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對近十年來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基本特征進行了概括和總結,對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并就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國圖書館事業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258.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0)02-041-04
關鍵詞: 圖書館事業公共圖書館中國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Public Library on First 10 Years in 21th Century
Feng YunYang Yulin(Public Management Schoo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Shanxi,710127)
Abstract: The paper generali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public library in 21 century. And analyzes and concluded the main problems. Then points out the strategies and advices about how to develop China's library cause further.
Key words: library cause; public library; China
CLC number: G258.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2-041-04
近十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圖書館事業,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在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呈現出本階段非常明顯的特征,同時也表現出了發展中的新問題。
121世紀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特征
1.1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共存互補發展
從文獻載體來看,圖書館經歷了印刷紙質型期,印刷紙質型與縮微文獻、視聽文獻混合期,印刷紙質型、縮微文獻、視聽文獻與電子文獻、網絡文獻共存三個階段。從圖書館形態來看,經歷了開放式圖書館到傳統物理實體與新型虛擬的信息實體相結合,界內稱之為復合圖書館形態。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逐漸發生改變,特別是青少年單純依賴互聯網作為閱讀環境的數量逐年增多。單就閱讀行為來看,現今網絡閱讀率與圖書閱讀率已經十分接近。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有關報告:我國國民傳統介質閱讀率持續6年下降的同時,網絡閱讀率6年來則上升了6.5倍。2008年發布的第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也顯示,互聯網閱讀已達44.9%,比2005年提高了17.1%,已經接近了48.8%的圖書閱讀率。
21世紀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應用,電子信息資源以幾何級數迅速膨脹,“知識爆炸”使得圖書館的工作和服務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面臨新世紀的挑戰,圖書館正在努力利用先進技術和理念提升自己的服務,以創新服務爭取繼續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第一選擇”。時代賦予了圖書館員一個新的使命,即通過網上資源編目,把無序的網絡空間組織成有序的知識空間。史旺 (J·Swan)說得好,電腦不能完全取代圖書,就像圖書不能取代語言一樣。[1 ]此外,實體圖書館的存在,給人們提供了廣闊的公共休閑空間,而這也是虛擬網絡世界所滿足不了的需求。所以,信息時代的到來并沒有改變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性質,而是提供給圖書館更加充分發揮作用的機遇。
1.2圖書館功能多元化
21世紀,傳統圖書館的功能由“藏用并蓄”向“信息傳遞”、“知識傳遞”方面發展,從圖書的保管者逐漸過渡到服務本位的信息知識提供者和傳遞者。現代公共圖書館功能更加多元化,兼具社會的信息中心、知識中心、文化中心。現代公共圖書館是一個開放的知識和信息中心,隨著電子信息的普及和推廣,圖書館可以通過互聯網充分利用本國、甚至是國際上的文獻信息資源,使其組織成一套完備的文獻資源體系,這樣人們就可以從圖書館獲得各種信息和知識。加拿大伯德薩爾 (W.F.Birdsall)的《電子圖書館的神話》一書,提出圖書館具有永恒的社會意義。他認為,對圖書館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對其固有的信息處理和傳遞功能的認識上,圖書館作為設施和建筑還具有文化“象征”的作用。[2 ]隨著21世紀空前的新館建設熱潮,人們不再把圖書館看作是一個藏書樓,而是一個傳播知識、交流思想的社會文化事業,今天的圖書館正在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設施。
1.3圖書館事業發展社會化,公眾權利意識有整體的體現
