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色起義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它涵蓋了黨的政治信仰、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策和宗旨等。百色起義精神光照千秋,彌足珍貴,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中國共產黨人無論現在和將來都必須堅持和弘揚百色起義精神,因為百色起義精神永遠給與我們無限的啟示。
關鍵詞:百色起義;精神;內涵;價值;啟示
中圖分類號: K26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1494(2010)01-0039-05
收稿日期:2009-12-11
作者簡介:唐國輝(1952-),男(壯族),廣西德保人,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黨的建設理論、中共黨史、政治制度學等研究。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陳豪人、雷經天、韋拔群等成功地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百色起義不僅被當時的中共中央認為“在全國政治上同樣具有極偉大的意義”,同時,也孕育了百色起義精神。百色起義精神光照千秋。百色起義精神是我們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發展巨大的精神動力。
一、百色起義精神的內涵
百色起義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它涵蓋了黨的政治信仰、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策和宗旨等。概括起來其內涵是:心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遵循規律;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為民謀利,依靠群眾;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民族平等,精誠團結;顧全大局,無私奉獻。
心懷理想,堅定信念。百色起義前夕,中國革命正處于低潮。敵強我弱、敵多我少、敵大我小。鄧小平、張云逸和李明瑞同志等紅七軍官兵心懷理想、堅定信念,堅信中國共產黨必勝,中國國民黨必敗,紅軍必勝,白軍必敗。卓有成效地實行“將變”和“兵變”,發展和壯大了黨的組織,勝利地發動了百色起義。建立了中國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權,右江革命根據地與相繼建立的左江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了5萬平方公里、150萬人口、武裝力量逾萬人的為全國所矚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極大地動搖了西南地區的封建反動統治,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百色起義后,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李明瑞和張云逸率領紅七軍在滇黔桂邊界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
實事求是,遵循規律。百色起義前后,鄧小平、張云逸等,堅持實事求是,遵循規律,正確地領導了百色起義。一是實事求是,遵循統戰規律,認真做好舊軍隊中上層軍官的統戰工作。當時執行“左傾”路線的黨中央領導人認為,想把李明瑞爭取到革命陣營是“幻想”,主張用武力把李明瑞從廣西趕走。鄧小平認為李明瑞雖系舊軍人出身,卻主動與我黨作過聯系和合作,有傾向革命陣營的進步性。因此,鄧小平開誠布公地向李明瑞指出:“參加革命,才是出路。再搞軍閥混戰是沒結果的。”同時明確表示,我黨請他擔任紅軍領導人。對李明瑞給予政治上的充分信任,進一步打消了李明瑞的思想顧慮,堅定了李明瑞加入革命陣營的決心。李明瑞最終明確表示“我投奔共產黨,心已定,愿已足,今生別無他求,唯矢志共產主義事業。”[1]毅然率部參加了作為百色起義一部分的龍州起義。1929年底,鄧小平回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時,向中央建議,吸收李明瑞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當時黨中央的一些領導人認為,對李明瑞絕對不能存“絲毫的幻想”。鄧小平實事求是,據理力爭,說服了中央領導,批準李明瑞加入中國共產黨。二是實事求是,遵循起義規律。1929年12月百色起義前,鄧小平主持召開前委會議,決定執行中央關于起義的指示,但認為中央“限定十天,未免機械”,應在準備工作就緒后選擇有利時機舉行起義。三是實事求是,遵循政權發展規律。鄧小平在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不搞同一的革命政權形式,分別在左右江地區建立了臨時蘇維埃政府、革命委員會等政權機構。四是實事求是,遵循土地分配規律。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采取“平分”、“共耕”、“沒收豪紳地主土地分給貧苦農民”三個辦法,對“共耕社”,只在個別地方進行試點,沒有普遍推開。
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因地制宜、開拓創新,關系到百色起義的成敗。廣西特委討論革命發展戰略方向時,鄧小平根據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和廣西的實際,因地制宜,主張把革命的主力由南寧轉移到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左右江地區,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并對此敢于負責,勇于承擔責任。1929年10月中旬,在廣西政局急劇變化的關鍵時刻,鄧小平果斷地率領我黨在南寧掌握的三支部隊,分別挺進左右江地區的百色和龍州。創建了擁有16個縣、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約100萬人口的右江革命根據地。1930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鄧拔奇傳達“左”傾冒險主義的精神和要紅七軍攻打柳州、桂林、廣州等城市的指令。對此紅七軍前委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以前委書記兼政委鄧小平、軍長張云逸為代表,認為紅七軍不足一萬人,力量裝備都不強,所以不贊成去打大城市,主張首先團結內部,壯大力量。為顧全大局,鄧小平與張云逸商量,以執行中央決議為宜,攻打大城市,行不通再說。
為民謀利,依靠群眾。為民謀利與依靠群眾是辯證的關系,為民謀利是依靠群眾的前提和基礎,依靠群眾是為民謀利的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正確制定和貫徹民族平等團結政策。重視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切實提高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在群眾關系上,鄧小平深入群眾,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他對侵犯群眾利益、違反群眾紀律的事件,給予嚴肅處理。由于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為各族人民謀利益,使根據地各民族達到空前團結,激發了各族人民的革命積極性。廣大群眾真心擁護紅色政權,踴躍參軍參戰,軍民密切合作,團結奮斗。廣大貧苦農民不僅在政治上當家作主,而且在經濟上也得到了翻身,因而大大激發了廣大農民的革命熱情和生產積極性。許多翻身農民紛紛要求參加紅軍和赤衛隊。
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歷史是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歷史。1930年11月,紅七軍奉命調離廣西。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等領導人率紅七軍歷時10個月,縱橫7000里,終于完成了北上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合的使命。這次被紅七軍官兵譽為“小長征”的行軍之難,并不亞于日后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張云逸大將曾回憶:“我這一生,有兩件事值得驕傲:一是率領紅七軍進行‘小長征’,二是隨毛主席參加‘大長征’……。”[2]新中國成立后,百色市經過民政部門能收集到姓名并追認為烈士的就有4000多人,還有數以萬計的無名英雄長眠在右江土地上。田東縣百谷紅軍村有85戶131人參加赤衛隊和紅軍,其中,16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東蘭縣有9000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有6339人被敵人殺害,僅記錄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2225人。
