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語文考試大綱(廣東卷)》對“實用類文本閱讀”提出了三個層級九點要求。其中,第一個層級是“分析綜合”,三點要求分別是: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以下筆者就2009年廣東高考實用類“分析綜合”答卷的典型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guān)的答題指導(dǎo)說明。
一、管窺2009年廣東高考實用類文本“分析綜合”答卷失誤
2009年高考實用類閱讀以傳記呈現(xiàn),閱讀文本是《黃侃先生二三事》,文章主要傳寫國學大師黃侃的一些真實故事,其中“分析綜合”層級在第一題出現(xiàn)。以下,筆者根據(jù)考場上一些考生的答卷情況,簡要分析一下失分的類型,希望大家引以為鑒。
失分現(xiàn)象一:不懂概括,答點遺漏。
考生概括水平不高,答案要么概括過當,切不中要害;要么語言煩瑣冗長,不知觀點何在;要么概括出來的句子歧義叢生,含混不清。例如1分答卷:
答:先從性格特征寫黃侃,例子是黃侃聽說楊子緒用虎頭牌警嚇田桓,便大怒而砸爛虎頭牌,突出黃侃的任性而為。再從他對學術(shù)的態(tài)度而敘寫,例子是背誦經(jīng)、史、語言諸書沒有差誤,突出黃侃對學術(shù)的謹嚴和虔誠。
失分探析:此答案明顯屬于概括過于集中,切不中要害。傳記基本上都是通過寫傳主的事情而進行的,它或多或少地表現(xiàn)傳主的人物性格,以上答案說“從性格特征寫黃侃”,那和沒有概括區(qū)別不大,這是對傳記的“概括”,不是對黃侃“特點”的“概括”。
失分現(xiàn)象二:不明題意,答非所問。
因為沒有審準題目,進而找錯答題區(qū)間,答案要么文不對題;要么脫離了文本內(nèi)容;要么憑主觀臆測,漫無邊際作答??傊瑢︻}干中關(guān)鍵詞把握不夠,下筆千言,離題萬丈。例如0分答卷:
答:從外貌、行為、動作、語言、做事的態(tài)度來敘寫黃侃。大學兼課的大多西裝革履,汽車進出,而黃侃則是常穿一件半舊不新的長衫和用一塊青布包書。外貌描寫,寫出他的不貪慕虛榮、簡樸的生活態(tài)度。
失分探析:此答案根本沒有弄清命題者的考查意向,也沒有弄清楚傳記的文體特征就匆匆下筆,完全摸不到問題的邊際。閱讀傳記其實就是要我們梳理出有關(guān)傳主的主要事件,從人物事件中的表現(xiàn)來把握文本問題,題目是問從哪幾個方面來敘寫黃侃的,指向很明顯。上述答案沒有理解好問題的指向,胡亂地從描寫角度去答題,結(jié)果得了個零分。
失分現(xiàn)象三:不明思路,答案偏移。
閱讀思路不清,答案要么缺失層次感;要么交叉重復(fù);要么答案都不在文章線索內(nèi),只是些毫不相干的“枝葉”。例如2分答卷:
答:⑴真性情的流露: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病逝,黃侃大怒,闖學堂砸爛虎頭牌,大罵一頓。過幾天又手持木棒,先砸爛虎頭牌又痛打楊子緒。
⑵名士之趣行:談及胡適和白話文時風趣言語。
⑶學術(shù)獨立:在中央任教不注重打扮。
⑷對學術(shù)的謹嚴與虔誠:治學嚴謹,教育學生如何治學。
失分探析:以上答題失分原因是因為閱讀思路不清,所寫出的答案顛三倒四,“真性情的流露”“名士之趣行”“學術(shù)獨立”“學術(shù)謹嚴與虔誠”這四點表面看來條分縷析,其實亂七八糟?!罢嫘郧榱髀丁?,一是表述籠統(tǒng),二是完全不在文章線索內(nèi)。“學術(shù)獨立”“學術(shù)謹嚴與虔誠”相互交叉。
二、臆想2010屆高三實用類文本“分析綜合”的答題策略
通過分析2009年語文實用類閱讀“分析綜合”題考生在試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2009年廣東高考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分析綜合”考查緊扣考試大綱,這也給了我們一個信號——2010年的實用類閱讀備考不僅回歸考綱,還要做到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更重要的是在我們平時的訓練中就應(yīng)該掌握訓練方法,少走或不走彎路。
(一)直接提取,關(guān)鍵組合。
信息篩選題主要考查的類型有:①篩選整件事的場景;②篩選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跡;③篩選整合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不少考生認為,選考題的信息篩選題其實就是送分題,因為這道題通常考的都是信息篩選,直接從文中提取就可以了。這話不完全假,確實,不少信息篩選題答案可以從文章直接提取,例如2009年高考廣東卷第19題,只要抓住了關(guān)鍵句——第⑤段段首“黃侃不僅有革命之壯行,亦多名士之趣行”和第⑦段段首“志士之狂,名士之狷,當然不是黃侃的全貌,他對學術(shù)的謹嚴與虔誠,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這兩個過渡句,就可得知文章一共敘寫了黃侃的幾個方面的事了,這題的答案完全可以從文章直接提取:①革命之壯行;②名士之趣行;③治學謹嚴。但后面“請各舉一例”這問題的答案就不能從文章中直接提取,因為一個例子總不能把一整段搬到答卷上,這就需要關(guān)鍵組合,用一句概括的話將這件事表達出來,如這樣表述:①革命之壯行:怒砸虎頭牌(撰寫革命檄文);②名士之趣行:調(diào)侃胡適,諷刺白話文(拒佩?;?,穿著怪異,耍大牌脾氣);③治學謹嚴:不輕易為文。再如2007年廣東卷的第20題問“傅雷曾對傅聰說:‘做人,才做藝術(shù)家?!瘡娜目?,傅聰認為藝術(shù)家應(yīng)該怎樣做人?”訪談里一共提了七個問題,而這七個問題可以組合為三大方面:一是問被采訪者的基本情況;二是問傅聰對音樂價值和境界的認識和追求;三是請傅聰談藝術(shù)家的素質(zhì)。只要你懂得組合文章信息,答案呼之欲出。
