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翁方綱《蘇詩補注》的文獻價值與注釋成就

2010-01-01 00:00:00何澤棠
圖書與情報 2010年2期

摘 要:清代著名經學家、金石學家、詩人翁方綱所撰《蘇詩補注》,以宋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校勘并補全查慎行所錄施、顧原注,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蘇詩補注》又針對施、顧原注、邵長蘅等的補施注及查慎行補注中的錯漏,以考證的方法作了精辟的補注,在語言解釋、歷史解釋、心理解釋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關鍵詞:翁方綱 《蘇詩補注》 蘇軾 詩歌注釋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6938(2010)02-145-05

On the Philological Value and Annotating Accomplishment of Weng Fanggang’s Su Shi Bu Zhu

He Zetang (Humanitie Institutes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 Zhou,Guangdong,510642)

Abstract:Weng Fanggang,a famous Confucian、epigraphier、poet in Qing Dynasty,composed Su Shi Bu Zhu.In thisbook,he rearranged the Shi and Gu’s annotation which noted by Zha Shenxing with the Shi and Gu’s annotation which published in Song Dynasty,and complemented Zha Shenxing’s work.This book had important philological value.He also made textual research to Shi and Gu’、Shao Changhen、Zha Shenxing’s annotation,corrected their errors. Weng Fanggang’s annotation contributed important value in language interpreting、history interpreting andpsychology interpreting.

Key words:Weng Fanggang;Su Shi Bu Zhu;Su Shi;Poem Anotation

CLC number:I207.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45-05

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又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官至內閣學士。生平可見《清史列傳》、《翁覃溪先生年譜》等。

一 翁方綱的學術特長與《蘇詩補注》成書過程

(一)翁方綱的學術特長及著作

1.經學

翁方綱生活在乾嘉時期,平生精研經術。他認為:“考訂之學,以衷于義理為主,其嗜博、嗜瑣、嗜異、矜己者,非也。” [1 ]翁方綱論經學,無漢宋門戶之見,而調停其中。同時代學者中,錢載與戴震有過激烈的爭論。戴震之學,宗于漢儒,強調訓詁、名物考證。錢載宗宋學,詆之為“破碎大道”。《清史列傳·翁方綱傳》記錄他對此的評論:“詁訓、名物,豈可目為破碎?考訂、詁訓,然后能講義理也。錢戴之爭,究以戴說為正。然戴謂圣人之道,必由典故、名物得之,此卻不盡然。” [2 ]可見,翁方綱的態度最為持平公正。

翁方綱的經學著作有《論語附記》、《孟子附記》、《詩附記》、《書附記》、《禮附記》。他又校正朱彝尊的《經義考》,合為《經義考補正》12卷,此外還著有《禮經目次》、《春秋分年系傳表》、《十三經注疏姓氏》、《通志堂經解》目錄各一卷。

2.書法與金石學

翁方綱與同時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并稱為四大書家,其書初學顏真卿,后學歐陽詢,隸書仿史晨、韓敕諸碑。

翁方綱又是著名的金石學家,嘗取東漢熹平石經殘字12段,勒于南昌學宮。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引張維屏《聽松廬文鈔》,稱其“于金石譜錄書畫碑版之學,尤能剖析毫芒,如肉貫串。” [3 ]著有《兩漢金石記》22卷、《粵東金石錄》12卷、《蘇米齋蘭亭考》8卷、《漢石經殘字考》、《焦山鼎銘考》。

3.詩歌創作與詩學主張

翁方綱一生存詩六千余篇,輯為《復初堂詩集》70卷,又著《復初齋文集》35卷。于詩文創作之外,又撰《石洲詩話》8卷、《蘇詩補注》8卷。

翁方綱論詩,認為王士禎力主“神韻”之說,雖然超妙,但其弊處往往流于空調,因此拈出“肌理”二字,欲以實救虛。后人對翁詩的評價不一,或以為,其詩言言征實,非詩家正軌。張維屏則認為:“《復初齋集》中詩,幾于言言征實,使閱者如入寶山,心搖目眩。蓋必有先生之學,然后有先生之詩。世有空疏白腹之人,于先生之學曾未窺及涯涘,而輕詆先生之詩,是則妄矣。” [4 ]翁方綱持“肌理”說,以至于其詩內容包括諸經注疏以及史傳之考訂、金石之爬梳,與其《蘇詩補注》的思路相近。

