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

2010-01-01 00:00:00何成學
桂海論叢 2010年1期

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并善于運用經驗指導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88年來,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在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極其寶貴的經驗。這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黨的代表大會和重要會議上都認真對待困難和成績問題;黨的四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在關鍵時期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

一、黨的代表大會和重要會議上都認真對待困難和成績問題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對歷史經驗的總結。這突出地體現在我們黨在黨的代表大會和重要會議上都認真對待困難和成績問題。

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們黨就針對不同的形勢和任務,對歷史經驗進行了五次較大的總結:第一次是建黨前后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統總結,并總結了俄國十月革命經驗,選擇了馬列主義,制定了聯合陣線的方針政策。第二次是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我們黨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歷史經驗教訓,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時黨的主要任務,實現黨的戰略轉變。第三次是1935年1月遵義會議,我們黨深刻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慘痛教訓,結束王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第四次是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做出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歷史決議》總結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同時,全面詳盡地闡述了歷次“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方面的表現和造成的嚴重危害,并著重分析了產生錯誤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在總結開展黨內思想斗爭的經驗時,強調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方針。第五次是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用“兩個務必”總結了歷史經驗。基于對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的總結,毛澤東在全國勝利前夕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領袖們不斷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和思索后,提出的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的頭15年里,我們黨也曾經多次總結經驗教訓。其中較為重要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50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全會通過了毛澤東的《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書面報告和《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建設的成就,分析了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強調要堅持穩步前進,反對急于過渡。第二次是1956年9月黨的八大,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中剖析了主觀主義的嚴重危害性,在總結經濟建設的經驗中預見到了重犯主觀主義的嚴重危險,提出了從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克服主觀主義的科學構想,為執政黨的建設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第三次是1962年1月黨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通常稱為七千人大會),總結“大躍進”經驗教訓。這次規模空前的大會,是在三年“大躍進”造成嚴重經濟困難,經過一年調整形勢開始有了轉變,但是困難還很大,黨內外思想上各種疑問還很多的情況下召開的,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1年里,我們黨進行了14次較大的經驗總結。第一次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深刻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第二次是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反面經驗,作了基本總結,明確了我們前進的方向。第三次是1987年黨的十三大,用“六個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堅持全面改革、堅持對外開放、以公有制為主體、建設民主政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概括了基本經驗。第四次是1991年江澤民在建黨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用四個“必須”(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各級組織的戰斗力、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高度概括和總結了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并強調指出,70年豐富的經驗,可以歸結到一點,那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第五次是1992年黨的十四大,用“三個不動搖”總結了改革開放14年來的實踐經驗,并強調14年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1]。第六次是1995年江澤民在十四屆五中全會上發表《論十二大關系》重要講話,闡明了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第七次是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改革開放近20年來最可寶貴的經驗概括為: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第八次是1998年江澤民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從思想路線、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改革開放、經濟制度、民主政治和改善黨的領導等十一個方面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寶貴經驗。第九次是2001年江澤民在建黨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用“三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總結了80年的奮斗歷程和基本經驗。第十次是2002年黨的十六大,用“十個堅持”總結了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經驗(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并強調指出,這十條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第十一次是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用“六個必須堅持”總結了新中國成立55年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在指導思想上與時俱進;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抓好發展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第十二次是2006年胡錦濤在建黨85周年講話中,用“五個必須”高度概括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寶貴經驗(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使黨的建設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第十三次是2007年黨的十七大,用“十個結合”總結了改革開放29年來的基本經驗: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第十四次是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用“六個堅持”系統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

二、黨的四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

黨的四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從保證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來總結歷史經驗,是高度重視和善于總結歷史經驗的典范。

毛澤東早在建黨前后就深刻地總結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他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2]1938年他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一文中,對以上觀點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在北伐過程中,忽視了軍隊的爭取,片面地著重于民眾運動,其結果,國民黨一旦反動,一切民眾運動都塌臺了。”[3]為了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毛澤東于1936年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這部著作,深入系統地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揭示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根本規律。1942-1944年毛澤東領導起草《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黨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結合黨的歷次“左”的和右的錯誤,反復進行了闡述。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次是1944年,他在延安給高級干部作《學習和時局》報告時指出:“我黨歷史上曾經有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同志對于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4]正是基于對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的總結,毛澤東在全國勝利前夕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及時地向全黨敲了警鐘,提前打了“預防針”。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離開西柏坡向北京進發時,又提起李自成的教訓。他說:我們是進京趕考,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李自成進京后就變了,我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毛澤東又率先提出了“以蘇為鑒”、走自己的道路問題。當年4月,他針對蘇共的教訓指出:“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5]