新世紀圖書館的一個重要特征即是:圖書館服務面向全社會,人文主義精神加強。2008年10月28日中國圖書館學會七屆四次理事會通過的《圖書館服務宣言》開篇即提到:“現代圖書館秉承對全社會開放的理念,承擔實現和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縮小社會信息鴻溝的使命。中國圖書館人經過不懈的追求與努力,逐步確立了對社會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3 ]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以“全民共享圖書館服務”口號為大會主題,把“全民共享”的思想進一步推向全社會。隨著各級政府對圖書館財政投入的增加,公共圖書館的免費服務快速推進。一批發達地區的地、縣級公共圖書館先后實施了免費服務。從2006年6月起,杭州地區各公共圖書館聯盟發布了《杭州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公約》,市屬杭州圖書館、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西泠印社印學圖書館等10家公共圖書館,以及社區和鄉鎮(村)服務點在內的四級公共圖書館網絡,率先在全國對讀者實行基本服務免費開放。隨后,南京圖書館、浙江寧波市圖書館圖書館、浙江嘉興市圖書館、山東濟南市圖書館等大中型圖書館也加入了免費服務的行列。[4 ]此外,現代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致力于消除弱勢群體利用圖書館的困難,為全體讀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務。東莞圖書館提出了“享受圖書館”,杭州圖書館也提出了“平民圖書館、百姓大書房”的口號,成功實現了“知識殿堂”向“讀者書房”的轉變。圖書館免費服務的推進和人文關懷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圖書館服務的門檻,讓所有人能夠平等、無障礙地走進圖書館,保障了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均等地享有圖書館服務,全民共享圖書館服務通過服務網點的延伸和服務門檻的降低正逐步成為現實。
1.4公共圖書館建設重心下移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對文化的投入迅速增長,公共圖書館迎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與以往不同的是,公共圖書館建設重心下移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從國家層面來講,“農家書屋工程”、“送書下鄉工程”和現在正在進行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這些惠民工程直接面對廣大基層人民群眾,滿足了其對知識、信息的需求,解決了貧困地區圖書館、文化站購書經費短缺、藏書匱乏的問題;從圖書館界來講,兩屆“百縣館長論壇”、基層圖書館館長培訓志愿者行動,這些項目的開展加強了對基層圖書館工作的調研,對基層圖書館館長傳授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成為圖書館人自律、自助、自強的一次成功實踐;從基層圖書館來講,也在不斷奮發向上,提高服務水平,提高自身建設水平。近年來,社區圖書館已如星星之火,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和圖書館延伸服務的開展而逐步壯大,成為我國圖書館服務網絡中的重要環節。據悉,天津圖書館從2004年至2007年5月,已在全市范圍內陸續開設了54家社區分館。分館建設采取天津圖書館、區縣圖書館和街道社區三方合作的方式,由天津圖書館提供文獻資源,區縣圖書館進行業務培訓,社區提供場地、人員、設備和日常維護經費,成為一種多方共贏、切實可行的建設模式。[5 ]
221世紀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整體水平不高
中國新型圖書館事業起步較晚,總體來看,整體水平還不高。中國圖書館數量相對國外發達國家來說,數量較少。據美國圖書館協會2007年1月出版的最新版《可引用的美國圖書館事實》》(Quotable Facts About America’s Libraries)統計,美國總共有16549個公共圖書館和分館,比麥當勞快餐連鎖店還要多,98.8%的公共圖書館提供因特網上網公共服務。而據《中國統計年鑒(2008)》統計,2007年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數量為2797個,遠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圖書館數量。我國平均約47萬人才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而美國與前蘇聯早在80年代中期,每2000余人就有一個公共圖書館,波蘭每1600人就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德國、丹麥、法國、日本分別是0.5萬、23.5萬、5萬和9萬人就有一個公共圖書館。[6 ]此外,中國人均藏書量較少。2007年我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52053萬冊,人均占有量目前只有約0.4冊,而芬蘭為8冊、丹麥為6冊、挪威為5冊,[7 ]與這些發達國家相比十分落后,也低于國際圖聯規定的人均1.5~2冊的標準。可見,我國圖書館發展整體水平還很低。
2.2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不平衡
備受關注的數字鴻溝問題是信息獲取能力的人與人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差異。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不平衡,表現為:(1)東南沿海地區與東西部地區間的圖書館發展不平衡。體現在東部沿海城市優于西北內地,華東華南優于西南、西北;(2)大中城市與廣大農村地區的圖書館發展不平衡。大中城市由于經濟發達,不僅館舍條件得到了改善,而且基本實現了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與數字化;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有限,技術條件落后,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其圖書館事業發展相對滯后;(3)同一地區局部之間的圖書館發展不平衡。例如華東地區的山東、煙臺、青島這些大城市圖書館建設較好,而廣東地區也只有長江三角洲地區圖書館發展較好。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經濟制約之外,觀念的落后、人才的稀缺以及缺乏有力的上級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2.3經費短缺
