼精廠、南寧襯衫廠、南寧糖果食品廠、南寧罐頭食品廠、南寧棉紡織印染廠和南寧麻紡廠等。到桂林落戶的有:桂林橡膠輪胎廠、桂林制藥廠、桂林棉紡織廠、桂林絹紡廠、桂林毛巾被單廠、桂林鎖廠等。到柳州落戶的有:柳州針織總廠、柳州搪瓷廠、柳州毛巾廠等。還有后來落戶的梧州油漆廠、梧州塑料制品廠、百色田陽絹紡廠、河池東江棉紡織廠等。這些落戶廣西的上海企業,為廣西輕化紡織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開展枝柳鐵路大會戰

為了加快西南三線建設,1970年10月,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統一部署下,枝柳鐵路(湖北枝城至廣西柳州)開始修建。枝柳鐵路廣西段從三江侗族自治縣的水團村,經融安、融水、柳城、柳江(洛滿)、柳州6個縣市,全長256公里。

自治區領導認為,這是發展廣西鐵路事業,促進和加快侗、苗、瑤、壯、仫佬等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務必抓緊抓好,加快完成這一建設工程。

時任自治區革委會主任、廣西軍區政委的韋國清親自組織,委派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廣西軍區副政委魏佑鑄擔任會戰指揮長,會同柳州鐵路局組成自治區指揮部。在當時處于“非常時期”的情況下,自治區按照湘黔枝柳鐵路建設會戰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在廣西范圍內組織了40多萬民兵(以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和回鄉知青為主體),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筑路大軍。以地區為單位,組織起柳州、桂林、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7個指揮分部,按部隊建制下設團、營、連、排,以軍事化的管理形式進行施工。沿線工地熱火朝天,氣壯山河。

這一年,正值我國政府無償援助非洲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共和國修建一條達累斯—薩拉姆的鐵路,主要工程技術人員及大部分機械設備調至國外施工。因此在國內修建鐵路時,幾乎沒有什么機械化設備,大多采用肩挑人扛的“人民戰爭”。

在施工中,廣大鐵路員工和民工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戰天斗地,只爭朝夕,開展技術革新,創造出“葫蘆炮”、“連環炮”等施工方法,創造出數不勝數的奇跡。枝柳鐵路大會戰自力更生,艱苦卓絕,震撼桂西北大地。

廣西電影制片廠編導曾學強、攝影師楊玉銘和我組成三人攝制組,跋山涉水,深入崇山峻嶺中的大會戰現場進行實地采訪拍攝,歷時4年,制作成大型電影記錄片《戰枝柳》,真實地記錄了枝柳鐵路建設這一偉大壯舉。

1985年1月,枝柳鐵路全線通車運營,為廣西各族人民帶來了福祉。枝柳鐵路北接河南焦作市,與廣西段聯成一體后,成為除京滬、京廣線外,第三條貫通大江南北的重要鐵路干線,對改善我國南部腹地交通,促進廣西與東盟各國友好交流和經濟發展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成立廣西電影制片廠

1958年春,根據自治區黨委的意見,經文化部同意,在“一五”規劃中成立南寧電影制片廠,后改建為廣西電影制片廠。建廠伊始,主要是拍攝新聞記錄片。1962年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廣西電影制片廠改建工作被迫停止。1964年,韋國清親自批準保留三人事業編制的“廣西電影攝制組”(我是其中的成員之一),同時還批準用地方外匯進口必要的攝影機和錄音器材設備,繼續拍攝新聞記錄電影。

韋國清說,阿爾巴尼亞只有200多萬人口,就搞了3個電影制片廠(故事、軍事、新聞),廣西有3000萬人口,為什么不能搞好一個電影制片廠?1973年,韋國清與喬曉光、安平生聯名向中央打報告,要求續建廣西電影制片廠。他對廣西電影制片廠明確提出:“不僅要拍攝新聞記錄片和科教片,還要拍攝故事片。”

拍故事片的內景需要攝影棚,他指示自治區建筑工程局,由自治區設計院設計、自治區一建公司承建,以大會戰的形式,加快攝影棚、錄音棚、洗印車間的土建。在建廠過程中,區直建筑系統和文化系統的各劇團演職員都到電影廠工地義務勞動,挖地基、刨土方、平整土地,干得熱火朝天。

韋國清得知當時在建的攝影棚因短缺36米大跨度鋼梁而拖了工程后腿時,當即親自給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打電話,并寫了便條,請求武鋼現軋后運來南寧,解決了關鍵性難題。