鄧小平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里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基于“文革”沉痛的歷史教訓,在黨內率先提出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并提出了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的任務,因而擔負起了撥亂反正的歷史重任。1981年前后他主持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了全面、客觀、準確的總結,為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決議》的通過,標志著我們黨勝利地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低潮,對中國發生了巨大影響:一些人對社會主義的前途缺乏信心,一些人對改革開放提出了姓“社”姓“資”的疑問,對黨的基本路線產生動搖。為此,鄧小平于1992年初發表了南方談話。談話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思想困擾,加深了人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同時,他還一再告誡全黨,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還必須指出的是,注意總結和借鑒各種國際經驗,也是鄧小平總結歷史經驗并運用于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此,他強調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搬照抄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6]

江澤民在新時期強調全黨要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并付諸于實踐之中。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前蘇聯和東歐在內的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一些曾經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由于各種原因先后丟掉了政權,有的走向衰亡。到世紀之交,我們黨已是一個具有81年歷史的大黨,在戰爭年代對怎樣建設黨累了一套成功經驗。但經過80多年的發展,我們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如再一成不變地沿用過去的經驗來思考和解決當代的執政黨建設問題,顯然不適應。對此,江澤民深刻總結我們黨80多年奮斗歷史的基本經驗,深入研究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執政失敗的教訓,著眼于新世紀面臨的嚴峻考驗,經過長時期的思考,于2000年春首次提出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建黨,其后經過2001年的“5#8226;31”講話和“七一”講話的系統闡發,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1世紀,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是我們黨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形成的新的理論體系,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02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上又提出,我們黨在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是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歷史經驗,在深刻分析新世紀我們黨面臨的國內外復雜形勢、艱巨任務和面對的各種風險考驗的基礎上,根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具有的性質作出的科學結論。

胡錦濤在新世紀新階段里,始終牢記著“兩個務必”,開創未來。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來到西柏坡,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黨重溫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牢記毛澤東在這次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鞭策共產黨人面向未來。2003年7月,胡錦濤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全面總結抗擊非典斗爭的經驗,首次使用了“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的表述;同年10月,他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科學發展觀。2005年11月,胡錦濤又一次總結了從實踐中得到的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和啟示。2006年12月,胡錦濤再一次對幾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進行總結,用“六個必須”進一步闡述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會和經驗(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必須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須在結構優化中促進總量平衡,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斷強化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必須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是以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為歷史根據,而且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2007年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強調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這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至理名言。事實證明,無論出于任何動機,遷就、縱容乃至于提倡個人崇拜,為個人崇拜推波助瀾,都是要不得的,這種態度和行為對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貽害無窮。

總之,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四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這場“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是這場“考試”的繼續,更需要全黨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三、在關鍵時期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以來的88年偉大歷程中,每到關鍵時期總是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這一歷史進程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十一個關鍵時期。

第一是民主革命階段五個關鍵時期。一是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失敗了,在20世紀頭20年里,中國仍然面臨向何處去問題。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經過總結、比較鑒別,接受馬克思主義,并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旗幟解決中國社會現實問題,促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推動了中國大革命的高潮到來,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二是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后發動“四#8226;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8226;一五”分共事件,大革命失敗了。在革命的緊急關頭,我們黨果斷地采取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舉措,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特別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實現了黨的戰略轉變,興起了土地革命新高潮。三是20世紀30年代前期,受共產國際的干預和王明左傾主義的影響,毛澤東等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并沒有立即被全黨接受,仍然執行城市中心論等左的政策,致使中國革命受到嚴重挫折。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我們黨于1935年1月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王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和紅軍。四是20世紀30年代前、中期,日本帝國主義相繼在沈陽、上海和華北制造了一些列侵華事件,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我們黨果斷高舉抗日民主陣線旗幟,結成國共第二次合作,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在國共合作抗日中,由于國民黨頑固派執行兩面政策,我們黨面臨極為困難的局面。為鞏固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我們黨除了系統而深刻地總結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個戰勝敵人的主要經驗外,還采取了四大政策和措施(“三三制”、減租減息、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克服抗日根據地的嚴重困難,經過八年艱苦奮戰取得了偉大的抗日民族戰爭勝利。五是經過1948年秋至1949年初的三大決戰,我們黨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新中國在不久將要誕生。為了使我們黨經受住勝利和執政的考驗,防止全黨的驕傲情緒和執政后腐敗問題的發生,毛澤東在全國勝利前夕,提出了“兩個務必”應對措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7],及時地向全黨敲了警鐘。