(二)化事為理,通曉概括。
概括就是歸納,即將具體、零散的東西,歸并梳理成簡明扼要,或抽象的要點。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確實能摘抄的,也要適當加以轉(zhuǎn)換。概括的內(nèi)容如果不止一點,往往要分點列舉。請看下面的例子:
1940年初夏,葉圣陶來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工作。他白天去辦公,晚上教兒女們寫寫文章。常常在晚飯之后,把油燈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誠就湊著光亮,認真聽父親講解。有時候,兒女們也和父親熱烈討論。他們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葉圣陶一向主張作文要說自己的話,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兒女們的作文,他也從來不出題目,隨他們寫去。這也是他們一天中最感興味的時刻。葉圣陶一邊看他們的文章,一邊問:“這兒多了些什么?這兒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shù)脑~兒?把詞兒調(diào)動一下,把句式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問孩子們:“原來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沒有?為什么表達不出來?怎樣才能把要說的意思說明白?”他問得十分仔細,簡直就是嚴格的考試,同時也是生動活潑的考試。孩子們都樂意參加這樣的考試。
題目:葉圣陶指導(dǎo)兒女們寫作有什么特點?
通過審題,可將題目轉(zhuǎn)化為“葉圣陶是怎樣指導(dǎo)兒女們寫作的”,再根據(jù)題目指向,我們可以在文章中找出相關(guān)的信息,但不能將找出的信息直接用于答案,應(yīng)該化事為理,且做到言簡意賅。
1.“有時候,兒女們也和父親熱烈討論?!?可以概括為:“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指導(dǎo)。”)
2.“他們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可以概括為:“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寫作習慣。”)
3.“一向主張作文要說自己的話,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兒女們的作文,他從來不出題目,隨他們寫去?!?可以概括為:“不加約束,任其自由發(fā)揮。”)
4.“這兒多了些什么?這兒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shù)脑~兒?把詞兒調(diào)動一下,把句式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可以概括為:“善于啟發(fā)”和“誘導(dǎo)深入思考”)
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我們要概括就要歸納、替換,把記敘性的語言換為評價性的語言,這樣的概括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概括,沒有歸納的概括那叫摘抄。
(三)緊扣文體,找準方向。
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對于實用類文本閱讀來說,把握其文體特征相當重要,因為實用類文本不同文體有著不同的文章結(jié)構(gòu)和語言特色。例如,消息的結(jié)構(gòu),一般包括標題、導(dǎo)語、主體和結(jié)語等幾部分,總體呈現(xiàn)一個“倒金字塔”結(jié)構(gòu),語言特色接近記敘文。通訊,無論是事件通訊還是人物通訊,一般離不開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發(fā)展、結(jié)果這六個要素;語言特色可以參照記敘文特點進行分析。訪談的結(jié)構(gòu)幾乎都是一問一答直接連環(huán),語言特色要注重提問的技巧和回答的藝術(shù)。傳記主要是通過呈現(xiàn)傳主的典型生活事件進行的,其語言特色或自然親切,或幽默調(diào)侃,表現(xiàn)手法慣引用傳主的書信、日記中的自白、他人的評價等手法。調(diào)查報告的結(jié)構(gòu)一般是先擺材料后提觀點,也有先提觀點然后用材料加以說明的;語言特色是用精確的數(shù)字來直接說明觀點增強說服力??破瘴氖且环N用文學筆法寫成的寓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自然科學類文章,其語言特色除了準確嚴謹以外,還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和深入淺出的特點。例如2008年廣東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絕妙的錯誤》中第20題:
