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合作、聯動與協調發展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一同發展的世界性潮流,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立足于山東省“一體兩翼”的區域發展格局,結合其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對山東省核心與外圍區的區域聯動發展進行了戰略性剖析,認為山東省區域聯動發展的動力機制在于國內各省域間經濟競爭壓力、加快地區經濟自身發展和政府引導和企業參與三個方面。
關鍵詞:區域聯動;動力機制;山東省;外國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3-0124-02
一、問題的提出
1.發展現狀。2007年8月初,山東省委在原有區域經濟發展基礎上,提出了構建“一體兩翼”的經濟發展新格局。“一體”是從山東東部沿海沿膠濟鐵路向西到省會濟南周圍。主要由山東半島城市群和省會經濟群經濟圈兩大版塊構成,包括濟南、青島、淄博、煙臺等十個市。“兩翼”則分別是北臨渤海灣的黃河三角洲和南接蘇豫皖的魯南經濟帶,從而做到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比翼齊飛。沿海地區和膠濟一線領先發展,薈萃了全省生產力的精華,可以說是山東經濟的“脊梁”,可將其看做山東省這一經濟區域的核心區,即發達地區。南北兩翼資源豐富,但目前工業基礎相對較弱,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巨大的資源潛力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可將其看做外圍區,即落后地區。“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經過將近兩年的發展實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山東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然而在看到發展的喜人成果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目前山東省仍然存在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一體”領先發展,“兩翼”實力較弱,仍然是制約我省從經濟大省轉化為經濟強省的關鍵環節。在國內外的巨大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歷史背景下,如何尋求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新動力的思路,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2.區域聯動發展的內涵。區域聯動發展是以區域間各地區互為需要、互利共贏為目的的雙向互動的良性發展系統。它是遵循市場經濟、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等內在規律,努力破除產業、區域、生產要素等關聯互動的障礙,加強區域間的分工與協作,積極開展區域間產業轉移與對接,促進產業鏈不斷拓展延伸,尋求在一定時間、空間和有限的資源供給范圍內,區域間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優勢互補與聯動發展。
區域合作、聯動與協調發展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一同發展的世界性潮流,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為更好地利用和應對這一世界性潮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目前,中國很多地區已經在這方面給予了高度關注,并采取了積極措施,實行區域內部合作和聯動發展。
二、山東省區域聯動發展的動力機制
1.應對國內各省域間經濟競爭壓力的外在驅動力。目前,中國很多省份已經在區域聯動協調發展方面給予了高度關注,并采取了積極措施,建立新的區域聯合體,實行區域聯動和合作發展。
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蘇州為主要城市的“長三角地區”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區域聯動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區域。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必會為長三角地區各城市間跨地區的合作及聯動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和強大的推動力,為今后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全面融合創造條件。“京津冀”地區主要包括京、津和冀北地區,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統轄的京津唐和京津保兩個三角形地區組成,并涵蓋了周邊的承德、秦皇島、張家口、滄州以及石家莊市等部分地區。其中以京、津兩市組成雙核結構,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后奧運會時期,以北京為發展核心,作為奧運會舉辦地協作地區的“京津冀”其他城市,都意識到了必須牢牢把握這一發展契機,紛紛加快了自身交通、商貿、物流、旅游、體育設施的建設步伐,并加大了對內對外開放的力度,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和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同時,積極開展“京津冀”的區域合作和聯動,以形成競爭有序的區域合作和聯動發展態勢,將最終促進“京津冀”地區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泛珠江三角洲地區包含了中國華南、東南和西南的九個省份及兩個特別行政區,尤其以廣州和香港為中心的“大珠三角”是位于“引擎”地位的經濟核心區。經過幾年的發展,事實證明,“泛珠三角”經濟區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載體,它不但為港澳在內地的發展提供了更深更廣的經濟腹地,而且有效帶動了區域內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營造了互補、互利、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多贏格局。另外,中部五省和東北地區的聯動發展也取得了效果顯著的長足進步。
而作為“環渤海經濟圈”一員的山東省,在積極參與與經濟圈內部的各省份進行區域經濟協作發展的同時,勢在必行的關鍵是要重點強化本省域內部的發展實力,以增強本省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競爭優勢。作為增強山東省區域經濟競爭優勢的戰略手段之一,區域內部的經濟聯動發展能夠實現企業間、政府間、城市與區域間的聯動與合作,有利于形成山東地區的區域整體優勢,提高其參與國內外競爭的能力。
2.加快地區經濟自身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近年來,尤其是確立了“一體兩翼”新的區域發展格局以來,山東省經濟發展迅速,勢頭良好,許多經濟指標居全國前列,成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然而,經濟大省并不意味著經濟強省,與一些發達省份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與一些省份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還有日益擴大的趨勢。從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我省區域經濟發展仍然處于不均衡階段,“一體”發展較快,“兩翼”總體水平較低。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一體”和“兩翼”地區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二是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維持的高增長造成了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過度污染;三是部分地區存在惡性競爭,缺乏合作分工,產業同構、重復建設、行政分割等問題在某些地區依然存在;四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突出,長期以來重城輕鄉,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五是忽視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且資金支撐不足,致使該地區經濟發展后勁較小。
所以,針對以上問題,尋求合作和聯動發展已經成為我省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通過制定聯動發展規劃,可以充分發揮核心區和外圍區的聚合輻射效應。站在將山東省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高度,進一步整合核心區和外圍區的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統籌發展、有機聯系的整體,通過發揮核心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信息、交通等各個方面的優勢和輻射作用,進一步帶動外圍區的發展。例如,加強政府間的對話和協商,積極營造促進地區聯動發展的有利環境;加強金融領域的實質性合作,核心區發揮其金融系統的帶動作用,加大對外圍區的金融扶持力度。為其加快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兩地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產業鏈條上加強生產協作活動,并不斷擴大規模;啟動區域交通和城建基礎設施的聯動和一體化建設等等。這種發展思路的轉變,是山東省積極應對外省激烈的競爭壓力,加快地區自身能動發展的必然選擇。
3.政府引導和企業參與的積極推動力。在“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對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規劃和引導作用尤為重要。由于山東省目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仍比較嚴重,出于利益機制的考慮,各地區政府難免會以保護本地利益為主,需掌握全局觀念的省委省政府進行適當地協調,運用行政手段動員“一體”推動“兩翼”,縮小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山東省積極加強了相關部門在統籌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如由省發改委牽頭,與核心區和外圍區的相關政府部門制定了“一體兩翼”區域發展規劃。另外,各地政府間亦基本形成了多層協商機制,通過周期性的城市經濟協調會議等協調載體,重點加強了產業、金融、旅游、生態和信息共享等領域的專項協調合作。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成為區域產業合作和聯動的主體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具體到山東省實踐中,半島城市群中的青島、濟南、煙臺等主干城市充分發揮了諸如海爾、海信、青啤、山東重汽、濟南二輕騎等知名企業的帶動作用,延長產業鏈,將與落后地區企業在產業鏈領域的合作做大做強,既分工又合作,并對落后地區企業進行了技術創新領域和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信息資源滲透及共享,有力推動了我省區域聯動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