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要素
時間:2009年5月9~10日,星期六,星期日。小雨、陰轉多云。5月中旬是青海湖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時候,湟魚開始產卵,天氣開始轉暖,環湖草原開始泛綠,風沙較強。此時開展環保和考察活動收效甚佳。
地點:青海湖環湖地區。青海湖環湖地區獨特的地質地貌、氣象氣候、生物土壤、水文環境以及畜牧業、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為考察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內涵。
人員:指導教師三人,學生十二名。對學生的要求:一是身體素質好,開展實習考察活動要消耗大量體力,身體欠佳就會影響考察活動的效果。二是學習成績優良,對地理學習和環保感興趣,對青海湖環境有所了解。
其它方面要求:一天的食物和水;照相機;海拔高程儀;地質羅盤;氣溫計;紙筆;卷尺等工具。
二、活動內容
觀光湟水河谷,感受滄桑巨變。乘旅游大巴向青海湖出發,一路參觀湟水河谷自然風光,教師講解湟水河谷地質地貌、森林植被、農作物種類;鐵路公路走向、湟源峽谷的形成、湟源縣城(丹噶爾古城)的社會歷史變遷、歷史上發生在湟水谷地中的戰爭等,感受青藏高原的滄桑歷史和壯美景色。
參加“青海省第二十七屆愛鳥周啟動儀式”。參加活動的師生來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制基地——海北州西海鎮,即著名的金銀灘大草原,與來自西寧地區的96名學生和海北州中學的150名學生一起,參加主題為“關注鳥類,熱愛自然”的青海省第二十七屆愛鳥周啟動儀式并宣誓。
抵達普氏原羚保護特區,聆聽專家講解。親耳聆聽北京大學博士生張璐和劉子佳就普氏原羚保護工作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普氏原羚由三十多年前的十幾萬只,銳減至今天的不足六百只;由三十多年前廣泛分布在外蒙古、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而現在僅存青海湖地區,成為我國比大熊貓還珍貴的極瀕危物種。
觀察沼澤濕地,了解湟水源頭。在西海鎮周圍,金銀灘草原,零星分布著大面積的沼澤濕地,一個個泉眼、一洼洼小池、一支支溪流點綴在金銀灘大草原上,逐漸匯集形成一條大河一湟水河。讓學生明白地下水是河流穩定而可靠的補給形式,由于源源不斷的金銀灘草原地下水的補給才成就了冬夏不干的湟水河。
觀光環湖大草原,了解畜牧業。5月,正值環湖草原泛綠之際,蒼黃的高草下青草抽芽,黃綠相間,映襯著碧藍的青海湖,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環湖地區草場是青海省最富饒的草原之一,歷來水草豐茂,畜種豐富,有藏牦牛、藏綿羊、藏山羊、河曲馬等,畜牧業發達。如今,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雖然環湖部分地區草場沙化、堿化,但這里仍然是青海最肥美的草場之一。
考察布哈河,了解青海湖水源補給。通過教師講解并與當地人交流。使學生明確青海湖水補給來源最主要的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共有70余條,呈明顯的不對稱分布。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的一條河。青海湖每年獲得徑流補給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這4條大河的年徑流量達16.12億米3,占入湖徑流量的86%,是魚類回游產卵和鳥類較集中地區。
觀看普氏原羚保護專題科教片,深入了解原羚發展變化狀況。專題片以大量翔實的資料展示了普氏原羚幾十年來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牧場劃分給各家牧民以來,由于過度放牧、建草庫倫及網圍欄后,草場沙化、條塊分割,嚴重阻礙了普氏原羚的活動和遷徙,加之水源減少,狼群等天敵的危害,使普氏原羚的數量急劇銳減,數量不足600只,成為我國極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僅存于青海湖地區。
參觀鳥島,調查青海湖鳥類資源及鳥島生態環境破壞狀況。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為鳥蛋遍地而得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處,全長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成一片。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蒿草等,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涌流。
青海湖的保護鳥類有189種、10多萬只,其中僅水禽就有72種,最多的是魚鷗、斑頭雁、棕頭鷗、鸕鶿4種大型水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也都在此棲息。這里的鳥島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青藏高原第一個以水禽為保護對象的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加入《水禽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保護區之一。鳥島曾因棲居著數以萬計的鳥類而聞名天下。但近年由于布哈河輸沙和風沙堆積等自然因素,以致鳥島連陸,導致生態環境惡化,造成鳥類遷移,數量減少。
了解青海湖滄桑巨變與神奇魅力。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湖水面積4282.3千米2,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高原濕地水禽保護區。至少在200萬年前,青海湖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與古黃河相通。大約13萬年前,在第四季的造山運動中形成了新構造斷陷湖。它曾經是外瀉湖,有過河湖共存的階段。
初夏,沐浴著青藏高原的燦爛陽光,盡情呼吸著過濾了一般的清新空氣,站在綠草如茵的牧場上,眺望眼前靜謐的青海湖,足以使每個人的心靈受到震撼。
明白保護環湖生態任重道遠。青海湖流域地處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與西部柴達木盆地之間,其生態環境在維系東、西部生態平衡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泊,湖區既是青海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國際重點保護濕地和青海省珍稀鳥類、魚類和自然景觀保護區,同時也是高原湖泊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典型地區之一。因此,湖區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不僅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更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