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觀知識是圖書館的邏輯起點,知識組織是對客觀知識的整序組織活動#65377;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是客觀知識的基本組分,二者即有區別,又有聯系#65377;本文基于客觀知識組分,詳細闡述了知識組織的涵義,知識組織原理和知識組織方法#65377;
[關鍵詞]客觀知識;文獻單元;知識單元;知識組織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3-0016-03
Study 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He Xiangying
(Library,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knowledge is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library.Knowledge organization is order-arranging organizational activity of objective knowledge.Document element,knowledge element are basic component parts of objective knowledge.They are different and correlated.The article based on component parts of objective knowledge,discussed the implications,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detail.
[Key words]objective knowledge;document element;knowledge element;knowledge organization
知識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智力勞動成果#65377;客觀知識世界是由眾多人類顯知識系統構成的,這些知識系統同時也是由無數知識的基本組分組成的#65377;
知識組織是以知識組分為基礎的#65377;知識的基本組分分兩大類,一類具有“硬性”特點,具有獨立載體形態的知識組分(即文獻單元),一類具有“軟性”特點的,不具有獨立載體形態的知識組分(即知識單元)#65377;組分釋為:事物是由基本元素和元素間的組織結構組成的,元素與結構是事物形成的兩個要素,事物的元素也可表述為事物的組分#65377;
1 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涵義
1.1 文獻單元
文獻是“專門記錄和傳遞有知識的人工載體#65377;[1]”而文獻單元就是“專門記錄和傳遞有知識的人工載體單元”文獻雖然是個抽象的概念,但我們所見到的文獻卻都是具有客觀形態的,即文獻的客觀存在,現實呈現,是以各種各樣客觀形式表現的#65377;
1.2 知識單元
知識單元是客觀知識系統中有實際意義的基本單位,這個定義包含以下幾層內容:
(1)所謂“有實際意義”,指知識單元或是一個明確的語詞概念,一個具體觀點,或是一個科學定理#65380;一個數學公式等#65377;它們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感受,認識的反映#65377;
(2)我們所描述#65380;表達出的任何一個知識單元,都是可以歸入某個知識系統,成為該系統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65377;換言之,知識單元正是以知識系統為參照系提出的一個概念;離開了知識系統,也就無所謂知識單元了[1]#65377;
2 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
2.1 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關系
(1)從知識存在上看,文獻單元具有“硬性”特點,知識單元具有“軟性”特點#65377;
(2)從知識形態上看,文獻單元所包含#65380;表現的,大多是完整的知識體系,而知識單元所包含#65380;表現的,更多地是“知識點”#65377;
(3)文獻單元是靜止的,而知識單元是衍變的#65377;文獻單元生成是一次成型#65377;新的知識內容取代舊的知識內容,如果通過文獻單元形式來表現必須經過生產新的文獻單元來實現更替#65377;知識單元則不同,它具有生命力#65377;在人類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歷程中,知識單元的“內稟智荷”是可以演變的#65377;
(4)從組織方法上看,文獻單元的組織方法較為單一,而知識單元的組織方法則復雜多樣#65377;
(5)從獲取方式上看,文獻單元的獲取相對容易,而知識單元的獲取相對困難#65377;從圖書館提供知識服務方面而言,提供知識單元的服務較提供文獻單元的服務難度要大#65377;因為,知識單元與文獻單元之間往往表現出“知識不對稱性”#65377;
2.2 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的聯系
(1)從知識存在角度看,在客觀知識世界里,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均是客觀知識的基本組成#65377;兩者的產生都經過了主觀知識的客觀化這一過程,而且它們的存在也是互相依賴的,互為前提的#65377;知識單元大多存在于文獻單元之中,文獻單元則是眾多知識有機組合的成果#65377;