民族平等,精誠團結。右江革命根據地是唯一的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沿邊根據地。右江地區聚居著壯、漢、瑤、苗、仫佬、彝、回等7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左右。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等紅七軍領導人正確執行黨的民族團結方針政策,堅持我黨、我軍為各民族群眾謀利益的宗旨,堅持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各族工農群眾當家作主的精神,認真選拔和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極大地調動了各族人民建設革命根據地和擁軍支前的積極性。紅七軍成立時約5000人,其中壯族約占一半,從右江革命根據地走出來的12位將軍中,就有7位是壯族。
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是百色起義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鄧小平到右江地區開展工作時,新婚妻子張錫瑗就已經懷孕了。孩子出生的時候,他正好回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但他的妻子因得了產褥熱去世。鄧小平來不及操辦喪事,就匆匆返回左右江根據地。紅七軍主力北上后,韋拔群奉命留守根據地,只帶21師的番號和74名戰士回到右江。1932年10月19日,因叛徒出賣被害,時年38歲。韋拔群一家20人幾乎全部犧牲。韋拔群以大局為重,毅然留在右江地區堅持斗爭,重建部隊,表現出寬廣無私的胸懷。鄧小平于1962年12月為紀念韋拔群烈士犧牲30周年題詞:“他在對敵斗爭中,始終是英勇頑強百折不撓的。他不愧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英雄。他最善于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的疾苦,對人民解放事業,具有無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符其實的人民群眾的領袖。他一貫謹守黨所分配給他的工作崗位,準確地執行黨的政策,嚴格地遵守黨的紀律。他不愧是一個模范的共產黨員。韋拔群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永遠是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后代學習的榜樣,我們永遠紀念他!”[3]
二、百色起義精神的價值
崇高的使命鑄就崇高的精神,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百色起義創造了驚天動地的偉業,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百色起義精神彌足珍貴,已經并必將進一步顯示出其恒久的生命力和無窮的創造力,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
百色起義精神的理論價值。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百色起義是鄧小平實事求是理論的源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于失敗。但是,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為真理的發展開辟道路。用發展的觀點對待馬克思主義,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是對待馬克思主義唯一正確的態度。黨的十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的思想路線作了明確表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4]鄧小平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5]279“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5]364因此,我們必須根據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生的重大變化,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根據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形成新的理論認識,開辟新的理論境界,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斷推進我們各項事業的新發展。
百色起義精神的實踐價值。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百色起義實踐證明,作為科學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開拓創新,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我們強調解放思想,就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有機結合,而為了更好地實現這種結合,就必須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因此,必須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當今中國最基本的社會實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是人民群眾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我們必須從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實踐出發,準確把握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科學確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重大決策部署。
百色起義精神的現實價值。百色起義的艱苦奮斗,是跨越時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6]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最基本的國情。我國現在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現在已經開始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在這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重要特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價值。
三、百色起義精神的啟示
百色起義精神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今天的形勢和條件同百色起義時期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國共產黨人無論現在和將來都必須堅持和弘揚百色起義精神,因為百色起義精神永遠給我們無限的啟示。
心懷理想、堅定信念精神的啟示。理想體現著人們的信念和追求,既是奮斗目標,又是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柱。如果理想、信念動搖,共產黨將不成為共產黨,共產黨員將不成為共產黨員。在戰爭年代,在強敵面前,在困難面前,在生與死面前,百色起義革命烈士之所以敢于上刀山,下火海,沖鋒陷陣,把個人安危置之于度外,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是他們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我們學習百色起義革命先烈,就是要學習他們對崇高和遠大理想的不倦追求,牢固樹立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想人格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把這種胸懷時代的理想信念具體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中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共克時艱。當然,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一個漫長的和艱苦的過程。這個過程要靠一次次具體的奮斗過程的積累來實現,每一次奮斗過程的完成,都是下一次奮斗的基礎和前提。
