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文聯和上海市教委共同主辦,上海翻譯家協會、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教育研究會承辦的“留華夢·世博情”——上海留學生中華才藝展演活動,吸引了五大洲50個國家近200位留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層層選拔和激烈角逐,滬上高校推薦的42個節目獲得決賽資格,20個節目分獲一二三等獎。其中: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七名,三等獎十名。
掀起你的蓋頭來
“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你的眉毛,你的眉毛細又長呀,好像那樹梢彎月亮”,一曲歡快的新疆維吾爾族歌舞“掀起你的蓋頭來”被兩位尼泊爾留學生阿瓦和內蒙演繹得惟妙惟肖。幸福歡樂的笑臉,傳情達意的眼神,激情歡快的跳躍,充分展示了新疆少數民族浪漫、熱烈的生活情感。該節目獲得了本次展演活動的最高分,摘取了一等獎的桂冠。
掀起“留華夢·世博情”中華才藝展演的蓋頭來,我們欣喜地發現:
陳可欣(印度尼西亞),東華大學服裝學院設計專業三年級學生,她表演的舞蹈《快樂地跳吧》,將熱辣、奔放的肚皮舞與熱情、歡快的新疆舞有機融合,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獨舞、雙人舞之外,來自工程技術大學日本留學生表演的《孔雀舞》,使大家領略了傣族舞“三道灣”的婀娜舞姿;同濟大學留學生表演的群舞《巴郎仔》,激情表現了新疆少數民族熱烈、歡快的民族風情;《草原韻律》則是上海大學蒙古留學生奉獻給大家的精彩節目。
上海戲劇學院留學生演繹的花木蘭,以木蘭從軍為藍本,同時融合古典舞和Hip-Hop以及京劇身段等多種藝術形式,在舞臺上呈現出一個時空相間、中西相融的花木蘭形象,賦予了木蘭新的活力。
月亮代表我的心
潘雅致,是來自津巴布韋的“黑珍珠”。作為一名外國留學生,在實力雄厚的中國大學生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并獲得“最佳網絡人氣獎”,實屬不易。小潘深情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僅自己陶醉其中,也深深地感染著臺下的觀眾。她也獲得了展演活動一等獎的殊榮。
“你好祖國!雖然你不是我的故鄉,但我的心已經與你同在!”,曾獲得上海市第十一屆國際藝術節“新上海人”歌手大賽銅獎、來自華東師范大學越南籍學生談氏秀鶯,以一曲“祖國你好”淋漓盡致地抒發了留學生熱愛中國的拳拳之心。
相對女聲獨唱,男選手們也毫不遜色。來自伊朗的方瑞以一曲《上海灘》,唱得大家心潮澎湃;而在留學生中有著“情歌王子”美譽的緬甸選手楊紹彬奉獻給大家的是一曲《對不起,謝謝》,富有磁性的音色,使大家陶醉其中。“純白無瑕溫柔芬芳,你洗的衣服有你的模樣”清晰準確的吐字,讓人驚訝他是一位留學生。難怪,他的漢語水平考試已達到了十級。
在合唱歌曲中,雖然選手們的表演相對獨唱演員略遜一籌,但他們激情的表演依然感動著聽眾,感染著現場。來自喀麥隆、加納、尼泊爾等國的四位非洲選手唱起了《朋友》,雖然只有3個月的語言學習,但《朋友》已成為了他們演唱的代表作。決賽現場,表演者手挽著手深情演唱,就連他們的指揮也激動地從側臺跑至舞臺中央,不僅指揮著他的團隊,還面向觀眾,激情帶領著全場一起放歌。
無伴奏演唱對留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來自亞洲、北美洲及非洲等多個國家的八位選手用多聲部深情演唱中國經典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天然、和諧的歌聲充分展現了東華大學國際合唱團成員的魅力風采。
“那是從旭日上采下的虹,沒有人不愛你的色彩”。曾榮獲華東師范大學“十大歌手”稱號的喀麥隆選手羅納,開場曲《紅旗飄飄》的主唱,他的出場即刻掀起了展演現場的第一波高潮。五星紅旗下,嘹亮的歌聲合著激情的舞蹈,來自五洲四海的留學生們激情演繹著他們對中國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情懷!
才藝薈萃,精彩紛呈
歌舞節目外,留學生還為大家展示了武術、魔術、書法、器樂演奏和戲曲、戲劇、小品等中華才藝。
獲得喝彩的是一組《中國功夫》的表演。曾獲復旦大學留學生才藝大賽一等獎的雷納托(巴西)認為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他表演的三節棍充分展示了快速靈活,變幻多端,剛勁有力,招法奇特的武術特點;上海體育學院留學生林菲(貝寧)的表演則盡顯太極風范;上海外國語大學三年級學生緣去(法國),則以其在朱家角寺廟里學練的扇子功,向大家展示了速度、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結合。
同樣精彩的還有長衫戲法PK西裝魔術。東華大學韓國籍留學生金載益、上海中醫藥大學法國籍留學生黎陽同臺獻技,出色的魔術技巧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一詞多解對外語學習者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比如說一個“打”字。由上海國際文化學院留學生表演的《漢字趣談》,結合道具的表演使他們對“打”字的表述非常貼切,也非常得形象、生動。諸如:打攪、打傘、打噴嚏、打針、打高爾夫、打魚、打扮、打電話、打呼、打盹、打住、打的、一打等等。
《沙家浜·智斗》是復旦大學留學生多年來的保留節目。新加坡“阿慶嫂”吳佳澖曾獲得復旦大學留學生才藝大賽三等獎;飾演胡司令的布隆迪留學生布樂,唱起“這小刁”也是有模有樣的;反串刁德一的唐妮來自希臘,有板有眼的一出《智斗》,聽得觀眾津津有味、點頭稱道。
輕松、詼諧的網絡語言,地道的上海方言,時尚的流行話題,留學生圍繞“千年等一回”的主題,用漢語詮釋著當代年青人的婚戀觀。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博士生、“白素貞”的扮演者金貞兒(韓國)、“小青”的扮演者陳氏賢福(越南)以及阿西(印度)、伊拉(烏克蘭)等留學生精彩的表演也使他們捧回了一等獎的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