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期的CDM(清潔發展機制)方法學系列我們推出了額外性論證專題,回答CDM項目的合格性問題,本期我們試圖盡量通俗地講解CDM項目減排量的計算方法,下一期,我們將講解在減排量交易中,作為賣方如何控制法律風險,保護自身利益。作為一個與政治無關的技術問題,我們相信溫室氣體減排量的計算方法學只會因為科研的進步而發展。而不管政治家們如何討價還價,只要在全球解決氣候變化的方案架構當中存在市場化的機制,了解交易對手的法律思維,并靈活應甬某些原則和技巧,這一課對于中國業主來說就不會過時。
CDM項目中,買賣雙方交易的內容是經核證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的計算步驟如下:核實監測報告中的實際排放數據,然后用基準線情形下的排放量減去項目的實際排放量,并且根據泄漏進行調整。這個看似簡單的計算過程,實際上涉及到了CDM方法學大量復雜的內容,包括建立基準線的方法學、監測的方法學、確定項目邊界和泄漏估算的方法學等。下面我們將對這個計算過程進行分步解析。
計算基準線情形下的排放量
在設計階段中完成項目設計文件的時候,項目開發者需要計算項目的基準線。CDM項目的基準線是合理地代表一種在沒有擬議的CDM項目活動時會出現的溫室氣體源人為排放量的情景。基準線研究和核準是CDM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對于每一個項目來說,計算基準線所采用的方法學必須得到執行理事會的批準,而且,基準線需要得到指定經營實體的核實。獲得批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項目建議者采用一個已經批準的方法學。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工作就是只需要證明這個方法學適用于這個項目。經執行理事會批準的基準線方法連同相關指導意見,在《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清潔發展機制(UNFCCCCDM)網站(http://unfccc.int/cdm)上可以查到。
對于不同的項目,適用的方法學是不同的。例如,對于提高能效項目來說,基準線的計算需要對現有設備的性能進行測量;對于可再生能源項目來說,基準線計算可以參照項目所處地區最有可能的替代項目的排放量。
項目參與者也可以提出一種以透明和保守的方式建立的新的基準線方法。在制訂一種新的基準線方法時,第一步是找出最適合該項目活動的基準線設定途徑,然后確定一種適用的基準線方法。基準線設定途徑是基準線方法學的出發點,由執行理事會商定,有三種設定途徑:現有真實的或歷史排放量,視可應用的情況而定;在考慮了投資障礙的情況下,一種代表有經濟吸引/競爭力的主流技術的排放量;過去五年在類似社會、經濟、環境和技術狀況下開展的、其績效在同一類別位居前20%的類似項目活動的平均排放量。
確定了適用的基準線設定途徑,項目參與者就可以向CDM執行理事會指定的經營實體提出新方法建議,具體做法是將所建議的方法寫入項目設計書(CDM-PDD)草案,包括描述該項目活動和列明項目參與者。所建議的新方法將按以下方式處理:如果指定的經營實體認定這是一種新的方法,則不做進一步分析,即將該文件轉交執行理事會。執行理事會應當迅速地,如有可能在其下屆會議上,但最遲不晚于四個月,審議所建議的方法。一旦獲得執行理事會的批準,這一方法學就成為適用于該類項目的標準方法學名單中的一個。指定的經營實體隨后可繼續進行該項目活動合格性的確認過程,并提交項目設計書以供登記。
監測實際排放量
計算出基準線以后,項目建議者需要測量項目實際的排放量。項目參與者應用的監測方法學和監測計劃需要在項目的設計階段確定,而真正的測量則發生在項目的實際實施階段。所有與項目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都需要精確且持續地測量并且記錄下來。排放監測將檢驗項目是否真的實現了溫室氣體減排,是指定經營實體核查項目減排量的基礎。
同基準線方法學一樣,監測計劃中所應用的監測方法學必須經過執行理事會的批準,并且要符合以下兩點:(a)由指定經營實體確定為適合擬議項目活動的情況,并在別處曾經成功地適用;(b)體現適用于項目活動類型的良好的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學的選擇程序與基準線方法學選擇的程序大致相同。首先,執行理事會將建立一個可以供項目建議者選擇的已批準方法學的清單。同樣,項目建議者也可以選擇建立一個全新的方法學,而這個方法學必須提交給執行理事會批準。
新的基準線和監測方法學必須同時提交和獲得批準,也必須同時匹配使用。如果項目建議者想采用不同的基準線和監測方法學的組合,他們需要向執行理事會提出申請并且獲得批準。同時,項目監測必須嚴格根據經過批準的項目設計文件中所包含的監測計劃進行。