除此之外,翁方綱還著有《小石帆亭著錄》、《米海岳年譜》、《元遺山年譜》等書。

(二)《蘇詩補注》的概況

翁方綱崇敬蘇軾,每年十二月十九日,必為蘇軾做生日會,請與會之人各賦詩詞歌詠,三十年如一日。在翁方綱之前,康熙年間的詩人查慎行已撰有《補注東坡先生編年詩》(亦通稱《蘇詩補注》)。乾隆三十八年,翁方綱得到宋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并以“寶蘇”名其書室。翁方綱在《蘇詩補注序》中提到:“方綱幸得詳考施、顧二家蘇詩注本,始知海寧查氏所補者猶或有所未盡。” [5 ]他又認為:“昔趙東山有《左傳補注》,近時惠松厓又有《左傳補注》,蓋補之為辭,不嫌于復也。” [6 ]因此,他帶領門徒曹振鏞訂析蘇詩之疑義,日鈔一二條,可謂用功精深。日積月累,補注之役終于乾隆四十六年完成,共得8卷,并于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刊行,定名為《蘇詩補注》,收入《蘇齋叢書》中。

《蘇詩補注》8卷,包括補原注275條,新補94條,共369條,可謂短小精煉。該書所補所訂,皆作者深思熟慮之所得,所貴之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這短短的三百余條補注中,盡見乾嘉學者的功力。

康熙年間,宋犖得到宋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后,命邵長蘅主持重刻,是為清施本。清施本的短處在于對宋刊本妄加刪改,已失原本之真。邵長蘅、李必恒、馮景又補注施、顧注已闕卷數,其注未脫文人之氣,態度不夠嚴謹,文獻與史實方面的錯誤較多。稍后,查慎行撰《蘇詩補注》,全面補注蘇詩。查慎行是著名詩人,其書雖然在補注地理、職官、史實、人物以及編年、輯佚、辨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在不少細節方面存在較多錯誤,治學態度稍欠謹慎,學力也有所未逮。翁方綱以嚴謹的學風、精深的學力,對上述諸家舊注進行了補正,在蘇詩注中引入了嚴密考證的方法,形成了以考證注詩的特點,引領蘇詩注轉入精密求實的學術方向。

二 《蘇詩補注》的文獻價值

(一)用宋刊施、顧注本校補查慎行所錄施、顧原注的闕誤

1.用宋刊施顧注本補全查慎行《蘇詩補注》所錄的施顧原注,共計275條。查慎行在《補注例略》中提到:“施氏本又多殘脫,近從吳中借抄一本,每首視新刻或多一二行,乃知新刻復經增刪,大都掇拾王氏舊說,失施氏面目矣。今于施注原本所有而新刻所刪者,輒補錄以存其舊,漫不可辨者則缺之。” [7 ]查慎行本人藏書不多,欲補宋犖、邵長蘅翻刻時對宋刊本之妄刪,從友人處借抄宋刊施、顧注本,仍然無法補全。相比之下,翁氏所補,功不可沒。例如《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仍邀同賦·劉莘老》題下注,邵長蘅翻刻本所錄:

劉莘老名摯,極論新法,章數上。中丞楊繪亦言其非。安石使曾布作十難折之,仍詰兩人向背好惡之情,繪懼,謝罪。莘老獨奮曰:“為人臣豈可壓于權勢,使天子不知利害之實。”即條對所難,以伸其說。又云:“若謂向背,則臣所向者義,所背者利;所向者君父,所背者權臣。”安石大怒,將竄嶺外。上不聽,謫監衡州鹽倉。初,安石黨友傾一時,造作言語,以為幾于圣人。至是,遂以其學亂天下。先生詩“士方在田里”云云,謂此也。[8 ]

此條查慎行未能補全,翁方綱補全原注:

