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館藏文獻的增長與館舍空間不足的矛盾已成為世界各國圖書館普遍面臨的重要問題#65377;通過對國外儲存庫建設成功案例的介紹分析,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對我國基于圖書館聯盟的地區性合作儲存庫的建設進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設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指出應以合作儲存庫的建設為契機推動圖書館聯盟的合作采購與資源共建#65377;
[關鍵詞]儲存庫;館藏;圖書館聯盟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3-0042-03
Study on Cooperative Repository of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in ChinaZhang Li Hou Ting
(Library,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04,China)
[Abstract]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rowth of collections and the lack of 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the libraries all over the worl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uccessful cases and examples of foreign store presentation,from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 in China,this paper has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of cooperative repository based on regional library consortia in China and a few points,which should be noted b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repository;library collection;library consortium
1 研究背景
館藏文獻的不斷增長與存儲空間相對不足的矛盾是世界各國圖書館所普遍面臨的共同問題,這一矛盾隨著經濟的增長#65380;出版業的繁榮和圖書館事業自身的飛速發展而日益尖銳#65377;一方面,隨著圖書館地位的提升#65380;經費的增加#65380;大學的擴招,持續增長的文獻資源要求不斷增加新的存儲空間#65377;另一方面,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導入,使得圖書館改變傳統的空間布局模式:借閱一體化要求降低書架的排放密度;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要求圖書館提供更大面積的讀者學習空間,這些現代化的信息服務方式使得圖書館不得不規劃出一定比例的館舍空間來滿足讀者需求#65377;為解決這一矛盾,圖書館界提出了館舍擴建#65380;館藏零增長#65380;壓縮讀者空間等解決方案#65377;但在實踐中,這些方案顯現出種種弊端:(1)館舍的擴建只能暫時性地緩解供需矛盾,治標不治本#65377;(2)“館藏零增長”必然造成有潛在價值的文獻的流失,同時也與圖書館“保存文獻”的職能相悖#65377;(3)“壓縮閱覽空間#65380;拆除讀者學習室”的做法不符合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是服務上的倒退#65377;
1900年,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8226;查爾斯提出一種新的文獻儲存模式,即根據書的利用率將其分為兩部分,那些低利用率文獻應以盡可能少的成本區域性集中儲存并且使人們很方便地利用它[1]#65377;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努力,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文獻儲存庫的建設日趨成熟,關于存儲模式的理論研究也逐漸深入,2004年5月在芬蘭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倉儲式圖書館大會上[2],來自美國#65380;英國#65380;德國#65380;挪威等多個國家的圖書館專業人士就不同類型圖書館儲藏模式及其發展有關的問題展開討論#65377;諸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儲存庫在技術性能#65380;管理方式#65380;提供的服務方面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為文獻存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供了借鑒與參考#65377;
2 儲存庫建設案例分析
2.1 哈佛倉庫(Harvard Depository)
20世紀80年代,隨著哈佛大學90多個圖書館館藏的不斷增加,圖書館的存儲空間日益緊張,為解決這一問題,哈佛大學在距劍橋市30英里的地方建設了一個用于存放低利用率文獻的高度密集式的儲藏庫,即哈佛倉庫#65377;倉庫采用模塊式設計,可根據需要增加儲藏單元#65377;倉庫環境可控:常年設定的溫度是華氏50度,相對濕度35%,空氣循環和過濾裝置能去除有害粒子和氣體,熒光燈降低紫外線的損害#65377;在排架上,按照文獻尺寸大小而不是主題和作者進行分類排架,最大限度地利用儲藏空間#65377;倉庫采用閉架管理,每個文獻上的條形碼是跟蹤#65380;查找此文獻的依據[2]#65377;讀者的借閱請求通常次日可達,現已提供館際互借服務#65377;