第二是社會主義確立和全面建設階段兩個關鍵時期。一是在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我們黨采取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舉措,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當時我們黨和國家面臨著在一個久經戰爭創傷、一窮二白基礎上建設和改造新中國的繁重任務。對此,我們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的基礎上,采取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平穩地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盡管黨在領導社會主義改造中出現了失誤和偏差,但在制定和確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和思想都表現出了中國共產黨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踐中的創造性和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尤其是我們黨采取利用限制和“和平贖買”的兩大舉措成功地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馬列主義的“贖買”思想。可以說,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50年代重要的革命實踐之一。二是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果斷地提出“以蘇為鑒”,探索自己的道路。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但我國是在半殖地、半封建社會的基礎上進行革命和建立社會主義的,還沒有為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科學社會主義準備好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所建立的社會主義不完善不發達,需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與此同時,蘇聯模式的缺陷日益突顯。為此,毛澤東就率先提出了“以蘇為鑒”、走自己的道路問題,并結合國情從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等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并在黨內掀起了一股以蘇為戒、總結經驗,多角度、全方位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理論的熱潮。其中黨的八大是一個重要的標志。但是,后來由于指導思想上的失誤沒有成功,只是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思想遺產。

第三是改革開放階段四個關鍵時期。一是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和以階級斗爭為鋼等左的錯誤影響下,到1976年,整個國民經濟達到了崩潰的邊緣,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我們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尤其是鄧小平在黨內率先提出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打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果斷糾正“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向“經濟建設”的轉變,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畫卷。二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一些曾經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由于各種原因先后丟掉了政權,有的走向衰亡。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出現了四個多樣化(社會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新情況的社會和思想現實,我們黨面臨著怎樣執政和如何才能長期執政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正確與否,事關我們黨的生死存亡。對此,江澤民于2000年春提出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建黨,成功地把我們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三是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取得了舉世矚目巨大成就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既面臨著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又面對著粗放經濟增長方式與能源、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以及在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等的嚴峻挑戰的矛盾凸顯期。對此,胡錦濤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以來,適時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科學地回答了“要不要發展?什么是發展?發展為了誰?怎樣才能發展?”這樣四個關系到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全面拓展和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四是2008年下半年從美國開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就業壓力加重。對此,我們黨和國家采取擴大內需促增長的十項措施: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經過近一年來貫徹落實擴大內需促增長的十項措施,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初現成效,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賞。著名國際經濟學家、“歐元之父”羅伯特#8226;蒙代爾認為:“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中國一攬子的刺激計劃已取得了一些成功”[8]。蒙古國總理巴亞爾也指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措施對包括蒙古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9]

總之,從我們黨的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建黨88年來的歷程,就是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并在新的實踐中繼續探索,把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奮斗歷程。這個奮斗歷程主要可歸納為五個方面:創建中國共產黨,解決了中國的出路問題;創立毛澤東思想,解決了中國革命問題;創立鄧小平理論,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了把我們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科學發展觀,解決了中國在新世紀里的發展方向問題。誠然,我們黨在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上也走過曲折之路:在大革命時期沒有能夠正確處理武裝斗爭和黨領導軍隊問題;在土地革命時期沒有能夠正確處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在抗日戰爭初期沒有能夠正確處理統一戰線問題;在1957年至1978年沒有能夠正確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一些領導干部沒有能夠正確處理政績觀問題。這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里,正確應對困難解決問題,既要有開拓創新精神,又要富于智慧和科學,即需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并依時制定一系列正確的路線和方針政策。

參考文獻:

[1]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2.

[2] 中共中央黨史征集委員會.八七會議[G].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58.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4.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

[5] 吳冷西.十年論戰[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23.

[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

[7]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8] 賈立君,張玥.蒙代爾:中國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N].內蒙古日報,2009-07-03.

[9] 俱孟軍,常璐.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對世界都有借鑒意義:專訪蒙古國總理巴亞爾[N].海南日報,2009-04-19.

責任編輯任浩明

摘要: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高度重視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的代表大會和重要會議上都認真對待困難和成績問題;黨的四代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在關鍵時期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正確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成績困難;應對措施;經驗總結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1-0049-06

收稿日期:2009-10-20

基金項目:2009年度全國黨校系統重點課題“中國共產黨應對困難和成績問題的歷史考察”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二

作者簡介:何成學(1967-),男(侗族),廣西灌陽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校區情調研室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和鄧小平理論。

The CPC Has Been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Both Its Successes and Difficulties

HE Cheng-xue

(The Party School of Guangxi Autonomous Committee of the CPCNanningGuangxi 530021)

Abstract: It is a good tradition for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leaders of the CPC to have bee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both its successes and difficulties at its 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important meetings. The CPC has taken effective measures to handle both its successes and difficulties at the critical moments.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uccesses and difficulties; effective measures; experienc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久草视频|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91久久大香线蕉| a级毛片免费网站| h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97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色婷婷狠狠干|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在线欧美a|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久久人体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欧美精品影院| 在线国产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91|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专区第一页|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狠狠v日韩v欧美v| 日本黄色a视频| 午夜影院a级片|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国产丝袜第一页|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特一级毛片|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色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欧美a√在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中国毛片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