劉莘老名摯,永靜東光人。中甲科。韓忠獻薦,除館閣校勘。王介甫一見,器異之,擢栓正中書禮房,非其好也。才月余,為監察御史。即奏請毫州青苗獄,謂“小人意在傾搖富弼,今弼已得罪,愿少寬之。”入見,神宗問:“卿從學王安石耶?安石極稱卿器識。”對曰:“臣東北人,少孤,獨學,不識安石也。”自此極論新法,章數上,中其要害。中丞楊繪亦言其非。安石使曾布作《十難》折之,仍詰兩人向背好惡之情。繪懼,謝罪。莘老獨奮曰:“為人臣豈可壓于權勢,使天子不知利害之實。”即條對所難,以伸其說。又云:“若謂向背,則臣所向者義,所背者利;所向者君父,所背者權臣。”安石大怒,將竄嶺外,上不聽。謫監衡州鹽倉。安石為小官,不汲汲于仕進,屢辭官不就,由是名重天下,士大夫恨不識其面。后除知制誥,自是乃不復辭。初,安石黨友傾一時,造作言語,以為幾于圣人。至是,遂以其學亂天下。先生詩云:“士方在田里,自比渭與莘。出試乃大謬,芻狗難重陳。”謂此也。元豐官制行,首用為禮部郎中。哲宗即位,擢侍御史、中丞,連拜尚書左、右丞,中書、門下侍郎,右仆射。性峭直,慷慨有氣節。自初輔政至為相,修嚴憲法,辨白正邪。□□□□以觀文殿學士知鄆州、青州。紹圣□□作,貶新州,薨。紹圣初,贈少師,謚忠肅。[9 ]

施顧注中的題下注為施宿所作,運用大批史料以說明蘇詩的本事,具有極高的詮釋價值。兩相比較,邵長蘅所刻的施注被刪去了一些重要片斷,如劉莘老因反對新法,在皇帝面前毅然否認自己與王安石的交情。在當時,一般朝臣唯恐不能與王安石拉上關系。劉莘老此舉,盡顯其高風亮節。沒有這個片斷,后文所引“安石使曾布作十難折之,仍詰兩人向背好惡之情”也失去了背景,僅憑邵氏保留的片斷,無法讓讀者明白事件的背景與完整經過,更不能全面了解劉莘老的性格。

2.以宋刊施顧注本校正查本所錄施注。例如《送劉攽倅海陵》:

翁注:查氏補錄施氏原注,“侔古循吏”句下脫“身兼數器,守道不回”八字。 [10 ]

“身兼數器,守道不回”是對劉攽性格的概括,施宿注在此句之下,還敘述了劉攽剛直不阿,挺身力斥王安石變法之非,因而被逐為外任的種種事跡。缺少這一畫龍點睛之句,效果可想而知。

《陪歐陽公燕西湖》:

翁注:查氏補錄原注……居潁才一年而薨,句上脫“然”字。方綱按:此一“然”字,施氏有深意,不可刪也。[11 ]

此詩施宿題注用大量文字說明了歐陽修因無法阻止門生王安石推行新法而告老居于潁州,“然居潁才一年而薨”中的“然”字意在暗示歐陽修生命最后一年心中郁郁,卻被邵長蘅等刪去,又被查慎行照錄,后果嚴重。

在以上例子中,翁方綱利用所得稀世宋刊本,糾正了查慎行所錄的種種錯誤,其文獻價值彌足珍貴。

(二)利用墨跡校勘

翁氏是著名的書法家,又是碑帖收藏家。支偉成《清代樸學家列傳》稱其“生平雙鉤摹勒舊帖數十本,海內書碑版者畢歸之。” [12 ]因此,他很重視以墨跡來校勘,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翁注:方綱嘗見此詩初脫稿紙本,真跡在富春董誥侍郎家。前篇“不辭青春”二句原在“一枝亞”之下,“清詩獨吟”二句原在“年年謝”之下,以墨筆勾轉,從今本也。“江云”句涂“抱嶺”二字,改“有態”。“不惜”句“惜”字涂,改“辭”。后篇“十五年前真一夢”句全涂去,改云“憶昔還鄉泝巴峽”。“長桅亞”,“長”字未涂,旁寫高字。“白發”句涂“莫吾”二字,改“寧少”。“自憐老境更貪生”句全涂去,改云“至今歸計負云山”。“老境向閑如食蔗”句,涂“向”字,改“安”字,又涂去,改“清”字;“食”字不涂,旁改“啖”字。“幽居□□已心甘”句全涂去,改云“饑寒未至且安居”。“往事已空”句,涂“往事”二字,改“憂患”。又其與今本異者,次篇“落帆樊口”改“武口”;“長江袞袞空自流”作“長江袞袞流不盡”。按此時作于元豐三年庚申春,先生年四十五。老蘇公之歸葬在治平三年丙午,先生以護喪歸蜀,過黃州南岸,時先生三十一,距此時正十五年,故曰“憶昔還鄉泝巴峽”也。其改定精密如此。[13 ]