如果項目參與方認為有必要對監測計劃進行修改,則應該提出修改的理由,并說明修訂可以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或完整性,然后報指定經營實體審定和批準。同樣,如果指定經營實體認為對監測計劃的修改有助于提高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它也可以向項目參與者提出修改建議。
應用已經登記的監測計劃或者經過核證的修訂的監測計劃對項目進行監測,是指定經營實體核查和核證項目減排量,從而簽發CERs的一個必要條件。
監測計劃除了應包括關于數據測量的建議以外,必須說明如何保證這些數據在用戶和檢查者之間保持一致。監測計劃還必須說明如何保證數據監測、收集、匯編和報告的質量,以及在項目的整個運行期和減排量計人期內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項目邊界界定和泄漏估算
泄漏定義為項目邊界之外出現的并且是可測量的和可歸因于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活動的溫室氣體(GHG)源入為排放量的凈變化。對泄漏進行計算也是必要的。在最終的計算中,泄漏將會從項目獲得的減排量中減去。例如,已批準的針對垃圾填埋氣收集與燃燒項目的基準線方法學中,泄漏被定義為收集垃圾填埋氣體所需的額外設備消費的電力對應的排放。
泄漏與項目邊界的定義相關,項目的邊界就是項目活動的外圍界限。CDM項目都需要明確項目的邊界,如果在邊界內存在化石燃料的燃燒,則項目必然產生溫室氣體的排放。從相關規定的角度來講,凡是可以歸因于項目活動的排放量,只要能夠測量,原則上都應當劃入項目邊界內。如果是生物質項目,或者是其他類型,只要在項目的運行過程中摻雜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項目就將產生溫室氣體排放。國內曾有一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由于大量摻雜煤的使用,結果造成了項目非但不減排二氧化碳,反而產生了凈排放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泄漏”量大于減排量的例子。
合理的項目邊界設定對于準確地測量CDM項目活動的減排效益和減少泄漏是至關重要的。泄漏可以因活動轉移而產生,比如當人員(或資本)挪動,由運輸過程產生排放;產品價格變化;項目生命周期中的排放轉移,例如CDM項目引起上游或下游排放增加;以及GHG通量因周圍地區生態系統水平的改變而變化。
泄漏項可以用各種手段減輕或避免。譬如業主可以考慮到盡可能就近采購,例如江蘇的項目就不宜到華北甚至東北去采購,這不僅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也是從減排量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如果是地熱項目,在鉆井過程中排放的C02或者地下甲烷量也算是項目本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即泄漏。如果是水電項目,則應當注意最好是梯級開發項目,即不建設水壩的項目為宜。國際上一些學者、專家和組織對于水壩項目存在很大爭議,所以大規模水電項目設計CDM獲批準可能會遇到新的困難。如果是在已有水壩的基礎上增加裝機容量的項目,則應該注意現有的水庫容量不得增加。
減排量的核證與計入期
用基準線排放量減實際排放量再減去泄漏,得出的數值就是該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這個減排量必須經核證才能進行交易。核證即指由CDM執行理事會指定的經營實體提出的書面保證,即在一個具體時期內(項目活動的計人期)某項目活動所實現的溫室氣體源人為減排量已被核實。一般來說,項目參與者應當將計人期起始日期選定在CDM項目活動產生首次減排量的日期之后。計人期不應當超出該項目活動的運行壽期。
項目參與者可從CDM模式界定的兩個備選的計人期期限中選擇其中之一:固定計入期和可更新的計人期。在固定計入期方案中,項目活動的減排額計人期期限和起始日期只能一次性確定,即一旦該項目活動完成登記后不能更新或延長。在這種情況下,一項擬議的CDM項目活動的計人期最長可為十年。在可更新計入期方案中,一個單一的計入期最長可為七年。這一計人期最多可更新兩次(即最長為21年),條件是,每次更新時指定的經營實體確認原項目基準線仍然有效或者已經根據適用的新數據加以更新,并通知執行理事會。第一個計入期的起始日期和期限須在項目登記之前確定。
(整理:何佳艷)
鏈接:減排量計算實例
下面我們以小型水電CDM項目(不建設水壩,泄漏為零)為例來說明減排量的計算方法和流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為方便理解,本案例作了大量簡化。實際情況會復雜得多!