2.2 科羅拉多學術圖書館存取中心
科羅拉多學術圖書館存取中心(The Preservation and Access Services Center for Colorado Academic Libraries,簡稱PASCAL)是美國目前比較有影響的合作儲存庫,藏書由4個圖書館的低利用率文獻組成,目前藏書160萬冊,書庫四季恒溫,根據尺寸大小統一保存在30英寸高的高密度書架上,聯機目錄數據庫Prospector為PASCAL提供了統一檢索平臺#65377;PASCAL不僅為成員館讀者提供文獻傳遞,而且還為社會讀者免費提供服務#65377;在文獻選送上,每種圖書只接收一個復本,其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儲存#65380;記錄人類知識文明載體的大型聯合文獻資源庫,自己擔負“以藏為主”的責任,力爭讓每個成員館從“藏用結合”的功能模式轉變為“以用為主”的模式[3]#65377;
2.3 芬蘭國家寄存圖書館
芬蘭針對國土面積相對較小的具體國情,于1989年建立國家寄存圖書館(National Repository Library,簡稱NRL),接受#65380;儲存從其他圖書館轉送來的文獻,經去重保存1冊復本供館際互借#65377;NRL每年從各圖書館接收4~7架千米的文獻[1],這些文獻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原始編目,NRL為此承擔相當大的原始編目工作#65377;NRL的建立使其他圖書館有可能成為只保存較新的和利用率高的文獻的零增長圖書館,對資源共享起到了推動作用#65377;
綜合諸多已建成的儲存庫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其具有以下共同特點:文獻選取上為各成員館低利用率文獻;建筑上多仿效哈佛倉庫采用模塊式設計以不斷增加儲藏空間;空間利用上采用密集式排架,多采用機械起落梯,最大限度利用儲藏空間;環境控制上采用恒溫#65380;恒濕及各種文獻保護措施;文獻依尺寸大小排架,分類與主題沒有檢索意義;服務方式上都提供物理實體與電子方式的文獻傳遞[2]#65377;
2010年3月第30卷第3期現?代?情?報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0Vol.30 No.32010年3月第30卷第3期基于圖書館聯盟的我國地區性合作儲存庫建設研究Mar.,2010Vol.30 No.33 基于圖書館聯盟的我國地區性合作儲存庫建設可行性分析3.1 合作儲存庫的產生是我國圖書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我國的圖書館從建國初期到80年代中期由于館藏匱乏,文獻剔舊乃至儲存庫的建立根本無從談起#65377;20世紀90年代開始,館藏文獻的飛速增長與館藏空間矛盾的凸顯,使得文獻儲存理論逐步引起廣泛的關注與研究#65377;60年代建立的位于成都市郊的中國科學院儲備書庫[4]和2007年12月啟用的清華大學昌平校區書庫[5],雖然只是一個圖書館的單純意義上的遠程書庫,從技術設備#65380;存取方式上與真正意義上的儲存庫相去甚遠,但它們的建設與使用是我國對文獻存儲模式的探索與起步,為我國儲存庫的建設做出了先期準備#65377;在我國當前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空間的不足和為低利用率文獻付出的成本已成為圖書館發展的瓶頸,因此,儲存庫建設已成為我國圖書館迫在眉睫的需求#65377;同時,技術的提升#65380;思想的轉變和網絡的發展使我國儲存庫的建設成為了可能#65377;由于儲存庫的硬件設備需大量的資金投入,憑借一館之力建設儲存庫的哈佛模式顯然不符合我國圖書館的現有條件,而我國幅員遼闊#65380;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也不適合構建類似于芬蘭的國家存儲中心#65377;以圖書館聯盟為基礎,構建地區性合作儲存庫,是我國合作存儲發展的可行之路#65377;
3.2 圖書館聯盟為儲存庫的建設提供了組織與合作基礎國外儲存庫如PASCAL#65380;華盛頓圖書館聯盟(WRLC)的圖書儲藏庫#65380;明尼蘇達圖書館存取中心等,都是以聯盟為基礎的合作儲存庫建設的成功案例#65377;馬薩諸塞州的5所學院和俄亥俄州的CONStor圖書館在建立儲存庫之前就已經在協調館藏采購#65380;建立聯機目錄等方面開展過全面合作[6]#65377;我國的圖書館聯盟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日趨成熟,除全國性的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外,更多的則是地區性的圖書館聯盟,如:江蘇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JALIS)#65380;天津高等教育文獻信息中心(TALIS)#65380;北京市北三環——學院路地區高等學校圖書館聯合體等等#65377;這些聯盟的成員館經過若干年來的合作,有著共同的組織結構基礎與合作運行機制,有著穩定的經費保障#65380;共同的價值理念與利益分配協調機制,成員館在長期合作中形成的信任成為建立合作儲存庫的基礎#65377;
3.3 地區性合作儲存庫可有效消除空間障礙
盡管在網絡時代,空間距離已不能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因素#65377;但在合作儲存庫的建設中,距離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子#65377;地理位置相近的圖書館,其發展程度一致#65380;技術水平相當#65380;人員素質均衡#65380;資金來源相近,近距離溝通產生的信任關系使館際協調更加容易[7],更重要的是,距離的縮小使文獻的儲存與利用成本大為降低,文獻傳遞的時間可大為縮短,儲存庫的使用效益可得到有效地發揮#65377;