(2)從形態上來看,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大量地表現為原生態知識,同時也表現為某些再生態知識#65377;原生態知識是主觀知識的原始成果社會化#65380;公開化了的最初知識形態#65377;再生態知識是為解決人們有效獲取知識而對客觀知識進行加工#65380;提煉所形成的知識形態#65377;
(3)從知識性質上來看,客觀知識所具備的基本性質,如創新性#65380;可加工性#65380;不確定性等,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也都具有,客觀知識世界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從理論上講,構成這個系統的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也不同程度地,或多或少地包含著系統所共有的屬性與特征#65377;
(4)在知識組織中,文獻單元與知識單元切割#65380;劃分均有其相對性#65377;一篇科學論文的抽印本就是一種文獻單元,但它發表在雜志上時,這本雜志通常被視為一種文獻單元#65377;知識單元也是如此,一句唐詩可以是一個知識單元,但有時一首完整的唐詩也可以作為一個知識單元#65377;因此,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在不同的知識組織體系中,根據不同目的及需要,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是可分合的#65377;
(5)再從知識獲取來看,文獻單元和知識單元都能向知識受眾有效提供知識服務#65377;文獻本質是知識,文獻服務本身就是知識服務#65377;通過文獻吸收知識,提高認識,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最基本方式之一#65377;
2010年3月第30卷第3期現?代?情?報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0Vol.30 No.32010年3月第30卷第3期知識組織原理及其方法研究Mar.,2010Vol.30 No.33 知識組織
3.1 知識組織涵義
將無序的文獻組織成一個有序的體系,這是圖書館基本的活動#65377;在廣泛應用層面上,知識組織指人們對知識(無論隱知識#65380;顯知識)的整序#65380;加工#65380;控制#65380;揭示等一系列的組織活動與過程[2]#65377;而就圖書館學來說,它應該是基于顯知識中的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而言的,其概念為:知識組織是對客觀知識進行整序的活動與過程#65377;其目標使圖書館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知識集合#65377;由于知識的有序性#65380;知識的關聯性#65380;知識的可檢索性只有通過知識集合才能夠體現出來,因此整序#65380;控制#65380;提供是知識組織核心點#65377;
3.2 知識組織的原理
3.2.1 知識組織中的知識整序[3]
任何一種文獻都是知識生產者記錄個人創造產物,它經過了知識生產者的組織,具備了組織性#65377;然而客觀世界是無序的#65377;客觀知識世界的無序狀態是由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呈現的#65377;它是由知識生產的無序#65380;知識分布的無序#65380;知識流通的無序造成的#65377;知識存在的無序性與人們知識需求的有序性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65377;知識組織的理論與方法,就是平衡,克服二者之間矛盾而產生的[4]#65377;
3.2.2 知識組織中的內在機制
本質而言,知識組織的內在機制是對人腦記憶機制的一種模擬#65377;人腦的記憶有識記#65380;保持#65380;再現3個環節,知識組織也是如此#65377;
3.2.3 知識組織中的需求基礎
強調知識組織以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為基礎的,是因為人們獲取知識的需求與行為常常訴求于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65377;學習型的知識需求傾向于得到文獻單元,而研究型的知識需求傾向于獲取知識單元#65377;人們對知識需求的不同,以及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承載功能的不同,決定了知識組織者對兩者不能有所偏度#65377;
3.2.4 知識組織中的基本工具
知識必須通過符號系統將其記錄下來,并附著于一定的物質載體上,才能進行傳遞#65380;交流#65380;共享#65377;語言是最為重要的符號系統#65377;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大多情況下是使用語言符號系統進行記錄,以實現其外在化#65380;客觀化#65380;社會化#65377;用語言記載的知識在最大范圍內實現共享#65377;由此結論:語言是知識組織的最基本工具#65377;各種知識體系#65380;知識集合基本上是用語言材料組織起來的#65377;
3.3 知識組織的方法
3.3.1 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的標記
