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經濟正回升向好之際,中國企業又掀起新一輪海外拓展的熱潮。
新穎的舞步
當熱情奔放的國標舞曲響起,敢為人先的中國企業紛紛跳進海外市場的大舞池,尋找自己的舞伴,翩翩起舞,邁出新的舞步。
從資本突進走向技術開導
在海外市場的大舞池中,中國企業以高鐵技術為標志的新“舞步”十分搶眼。預計中國將很快超過俄羅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鐵路基礎設施規模全球第二大國。自2008年以來,10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要和代表團參觀了京津城際鐵路,不少國家表達了與中國合作的意愿。
鐵道部已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緬、中吉烏、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項目協調組,組織國內有關企業開拓境外鐵路工程承包和裝備出口市場。沙特麥加朝覲輕軌鐵路項目進展順利,委內瑞拉中西部鐵路項目開工建設,與美國、俄羅斯、沙特和巴西等高速鐵路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高鐵能夠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從“偷師學藝”到“學成出師”,從引進、消化再到走出去參與國際“分蛋糕”,中國式“新干線”讓國際同行驚羨不已。
從獨家并購走向共同開發
如果說中國企業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這一輪海外拓展帶有“抄底”并購吃“獨食”的話,那么此輪海外拓展則明顯地呈現與國際跨國公司共同開發以求雙贏的格局。
根據一項非約束性諒解備忘錄的有關條款,目前持有西芒杜項目95%股權的力拓宣布,將把其持有的西芒杜項目權益轉讓給其與中鋁公司組建的合資公司。中鋁公司將出資13.5億美元,獲得合資公司47%的權益。
眼下,全球礦業巨頭與鋼鐵企業客戶在價格談判問題上互不相讓,鐵礦石年度基準價格的談判越來越艱難。這一協議的簽署使中國在保證工業原料、特別是鐵礦石供應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從注重眼前利潤轉向放眼戰略收益
如果說,以前中企海外拓展多帶有功利主義色彩,那么近年來中企在海外的投資則是目光遠大。2月12日,中投公司與英特爾宣布了合作并支持戰略性技術投資的協議。2009年,中投公司在香港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美國愛依斯公司、印尼PT Bumi Resources和哈薩克斯坦JSC KazMunaiGas等資源和能源技術公司獲得了戰略性持股。
此前,中投已經向摩根士丹利和百仕通集團等外國金融公司進行了多項金融和戰略性投資,因暫時的挫折頗受國人詬病。但其戰略性決策始終不為輿論聒噪所動搖,依舊執著地前行。
舞池有坎坷
盡管海外市場的舞臺十分壯觀,但其舞池中也有坎坷,中國舞迷們稍不小心就會踩著舞伴的腳或與其他舞迷發生肢體碰撞。
政治因素時有影響
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卓越表現,讓西方國家既刮目相看,又醋意大發,對中國存有戒心,動輒將經濟問題與政治掛鉤,對中國企業橫加遏制。
到2008年底,澳方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7萬億美元,其中英國資本占到30%以上,中國資本卻連1%都夠不上,被排斥在前五甲之外。加拿大的數據也呈現了與澳大利亞一樣的結構形態。
在中澳關系風波疊起的2009年,澳大利亞一家主流媒體罕見地發表了一篇“對中鋁說不”的措辭強烈的社論,這表明經濟和政治是多么容易引發激烈沖突,即便雙方都明知中國資本的比例微不足道。
不太熟悉裁判規則
中國企業跳國標舞,有的還不太懂得國際裁判規則,因而被黃牌警告在所難免。
金融危機時期,中國企業四面出擊展開海外并購,但真正實現成功整合的例子寥寥無幾。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今年兩會開幕前高調向媒體發表談話,矛頭直指部分企業的盲目行動。他透露,僅在2008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損失就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多數并購失敗是因為中方企業不了解當地法律法規,且在經營理念上與當地存在差異。他分析說,有些企業本身國際化經營水平低,尚未具有充分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和市場的能力與實力,因而陷入并購泥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在不少非洲國家,中國企業的管理文化與對象國的當地環境較難融合,中方人員與當地雇員、合作伙伴或客戶溝通交流不暢,也是目前令中國企業倍感頭疼的問題。
拼搶“舞伴”產生內耗
可以說,海外好多企業都是舞技嫻熟的“舞者”,且巧笑倩兮,眉目傳情,令中國企業魂不守舍,競相邀請其“跳一曲”,國內想跳國標舞的企業很多,于是發生同胞拼搶“舞伴”的事件。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國有企業駐外工作人員透露,目前中國企業在不少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是與中國國內同行的競爭。很多大型企業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不顧企業特長,盲目參與競爭,造成不必要的內耗和資源浪費。
調整舞姿避風險
國標舞雖美,但如果不小心,也會扭傷腰,甚至失足跌倒。有數據表明,中國在海外投資的企業65%是虧損的。因此,中國企業在海外拓展要做好與風險準備。
要熟悉“舞伴”
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首先要選準舞伴。既然是跳舞,肢體就會零距離親密接觸,如果不熟悉對方,上當受騙在所難免。因此,海外拓展更要把握方向。
對擬投資的項目和投資國家或地區的政策、人文環境等具體情況進行認真和詳細的調查研究。不做自己不擅長的、超出自身能力的項目,充分用好自身的比較優勢,規避風險。
從事多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研究的上海埂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吳田平認為,企業到海外投資應當建立在科學的、對目標市場全面分析論證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在選擇合作伙伴和咨詢機構時要保持謹慎。
要了解相關規則
耗資巨大的海外并購往往遭到扼殺,額外法律風險成為中國很多并購企業走不出國門的檻兒。額外法律風險是投資者在海外并購活動中所面臨的人為的、非投資者所能控制的東道國基于國家安全、民族利益等因素而援用或制定特別法律進行監管所產生的特殊風險。它看起來難以捉摸和控制。
中國企業在海外遇到的法律問題很繁雜。如江蘇昆山一家生產童車、玩具的企業,在進入歐美市場的同時,就申請了專利和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東道國市場的其他競爭者仿冒其技術,侵犯了企業的知識產權,由于缺少資金和法律援助,企業一直無力提起訴訟。同時,由于對一些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了解,中國一些企業曾經在東道國稀里糊涂地被訴訟、遭受巨額的損失。
要把握節奏
跳舞要有強烈的節奏感,否則就會亂了腳步。
薩博待價而沽、沃爾沃尋找買家、悍馬尋找出路,包括土星、歐寶等在內的諸多國外知名汽車品牌都直接或間接的透露出“大甩賣”的意向,曾被國人視為楷模的豪華品牌都面臨著被主流車企忍痛割愛的局面,而此時眾多中國車企也成為諸多并購事件的緋聞主角。
面對這些誘人的品牌和實體,中國車企紛紛動了“心思”,有的甚至已經有了實質性行動。誠然,國外汽車企業正遭受著沉重的打擊,但憑借目前國內車企的實力試圖通過整體購買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地位的想法無疑過于理想。因此,一定要把握節奏,量力而行,不要一哄而上,操之過急。
主動接受行業協會指導
行業協會是企業的“娘家”,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很多情況下政府不便出面,要依靠行業協會撐“腰桿”。因此,企業要與行業協會保持正常的聯系。要從行業協會那里學會如何規避風險,如何尋找合適的合作方式,如何避免惡性競爭等。走出去前,要請行業協會對其擬投資國家的基本,情況提供咨詢和指導,發生矛盾時,請行業協會出面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