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州圖書館舉辦公益講座已九年了,在這九年中我們積極實踐,通過精心策劃、組織資源、社會合作、開展延伸等,從小到大,打造出了“蘇州大講壇”品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些做法與經驗,并就“蘇州大講壇”的進一步發展作了思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講座 蘇州大講壇 品牌
中圖分類號:G258.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938(2010)02-107-04
The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Suzhou Great Rostrum’
Guo Lamei Song Meng (Suzhou Library, Suzhou, Jiangsu, 215002)
Abstract: The Suzhou library has held the public welfare lecture for 9 years. During that period, we practiced actively to build up the brand of ‘Suzhou platform’ and gradually formed our own special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by the carefully planning, organizing resourc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ocial, extending serving function and so 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make thinking abo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platform’.
Key words:public library;lecture;Suzhou Great Rostrum;brand
CLC number:G258.22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07-04
“蘇州大講壇”是蘇州圖書館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公益性服務品牌項目之一,從2001年的每年12場起步,發展到現在的每年70場左右。截止2009年12月共舉辦現場講座339場,衛星直錄播講座380場,形成了16個系列,講座內容廣泛,從科技發展到經營管理,從自然科學到文化藝術,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和關注,聽友會反響熱烈。體現了蘇州文化的發展需求和不斷追求進步的本質,成為維護公眾基本文化權利和滿足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06年“蘇州大講壇”獲“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創新獎”,2008年3月獲“第二屆蘇州市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提名獎)”,2008年11月獲“江蘇省第四屆公共圖書館服務成果二等獎”、“蘇州市第三屆閱讀節優秀項目獎”,2009年3月榮獲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的“江蘇優秀講壇”榮譽稱號。
1 “蘇州大講壇”的實踐
1.1 講座的品牌建設
品牌是圖書館服務水準與服務層次的標志,也是圖書館優勢文化的體現,圖書館必須立足于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和聽眾的需求,努力打造講座品牌,打造講座品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講座帶來的社會效益。我們在剛剛開始搞講座時,想的較多的是老師在上面講,下面有聽眾來聽,而且還能與主講人互動就行,關于品牌并沒有想的太多。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隨著講座工作的深化,慢慢認識到建立服務品牌的重要性,工作人員反復醞釀,請蘇州圖書館專家團成員討論,最后,決定從2006年將“蘇州圖書館公益講座”更名為“蘇州大講壇”,并設計“蘇州大講壇”會標,印制統一標識的系列講座門票。
我們將一些主題固定下來,形成幾個系列,如針對企業會員的講座,形成“企業講座系列”;針對少兒聽眾的“少兒樂園系列”;通過長三角圖書館講座協作網引進講師資源,把支持單位作為聯辦單位之一,起名為“走進長三角系列”等等,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同時邀請著名專家學者來蘇舉辦“名家大講堂系列”,在講座的形式上也不斷創新。
1.2 講座的主題選擇
(1)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緊緊圍繞我市的重大活動或者有紀念價值的活動而開展。本市舉辦重大活動,旨在提升城市在國內、國際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而講座主題與重大活動或有紀念價值的活動相結合,實際上是借重大活動之勢,提高講座的社會關注度,引起百姓重視和共鳴,為講座進行宣傳造勢,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如為紀念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召開一周年,舉辦了“文化遺產保護系列”講座,內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城市化與遺產保護、蘇州古城與古城保護、蘇州古民居的保護等諸多方面。為配合蘇州市歷屆閱讀節,由蘇州市閱讀節組委會主辦,蘇州圖書館承辦推出的“名家大講堂系列”講座,截止2009年12月共舉辦了51場講座。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蘇州大講壇”與蘇州市級機關黨工委合作推出了“紀念活動系列講座”等等。