“科普文的語言除準確嚴謹外,還具有不同于一般說明文的語言特色。請在文中加點詞任選兩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這些不同的語言特色。”
如果我們懂得了科普文的文體特征和語言特色的話,參考答案劃線部分就可以抓到:
“慘淡經(jīng)營”是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詞語用到細胞的演變上,生動形象。“讓進”一詞把分子演進過程用擬人化的手法表達出來,形象生動。“白搭”是口語化的語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學家的不出錯誤的研究加以諷刺。“玩意兒”也是口語化的語言,同樣清楚明白地說明了“完美無瑕的一模一樣的復(fù)本”的分子。語言趣味、形象、通俗易懂。
(四) 按分踩點,分條陳述。
高考語文大多以主觀題出現(xiàn),因此,命題者在命題的過程中不會不考慮改卷過程中的公平,不會不考慮賦分與答點之間的關(guān)系和閱卷者的評分辦法,因此,“踩點給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踩中了答點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根據(jù)筆者多年的觀察,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分析綜合”考點按點給分的現(xiàn)象非常明顯。不少考生也在這問題丟失不少分數(shù),一些考生文本讀懂了,問題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來的答案也非常正確,但就是只得一兩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懂得按分踩點,4-6分的題目怎么可能只有一個方面的答案呢?請看:
1. 2007年山東高考卷實用類閱讀《夢碎雅典》“分析綜合”題:
【問題】文章開頭兩段屬于新聞文體基本構(gòu)成中的哪個部分?請結(jié)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文章開頭兩段屬于新聞文體的導(dǎo)語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聞的要點,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調(diào),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在分析其作用時,如果只答到“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這點的話,即使你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字字相同,也只能給1分,因為新聞的導(dǎo)語不止一個作用。
2. 2008年江蘇高考卷實用類閱讀《晚清學人楊守敬》“分析綜合”題:
【問題】從文中看,哪幾件事對楊守敬的學術(shù)生涯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答案】①青年時代接觸考據(jù)學,臨摹《輿地圖》。②赴京參加會試,結(jié)識了許多名流學人。③在日本搜訪典籍,??闭浔?。④第七次會試失敗后,絕意科舉,專注學問。
這道題目賦分5分,要記住,5分的題目,答點一般在4點的答案(答對4點,第1點給2分,第2點以上累加1分)。只要你分析概括少了1點的話,分數(shù)就會丟失1分以上。因此,我們在做實用類閱讀“分析綜合”題目的時候,要清楚地認識到賦分與答點的比例。
3. 2009年江蘇高考卷實用類閱讀《畫家黃永厚》“分析綜合”題:
【問題】從全文看,黃永厚的“冰炭同爐”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答案】①既關(guān)注現(xiàn)實、褒貶是非,又淡泊寧靜、低調(diào)處世。②對懂畫的朋友慷慨相贈而把重金購畫者拒于門外。③將自己對現(xiàn)實人生的態(tài)度借歷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達出來。
這題的賦分為6分,看到這賦分,我們心中一定要有個數(shù),這道題我們要概括出3-6點的答案。因為6分的題目一般是答對3點每點2分;答對5點,第1點給2分,第2點以上累加1分;答對6點每點1分,一定要從不同的方向去答題,千萬不要少答或漏答。
實例證明,自有實用類文本閱讀以來,每年的“分析綜合”題都是按分踩點的,都是分條陳述的,其實我們可以做到“取巧”但不“投機”。
綜上所述,實用類“分析綜合”考點這題說難不算難,但絕對不能輕視。俗話說:“慢工出細活?!痹谶@類題的答題問題前,我們要明確的答題總策略是:“掌握細則,顆粒歸倉!”
責任編校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