3.4 聯合目錄為合作儲存庫提供數據保障
合作儲存庫的運行,離不開館藏聯合目錄的支撐#65377;WRLC的圖書儲藏庫在共享的一個數字圖書館系統的目錄中以一個分館的形式出現#65380;PASCAL也擁有一個統一的聯合目錄——Prospector,為PASCAL的管理提供了自動化的基礎#65377;我國現有的圖書館聯盟大多建立了完善的聯合目錄,如CALIS聯合目錄#65380;TALIS的天津高校聯合目錄#65377;現有的聯合目錄為合作儲存庫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數據保障,省去了大量原始的編目工作,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與經濟成本#65377;
3.5 館際互借系統為儲存庫提供服務平臺
合作儲存庫的建設目的除了文獻存儲外,資源共享也是其重要使命與終極目標#65377;國外合作儲存庫大多都提供館際互借服務,這些服務一般是免費的并且向成員館以外的讀者開放,如PASCAL#65380;芬蘭國家寄存圖書館#65377;我國的圖書館聯盟近年來普遍開展了館際互借服務,在聯盟內制定了館際互借章程和利益分配制度,研發了聯盟內部的館際互借系統#65377;館際互借系統的完善為合作儲存庫功能的發揮提供了保障,方便了成員館對儲存庫中文獻的資源的共享#65377;同時,合作儲存庫的建設也將反作用于圖書館聯盟,對擴大圖書館聯盟的影響力也將產生推動作用#65377;
4 我國合作儲存庫建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4.1 明確文獻所有權歸屬
在已有的合作儲存庫案例中,文獻的所有權一般歸儲存庫所有,各成員館雖然迫于空間緊張,不得不把文獻送交儲存庫,但對于那些古籍善本,即便其利用率極低而儲存庫又能提供優越的儲存環境,在合作儲存庫中也難覓其蹤跡的,這也正是所有權轉移的弊端所在#65377;在當前我國的圖書館評估體系中,館藏量一直是評價圖書館的一個重要指標,轉移文獻的所有權,顯然不能為成員館所接受,與我國國情不符#65377;因此我國的合作儲存庫的文獻所有權在一定時期內,仍應歸其選送圖書館所有,這應該是我國合作存儲的前提條件#65377;
4.2 “低利用率文獻”的界定
低利用率文獻是指那些幾乎不被讀者使用的文獻#65377;對這類文獻的統計不能單純以出版年和流通率來界定#65377;各成員館應根據自身狀況,綜合上架年限#65380;流通次數#65380;出版年乃至圖書館所屬院校的學科發展等多種因素加以考慮,將文獻進行三級分類,高利用率文獻在開放式書架上滿足日常借閱,幾乎不被使用的文獻送交合作儲存庫,而中間部分使用相對較低又有潛在價值的文獻可暫存圖書館自身的密集書庫#65377;
4.3 制定符合國情的文獻選送標準
由于儲存庫是一個貯存#65380;記錄人類知識文明載體的文獻資源庫,為使其中文獻得以長時間存放,凡受到腐蝕#65380;浸水#65380;蟲蝕等被弄得面目全非的文獻資料都不應納入收藏范圍#65377;在文獻進入儲存庫前應做好除塵#65380;除蟲等防護措施#65377;在書目數據提交上應指定具體的編目標準,只接收符合數據標準的文獻,以文獻標識碼作為文獻提取依據#65377;在復本選取上,國外合作儲存庫一般只收取一個復本#65377;我國的地區性儲存庫應從實際出發,適當放寬復本限制以爭取成員館更大的積極性,為成員館切實解決空間問題,在合作儲存庫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再考慮進行復本的篩選工作#65377;
4.4 制定長遠規劃,保證合作儲存庫的可持續發展
正如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應有長期規劃一樣,合作儲存庫的發展也應有相應的長遠規劃,應根據圖書館聯盟的發展態勢與成員館的館藏購置計劃作出相應的建設決策#65377;在建設籌備階段應做好各成員館的館藏統計工作,在建筑上應借鑒哈佛倉庫的模塊式設計,可根據藏書增長添加存儲空間#65377;
5 以合作儲存庫的建設為契機推動圖書館聯盟的合作采購與資源共建聯合采購#65380;資源共建共享一直是圖書館聯盟成立的初衷,但從我國圖書館聯盟實踐來看,聯合采購目前大多還只局限在電子資源與價格不菲的外文期刊上#65377;合作儲存庫將成員館的低利用率文獻集中存儲并開展資源共享,對聯盟文獻資源的聯采共建必然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65377;我國圖書館應以此為契機,在合作儲存庫的建設中不斷推進合作采購與資源共建共享,突破合作儲存庫的文獻保存與提取的基本功能,將其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資源合作中心#65377;
參考文獻
[1]符敏慧.寄存圖書館與文獻資源保存利用——以芬蘭國家寄存圖書館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05,(2):109-111.
[2]宋力生.網絡環境下圖書儲藏模式的轉變[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2):63-67.
[3]郭鴻昌.美國大學圖書館合作書庫PASCAL建設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4):80-93.
[4]姜曉崗,等.網絡環境下科技圖書館館舍空間合理利用研究——以中國科學院掛哦家科學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07,(6):47-50.
[5]于寧,陳虹.高校圖書館的遠程書庫建設[J].圖書館雜志,2009,(9):45-47.
[6]趙伯興,盛興軍,鄭春汛.我國低利用率文獻的合作儲存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6):85-89.
[7]趙伯興,鄭春汛.我國低利用率文獻的合作儲存模型研究[J].圖書館,2009,(2):4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