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在回暖,進出口企業的這種普遍反映,在數據上也得到了印證,2月份我國出口總額達到945.2億美元,同比增長45.7%,表現強勁。但這并沒能讓久未展露笑顏的外貿人員喜上眉梢,而更多表示謹慎樂觀。如果僅是原有庫存補貨的需要,這種增長就難以持續。復蘇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近來國際上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言論又甚囂塵上,成為出口企業的又一樁心事。
我國出口的產品多以美元計價,一旦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出口價格水平相對提高,削弱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這對尚處于復蘇進程中的出口業,無疑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考慮到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及吸納就業的重要性,近期中央領導及相關部門表態。中國政府不會屈服于美國的壓力,決心維持匯率穩定。但面對130名美國國會議員史無前例地聯合致信奧巴馬,要求制裁中國“操控人民幣匯率”的情形,可以想象,對此問題也很難不做部分政治上的考量。
最近的一些動向已顯示,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在增高。傳聞財政部和商務部通過一些商協會正在做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測試,這雖然只是一個前瞻性的預案,但對于出口企業來講,或許可以理解為人民幣升值的前奏。
“人民幣將緩步升值。年內的升值幅度大概在3%-5%之間。”這是學界、業界對于年內人民幣走勢相對集中的預測。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面前,進出口企業不能慌亂應戰。除了要控制好進出口的節奏,短期的應對方案也可利用金融工具來轉嫁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利潤縮減。為此,本期封面報道“貿易融資需要新思路”中也特意介紹了不同銀行的貿易融資服務。
但這些并非是一招制勝的法則。對企業來說,最緊要的是在軟實力上下工夫,采取積極的、根本性的方法來提高長遠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