(2)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我市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地方文化。“蘇州大講壇”依托蘇州悠久的城市文化開設系列講座,如“蘇州市民族民間文化系列”講座,向市民講述蘇州的評彈、昆曲、滑稽戲、中國緙絲、蘇州刺繡、蘇州宋錦、桃花塢木刻年畫、蘇州明式家具、蘇州道教音樂、蘇州虎丘曲會、吳歌等歷史文化知識。如“文學蘇州名家鑒賞系列”講座,講述蘇州古典園林與文學、重評蘇州鴛鴦蝴蝶派、《紅樓夢》與蘇州、唐詩與蘇州、“文壇盟主”文徵明的詩與畫、梁辰漁與昆曲經典《浣紗記》、金圣嘆的文學批評、趙宦光與寒山等內容,還有如“園林文化系列”等講座。通過這些講座,人們不僅了解了蘇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吳文化,而且更加激發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3)力爭讓每一個市民,不分性別、年齡、學歷、專業,都能找到感興趣的話題。圖書館是國民教育的終身課堂,“蘇州大講壇”一貫堅持公益、平等、開放、交流、合作的理念,成為聽眾獲取知識、方法、共享文化成果的有效載體,16個系列講座的成功舉辦有效提升了人們的文化素養,同時兼顧到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需求,在“蘇州大講壇”講座主題選擇上,力爭讓每一個市民,不分性別、年齡、學歷、專業,都能找到感興趣的話題。目前參與對象較廣泛,聽眾中有老人,也有年輕人、孩子的身影,有機關干部也有新蘇州人。
1.3 講座的廣泛合作
(1)與機構合作,分解圖書館的資金壓力。如“名家大講堂系列”由蘇州閱讀節組委會主辦,由蘇州圖書館、姑蘇晚報承辦。“企業管理系列”由蘇州圖書館與蘇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聯合主辦。“警營大講堂系列”講座由蘇州圖書館與蘇州市公安局聯辦,等等。在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中,雙方得到了共贏。
(2)與同行合作,突破了師資的局限。充分利用了長三角圖書館講座資源協作網的優勢,成功合作了多次大型講座,與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合作,在他們的幫助下,組織參與了多場巡講,在聽眾中反響熱烈。
(3)與媒體合作,使講座信息借助媒體廣泛傳播。“蘇州大講壇”注重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網站等各大傳媒,進行講座前集中預告、講座中宣傳、講座后續報道。去年與姑蘇晚報簽訂合作協議,雙方聯合主辦“名家大講堂系列”講座,蘇州圖書館負責講座的策劃和講師的邀請,姑蘇晚報負責我館“蘇州大講壇”每月講座的預告、宣傳,對“名家大講堂系列”講座的講師擁有優先采訪權,每次采訪的深度報道在姑蘇晚報上進行整版刊登。此次合作,雖然沒有資金上的支持,但擴大了講座的影響,特別是通過深度報道,可以使講座資源得到充分傳播。
(4)與專業機構合作,使會員可以從眾多講座中按需選聽。2006年蘇州圖書館又與講座培訓專業機構北京時代光華全面合作,通過星諾1號衛星,每年播出周六、周日的直播管理類課程100天,重播、錄播講座200多天。全年講座場次較多,講座內容權威、新穎、實時,聽眾可根據提前預告的講座主題,選擇參加,同時這樣也降低了講座的運作成本。
1.4 講座的形式多樣
(1)講賞結合。在“蘇州大講壇”進社區活動中,為了吸引社區群眾的眼球,我們特地選擇了講賞結合的講座,“中國最美的聲音——蘇州評彈藝術賞析講座”,聽眾一邊聽評彈的各種流派的知識,一邊欣賞評彈。又如:古琴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著名古琴演奏家龔一先生用他從上海專程帶來的一張元代古琴為聽眾演奏了《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大胡笳》等傳世名曲,后應聽眾的要求又加演了一曲《陽光三疊》。
(2)講展結合。在這方面,國家圖書館文化教育部已做了很好的榜樣,例如在舉辦“光明來自東方——中國造紙、印刷和古籍保護展”時,就配合展覽策劃了系列講座。我們館講展結合也做過嘗試。如書畫攝影展開展三天,其中就有一場書畫欣賞的講座,反響較好。今后這種形式的講座還要不斷策劃。
(3)講藏結合。講座活動與本館特色館藏相結合,推介本館的館藏,館地方文獻室就結合館藏文獻,開展了“吳文化專題講座”,請蘇州吳文化研究所所長吳恩培先生等主講。
(4)講動結合。講座和活動結合,互相借勢、造勢,擴大了講座的影響,如蘇州的閱讀節活動組織了“名家大講堂系列”,科普宣傳周活動組織了“科普講座系列”,社科普及宣傳周活動也組織了包括講座在內的一系列活動。
1.5 講座的拓展延伸
(1)向外拓展,使“蘇州大講壇”走進社區。2007年,我們開展了講座進社區的嘗試,依托本館的社區分館對社區情況的了解,同時借助講座使分館強化了與社區的聯系,激發社區居民了解圖書館,接觸圖書館講座,進而參與圖書館的講座。我們根據社區的需求,把講座目錄通過分館提前公示,讓社區干部和居民從中挑選適合本社區的講座,把知識和信息送進社區、送到百姓身邊。已前后在新康社區、新升社區、馨泰社區、 旸園社區、潤達社區、胥江中學等幾個分館開展,僅2009年就在社區舉辦講座10多次。
(2)延伸服務,使“蘇州大講壇”資源發揮最大效率。首先要借助媒體多次傳播,包括講座信息的預告,講座現場對主講人的采訪,還有講座后精彩講座內容的連續跟蹤報道。其次我們專門制作“蘇州大講壇”網站,編印“蘇州大講壇”季刊,刻錄“蘇州大講壇”光盤,開設“蘇州大講壇”博客,及時公布“蘇州大講壇”講座信息、媒體報道情況、活動總結、講課老師的課件整理回放等內容,讓讀者了解我館“蘇州大講壇”發展的動態情況。目前我們正在整理出版“蘇州大講壇”一書。我們通過多種方式,使“蘇州大講壇”,穿越時空的局限,服務更多的求知人。