發電廠CO2實際排放量公式:
COO2排放量=年發電量*排放因子
其中年發電量=裝機功率容量*發電利用率,排放因子根據電廠特定條件(燃料、技術)計算。
減排量計算程序:
A、首先計算項目CO2排放量,并考慮到泄漏因素。
B、確定基準線情景。當一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并網時,它對電網的影響可以有兩種方式:
運行邊際(或電量邊際Operating margin):被CDM項目發電替代的電網發電量是屬于電網系統調度順序中被優先調度“下崗”的那些電廠的發電量的一部分。這部分處于邊際狀態的電廠群按年發電量加權平均的單位發電煤耗和單位發電排放水平就稱為運行邊際基準線。電網中低運行成本處于基荷的和必須運行的電廠(水電/核電)不會受影響,因此應被排除在運行邊際之外。
建設邊際(或容量邊際Buildmargm):因為CDM項目而推遲或改變或取消某些電廠裝機容量的建設計劃。這是整個電網裝機容量發展的邊際部分,它們的加權平均單位發電煤耗和單位發電排放水平就稱為容量邊際基準線。
計算基準線情景排放量
基準線排放量=(運行邊際排放量+建設邊際排放量)/2
其中,運行邊際排放量和建設邊際排放量的排放因子均根據特定條件計算。
(a)運行邊際排放因子計算
假定一電網排除零排放發電廠后由下列發電機組構成:
柴油發電機組(199.3GWh/Yr),每年耗油72,236Million liters;
天然氣燃氣輪機(420.5GWh/Yr)
則:
柴油排放因子=1.19 kgCO2/kWh(32.16%)
天然氣排放因子=0.690kgCO2/kWh(67.84%)
加權平均排放因子=0.851kgCO2/kWh
(b)建設邊際排放因子計算
電網中最近在建的新發電廠的合并統計結果:
天然氣燃氣輪機組(718.32 GWh)
水電(883.01 GWh)
則:
天然氣排放因子 0.69 kgCO2/kWh (44.85%)
水電排放因子
0.kgCO2/kWh (55.15%)
加權平均排放因子 0.31 kgCO2/kWh
(c)基準線排放因子計算
基準線排放因子=(0.851+0.31)/2=0.58 kgCO2/kWh
c、計算減排量
項目減排量計算
假定新建一水電廠,裝機容量40MW,發電效率65%,則
年發電量=40MW*65%*365*24=227,760MWh
項目年CO2排放量=年發電量*水電排放因子
=227,760 MWh*0 tCO2e/MWh
=0tCO2e(零排放項目)
計算基準線排放量
年度基準線排放量=年發電量*基準線排放因子
=227,760 MWh*0.58 tCO2e/MWh
=132,101 tCO2e
年度減排量=基準線排放量-項目排放量=132,101 tCO2e
7年信用期間總減排量=7*132,101=924,707 t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