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橫跨西五區至西十區,共六個時區。每個時區對應一個標準時間,從東向西分別為東部時間(西五區時間)、中部時間(西六區時間)、山地時間(西七區時間)、太平洋時間(西八區時間)、阿拉斯加時間(西九區時間)和夏威夷時間(西十區時間),按照“東早西晚”的規律,各遞減一小時。
美國的時區界限并不完全按照經線劃分,基本上照顧了各州的自然邊界,不同的時區覆蓋的州市數量不同。東部時間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陸的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代表城市有華盛頓、紐約;中部時間代表城市有芝加哥、新奧爾良;山地時間代表城市有鹽湖城、丹佛;太平洋時間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個州,代表城市有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阿拉斯加時間只限于阿拉斯加;夏威夷時間只限于夏威夷。
美國還實行夏時制,始于每年4月的第一個周日,止于每年10月的最后一個周日。夏時制比正常時間早一小時。
美國各時區和中國的時差
美國全國六個時區與中國的時差計算方式如下:東部時區(紐約):北京時間-13小時,-12小時(4~10月);中央時區(芝加哥):北京時間-14小時,13小時(4~10月);山區時區(鹽湖城):北京時間15小時,-14小時(4~10月);太平洋時區(洛杉磯):北京時間16小時,-15小時(4~10月);阿拉斯加時區(安克拉治):北京時間-17小時,-16小時(4~10月);夏威夷時區(檀香山):北京時間-18小時,-17小時(4~10月)。
由中國赴美國。在太平洋上通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同一日期連用兩天,從美國歸來,又被扣還一天。此外。從四月第一個星期日起,至十月最后一個星期日止,幾乎每一個州都使用夏時制,需要把手表撥快一小時。
三種時間并存的印第安那州
在整個印第安那州,竟有三種時間同時并存——中部時間、東部時間、夏令時間。如此一來,不要說初來乍到的外鄉游客,就連當地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也被搞得暈頭轉向。原來,印第安那州目前總共92個縣中大多數實行的是東部時間,與紐約市和華盛頓特區同步。但是與美國其它大多數地區不同的是,這些實行東部時間的縣多數拒絕實行夏令時。因此每當夏季來臨,當全體美國人將時鐘撥快1小時之時,這些縣便自然“滯后”了。
據不完全統計,由于與全美其它地方常年“步調不一”,導致印第安那州因航班誤點、電腦系統紊亂以及電話會議時間混亂等原因每年至少損失數百萬美元。因此,新任州長竭力主張在全州范圍內統一實行夏令時。目前印第安那州議會已經順利通過了這一議案。
夏令時之爭看來是暫時平息了,可是東部時間與中部時間之爭卻依然故我。印第安那州有19個縣打算由目前實行的東部時間變更為中部時間。而印第安那州交通局認為,關于中部時間與東部時間之爭還將繼續下去。該州民主黨議員戴維-克盧克斯指出:“在印第安那,時區問題是個重大問題,甚至比戰爭、同性婚姻以及墮胎有過之而無不及。”
夏令時間帶來的后果
夏時制,又稱“日光節約時制”(Daylight Saving Time),是一種為節約能源而人為規定在該地區時的基礎提前一個小時的時間制度。在這一制度實行期間所采用的統一時間稱為“夏令時”。在天亮早的夏季,人為將時間提前一小時,可以使人早起早睡,減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資源,從而節約照明用電。但并不是美國的每個地方都使用夏令時,各州有權力決定自己所使用的時間。目前美國不實行夏令時的地區包括:亞利桑那州、夏威夷、波多黎各和維京群島、美屬薩摩亞。
據稱,最早有夏時制構思的是本杰明·富蘭克林,他在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期間,由于習慣于當時美國農村貴族的早睡早起生活,早上散步時看到法國人10點才起床,夜生活過到深夜。于是他在1784年給《巴黎雜志》的編輯寫了一封信,認為法國人的生活習慣浪費了大好的陽光。建議法國人早睡早起,每年可以節約6千4百萬磅蠟燭。但他當時并沒有建議實行夏時制,只是建議人們應該早睡早起。直到1907年,一位英國建筑師威廉·維萊特(William Willett)才正式向英國議會提出夏時制的構思,主要是為了節省能源和提供更多的時間用來訓練士兵,但議會經過辯論沒有采納。由于名聲不及本杰明·富蘭克林,所以很多人都將本杰明·富蘭克林作為夏時制的發明者而忽略了威廉·維萊特。
美國農夫最反對實施日光節約時間。農夫通常不看時鐘,早上起床聽雞啼,但雞不懂什么是夏令時間,當然不會提早一小時報曉。農夫不得已,在夏令時期間看時鐘提早一個小時起床,但這樣卻變成農夫叫醒雞。有美國雞農要求國賠,因為雞的正常作息被政府人為調整時間打亂,造成雞蛋生產量大幅降低。
俄亥俄州法律規定,酒吧在凌晨二時以后不準賣酒。有一年秋天的某星期日凌晨二時,1000多名俄亥俄大學學生聚集街頭,向鎮暴警察丟酒瓶。原來那天是夏令時結束的日子,時鐘于凌晨二時倒撥一個小時,學生正為多出一個小時喝酒時間而興奮不已,但警察卻進入酒吧干涉,要對賣酒的酒吧老板開罰單,理由是賣酒時間應于一時五十九分結束,不管二時以后時鐘如何調整,一時五十九分停止賣酒的規定必須遵守。
其實我國也于1986—1991年在全國范圍實行了六年夏時制,每年從4月中旬的第一個星期日2時整(北京時間)到9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時整(北京夏令時)。除1986年因是實行夏時制的第一年,從5月4日開始到9月14日結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規定的時段施行。1992年4月5日,國務院根據中國南北溫差大、東西時差大,實行夏時制在西北、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收不到節電效果及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和鐵路運輸等行業帶來許多不便,暫停了夏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