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目前已經成為一個研究熱點,但對原生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卻有待于加強#65377;我們應當重視原生數字資源的采集和保存,從技術上#65380;規范上甚至法律上為這些資源的長期保存提供保障#65377;
[關鍵詞]原生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3-0145-03
Researc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orn-digital ResourcesDeng Lijun
(Library,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Abstract]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but the researches about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born-digital resources also need to be strengthened.There should be more attention pay on the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born-digital resources,from the technical,normative,even legal means for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such resources.
[Key words]born-digital resources;long-term preservation;countermeasures
從當前國內對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中可知,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其本身以及管理#65380;技術#65380;經濟#65380;法律等各個方面#65377;在影響數字資源保存的各方面因素中,組織和管理因素尤為重要,因為它們是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基礎和保障#65377;原生數字資源作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內容之一,因為其隱秘性#65380;私有性#65380;脆弱性以及存儲方式和編碼方式的多樣性,使之成為數字資源保存體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65377;
1 數字資源與原生數字資源保存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研究的目光還是大部分聚焦在數字資源的保存研究上,而對進一步的原生數字資源的保存研究還沒有形成大范圍的討論,僅有少量的國外學者在此問題上進行了探討#65377;
國內學者宛玲在對國內作者#65380;用戶#65380;圖書館和出版商進行的調查結果中提出:數字資源生命周期各環節中所涉及的權益主體,均有對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期望#65380;利益追求和動機[2],因此筆者相信能調動各權益主體參與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活動的積極性#65377;由于在數字資源生命鏈上的任何環節都有可能發生信息丟失現象,因此數字資源保存活動必須貫穿于數字資源生命周期的始終#65377;所有在數字信息資源的形成#65380;發布#65380;存儲#65380;提供和使用環節中的參與者都負有保存的責任,都屬于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責任者[3]#65377;除了各種機構和組織外,包括作者和用戶在內的個人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65377;數字資源的保存必須起始于生命周期的最初階段[4],作者應當是最初的保存責任者,“數字信息的形成者應該對數字信息的長期存取負有主要責任與最初責任”[5]#65377;所以,作者應將保存行為視為其創作行為的一部分#65377;
美國數字歸檔小組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生產數字信息的個人應對其產生的數字信息的長期存取負有主要責任#65377;若個人不愿意承擔這一責任,則應該委托其他部門,如圖書館等接受保存數字信息的責任”[6]#65377;
同時,Robert B.Allen和Kirsten A.Johnson[7]在其關于地方原生新聞的保存一文中提到,沒有一個有力而且持久的組織機構來支持原生資源的保存是原生資源保存所面臨的最大障礙#65377;兩位學者對其所在地(費城)的原生新聞資源的統計中指出,原生新聞資源(包括視頻#65380;音頻以及其它非紙質傳播的新聞形式)大致以1.5M/秒的速度產生,每年將產生的數據量為750TB,這是一個及其龐大的存儲壓力,但每年能夠真正保留下來的地方原生新聞資源卻很少#65377;
文獻[8]則指出了美國數字信息保存計劃(NDIIPP)中有關政府原生資源保存項目中遇到的難題,雖然計劃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但原生資源本身的容量大#65380;易丟失,以及原生資源持有者本身的利益#65380;價值觀念#65380;專業文化的不同也讓項目組織者在收集資源時備受壓力#65377;
2 原生數字資源保存所面臨的障礙
2.1 載 體
作為原生數字資源,其載體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性質,即電磁介質#65377;也就是說,其保存壽命會較一般的紙質文獻載體更為短暫,雖然容易遷移#65380;復制,但是在遷移#65380;復制過程中它們占用了比實際需要更多的空間,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在遷移#65380;復制過程中被改變的情況往往使人措手不及#65377;同時,由于其為電磁介質,很容易受到其它電磁介質的影響而導致無法讀取,造成原生資源的損壞#65377;
2.2 版 權
原生數字資源的另外一個特性就是其作者對資源的完整版權,一旦交付他人使用或是移位存儲就面臨著版權問題,如何在保證原作者的權益的基礎上交付他人使用一直是一個難題#65377;
2.3 隱私問題
原生數字資源一般都具有獨創性,出于作者自身對相關研究資料的保護,很難說服其在公開的場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遑論公共保存#65377;實際上,作者研究成果中的很多內容都不是關乎作者切實利益的,但個體對相關資料的自我擁有意識驅使了作者對其所有的資料都產生了保護意識#65377;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公共保存理念的深入很重要#65377;
2.4 作者的認識
人是具有負面情感的動物,在面對自己資源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有自私的念頭#65377;所以,必須有一種機制或是一種驅使來鼓勵原生資源的擁有者獻出自己的信息,打破私欲的限制#65377;
] No.32010年3月第30卷第3期原生數字資源保存現狀與對策研究Mar.,2010Vol.30 No.32.5 原生資源的種類與容量
