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地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國土面積768萬千米,人口1 918萬左右。澳大利亞地勢低平,草場遼闊,畜牧業非常發達,畜產品約占其出口商品的30%,畜牧業已成為繼礦產業、旅游業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一、“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很難相信澳大利亞原本沒有一只羊。直到18世紀后期。歐洲移民才第一次帶來了29只綿羊。這里有許多天然優質牧草,自流井多,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又沒有大型食肉猛獸,適宜綿羊的生長和繁殖。到19世紀20年代,綿羊已高達6000萬只,羊毛遠銷國外,成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就已奠定了農牧產品重要出口國的地位。
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目前澳大利亞有羊約1.6億~1.7億只,人均占有羊只數約為9~10只,占世界羊只總數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羊毛年產量在10億公斤以上,占世界羊毛總產量的1/3,僅羊毛一項年收入就達60億澳元。澳大利亞羊肉出口僅次于新西蘭,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約有700萬只活羊出口到中東、北非地區的穆斯林國家。從養羊業的數量或養羊帶來的經濟效益來講,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理所應當。
二、為羊舉辦節日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為澳大利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每年8月14日,澳大利亞都要為羊過一次節。當這天來臨時,各地的牧羊人天蒙蒙亮便起身著手準備給羊過節。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牧人們開始燃放煙花爆竹,將羊群趕到水草最豐美的地方,讓羊群美美地飽餐一頓。往常牧人在驅趕羊群時,免不了因為羊不聽話而鞭打幾下。但在這一天,牧人們一反常態,對羊群格外關照,不僅不會鞭打羊群,還任其自由吃草、追逐、玩耍。以表示對羊群的節日祝賀。甚至有的牧羊人在這天自覺暫停吃羊肉、剪羊毛,以示“懺悔”。
三、牧羊犬與電子牧羊
一提到澳大利亞,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田園詩般的畫面:粗壯的牧羊人牽著忠誠的牧羊犬,在廣闊無垠的大地上巡游。澳大利亞采用鐵絲柵欄圍養與牧羊犬趕羊相結合的放牧方式,羊群在鐵絲圍欄內自由活動。無需專人看管,只需訓練有素的牧羊犬忠于職守。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經報道,澳大利亞“電子牧羊”計劃有望免除牧羊人每天在塵土彌漫的牧場巡查的辛勞。他們只需坐在電腦顯示屏前,靠操縱鼠標遙控放牧。這項由澳大利亞綿羊合作研究中心推出的“電子牧羊”計劃,旨在利用先進的電子系統追蹤監測羊群中的每一只羊,并以此為依據做出管理及行銷決策。
“電子牧羊”進行方式如下:在參與試驗的約6萬只羊的耳朵上都有一個電子標簽,當羊群進入羊圈時,電子掃描儀就能監測到是否有羊丟失。與此同時,每一只羊的體重也會在它經過磅秤時被自動記錄下來。記錄下的諸如體重、羊毛質量等數據將與先前保存在電腦中的資料比對,牧場主即可了解到哪些可以出售,哪些需要補充營養,并依此將羊群用電子門分類隔開。研究者甚至計劃在系統內加設一只“電子鼻”,以監測綿羊是否遭受蚊蟲叮擾。
四、發達的牧羊生產方式
目前澳大利亞約有7萬個牧場,面積從幾百公頃到幾千公頃不等,小塊草場由人工培植,大面積牧場則采用飛機播種與施肥。澳大利亞十分重視提高畜牧業的科研水平,這是其一直保持畜牧業世界領先地位的關鍵??蒲腥藛T嚴格選擇優良種羊,通過交叉交配技術培育子羔,以達到縮短代間隔的目的,保證了綿羊品種的優良。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科研服務體系較為完備,服務內容包括從良種引進、品種選育到疾病防治檢疫等諸多方面。各級科研單位圍繞提高畜牧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從事科學研究和轉讓技術成果。
為了保持畜牧業先進的生產水平,澳大利亞始終對畜牧業的科研給予較高的資金投入。在澳大利亞,畜牧生產與畜牧科研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牧場主定期聘請科研人員到牧場進行技術指導。牧場主如果需要藥物、草籽、機械等生產資料,只要打一個電話,相關科研機構與廠家就會送貨到門。澳大利亞畜牧生產有著極嚴格的專業化分工,全國有近萬人的流動剪毛工,打個電話剪毛工就來牧場參與剪毛工作,同時,專門負責羊毛定級的人員會按羊毛的粗細、長短、軟硬、光澤度等指標進行分級、分類包裝,然后交澳大利亞羊毛局統一組織出口。出售羊只需打個電話,肉類加工廠在2小時內就會趕來收購,十分方便。
五、典型的生態農業示范地
在澳大利亞西南部和東南部的草原地區,普遍采用同時種植小麥和牧羊的混合經營方式,尤以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最為有名。墨暴一達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嶺的雨影區,年降水較少,缺少灌溉水源,但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在這樣一個生態脆弱的環境里發展起來的生態農業生產方式,非常值得借鑒。該地農場多為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農場內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此外,種植的飼料飼養錦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農民可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活。小麥的耕作活動與牧羊的活動在一年內交替進行(小麥種植的忙季即播種與收割。牧羊的忙季即剪羊毛和為羊配種)。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另外,澳大利亞還積極進行水利工程建設。修建了“東水西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