僅用75天時間就建成了兩座攝影棚和錄音棚,這是國內攝影棚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

與此同時,自治區黨委同意把我區創編的同名話劇《主課》,改編拍攝成電影故事片,并撥給40萬元攝制經費,保證了廣西電影制片廠獨立拍攝出了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1973年,韋國清到橫縣視察油菜種植情況時,約見了編導曾學強、攝影師楊玉銘等人。當時,我們正在那里拍攝科教片《種植油菜好處多》(當時廣西缺食用油)。他要我們匯報電影廠續建的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得知制片廠因土地問題發生矛盾,圍墻被推倒、基建受到影響的情況后,他回到南寧當即批示當地黨委和政府認真做好工作,妥善解決。時任制片廠黨委書記的鄧凡平說,要是沒有韋國清的支持,制片廠是搞不起來的。

至今,廣西電影制片廠拍攝了記錄片、科教片270多本,各類題材故事片126部,榮獲國際、國內電影大獎84項(其中國際獎40項),攝制出《一個和八個》、《黃土地》、《血戰臺兒莊》、《周恩來》、《大閱兵》、《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百色起義》、《鐵血昆侖關》、《長征》等一批在國內、外都深受好評,具有影響力的優秀影片,成為國內、外頗有影響的中國16家故事片廠之一。

把“劉三姐”拍成電影

劉三姐是壯族傳說中的歌仙,為了弘揚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擴大廣西的影響,韋國清建議把“劉三姐”拍成電影。經自治區黨委研究決定,由南寧電影制片廠(廣西電影制片廠前身)與長春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彩色電影故事片《劉三姐》。

經韋國清同意,邀請中央歌劇院編劇、作家喬羽出任編劇,長影廠導演蘇里擔任導演。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由區黨委委托時任區黨委常委、柳州地委第一書記賀亦然去抓。韋國清請賀轉達他的兩點意見:一、要求《劉三姐》影片在廣西拍外景,把美麗神奇的廣西山水風光作背景去敘述故事;二、希望多用廣西本土演員。對此,喬羽和蘇里完全贊同。

由喬羽執筆編劇,定名為《劉三妹》的電影文學劇本只了12天就完成了初稿。為什么把“劉三姐”改為“劉三妹”呢?據我所知,喬、蘇二人的考慮是:“姐”的年齡似乎偏大了一點,從“姐”拉回到“妹”顯得更年輕麗質、聰明機靈。劇本送至南寧提請區黨委審查,沒幾天,《劉三妹》電影文學劇本獲區黨委原則同意。但是,韋國清請賀亦然轉達,明確地提出片名應改回原來的《劉三姐》為好。

關于劉三姐的造型,韋國清說:劉三姐不要包頭巾,其實壯族包頭巾是比較落后的東西,不要刻意去獵奇,不要以為是特色就加以宣揚,這不好。劉三姐是勞動人民,不宜穿裙子,衣服前可適當加一塊小布兜圍裙,腳上可穿用細麻編織成的草鞋,這樣顯得適當得體。

壯族和漢族相比,似乎除了語言以外沒有太明顯的特點。韋國清特別強調說:“別說壯族沒有特點,依我看,這恰恰是壯族的特點,這正是壯族區別于廣西其他少數民族的地方。”他認為,一個民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慣要向前看,已經前進的就不要把它拉回頭。他鼓勵《劉三姐》攝制組主創人員努力探索研究,力爭把“劉三姐”這個人物塑造好。

當時,組織上決定讓我參加攝制組工作,任副攝影師。我負責《劉三姐》的電影文學劇本和電影分鏡頭劇本的印刷校對,分發給各創作部門進行二度創作。

電影《劉三姐》公映后,風靡全球,久映不衰。據報載,新加坡當年公映時,連續放映120天,第二年復映時又創下連續放映120天的記錄。演員姜文回憶小時候看《劉三組》的情景時說:“我小時候一直感受著電影帶來的快樂,我連續看了17遍《劉三姐》。”廣西電影制片廠導演張藝謀后來執導陽朔漓江大型實景舞臺劇《印象劉三姐》時說:“電影《劉三姐》讓我影響至深,我小時候對《劉三姐》的印象就是人漂亮、歌好聽,《劉三姐》是我兒時最美麗的回憶。”

