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浙江某中學地理活動小組到附近菜地進行野外考察。圖1為學生在山上考察后,結合貴料繪出的該地等高踐圖(單位:米),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河流的流向為____________,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范圍為____________。
(2)該區域東面臨海,同學們想在宿營地觀看海上日出。早晨起床后卻沒有看到。當地居民說,本地冬季看不到太陽從海平面上升起,需在夏季才能看到。請你結合上圖,推斷同學們宿營處在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_____地,判斷依據:____________。
(3)同學們在考察中發現①處的土層比②處的土層薄。請從地形、氣候等方面簡要分析其原因。
(4)為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發展措施?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形圖尤其是地形剖面圖知識的掌握。試題角度新穎,難度中等。
第(1)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的方向判讀及高差計算。河流應發育在山谷之中,山谷處的等高線向高處凸。而圖中的河流是彎曲的,因此在描述其流向時應注意分段概括。此等高線地形圖中沒有指向標,因此判斷河流的流向應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一原理進行。計算陡崖的相對高度,應首先弄清陡崖處有幾條等高線重疊,然后通過崖頂和崖底的可能海拔推知其相對高度范圍。圖中的陡崖處有3條等高線相交,其海拔分別是400m、500m、600m。由于此圖的等高距為100m,因此崖頂的取值范圍(可能海拔)是:600m≤H頂<700m,崖底的取值范圍(可能海拔)是:300m<H底≤400m,由此推知陡崖相對高度的最大值為崖頂的最大值與崖底的最小值之差,即小于400m,而陡崖相對高度的最小值為崖頂的最小值與崖底的最大值之差,即大于等于200m。
第(2)題,考查日出、日落方位及其影響因素。解題時注意不同季節日出的方位不同:當太陽直射北半球,即北半球夏半年時,全球(除極晝極夜范圍)各地的日出在東北方位,日落在西北方位;當太陽直射南半球,即北半球冬季時,全球(除極晝極夜范圍)各地日出在東南方位,日落在西南方位。同學們宿營地的具體位置,應根據當地居民的口述,圍繞圖中等高線的起伏進行判斷。由于本地冬季看不到太陽從海平面上升起,需在夏季才能看到,可推知該宿營地的東南方向有山地阻擋,而東北方向的地形較平坦,進而可以逐一篩選:甲地的東北方向地勢較高,東南方向較為平坦。故冬季可以看到日出,而夏季看不到日出;丙地東南、東北方向均較平坦、開闊,冬、夏季皆可觀看到日出;丁地的東北、東南方向均為山地阻擋,故冬、夏季都看不到日出;只有乙地符合實際情況。
第(3)題,考查等高線的疏密狀況及其影響,涉及氣候、外力作用等。分析土層的厚薄,應結合題干的設問提示,從自身所處的坡度陡緩、坡向、降水量的多少等角度分析。通過觀察可以看出,①處等高線較②處密集,說明坡度陡;①處面向東南,屬于夏季風(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流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而②處朝向西北,屬于夏季風(西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流水侵蝕作用不明顯。
第(4)題,考查區域整治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重在對地理問題探究能力的考查。此題的開放性很大,答題思路比較開闊,分析作答時應對圖示信息進行有效、準確提取,防止由于信息遺漏導致要點不全,蜻蜒點水導致敘述不明,下筆千言導致表達不準,隨心所欲導致層次不清。具體作答,應結合地形特征發展特色農業、立體農業等;結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發展第三產業;結合圖例礦產,發展與此相關的系列產業;結合地形特點與經濟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可結合山區特點。重視教育,引進人才等。
參考答案:(1)上游由南流向北,下游由西南流向東北大于等于200米,小于400米(2)乙地冬季。日出方向為東南,夏季日出方向為東北。而乙地東南方有山地阻擋。東北方地勢相對低平。面向海洋,視野開闊(3)①處坡度陡。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流水侵蝕作用強(4)發展立體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發展生態旅游:開發小水電:合理開礦,發展有色冶金;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引進人才,發展教育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