翁方綱利用自己所見蘇軾稿本真跡,與通行本一一對照,從而再現了蘇軾寫作時不斷改動文句的過程,揭示了蘇軾創作思維的變化。

(三)利用石刻校勘

翁方綱是著名金石學家,徐世昌《清儒學案·蘇齋學案》稱其“性嗜金石,考訂精審。使節所蒞,殘幢斷碣,必多方物色,摹拓以歸。” [14 ]由此,他也重視用石刻來校勘,如《題靈峰寺壁》“靈峰山上寶陀寺”:

翁注:“寺”石刻作“院”,石刻在本寺中,今存者元泰定二年重刻也,后題作“元符三年十月”。[15 ]

三 《蘇詩補注》的注釋成就

周光慶先生在《中國古典解釋學導論》一書中將中國古典解釋學分為語言解釋、歷史解釋、心理解釋三個層面, [16 ]這種劃分法特別適用于中國古典詩歌的解釋。翁方綱的《蘇詩補注》恰恰在這三個方面都展示了較高的學術水平。翁方綱對蘇詩的補注,不同于普通的詩歌解釋,而是建立在嚴格考證基礎上的詩歌解釋。這一是因為翁方綱所作乃補注,前代已有眾多的蘇詩注解,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糾謬補缺,必須以深厚的考證功力作保證。二是因為翁方綱生活在乾嘉時期,受該時代重考證學風的影響,且本人又是著名的經學家、金石學家,自然偏于以考證的方法解釋蘇詩。

(一)語言解釋

上文已述及,翁方綱論學,強調訓詁、考訂。他認為考訂之學,以衷于義理為主。反過來說,只有詳加考訂,才能得出正確的義理。蘇詩的一大特點是“以學問為詩,以文字為詩”,蘇軾常常用僻字、使僻義、押僻韻,這對注釋者是一個難題。在《蘇詩補注》中,翁方綱多次指正前代注家在訓詁、音韻、文字方面的錯漏。

1.訓詁。例如《游金山寺》“是時江月初生魄”:

翁注:施氏原注云:“《尚書》:月三日庚戍,柴望,大告武成。既生魄。《禮記》:月三日而成魄。”方綱按:《武成》“既生魄”,謂十五日之后也。《禮記》“月三日而成魄”,則謂月之初三日也。東坡此詩自指初三而非十五之后,明矣。似不當以《尚書》與《禮記》并引。然《禮記》但云“成魄”而無“生魄”之文,則初三之月言“生魄”者,有類于杜撰矣。竊嘗考之,《禮記·鄉飲酒義》“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陸德明《釋文》曰:魄,普百反。《說文》作“霸”,云“月始生霸然也”。徐楚金《說文系傳》曰: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 (上雨下革)聲。《周書》曰:哉生霸。據此,則徐氏釋《說文》,以“生魄”之文牽合為一爾。[17 ]

翁方綱指出,初三之月稱為“成魄”,十五后之月方稱為“生魄”。蘇軾此詩寫的是初三之月,卻用了“生魄”這一稱呼,有杜撰之嫌,容易引起誤解。在蘇詩中,蘇軾逞才使氣,誤用典故甚至杜撰事實的例子并不少見。本詩的施注正是受了這種干擾,只好將《尚書》與《禮記》兩種說法同時引出,卻不能定奪。與之相比,翁方綱的解釋要清晰準確得多。

2.音韻。《侄安節遠來夜坐三首》“白頭還對短燈檠”:

