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啟動以來,相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經反復研究修改,最終形成了征求意見稿并于2月28日發布,再次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從《綱要》的制定、形成過程,及所提出的發展措施和目標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迪。單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各級各類學校也需要有一個規劃,一個至少五年以上的中長期規劃。這個規劃也需要認真研究、廣泛討論、精心制定。
規劃是指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帶有方向性、戰略性、指導性。從時間上說,一般都要在十到十五年以上。而計劃則是指工作或行動以前,預先擬定的具體內容和步驟,時間一般在半年、一年左右。兩者在時間和規模上具有很大的區別,因而在制定過程及內容上也有所不同。現在,一般學校都會有自己的工作計劃,一個月、半年、一年的,不一而足,這些都為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然而,說到規劃,則不一定每個學校都會有。規劃的制定過程比計劃要復雜、要慎重很多,它的制定應體現出民主性、可操作性、穩定性,這樣才能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實踐性,從而確保學校沿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
首先,學校規劃要體現民主性。《綱要》從啟動到形成意見稿,不斷向公眾征求意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這其實就是一個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過程。學校規劃要科學可行,同樣離不開民主。從規章制度的制定到常規管理,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形成合力,這樣才能把學校規劃制定好。具體來說,學校規劃的民主性可從三個方面體現。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學校規劃制定之前,必須組織人手,從學校的過去、現狀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發展目標和規劃。同時,要廣泛深入各兄弟學校進行實地調研,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根據學校自身的情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舉措和方法,從而制定出規劃草案。 二是廣泛征求意見。學校規劃是一個學校今后一段時間內引導學校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實施對教師、學生,甚至對社會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制定過程中,一定要廣泛征求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意見,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心聲,對其意見和建議進行梳理匯總,不斷完善規劃草案。
三是反復論證修改。學校規劃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文本初稿形成后,還要就其中的內容,請各方面專家進行審閱、論證,不斷地加以改進。同時在制定過程中,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和認識的深入,原來的目標和舉措也要隨之進行更正,這些都有可能引起規劃各方面的改動。
學校規劃只有經過這三方面的努力,才能充分體現民主性,制定出符合學校實際的發展規劃,真正能夠指導學校的順利發展。
其次,學校規劃要體現穩定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學校工作有著長期性、延續性和內在的規律性,各個層次和部門的工作任務與管理職能也有其一貫性和穩定性,因此保持學校規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便顯得十分重要。學校規劃一旦制定,一般不宜輕易變更,朝令夕改勢必會給師生員工的思想造成混亂,使其行為無所適從,甚至會導致學校的各項工作陷入無序狀態。但穩定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規劃也可以完善。當然,這需要經過民主程序,需要一段時間地醞釀,不是隨心所欲,更不是個別人一時的心血來潮。
最后,學校規劃要體現可操作性。作為指導全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文本在制度設計上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發展的差異性,體現分區規劃、分類指導,提出一系列的具體目標和解決措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而在學校規劃中,面對著更為具體的問題,更需突出其可操作性,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學校管理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和教師,所以應根據學校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學校發展的目標和舉措,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
《綱要》已經為我們繪制了未來十年中國教育的藍圖。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志存高遠,胸懷寬廣,精益求精,科學繪制好學校發展的宏偉構想。相信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管理工作一定會更上一層樓,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也一定會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