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如不經過標識記錄,也不可能形成有序的知識集合#65377;(如圖書館#65380;數據庫)#65377;傳統的標識記錄,主要是對知識文本人工著錄與標引而形成款目來實現的#65377;但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和激增,傳統標識無法適應便產生了新的標識記錄方法稱為元數據#65377;
元數據(metadata)是應用于互聯網環境的一種關于數據的結構化數據#65377;其任務是對數字化的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進行格式化描述,以便使計算機或人能對其進行識別和處理#65377;目前元數據已有許多種類,其中在圖書情報界最有影響的是DC(都柏林核心元素集)#65377;DC由15個元素組成(分屬內容描述#65380;知識產權描述#65380;外形描述3個類型),現已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65377;所以有影響,是因為它是一種支持簡單而含有足夠信息量的元數據,并能提供一個共享的語義學標準,使那些不同規則編目的元數據(如MARC)可以直接交換[5]#65377;
3.3.2 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的簡化
根據知識接受者省力原則的要求,對內容量較大的文獻單元進行壓縮#65380;提煉,形成文摘#65380;提要等#65377;他們可以附著在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上,或單獨為序形成二次文獻#65377;
3.3.3 知識單元#65380;文獻單元的整序
他們經過標識記錄擁有了自己的“身份”與“地址”之后,便開始進入了整序過程#65377;方法如下:
(1)知識分類
即按科學的系統性分門別類地組織與揭示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使之成為一個樹形的有序化結構#65377;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先組式的各種文獻分類法#65377;在網絡環境下,這種分類法因其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有較強的系統性#65380;族性檢索功能,故而在知識組織中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65377;如網絡資源的瀏覽#65380;非文本信息的組織#65380;超文本信息的管理等,都離不開文獻分類法[6]#65377;
(2)知識聚合
即從具體事物#65380;對象和問題的主題來組織和揭示文獻單元,知識單元內容,使之成為一個線形的有序化結構#65377;這是一種后組式的方法,稱為主題法#65377;它常用方法:標題法#65380;單元詞法#65380;敘詞法#65380;關鍵詞法等#65377;主題法比分類法更具有直觀的特點,目前網絡資源相當一部分瀏覽器與搜索引擎都使用之,或者兩者混用#65377;
(3)語義網絡
語義網絡是模仿人類聯想記憶的一種圖式組織方法#65377;它由節點(node)和鏈(link)組成一個網絡結構#65377;節點表示知識單元,鏈則表達知識關聯,如單項鏈()#65380;雙項鏈()等#65377;目前超文本(Hypertext)#65380;超媒體(Hypermedia)#65377;信息組織方法就是一種典型的語文網絡組織法#65377;超文本中的“鏈”定義了超文本的非線性網絡結構,提供了以聯想方式瀏覽#65380;查詢節點的功能#65377;因此“鏈”是超文本的靈魂#65377;有了語義網絡組織法,文獻單元#65380;知識單元就可以組織成超文本#65380;超媒體數據庫;按布魯克斯所說的“知識地圖”聯結在一起,供人們“按圖索驥”#65377;
總之,知識組織方法是不斷發展的#65377;一些新的組織方法,如自動文摘(automatic abstracting)自動分類(automatic classification)#65380;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65380;專家系統(expert systerm)#65380;數據挖掘(datamining)#65380;推送技術(push technology)等,都是目前正在研究并有廣泛探索空間的領域#65377;知識組織向智能化發展,是可以預見的,不容置疑的發展方向#65377;
參考文獻
[1](加)麥克盧漢,泰格龍.麥克盧漢精粹[M].何道寬,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黃鵬.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組織研究[J].人大復印資料,2001,(4).
[3]張天俊,丁大可,張銀犬,等.論知識管理與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優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3).
[4]蔣永福,付小紅.知識組織論:圖書情報學的理論基礎[J].圖書館建設,2000,(4).
[5]吳建中.DC元數據[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
[6]陳樹年.網絡信息的自動分類問題[J].圖書館雜志,2001,(10):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