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需要我們遞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田野集團的成長正是逐步落實了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走上了科學發展道路。充分體現了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是農村改革的一面旗幟。
關鍵詞:田野集團;經濟發展方式;社會主義新農村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3-0027-02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認識也不斷深化。越來越感到國民經濟發展要速度“快”,而且還要質量和效益“好”。要著眼于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田野集團的興起,正是轉變了經濟發展方式,由原來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科學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田野集團又稱湖北嘉魚縣官橋鎮官橋村第八村民小組,地處嘉魚縣城南部丘陵地區,全組現有常住農戶58戶,241人,土地面積3 000畝。就是這個地處丘陵,原本沒有區位優勢,沒有資源優勢,沒有產業優勢,更沒有科技優勢的普通小山村,在組長周寶生同志的帶領下,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由原來貧困落后的村民小組,發展成今天擁有眾多科技項目,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及教育于一體的企業集團——田野集團,擁有集體總資產11億元,可以稱得上是“都市化農村,花園式工廠”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
一、創辦勞動、資源密集型企業階段(1978-1992年)
1978年官橋八組年生產總值只有3.8萬元,集體負債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元,年年村民都要吃國家救濟的返銷糧。從1981年開始,他們本著“什么賺錢就搞什么”。先后辦起了10多個勞動密集型企業。1981創辦了釘絲廠,效益明顯;1982年開辦熟食店、冰棒廠;同年11月開辦煤礦;1984年創辦了沙發廠;1985年創建了磚瓦廠;同年又創辦了鑄造廠。此外,還興辦過金屬結構廠、手套廠等企業。這些資源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田野集團的發展積累了原始資本,也積累了經驗,鍛煉了干部,培養了人才。他們經過十年的打拼,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到1992年,組里積累達7 000多萬元,村民人均擁有30多萬元,提前進入了小康。與此同時,官橋八組的許多勞動、資源密集型企業,由于生產工藝落后,技術水平低,能源資源消耗高,經濟效益低、排污量大,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這也是當時全國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共同面臨的發展難題。中國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起,加大了對工業污染的治理,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國務院出臺了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政策,關閉“五小企業”及“十五小企業”的若干規定,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了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官橋八組村民積極響應黨的政策規定,從1993年開始,他們積極主動地關停了“五小企業”和資源型加工企業,開展了第二次創業階段,他們把目光盯上了高新科技型產業。
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1993年至今)
1993-2003年,是田野集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集團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充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極大地增強了集團的競爭力、凝聚力和經濟實力,為集團向更高層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美國70%以上的創新是由中小企業實現的,在德國這一數字達75%。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雖有高產出,但必須首先是高風險、高投入,企業要集中優秀的科技人員,舍得花資金、納賢才、研究、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及其產品。
田野集團從1993-2003年期間,正是采用激勵機制,高薪高待遇,大量引進專家、人才。不斷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十年問集團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知名學府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好的企業相繼落戶高科技園。100多位科技人員為田野集團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持。如1993年成立“湖北長江合金廠”,該廠多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被國家列為“國家高支柱產業化推進項目”,其生產的部分產品經國家計量科學研究測試,產品性能超過IEC國際標準和GB4753國家標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996年組建的田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江纜索分公司,該公司是專業化生產新型高強度低松弛纜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一條年產萬噸的纜索的生產線和一支高素質科研隊伍。解決了拉索拉力、連線、卷索、防護以及工況監控智能化等技術難題。被國家經委列為“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003年6月,集團與中國地質大學、海電接頭有限公司聯合組建湖北田野釬鋼釬具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內有影響的專業化生產釬鋼具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導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技術均居國內領先地位,公司也通過IS09001質量體系、IS014001環境體系和OHSASl8001職業健康體系認證,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2004年田野集團成立湖北神農制藥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一批醫藥科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是通過國家(YtP認證的藥品生產企業,公司以繼承和挖掘祖國醫學寶庫為主攻方向,致力于開發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中成藥新藥。公司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種國家級新藥,能有效治療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神經、內分泌等系統的多種病癥。2006年6月,集團與中石機電設備制造安裝公司和一民營企業家合資組建湖北中石特種鋼管有限公司。該公司擁有一條年產15萬噸高精度特種鋼管生產線。其產品的各項指標,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被評為“湖北省名牌產品”,并通過了美國石油協會API會標使用權認證和“三標一體”管理體系認證。
田野集團的發展經歷了幾個跨越式的發展階段,實現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解決溫飽問題到興辦資源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到發展高科技企業,集體經濟日益壯大。集團在抓好高科技產業的同時,積極興辦高等教育事業,投資7億元與武漢大學合作辦了武漢大學東湖分校。
三、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田野集團在這些高科技企業欣欣向榮發展的同時,加大了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加快了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步伐。目前,已建成新辦公大樓、田野山莊、林業生態園等設施;還有高爾夫球場、有機茶園、良種培植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園、現代農居等項目正在逐步實施之中。
今天的田野集團生產發展、村民生活寬裕。僅2007年該集團實現生產總產值6,5億元,集體總資產達到1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39元,已相當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3786元的90.2%,比全國農村人均收入4140元高8299元,即高200,5%。每戶農民家有樓房、戶有存款、年有分紅、病有醫療、老有社保,全組村民率先過上了小康生活。
在小康生活道路上,民風淳樸、村容整潔。過去許多村民酷愛麻將、紙牌,動不動吵嘴、打架,時不時裝神弄鬼;如今,打牌賭博已被嚴格制止,沒有人打架斗毆,更沒有人搞封建迷信活動。龐大的高科技工業園,整齊的農民別墅和員工公寓;還有功能齊全的文化中心,四季常青的森林公園,清澈的人工湖,環村公路四通八達,自然環境幽雅,民風淳樸和諧。
官橋八組在村民自治、管理民主上很有特色。1994年5月田野集團成立和同年12月《湖北田野管理制度》形成,標志著這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已基本完成了向現代企業組織的轉變,開始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自治組織的運行規則。2007年9月形成《田野集團制度匯編》,要求村民嚴格遵守。其中重要的有《村民管理制度》及《內部治安管理制度》。村民按照田野集團的規章制度工作和生活,依法享有各種權利和義務。
田野集團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使農村得到發展,農民得到實惠。田野集團正在制定《經濟和社會事業二十年發展規劃》,全體田野人將進一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自主創新,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努力把田野集團建成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科技與教育、生態旅游與觀光多元化發展和村民幸福安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中央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巡查組的領導到集團視察后,充分肯定田野集團是引領共同富裕的楷模,建設新農村的典范。
參考文獻:
[1]《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德彬,林順寶,等.新中國農村經濟紀事:1949.10-1984.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李友清,水延凱,神州第一組——鄂南明珠官橋八組[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4]楊連福,發展現代農業的若干思考[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0.
[5]韓光莉,吳寶晶,趙炳琴,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0,
[6]彭憲法,周克武,現代企業制度探索[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0.
[7]嘉魚縣官橋鎮志編纂委員會,官橋鎮志[Z].圖書準印文號[91]第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