2 “蘇州大講壇”進一步發展的思考
2.1 資金短缺問題
講座目前已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業務之一,為滿足聽眾的需求,每年圖書館講座的場次和質量都要有所提升,這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等。其中資金缺乏一直是制約講座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提供相應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們要主動在更大范圍內尋求社會的合作和資助。
(1)繼續擴大與相關部委辦局的合作。“蘇州大講壇”的持續發展,得益于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別是相關部委辦局,2010年我們在鞏固原有合作單位的前提下,正與中共蘇州市委組織部接洽開展合作,推出“先鋒論壇”,面向全市廣大基層黨員,圖書館負責講座的具體策劃、宣傳、組織、落實工作,市委組織部主辦并提供相關的講座經費。這既使講座主題緊跟工作主題,又解決了講座的經費問題。講座合作模式的關鍵是要把講座做出成效、做出影響,才能使合作單位愿意繼續合作,并擴大合作的范圍。
(2)開展講座項目的社會推介。講座項目社會推介的目的是尋求企業的贊助,通過推介,一方面把我們的講座發布出去,另一方面,我們要主動出擊,尋找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愿意為公共文化提供支持,同時圖書館也要為企業做好個性化的服務,這樣使合作伙伴雙方共贏,也將使公益性講座良性發展。
2.2 講師不足問題
周和平副部長在“文津講壇”成功舉辦500期的講話指出:主講人隊伍的建設,將是一個講座是否有影響、能否吸引聽眾的重要因素。本地講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聯系,與講師介紹圖書館講座的性質、宗旨、目的,在溝通后大部分本地講師都很樂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公眾分享,而且是不計報酬,這令我們搞講座的人員非常感動,一次講座過后他們有的成了“文化義工”,主動為我們介紹講師,逐漸建立起了本地講師資源。但對一個地級市館來說,這遠遠不夠。所以我們積極參加了長三角城市圖書館共建共享,上海圖書館為我們講座的開展提供了師資支持,“全國公共圖館講座聯盟協議”的實施又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相信隨著全國講師資源數據庫的建立,可以解決小城市優秀講師不足的問題。
2.3 聽眾結構問題
聽眾的積極參與是辦好講座的基礎,公共圖書館倡導廣納聽眾,注重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我們十分重視聽眾的組織,于2008年成立“蘇州大講壇”聽友會,使“蘇州大講壇”有了一批鐵桿“粉絲”,由于聽友會采取了多種措施鼓勵會員積極參加講座,如免費發放講座資料、優先獲得講座入場票、組織聽友影視欣賞活動、評選年度優秀聽友等活動,使聽友會凝聚了一批聽友,其中老年聽眾較多,他們聽講座的熱情一直很高,最多的一年參加了53場。這一方面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問題也凸現出來,各系列講座針對的聽眾群體是有區別的,同時現場座位也有限,但老聽友各種講座都愛聽,早早把票優先領走了,其他適合其講座的人有時就一票難求了。因此,我們考慮一方面要繼續擴大講座的服務對象,另一方面多主動與機關、群團組織、學校、企業聯合主辦講座,擴大聽眾受益面,進而在其中進一步發展會員,會員發展到一定數量后分類管理,使講座資源的利用更合理。
2.4 機制創新問題
(1)突顯公益惠民機制。“蘇州大講壇”現場講座已開展了339場,一直堅持公益性服務,并切實維護低收入者、殘疾人、老年人和新蘇州人等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安排一定場次主要面向弱勢群體,如“蘇州大講壇”的“少兒樂園系列”、“相約健康系列”等講座。但場次還是太少,受惠的人還是少數,我們考慮到地市級圖書館講座的定位應該是面向大眾,除了把圖書館陣地作為講座的主打場所外,還應把講座辦成市民的流動課堂,力爭做到那里有講座需求,那里就組織實施,并且要堅持公益性長效服務到位。
(2)強化管理協作機制。圖書館講座的管理要包括公共關系、管理策劃、宣傳設計、聽眾組織、講師聯系、檔案保管、網頁更新維護、數據庫制作、會場管理、講座主持、講座責任人等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組成。這些人員的培養和教育,是強化管理協作機制的根本。所以相關人員的能力培養是一個重點。
(3)重視調研測評機制。為了大范圍了解聽眾對講座的評價,進行聽眾調查,及時收集聽眾意見,是圖書館辦好講座的基礎。講座的調查應包括:聽眾群體的分布、講座形式、講座內容、講座功能、獲得講座的途徑、聽眾滿意度等等。在這方面,今后要做大量的統計工作。
(4)鞏固完善提高機制。橫向與社會辦講座的機構加強聯系,這種整合是發揮各家所長,互通信息、互惠互利,發揮講座的整體優勢,使圖書館成為當地講座活動的重要平臺。縱向應該是行業內部的緊密合作,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的建立和運作,是講座工作的一大利好。同時還要充分依靠社會力量,發揮專家智囊團的作用,定期舉辦講座選題策劃會,不定期組織沙龍活動,使講座主辦方、專家、聽眾三方能經常互動。
參考文獻:
[1]周和平.圖書館應成為社會教育的大課堂[EB/OL].[2010-01-15].http://www.ccdy.cn/pubnews/45128420100115/59
4490.htm.
[2]王世偉.圖書館講座工作引論[J].圖書館學研究,2005,(10).
作者簡介:郭臘梅,女,蘇州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宋萌,女,蘇州圖書館會展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