圖書館藏書量的擴展和數字化信息的采購取決于圖書館投入經費的多少,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先進技術的引進也急需經費的支持,但當前這一情況并不樂觀。步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圖書館的投入有所增加。以購書經費為例,雖然連年增長,藏量購置費從2000年的40575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88685萬元,增長了約119%,新購藏量從975萬冊增加到2365萬冊,增長了約143%。雖然絕對數量上增加了,但與此同時,物價指數和書價指數也都在上漲,甚至速度更快。據中國統計局統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指數2000年為0.4%,[8 ]而2007年則為4.8%,[9 ]足足翻了12倍。而隨著紙價印刷成本的上漲導致書價也急速上漲,現在每本書平均售價已高達30元左右。由此算來,實際購書費是下降了。例如,青海省全省有各級公共圖書館43個,2007年公共圖書館新購藏量費用僅為72萬元,青海省圖書館50萬元,其余42個圖書館平均每館僅為0.5萬元,幾乎一半的基層圖書館10多年沒有買過一本書。[10 ]可以說,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建設遠遠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
2.4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
以往圖書館人需要面對的是“如何以有限的資源服務廣大的用戶”,而今需要面對的是“如何以有限的資源留住用戶,進而服務用戶”。[11 ]一方面,網絡發展以后,與圖書館的競爭主要在于信息資源與服務,網絡的發展形成自身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以及先進的技術、及時的服務、便捷的使用方式“搶走”了圖書館的大量用戶;另一方面,在圖書館與其它信息服務提供商之間,主要出版商已建立和提供了全文數字化文獻,直接向用戶提供基于網絡的免費檢索和收費傳遞服務;文獻索引商和檢索服務商正積極提供包括文獻檢索、文獻傳遞以及相應管理功能的全面信息服務。現在國內信息資源已有很大部分被信息服務提供商所控制,隨著信息服務提供商的不斷提價和大眾對信息服務提供商的依賴,圖書館的憂患正在加劇。此外,圖書館還與其它社會部門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博物館、情報研究所、其它信息中介機構等正在分享社會對圖書館的信賴和尊敬。總之,圖書館面臨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對更多的資源、用戶、服務、社會地位的爭奪,如何實施有效的競爭策略,取得自身更好的立足和發展,是本世紀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3建議和對策
3.1大力推進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
21世紀是數字圖書館時代。在當今的信息經濟時代,自動化、網絡化的高速發展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而將自動化、網絡化技術運用在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陣地的圖書館領域,可以降低人們獲取知識的成本,增加人們獲取知識的機會。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沖擊下,我國圖書館事業必然要向著自動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國圖書館事業從傳統向現代型轉變的必由之路。首先,在有力的政府資金保障下,繼續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重視系統軟件的建設,健全數字化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其次,積極發展功能齊全、運轉迅速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網絡,加強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建立知識共享網絡中心,從而實現多渠道、跨領域的網絡文獻信息匯聚和服務,并力求形成特色服務體系;再次,應從實際出發加強頂層設計,加強跨行業、跨系統及與用戶的合作,開放源代碼以及努力做到開放應用。
3.2主動與被動相結合,增加圖書館的發展資金
經費短缺是制約我國圖書館事業進步的重要因素。第一,政府應提高對圖書館事業的重視程度,加大投資力度,保障圖書館發展基本經費的充足。而且政府應意識到,對圖書館投入的回報也是巨大而且長遠的。例如,在佛羅里達州,公共財政在公共圖書館上每花費1美元,就會使收入或工資增加12.66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全州公共圖書館上每花費1美元,直接和間接的總投資回報是4.48美元——接近350%![12 ]第二,圖書館自身努力,優化自身工作和服務,例如通過開展公關活動,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同,爭取更多的資金。第三,圖書館作為公益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力量,應積極調動利用社會力量資源發展圖書館事業。政府承擔起主要的作用,社會上要鼓勵參與,是要實現普遍均等的條件。
3.3樹立現代圖書館辦館思想與競合服務理念
現代圖書館的競爭說到底是與其它行業對資源、讀者與服務的爭奪。圖書館應轉變觀念,變傳統的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逐漸樹立起競爭意識,因為沒有競爭的緊迫感,圖書館的服務就沒有活力。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的競合時代的到來,并推演到各行各業。21世紀是一個合作的世紀,合作能力是生存能力的標志。合作競爭成為21世紀競爭的主要方式,合作是為了更好的競爭。西門子和波導這兩個昔日拼得你死我活的對手,如今已經插草結盟。日本三洋與海爾、荷蘭飛利浦和TCL、摩托羅拉與東方通信、IBM和聯想都締結了某種形式的戰略聯盟,走上競合之路。[13 ]圖書館服務適宜進行競合的理念,因為圖書館和服務有著較好的合作基礎,如資源共享、館際互借、信息服務網絡化等。但是單純的合作共享又易使圖書館很難突破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如數字圖書館的大同小異)、服務本位主義和“大而全、小而全”。[14 ]樹立競合理念,要求圖書館一方面要創新服務,提高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選擇競合伙伴,增強合作共享的動力機制,使雙方能夠互惠互利、實現共贏的同時,努力凸顯出重要的地位。
