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還未退場,3G剛剛啟動,移動通信領域的4G研發已經酒至半酣,那么,4G離我們有多遠?潛行階段的4G蘊藏著哪些機遇和風險。
對于中國自主標準TD來說,2010年是關鍵一年。TD演進技術TD-LTE的全球首個實驗網將亮相上海世博會,接受全球檢驗。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即基于3G標準的演進技術,被認為是3.9G技術,其進一步的演進技術TD-LTE advanced(TD-LTE-A)將有可能成為4G國際標準之一,目前該標準已入圍國際電信聯盟圈定的4G標準候選名單,最終結果將于2010年10月公布。
TD晉級無懸念
在此次4G標準的征集中,國際電聯共收到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歐洲標準化組織和北美標準化組織的共6項4G候選技術提案,這些提案涵蓋了LTE-A和802.16m(WiMAX)兩大技術,其中,LTE-A包括基于WCDMA的演進技術FDD和基于TD的演技技術TDD兩種模式。歐洲標準化組織提交的LTE-A技術包括了FDD和TDD模式,北美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則是WiMAX,日本比較中立,兩大技術都有提交,韓國則是傾向于WiMAX,中國提交的技術為TD-LTE-A,即TDD。在上述六種提案中,基于同一技術的提案基本上只是在細微處稍有不同。
在對這些技術提案進行總結后,國際電聯確定了LTE-A和WiMAX為4G國際標準候選技術。據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介紹,按照通常的流程,國際電聯會就候選技術提案與相關的提交組織進行溝通,對候選技術進行系統仿真,評估性能。2010年10月,國際電聯將公布最終的4G標準評選結果,但這只是一個技術框架,相關標準化組織此后會根據這一原則制定更細致的系統標準。到2011年2月,4G標準第一版將會正式公布。
與1998年中國向國際電聯提交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TD時的萬眾矚目相比,如今國內對于TD演進技術入圍4G候選標準的反映要平淡得多,因為在產業化布局主導標準演進的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TD演進技術能否成為4G標準,這一問題似乎并無懸念。
此前,移動通信標準的制定過程一般由設備制造商主導,設備制造商提出技術遠景,得到國際電聯認可后開始研發商用產品,然后向運營商推廣。而今,這一規則已開始失靈。在LTE-A和WiMAX之外,UMB(下一代超移動寬帶無線技術,核心技術由高通公司獨家掌控)作為CDMA的演進版本,也曾被看作是沖擊4G的標準之一。但在2008年11月,曲高和寡的高通宣布放棄這一技術路線,轉而投向LTE陣營。在此之前,全球主要的CDMA運營商美國Verizon、Sprint、中國電信、日本KDDI、韓國SK電訊均倒戈高通,明確表示將選擇LTE建設后3G網絡。這說明通信業已進入了一個產業鏈定成敗的時代,與技術本身的先進與否相比,運營商的需求才是決定技術前景的關鍵因素,而運營商的需求綜合了產業鏈的成熟度、運營商的前期投入、技術升級成本等諸多要素。標準制定者國際電聯只是一個國際組織,只負責標準的制定,并不負責標準制定之后的落地、建網。由于演進路線能夠更好地向后兼容3G技術,更符合運營商的利益,目前LTE陣營匯聚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幾近90%的資源,其中,瑞典和挪威的LTE網絡(FDD模式)已開始商業運營。作為LTE陣營的分支,TDD擁有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和眾多中國設備商的支持,加上中國政府力挺,在4G標準之爭中勝出并不是一件難事。
有業內專家預測,4G標準競爭的結局很可能是兩大技術陣營的三種模式同時勝出。雖然3G時代標準制式的多樣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業復雜度,畢竟這種競爭格局也打破了以往上游市場由高通獨家壟斷的局面,賦予了運營商選擇權和話語權。因此,4G時代延續技術層面的競爭格局更符合運營商的利益。
標準之間的合縱連橫
4G真正的競爭焦點在于技術標準對于產業資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先把產業做大,才能有機會做強,這已成為業內共識。從高通UMB的例子來看,一家獨大的技術封閉路線是死路一條。正是因為高通壟斷了CDMA體系的絕大部分核心專利,高額的專利費逼使其他設備廠商不得不另起爐灶,成立專利份額更為分散的GSM聯盟,并以開放的態度贏得運營商的青睞,最終獲得了2G市場80%的市場份額。由GSM技術升級而來的3G標準WCDMA繼承了這一市場份額,業內分析師預測GSM系的這一市場地位仍可能延續至4G叫代。反觀其他的技術陣營,CDMA系的投資正在萎縮,WiMAX的支持者主要是一些處于追隨和弱勢地位的運營商,TD在中國市場也只是剛剛起步。作為弱者,TD系如何在標準體系之間合縱連橫,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避免被邊緣化從而重蹈高通UMB覆轍,是TD系面臨的最大挑戰。
融入全球主流技術標準,是TDD的4G策略。自從領到TD牌照以來,融合一詞幾乎成為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的口頭禪,他一再建議“全世界與LTE有關的東西都融合在一起,無論TDD還是FDD”,同時他還建議“TD-LTE實現同WiMAX的融合”。
WiMAX陣營目前主要匯聚了以英特爾為首的IT廠商,在運營商層面的接受程度并不理想。嚴峻的現實令WiMAX陣營也傾向于與其他技術體系的融合,WiMAX論壇副主席Mohammad Shakouri表示WiMAX與3G或LTE并不構成競爭關系。同為弱兄弱弟,WiMAX陣營尤其強調“WiMAX與TD互補”。
那么,FDD、TDD和WiMAX之間的融合是否具備技術上的可行性?
