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的作文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時往往無從下手,即使寫出的作文也往往是東拼西湊、言之無物。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認為較有效的方法是讓生活走進作文課堂,引導學生寫生活化的作文。
一、辯明關系。讓生活與作文牽手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這就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豐富多彩的生活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材料。但許多學生不認識到生活和寫作的關系,只能讓眼前的生活資源白白浪費,教師有必要向學生講明兩者的關系。首先教師應告訴學生,作文就是生活,每個人天天都在“作文”,吃飯、穿衣、睡覺就是作文,只不過沒有用文字表達出來而已,作文是人的生命本能,誰都可以把自己的經歷和想法變成作文;’其次教師應告訴學生,生活就是作文,一個舉動、一次談心、一聲問候、一句祝福……無不可以寫出一篇篇優秀作文。教師可以舉朱自清寫《背影》、冰心寫《小橘燈》、高玉寶寫《高玉寶》為例,講明只要帶上五種“武器”(鷹眼、狗鼻、牛嘴、人腦、天使的心)去觀察感受生活,對生活多一份敏銳,多一份敏感,多一份體驗,多一份理性,多一份感動,那么生活處處皆作文,作文就會一路高歌。如此辨明關系,學生就會消除寫作的恐懼感,增強寫作的必勝信心。
二、創設平臺,讓生活與作文接軌
俗話說:“一花一葉一世界。”同樣,對于學生而言,一人一事一世界,每個人的經歷和內心世界也不盡相同,再因為社會新聞瞬息萬變,因此很有必要創設一個平臺讓學生進行信息的溝通和共享。為此,筆者每周設立一節課,命名為“百家講壇”,給學生每人兩分鐘登上講臺播報一周以來的大事、小事、新鮮事、感動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然后讓學生評出“最有價值的十件事”、“播報最成功的十大主持人”。通過這個平臺,激發出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社會的關注之情,實現了學生間信息共享,拉近了生活和作文的距離,挖掘了生活的亮點,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說話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證了學生寫作時立意選材與時俱進。其次,充分利用班級文化建設的平臺,讓學生施展寫作才華,筆者要求班級每小組每月輪流出版一期《作文園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為班級營造濃厚的文學氛圍。
三、教給方法。讓生活變成作文
當前學生的生活要比老一輩豐富,信息來源的渠道比老一輩多,他們為什么寫不好作文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缺乏將生活轉化成作文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
1 觀察生活,將生活重現。《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可見觀察生活是學生的一項基本功。但是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從哪些角度進行觀察呢?筆者認為要抓住四個點進行觀察和積累生活:①生活的閃光點,即體現時代精神的人和事;②生活的動情點,即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可以是一個動人的細節、一幕動人的情景;③生活的感觸點,即發人深省的人和事;④生活的獨特點,即別人不曾看到和想到的人、事、理。觀察時要由表及里、由實到虛,按表象一特征—事理的順序不斷求索,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例如筆者曾給學生布置過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給父親洗一次腳,觀察父親的雙腳,然后以《第一次幫父親洗腳》為題寫一篇作文。結果學生的作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感情真摯。不少學生由父親布滿厚繭的雙腳聯想到父親平時工作的艱辛,由父親工作的艱辛聯想到自己要努力學習報答親恩。這樣的觀察就是由表及里、富有價值的。
2 感悟生活,將生活點化。著名的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可見發現美的眼睛很重要。如何感悟生活,將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點化出來呢?可以從幾個方面人手:①對人要點化出不平凡的品質。例如馮驥才的《挑山工》寫作者登泰山時,發現挑山工的路程雖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卻不比游人慢,經過交談發現了原因,由此作者從平凡的挑山工身上點化出挑山工不平凡的精神,即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往前走。②對事要點化出不尋常的意義。小事件往往包含著大道理,這需要作者深入挖掘和提煉,從稀松平常的事中點化出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來。再如筆者曾指導一名學生以《掃地的啟迪》獲得了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文章寫在教室掃地時忽然遭遇暴風雨,垃圾被大風吹散,逆風掃無法將垃圾掃在一起,最后改變方法順風而掃,將垃圾集中在一個避風的墻角,然后掃進垃圾桶。作者從這件事點化出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要遵循科學,按照規律來辦,否則就是蠻干。掃地算是普通的一件事,經過作者點化就變得有價值有意義,文章因而具有文學價值。③對物要點化出超乎物外的力量。這往往要用到托物言志、象征深化的手法,使物與人之間建立聯系。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等,都是通過對物的點化、挖掘出物的本質意義,成為托物言志的名篇。
3 表現生活,將生活藝術化。將生活進行藝術是生活轉化為作文的關鍵。如何藝術化地表現生活呢?其一,注意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存精。在服務于主題的前提下,能充分表現主題的就留下,不能充分表現主題的則舍棄。例如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初選定的事件有幾十個,最后壓縮為三個,從三個角度去表現中心,經過如此處理,事件就更典型。其二,注意對生活素材進行詳略安排。在服務于主題的前提下,充分表現中心的就詳寫,與中心無關的則略寫。如《木蘭詩》對木蘭十年的征戰一筆帶過。其三,對生活素材進行虛實結合。虛寫是實寫的有益補充,是表現主題的藝術手段。虛寫主要是指對人物和事件進行適當包裝改造,對景物進行適當烘托,這好比是人照相之前的化妝。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就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其四,對生活素材進行藝術表達。這主要指用上各種寫作技巧、修辭方法進行寫人記事說理。
讓生活走進課堂,引導學生寫生活化作文,我們就能開創作文教學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