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就是確定事物同異關系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比較法在教學中的作用之大,是有目共睹的,比較法可以應用于同類事物的比較,也可以用于相反事物的比較。在人教版“歐洲西部”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就對該內容運用了比較的方式,既體現“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教育理念,效果又非常好。
本節“傳統的畜牧業”內容,是從“歐洲人的飲食結構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示意圖著手的。筆者在教學中,完全采取把歐洲西部的地理事物與亞洲東部進行比較的方式,具體過程如表1。
另外,歐洲西部經濟發達,而亞洲東部大部分還屬于發展中國家,這與產業結構(尤其是進出口產品的結構)不同有關,當然還有其它原因,具體見表2。
以上從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個方面進行比較,使學生一目了然地明確了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特點,同時又達到復習鞏固亞洲東部自然與人文知識的目的,這真是一舉兩得。
世博中心“綠色低碳”
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建筑、“一軸四館”之一的世博中心12月25日竣工。
作為按照中國和國際標準建成的“綠色低碳”建筑,世博中心建設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節能技術。
世博中心發揮鄰近黃浦江的優勢,采用了江水源、冰蓄冷、水蓄冷、雨水收集等新型能源轉換技術,在屋頂安裝了總裝機1000千瓦的光伏電站,預計年發電量近100萬千瓦時,并可進入市政電網。
經初步估算,世博中心每年節約的能耗為2160噸標準煤,煤電轉換相當于上海10000多戶居民一年用電總量;每年可節約自來水16萬噸,相當于上海1000多戶居民一年的用水總量。世博中心走在了“綠色低碳”前列,它獲得了中國第一批綠色建筑最高級認證,同時達到了美國有關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LEED金獎標準。這是世博會有史以來第一個。
在世博中心,有一個2000米2、可容納600人的中型會議廳,這里的照明全部使用了半導體照明技術,實現了這一綠色照明技術由景觀向實用的跨越。此外,在2600人的大會堂、4000米2的中央大廳,半導體照明技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運用。除了綠色照明技術。世博中心還在室內大量引種了綠色植物,配之以高度達25米的世界最高的“水幕信息墻”和滴灌技術,提升了整個建筑的“綠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