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3000多個日夜,一個出生于城市的青年,卻長期扎根于鄉村學校,克服重重困難,用自己的不懈付出,為無數的農村孩子點亮心燈。這個故事,在如今這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時代,聽起來似乎像個神話。然而,柳州市西鵝中學教師唐明煒老師,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無論外界如何喧囂,堅守我們內心的信仰都是有可能的。這個世界上除了追名逐利,其實我們還有更多的選擇。
一腔熱血灑鄉村
2001年,剛大學畢業的唐明煒,毫不猶豫地走進了地處鄉村的西鵝中學。這是一所典型的城市邊緣的農村學校,98%的學生為農民和農民工子弟,學校所在的地方交通不便,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缺乏。當時,曾有不少學生家長問他:“我們這兒的人都想往城里擠,你一個城里的孩子,怎么會跑到鄉下來?”唐老師總是回答道:“我是來干事業的。”鄉村的生活盡管清貧,但鄉村的空氣是清新的,農村的天地是廣闊的,它會給每一個年青人施展才華的空間,這是他當時來到農村教書的最初想法。
任教九年來,唐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當時立下的諾言。在艱苦的條件中,他始終堅持用真摯的師德去引導孩子,用具有鄉村特色的教學方法去培養學生,把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愛心無私地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期間同事走走換換,但唐老師卻放棄了多次進城工作的機會。其中有兩次他都有被錄取為公務員的機會,但為了他的學生,他毅然選擇留了下來。
兩袖清風換真情
“現在的孩子真難教啊!”這是很多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經常說的一句話。作為一個年輕的班主任,唐老師要付出的努力則更多。最終,他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堅持,贏得了學生、家長的真情。
作為一名扎根農村教育的一線教師,唐老師明白,在農村不少家長為了生計,整日忙于勞作,對孩子的關照很少,因此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對于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照顧學生,2004年他毅然將家從城里搬到了鄉下,與愛人擠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在學校里,他與學生同吃住、同勞動、同學習,和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真摯的友誼。農村的孩子純樸善良,但比較靦腆害羞,平時有問題也不敢上辦公室問老師。為了更好地輔導這些學生,他更是將辦公桌由辦公室搬到了教室,堅持在教室辦公。這一做法深受學生歡迎,也拉近了師生關系。
由于鄉村各方面條件相對落后,一些人不重視教育,認為上學沒什么出息,所以,讓家長支持孩子讀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為了得到家長對教育的支持,唐老師把做好家校聯系當成農村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經常利用周末、節假日時間一家一家地去學生家走訪。學生居住分散,有的住在嶺頂上,有時家訪要走十多公里。但為了讓孩子能讀書、讀好書,無論酷暑還是嚴冬,每個學期他都堅持走訪每一個學生家長。家訪時,他的自行車曾經兩次掉進土溝里,狼狽不堪,但他從未叫苦叫累,扛起車子,繼續前行。有時談的事情多了,忘了時間,到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回到家。家訪時學生家里再亂、狗再多,他也會真誠地走進去坐下來,家長遞上的茶水總會大口喝完;遇上喜歡喝酒的家長,他也會人鄉隨俗,就著一盤素豆芽喝上一兩個小時,用一杯杯濃香的美酒駕起了真情溝通的橋梁,換來了鄉親們的支持,孩子們的敬重。
為了鐘愛的教育事業,唐老師常常以校為家,以學生家為校,默默地奉獻著一切。從教以來,他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周末,把這些時間都用在學生身上;生病了,常常是出了醫院就直奔向教室,為的就是不誤過學生每一節課。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使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短短的的兩個月時間,體重下降了將近40斤。但他仍然帶病堅持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唐老師所帶的04(2)班在2005年榮獲柳卅l市“紅旗中隊”與“特色小隊”,2006年榮獲“柳州市先進班集體”,2007年榮獲“柳南區優秀團支部”榮譽稱號,他的學生中多人多次獲柳州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
三尺講臺競風流
唐老師所帶的班級,外來農民工子女占到65%,農村留守兒童占到了班級總人數的15%。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學生建立起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唐老師在平時工作中注重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努力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理論,以科學的手段幫助克服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提高農村學生的生活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他班上的覃鳳霞同學是農民工子弟,一家六口人住在1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有時都要為一年100元的房租費而發愁。為了讓她安心學習,唐老師常常為覃鳳霞支付一部分學費;一有空就和她談心,不斷鼓勵她用自強不息的奮斗扼住命運的咽喉。通過有效地心理激勵,覃鳳霞從一個私立小學畢業、基礎較差的學生,在中考取3A+3A,被柳州鐵路第一中學以公費錄取。
由于大多數農民工子女的家長只有小學文化,甚至從未讀過書。家長的最大希望就是孩子快快長大,出去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孩子受此影響,甚至初中未畢業就去打工。唐老師把轉變這些學生的關鍵定位在立足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上。面對鄉村信息相對封閉的實際情況,為了開闊學生眼界,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唐老師千方百計尋找各類信息資源。2005年,學校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后,他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使農村孩子有更多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祖國系列”使學生體會了長江黃河的壯美;“法治系列”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法律意識;“著名大學系列”使他們對清華北大充滿了向往。一有機會,他就帶學生去市里參觀科學展,或走入社區村頭開展社會調查,極大地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針對班級情況,唐老師結合傳統美德教育研究,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并適時地在全班開展“感動在他身邊——年度感動班級人物”評選活動,發現了許多是原來不為大家所知的故事,使學生體會到感動就在身邊、優秀就在身邊。這些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正如一個學生在獲獎評語中寫下這么一句話:“洪戰輝感動了中國,身邊同學感動了我們。吃苦耐勞、奮發圖強、善良寬容的精神和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這種美德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長期的努力,終于結出累累碩果。在2007年中考中,唐老師所帶班級的41名學生中,獲A+等級的共13人,A等級20人,考取自治區示范性高中率達到100%。而13個A+中有8人是外來農民工子弟和農村留守學生。而唐老師也先后榮獲“柳州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柳州市優秀班主任”、“柳州市優秀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班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鄉村是偏僻的,學校是簡陋的,但唐老師說他的心并不孤獨,因為這里有他愛的學生,在這片土地上,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