查注:《西溪詩話》:古詩:燈檠昏魚目。讀“檠”作去聲。《集韻》:檠,渠映切。有足,所以幾物。又檠音平聲,榜也,非燈檠字。韓退之“墻角君看短檠棄”,亦誤。自東坡用之,后人遂不復辨別矣。[18 ]

翁注:按“燈檠昏魚目”系唐彥謙詩。彥謙晚唐人,尚在韓文公《短燈檠歌》之后,而庾信“對燭賦蓮帳,寒檠窗拂曙”、江淹《燈賦》“銅華金檠,錯雜鏤形”,已皆作平聲矣,豈可因唐人有作仄用者,遂并疑前后諸家耶?至以為始于東坡,尤不然。陸放翁《老學庵筆記》云:《考工記》:弓人寒奠體。注:奠,讀為定。至冬膠堅,內之檠中,定往來體。《釋文》:檠音景。《前漢·蘇武傳》注:顏師古曰:檠音警。又巨京反。東坡作平聲押,蓋用《漢書》注也。[19 ]

翁方綱指出“檠”在六朝詩中已作平聲,作仄聲乃唐人偶用,并非正軌。蘇軾用作平聲韻,既有語言學上的根據,又有詩學上的傳統習慣。查慎行對蘇軾的批評是錯誤的。

3.文字。《寄劉孝叔》“聞道已許談其粗”:

翁注:查注本作“麤”,一作“粗”。方綱按:“粗”、“麤”二字不同。“麤”從三鹿,行超遠也,倉胡切。“粗”從米,且聲,疏也,徂古切。《廣韻》:粗,麤也,略也,徂古切,又千胡切。是“粗”字雖有平、上二音,而以上聲為本音。今人多以“麤”、“粗”相通,而不知“麤”字無上聲也。邵刻本又云一作“祖”,蓋形近而訛耳。[20 ]

翁方綱指出了查慎行不懂“粗”、“麤”之別,誤將此詩的“粗”寫成“麤”。

(二)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即孟子“知人論世”說在詩歌解釋中的實際應用。蘇詩是繼杜詩之后又一部詩史,對蘇詩進行歷史解釋,即運用“以史證詩”方法,展示蘇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考證觸發蘇詩創作的本事,以解釋詩意。宋代詩人陸游指出這是解釋蘇詩的關鍵所在。在陸游的指導下,施宿引用大批史料再現蘇詩創作的時代背景、考證觸發蘇詩創作的本事,受到歷代學者的稱贊。查慎行補注蘇詩,在此方面亦有重要貢獻,有力地補充施宿之注。在施、查二人已作了詳細注解的前提下,翁方綱仍能以其精深的學力補充上述兩位注家的缺誤。

1.辯舊注史實之誤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醉飽死游遨” 句下施注引劉斧《摭遺》,謂杜甫已死,玄宗遷南內,思之,詔天下求詩。

翁注:按杜公卒于代宗大歷五年庚戍,此乃云“玄宗還南內”,蓋唐人小說偽耳。[21 ]

唐玄宗回長安時,杜甫尚未去世。施注所引,與史實不合,被翁方綱指正。

2.補注東坡佚事。《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斫得龍光竹兩竿,持歸嶺北萬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西江十八灘。”

翁注:宋廬陵曾達臣《獨醒雜志》:東坡北歸,至嶺下。偶肩輿折杠,求竹于龍光寺。僧惠兩大竿,且延東坡飯。時寺無主僧,州郡方令往南華招請,未至。公遂留詩以寄之,詩云云。西江十八灘,謂贛石也。東坡至贛,留數日。將發舟一夕,江水大漲,贛石無一見,越日而至廬陵。舟中見謝民師,因謂曰:“舟行江漲,遂不知有贛石,此吾龍光讖也。”[22 ]

翁方綱之前諸注家,只簡單地注釋了佛典與地名,翁所引《獨醒雜志》之文,能說明蘇軾作此詩的前因后果,以發明全篇之意,是必要的補充。

3.補注人物。《贈袁陟》:

翁注:按袁陟,南昌人。慶歷六年進士,知當涂縣,官至太常博士。著有《遯翁集》。即汲引郭功甫者也。邵氏補注題下已具其略,不知查注何以云“不詳何許人”也。[23 ]