3.4加快圖書館法制化、標準化發展
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阻滯源于圖書館缺乏權威的法律保障與對社會需求的滿足。沒有有力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指導,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就很容易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圖書館經費投入額度、網絡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中各館的權利與義務,電子文獻產生、開發、利用中的投入、收益與著作權等都需要法律來規范。目前《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發布,已于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15 ]這種以“標準”形式出現的政府規范性文件,是政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營造法律政策保障環境的具體舉措,是近年來我國圖書館法治建設的標志性成果,將會對未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服務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6 ]今年我國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17 ]正式引入了公共圖書館這一新元素,是公共圖書館參與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依據,也是法定責任。雖然我們在圖書館法律、標準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相對來說,我國圖書館的法制化、標準化建設仍然處于落后狀態,圖書館發展中的很多問題,亟需國家出臺有效的法律文件以保障我國圖書館事業建設的有序進行。
參考資料:
[1]網絡與圖書閱讀率已經接近[N].解放日報,2008-11-03:(07).
[2][3]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十個熱點問題[EB/OL].[2008-11-23].http://www.lib.shnu.edu.cn/nbjlw/laiba
/show.asp?id=32.
[4]圖書館服務宣言[EB/OL]. [2008-11-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1459d0100bhpi.html.
[5]詹福瑞.中國圖書館事業不平凡的2007[J].圖書館工作,2008,(1):69-70,72.
[6]百姓需要家門口的社區圖書館[EB/OL].[2009-02-27].http://www.ccdy.cn/pubnews/511024/20080323/53
8461.htm.
[7]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現狀[EB/OL].[ 2008-12-01].http://blog.5d.cn/user11/pine/200601/203132.html.
[8]朱荀.北歐四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08,(4):142-145.
[9]中華人民共和國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08-12-01].http://www.stats.gov.cn/tjgb
/ndtjgb/qgndtjgb/t20020331_15395.htm.
[10]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2008-12-01].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
gndtjgb/t20080228_402464933.htm.
[11]楊玉麟.為了西部的明天——2007年“基層公共圖書館培訓志愿者行動”紀實[J].圖書與情報,2007,(5):27-31.
[12]柯平.21世紀前半葉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3):3-7.
[13]可引用的美國圖書館事實[EB/OL]. [2008-12-0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7ua1.html.
[14]論競合[EB/OL]. [2008-12-01].http://hi.baidu.com/vt888/blog/item/865beffabf71138f9f51467b.html.
[15]柯平.當代圖書館服務的10個理念[J].圖書館建設,2006,(4):1-5.
[16]《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及《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正式出臺[EB/OL].[2008-12-01].http://www.ccnt.gov.cn/xwzx/wh
bzhxw/t20081021_58648.htm.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EB/OL]. [2009-02-27].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
_592937.htm.
作者簡介: 馮云(1984-),女,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圖書館學碩士研究生;楊玉麟(1958-),男,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