實事求是、遵循規律精神的啟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性。不管是戰爭規律,還是和平建設規律,不管是社會發展規律,還是經濟發展規律、文化發展規律,都具有客觀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的基本特點。如果我們違背了這些規律,就會受到其規律的懲罰。發展有遵循客觀規律的科學發展,也有違背客觀規律的非科學發展。即便是遵循了規律的發展,在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可以變為科學發展或非科學發展。因而,判斷發展是科學還是不科學,并不在于一時的發展狀況如何,也不在于個別人在個別發展階段中的感受如何,而是在于在社會實踐中的效果如何,在于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是否符合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毛澤東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7]要促成或實現事物的發展,必須找出事物內在的運行規律,按規律辦事,即實事求是。我們必須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尊重規律相統一。
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精神的啟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四項要求”:“必須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6]10只有堅持改革創新,才能增強黨的生機活力。百色起義所在的百色市是全國18個貧困片之一,也是全國最難開發的地區之一。全市12個縣(市)中,10個縣列入國家貧困縣,2個縣(市)列入自治區貧困縣(市)。為了促進百色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他們因地制宜,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資源區位優勢,打造“四地一帶一樞紐”(即中國生態鋁工業基地、亞熱帶特色農業基地、國際化旅游目的地、商貿物流集散地、廣西右江河谷城鎮帶、通邊達海的大西南交通樞紐)。這是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精神的發揚光大和現實運用。
為民謀利、依靠群眾精神的啟示。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是百色起義精神的核心,是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由于忽視了黨的建設,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加之自由化思想的影響,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滋長了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消極腐敗等嚴重脫離群眾的現象,一些人由“社會的公仆”變成了人民的老爺,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對自己的名利得失斤斤計較,對群眾的安危冷暖漠不關心。嚴重脫離群眾,這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的危險。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是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要求。領導干部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實踐的主體,是價值的主體,是權力的主體,是利益的主體,也是執政的主體。一旦脫離人民群眾,我們黨將一事無成。因此,必須為民謀利、依靠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對人民群眾懷有敬畏之情、感恩之情、善良之情、寬容之情,對人民群眾的疾苦懷有同情之情、憐憫之情、歉疚之情。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績于民,還權于民,讓利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精神的啟示。艱苦奮斗是工作作風也是思想作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必須“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6]30-33只有在全黨興起這“四個大興”,艱苦奮斗,才能確保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也才能使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民族平等、精誠團結精神的啟示。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另有40多個其他少數民族成分,有12個自治縣、58個民族鄉。廣西的毛南族和京族是全國人口較少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近40%。百色市則有壯、漢、瑤、苗、彝、仡佬、回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肩負著民族發展和邊疆穩定的重任,因此,必須堅持民族平等、精誠團結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民族政策,才能確保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 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精神的啟示。百色起義革命先烈的平凡而偉大。為了民族的解放和獨立、國家的振興和發展、人民的幸福與安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他們無怨無悔,無我無私,不畏艱險,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浴血奮戰,流盡了最后一滴血,譜寫了一曲曲慷慨豪邁的正氣之歌。他們的生命定格在青春時代,長眠在左右江兩岸。他們有名有姓的多達3000余名,還有成千上萬的無名英雄埋忠骨于青山綠野。他們永遠不死,浩氣長存。百色起義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時刻都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作為后人,做到先人后己、無私奉獻。先烈們在革命、建設時期,為了國家、集體利益,不惜流血犧牲。我們學習先烈,就是要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甘于清貧,勇于奉獻,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郝智慧. 鄧小平軍事生涯[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11.
[2] “我一生有兩件事值得驕傲”:張光東憶父親張云逸大將[EB/OL].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3]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鄧小平與廣西[G].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98.
[4] 中國共產黨章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18.
[5]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責任編輯譚焰
On the Spirit of Baise Uprising
TANG Guo-hui
(The Party School of Guangxi Autonomous Committee of the CPCNanningGuangxi530021)
Abstract:The spirit of Baise Uprising has very rich connotation, which has covered the Party's political beliefs,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policies and objectives and so on. The spirit of Baise Uprising will illuminate centuries and always inspired us to strive for the great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ommunists both now and in the future must adhere to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Baise Uprising, for which always gives us the infinite inspiration.
Key words: Baise Uprising; spirit; connotation; value; i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