業內專家侯自強指出,“事實上,TDD和FDD的傳輸模式是相互對立,不可能真正融合。”他認為,王建宙所指的融合,其實是在設備層面同時提供對兩種傳輸方式的支持,“比如同一塊芯片,既支持TDD,也支持FDD,只要進行軟件的更換,就可以進行自由的切換。這樣,無論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廠商,都將節省大量的資源。”
在4G標準前景未明的情況下,大多數設備廠商都選擇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包括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網絡、阿爾卡特朗訊、三星、北電等電信設備商,都在發展LTE的同時,同時銷售WiMAX設備。“我們預計在WiMAX和LTE兩種技術之間,大概有75%~80%的重用。”摩托羅拉公司主管WiMAX和蜂窩網絡的高級副總裁Wright表示:“盡管軟件有所不同,但是LTE設備基本上可以采用WiMAX部件組成。如果標準能夠融合,相信對于參與其中的各方都有好處。”Wright補充說,但是知識產權問題可能會較為突出。WiMAX陣營已經建立了一個分布式的知識產權體系,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壟斷WiMAX知識產權。“我們正在建議不同的標準組織在LTE領域也采取類似的知識產權結構。如果所有廠商都足夠理性,我們就能建立起這套體系。”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Wright的觀點過于樂觀,他們認為即便技術上可行,WiMAX與其他技術體系的融合也是任重而道遠。
在技術層面有競爭,在產業化層面能夠兼容,這代表了運營商的4G理想。從更高的層面來說,TD——TDD技術路線代表中國利益,GSM——WCDMA——FDD路線代表歐盟利益,CDMA——CDMA2000路線代表美國利益。在CDMA陣營日益萎縮之后,WiMAX半道殺出,于2007年被國際電聯追認為第四項3G標準。用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的話說,WiMAX是美國強推的一個標準,在4G競爭中,也仍將是一個攪局者的角色。中國移動的一位專家認為,倘若TDD與FDD、WiMAX未來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將有利于TDD的后續發展。在3G時代的標準競爭中,合縱連橫就是TD的生存策略之一,當時處于弱勢的歐盟與中國TD相互扶持,最終打破了美國高通的壟斷格局。如今競爭態勢已變,但在競爭中謀求合作,將是這一市場不變的主旋律。
4G離我們有多遠
2G還未退場,3G剛剛啟動,移動通信領域的4G研發已經酒至半酣。那么,4G離我們有多遠?潛行階段的4G蘊藏著哪些機遇和風險?
“通常情況下,一個新系統標準從產生到市場成熟應用,大約需要10至15年時間。國際電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3G,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真正看到3G商業化方面的試探。”楊驊說,由此推算,2020年全球可能出現4G商用網絡。不過技術成熟只是4G商用的前提之一,運營商的投資意愿才是決定4G產業進程的關鍵。“政府應該不會太早發放4G牌照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戚其功認為,與3G牌照一樣,中國的4G牌照也會晚于全球其他市場發放,畢竟“運營商的3G網絡還處在投入期,收回投資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會有多長?從全球市場來看,涉及3G的運營商其3G業務大部分都在虧損。有數據顯示,在2003-2007年,3G商用的5年間,全球共建了100多個3G網絡,但沒有一個能盈利。日本運營商NTT于2001年首家開通3G業務,目前其絕大部分收入仍來自2G。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有較大差距,中國3G運營商前期的巨額投入可能需要更漫長的時間來消化。或許正如其名稱LongTerm Evolution一樣,LTE-A的大規模商用會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換言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2G和3G仍將是全球電信業的重頭戲,在中國市場尤其如此。
盡管從LTE的投資效益和投入產出角度看,3G和LTE的發展,只是降低了運營商的收入和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的下降速度,并沒有帶來收入和ARPU值的提升,但對于政府和運營商來說,投資LTE仍有其國家利益和產業利益層面的戰略意義,因為目前階段的投入是搶占制高點、布局產業鏈的關鍵。
移動供應商聯盟GSA預計2010年全球將有10個LTE商用網絡。其中,日本運營商NTT已宣布2010年12月啟動LTE商用網絡。電信研究機構Informa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15年底,整個亞太地區LTE用戶將會達到1440萬,其中日本將會占有半數以上的用戶份額。作為中國版4G標準的產業主導力量,中國移動的LTE部署除了上海世博會的TD-LTE試驗網絡,還包括在TD的設備招標中埋下伏筆,明確要求提供給中國移動的TD設備都能夠平滑演進到LTE網絡,換句話說,在主設備不變的情況下,由TD可以通過軟件升級到TD-LTE。
而對于永遠處于市場前哨的設備廠商來說,倘若現在還沒有進入4G的備戰狀態,那就有點太晚了,畢竟,3G設備市場的版圖已被瓜分殆盡。
以創新文化引領京投公司科學發展
京投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為適應公司的科學發展,通過全員共同參與,初步建立了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2006年,京投公司通過開展“管理年”活動,公司領導和全體員工一起共同梳理提煉了主要內容是“堅實、質樸、開拓、承載”的企業文化核心——“基石精神”,從不同的方面高概括了實現企業戰略需要達到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具象的勾勒出典型的京投入的精神特質。京投公司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注重企業可持續發展,始終著眼于企業的發展戰略;注重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始終凸現創新特色;注重把握自身職能定位,始終服務于企業使命愿景;注重夯實企業發展的智力基礎,始終踐行“以人為本”理念;注重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始終堅持高層領導率先垂范。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京投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引領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實現了國內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多項業務創新;著力探索行業發展規律,實現了軌道交通投資融資理論創新;超前謀劃北京軌道交通發展格局,實現了軌道交通網絡化管理機制創新;著眼公司長遠發展,實現了基礎設施投融資企業發展模式創新。京投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和北京市獎項,2009年,京投公司更榮獲了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