袁陟的生平事跡,史有明文,查慎行卻有所疏忽,翁方綱予以補充。

(三)心理解釋

詩歌解釋中的心理解釋,即孟子“以意逆志”說的具體應用。宋代趙次公、趙夔等注釋蘇詩,從詩歌寫作的角度分析蘇詩的篇章結構與各類表現手法,并結合上下文的語境,體會蘇軾的用心,并品味蘇詩的言外之意。作為詩人,翁方綱亦能體會蘇軾的用心,理解比前人準確。例如《夜直祕閣呈王敏甫》“只有閑心對此君”:

翁注:方綱按:馮山公注“此君”,引晉王子猷語指竹,恐未必然。白樂天《效陶》詩云:乃知陰與晴,安可無此君。此君指酒也。蘇蓋用此。[24 ]

馮景望文生義,按常例將“此君”理解為竹。本篇乃蘇軾夜值內閣所作,翁方綱結合全文的意思,將“此君”理解為酒,并說明“此君”指酒的根據來自白居易詩,顯然更為恰當。

翁方綱還善于抓住要領,把握整篇詩意,例如《孫莘老求妙墨亭詩》:

翁注:墨妙亭石刻自詩中所稱繹山、蘭亭、魯公、徐嶠之外,尚有漢唐諸家,非一語所能盡,故借杜陵評書語,該盡短長肥瘦,以檃括諸碑,非先生論書之旨果與杜異也。[25 ]

翁方綱本是書法大家,此注能領會蘇軾的意圖,高于前代諸注。

翁方綱的《蘇詩補注》秉承了乾嘉時期重視考證的學風,以考證的方法補注蘇詩,將蘇詩注引向了精于考證的學術道路。翁方綱之后,馮應榴的《蘇文忠公詩合注》、沈欽韓的《蘇詩查注補正》二書繼承翁方綱以考證的方法注詩并重視文獻校勘的學術思路,對蘇詩舊注進行了全面嚴密的考證。馮應榴的《蘇文忠公詩合注》高度重視前代各注所引文獻的考核,與沈欽韓的《蘇詩查注補正》,在地理、職官、人物、史實等方面的考證取得極高的成就。這兩部著作與翁方綱的《蘇詩補注》一起,在蘇詩注釋史與蘇軾研究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2](清)國史館.清史列傳[A].清代傳記叢刊:104冊[Z].臺北:明文書局,1985:436,436.

[3](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初編[A].清代傳記叢刊:145冊[Z].臺北:明文書局,1985:783.

[4](清)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502.

[5][6][9][10][11][13][15][17][19][20][21][22][23[24][25](清)翁方綱.蘇詩補注[M].(粵雅堂叢書)清光緒刻本:卷首,卷首.

[7][18](宋)蘇軾.蘇詩補注[A].(清)查慎行補注.文淵閣四庫全書:1111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424.

[8](宋)蘇軾.(宋)施元之,顧禧,施宿注.(清)邵長蘅刪補.施注蘇詩[A].文淵閣四庫全書:1110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54.

[9][10][11][17][21][24][25](清)翁方綱.蘇詩補注[M].(粵雅堂叢書)清光緒刻本,卷一:12-15,5,11,14,8,4,19.

[12]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A].清代傳記叢刊:12冊[Z].臺北:明文書局,1985:559.

[13][19](清)翁方綱.蘇詩補注[M].(粵雅堂叢書)清光緒刻本,卷四:8,9.

[14]徐世昌.清儒學案小傳[A].清代傳記叢刊:6冊[Z].臺北:明文書局,1985:314.

[15][22](清翁方綱.蘇詩補注[M].(粵雅堂叢書)清光緒刻本,卷二:5.

[16]周光慶.中國古典解釋學導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3](清)翁方綱.蘇詩補注[M].(粵雅堂叢書)清光緒刻本,卷五:3.

作者簡介:何澤棠(1975-),男,文學博士,華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詩歌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欧美在线|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狠狠亚洲五月天| 99re精彩视频|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 日本久久网站|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超级碰|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综合网站|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浓毛av|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91 九色视频丝袜|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亚洲香蕉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欧美一道本|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三区二区|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第七页|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久久精品91麻豆|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午夜日b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美女精品|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噜噜噜综合亚洲|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性视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婷婷六月天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