《劉三姐》的問世,為中國電影增加了一部曠世經典之作,成為當年發行量最大的中國電影。

綠化、果化、香化首府南寧

1965年春夏,經中南局負責人陶鑄批準,韋國清去上海治病。他在上海看到淮海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枝葉茂盛、綠樹成蔭,大大改善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非常贊賞。入夜,他陷入思考,輾轉難眠。他想,南寧屬于亞熱帶氣候城市,常年溫暖,雨量充沛,極其適合植物生長。城市里如果綠樹成蔭,就能改變城市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南寧應該向上海學習,把城市扮靚起來。于是,他給南寧市市委書記肖寒寫信,建議南寧的街道多種植樹木,并提倡“三化”——綠化、果化、香化。

韋國清一向重視首府的綠化,并且親自抓落實,抓得很緊、很具體。在他的帶動下,區直機關、南寧市各單位及廣大市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蔚然成風,種下了許多綠樹、果樹、會開花的樹。有庭院的單位紛紛種上了龍眼、荔枝、黃皮果、芭蕉及玉蘭花樹等等。

我連續好幾年和大家一樣,參加了柳沙園藝場、青秀山腳、西鄉塘道路兩旁的義務植樹活動。一年四季,南寧都花開似錦,朝陽路的鳳凰花鮮艷奪目,江南大道的木棉花紅彤彤,朝陽廣場的蘭花香噴噴。夏天,南寧街頭綠樹成蔭,涼風習習;秋天,龍眼、菠蘿蜜掛滿枝頭,果實累累。這些樹木都是上世紀60年代就種下來的。如今,南寧市成為一座“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中國綠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這與當年韋國清提倡植樹造林所打下的良好基礎是分不開的。

邀請名流學者來參觀訪問

韋國清經常說,廣西地處祖國邊陲,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是老、少、邊地區,比較閉塞落后。因此,他建議多邀請一些我國名流、專家、學者到廣西走一走,看一看,請別人多提點意見,幫助我們改進工作,同時也能宣傳廣西。他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牽頭,以自治區政府的名義邀請,由自治區文聯組織接待。

1963年春夏,廣西先后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學者郭沫若,還有華羅庚、翦伯贊、薛暮橋、千家駒、費孝通等著名人士到南寧和桂林等地參觀訪問。訪問廣西期間,郭老激情滿懷,多次熱情洋溢地揮筆賦詩,后來廣西人民出版社為之出版了詩集《邕漓行》。在南寧,郭老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書寫了館名;在桂林,郭老為古南門城樓書寫了“古南門”三個大字匾額。

1964年春夏,廣西又邀請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的“全國文聯參觀團”,訪問南寧、柳州、桂林等地。參觀團成員有:作家趙樹理、詩人艾青、翻譯家曹靖華、電影劇作家孫謙、音樂家馬可、電影學院院長章泯、導演干學偉,以及《紅旗譜》的改編胡蘇、《水上春秋》的編劇岳野、《草原上的人們》的編劇海默等。參觀團在廣西作家秦兆陽、壯族電影劇作家周民震和毛正三等人陪同下,到龍勝各族自治縣和三江侗族自治縣訪問、采風,我隨參觀團全程拍攝了電影記錄片。

注重搞好民族團結

我多次親耳聆聽過韋國清在許多場合都勉勵各級領導干部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對他們說:“廣西的同志要搞好五湖四海的團結,搞好民族團結,做好本職工作,為廣西各族人民服務,貢獻出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他說,不論你來自祖國哪里,無論你是什么民族,只要你在廣西工作,拿廣西的工資,就是我們廣西的同志。

韋國清特別強調,廣西有壯族人口1500萬,是祖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廣西是一個共有12個民族共同聚居在一起的自治區,無論何時何地,兄弟民族之間要平等以待,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韋國清時常告誡并囑咐廣西的壯族同志,特別是各級壯族領導干部,千萬不要搞“大壯族主義”,要與全廣西的各族同志一道共事合作,取長補短,奮發工作。這樣,我們廣西的事業才能進步,才能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免费啪啪网址|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主播喷水| 999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国产人人干| 91亚洲影院|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伊人|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综合色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 国产导航在线| 国产黄视频网站|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欧美a网站| 在线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第一页亚洲|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igao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66|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免费毛片在线|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91亚洲影院|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欧美色视频网站|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精品国产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婷婷综合色|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第5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色婷婷狠狠干|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第二十一页| 欧美成人aⅴ|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h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欧美笫一页|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高清专区| 久久综合干|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1024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