如Robert B.Allen和Kirsten A.Johnson所指,僅一個城市的原生新聞資源就是一個龐大的資源#65377;面對整個社會的原生數字資源,其種類之多#65380;容量之大是任何一個單獨的個體與群體都無法輕言承負的#65377;所以,如何對原生資源進行分類與傳輸#65380;存儲是極其嚴峻的一個現實問題#65377;
2.6 保存機構的穩定性與設備的持久性
原生數字資源的保存是一個長期的#65380;持續的過程#65377;保存機構是否能行之有效的執行一致性的管理至關重要#65377;有學者認為,應當由政府或者是職能部門牽頭原生數字資源的保存問題#65377;但是,政府的資金畢竟是有限的#65377;那么,政府在整個保存中的責任是什么,政府應當擔當多大的責任,企事業單位的責任如何劃定#65377;同時,在確立責任的時候,必須以利益機制來保障企業的參與,那么企事業單位應當享有什么樣的利益,應該享有多大的利益也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65377;
3 原生數字資源保存策略
3.1 打開封閉意識的教育與培訓
原生數字資源有其私有性,我們首先要征得其持有者的同意后方能對其進行收藏保存#65377;整個工程的關鍵也是首要任務就是對數字資源持有者的教育引導#65377;一是進行政策性的引導,即倡導資源共享,提倡奉獻精神;二是利益機制,即個人在共享了自己的原生資源之后,可以在部分評選活動中享有優勢;三是鼓勵大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多交流多合作,能夠在共有資源的基礎上將工作進行的更順利#65377;
3.2 保障相關人員#65380;企事業單位的利益
長期保存系統的實踐中,系統與服務的可信度和使用過程中的權益管理,關系到整個保存體系的安全性和可信賴度#65377;權益一直是使用管理中的關鍵問題,如何確定用戶的權限等級并提供相應的服務,是保證權益的一個方面,而數字對象的生產者或創造者則又是權益的另一個關鍵點#65377;
同時,相關保存機構的運作與維護費用如何來供應,單靠政府投入會產生財政的巨大壓力,我們應該更多的依靠企事業單位#65377;對于參與單位的利益保護,一方面,可以對其提供相應的技術及基礎設備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允許其利用這些軟硬件環境進行部分有償服務,但是絕不能將原生數字資源作為直接或間接的牟利手段#65377;
3.3 執行統一的遴選標準
德國學者Nestor[9]在一系列國際標準及相關討論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套適用于德國長期保存系統的認證指標體系,現已經進入測試階段#65377;此外,Nestor還與RLG及OCLC的相關工作組合作,努力構造一套適用于大多數長期保存系統的認證指標并爭取成為ISO標準#65377;
在整個的標準制定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法律法規,即保證行為#65380;標準的合法性#65377;其次是資源價值的認定標準,筆者認為應綜合持有者的判定,學術價值鑒定團隊的判定及以資料的經濟或是歷史價值的判定三位一體判定方式進行認定#65377;
3.4 政府#65380;企業#65380;圖書館#65380;個人聯合存儲
鑒于大多數原生數字資源的私有性,考慮到個人和公眾的利益,在存儲的時候就不能像一般數字資源那樣隨意和公開,可采取政府#65380;企業#65380;圖書館#65380;個人聯合存儲的方式,即在政府網絡上提供目錄服務,由圖書館或企業提供存儲空間,形成一個立體的存儲網絡#65377;如果個人在共享上存在疑慮,那么還可以加上個人存儲,即原始資料還是保存在個人的存儲器上,只在政府或企事業單位的存儲器上提供一個目錄或是聯系方式,這樣個人對其資源的共享控制就可以做到最佳,也不會引起個人與共享機構之間由于版權問題而帶來的分歧#65377;
3.5 政府牽頭與政策支持
政府在整個原生數字資源保存中的作用是其它單位所無法替代的#65377;首先是政府的權威性,只有政府牽頭,才能使得相關利益各方能共同協商相關事宜,進行原生數字資源的保存#65377;其次是政府的財力支持,一般來說,企事業單位很少能夠將自己的資金投入一個投資巨大,但收益較低的新生事物中去#65377;所以,政府的前期基礎投入和后期的穩定性投入是必須的#65377;三是政府的加入,能使得原生數字資源持有者產生信任感,同時也能較快的得到相關人員的支持,便于工作的開展#65377;四是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政府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相關的法律法規得以盡快的制定和實施,是一種合法性的保證#65377;
4 小 結
實際上,我國已處在原生數字文獻長期保存的危機之中,隨時都有可能因為某種技術#65380;經濟#65380;政治或法律原因使得這種危機爆發為原始信息獲取障礙,嚴重制約我國科技自主創新#65377;原生數字資源作為重要的科研#65380;歷史積淀,需要得到妥善的保護#65377;因此,我們要做到與危機搶時間,盡快建立我國原生數字資源保存體系#65377;
參考文獻
[1]何朝暉,戴龍基,肖瓏.共建共享數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2):14.
[2]宛玲.基于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活動的利益需求的調查分析[J].數字圖書館論壇,2006,(4):1-4.
[3]趙俊玲,杜國芳.網絡信息長期保存合作模式探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6,(1):60.
[4]宛玲,吳振新,郭家義.數字資源長期戰略保存的管理與技術策略[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1):57.
[5]劉家真.維護數字信息長期存取的管理策略[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9,(5):56.
[6]趙俊玲,盧振波.網絡信息保存的責任體系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2):94-97.
[7]Robert B.Allen,Kirsten A.Johnson:Preserving digital local news[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8,26(3):387-399.
[8]Hyuckbin Kwon,Theresa A.Pardo,G.Brian Burke.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ty building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state government digital information:Lessons from NDIIPP state partnership initiative[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9,26(1):186-192.
[9]Christian Keitel.Certification Efforts at Nestor Working Group and Cooperation with Certification Efforts at RLG/OCLC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ISO Standard[EB/OL].http:∥ipres.las.ac.cn/pdf/Christian%20Keitel%20ipres2007keitel.pdf,200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