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廣東首次實行“3+X”高考模式,至今整整10年了(其中2005年到2009年是廣東省自行命題),2009年是這一模式的最后一年,2010年將實行“3+文/理科綜合”模式.因此對近五年廣東高考的“X”科試題進行回顧與分析、歸納與總結,有利于2010年后高三教學的指導、高考方向的把握和高考備考的有效進行.本文就近五年廣東高考物理試題的特點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相信經過近一年的高三復習,高三學生一定能悟到其中的一些道理,從而使高考復習更有針對性,提高復習效率.
特點一:堅持物理學史的考查.
對物理學史的考查,在全國其他省、市的高考物理試卷中幾乎沒有出現,而廣東的高考物理試卷每年都有涉及(每年都以一個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可以說這是廣東高考物理試題的一大特色.物理學史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物理學史是人類對物理規律認識和探究過程的記錄.物理課上適當引入物理學史的內容,回顧物理學家們進行科學探究的歷史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人類在認識世界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與曲折,而且可以讓學生真切地了解到“物理學是怎么來的”,從中吸取重要的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適當考查有關物理學史的知識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借物理學史促進三維目標的教學,也是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角度來考慮,或從人文角度來考慮.
對物理學史的掌握,重在平時的積累,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將有關物理學史的知識以及涉及到的人文精神滲透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希望臨近考試前的死記硬背,這樣既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一定有效果.
學生在復習階段要重新瀏覽教材,對重要的物理史實、重大科技事件以及著名科學家的有關科研的故事等,進行必要的梳理.
特點二:善于從教材中選取素材.
從有利于中學推進素質教育的命題指導思想出發,善于從教材(粵教版)中選取素材是廣東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一大特色.重視教材也是突出“過程與方法”這門課程目標的體現.教材是傳播知識的文獻、是學生閱讀的文本、教與學的載體,教材的內容雖然是既定的、現成的,但教材所選編的內容一定是最通識、最基礎和最經典的.教師圍繞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包括對文字、圖像、表格、插圖等內容的解讀;通過最基本的物理事實、著名科學家的故事、經典物理實驗的作用與地位以及物理學史上的重大發現,滲透最基本的物理思想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學生通過對教材的閱讀,吸取有利于自己終身發展的必備知識,也是基礎教育所提倡的學習方式.
廣東近幾年高考物理試題取材除教材正文內容外,還從“討論與交流”“實踐與拓展”“資料活頁”等欄目中選取,可以說取材范圍包括了教材的全部內容.
2007年取材于物理選修3-3第三章熱力學基礎第一節資料活頁的以焦耳實驗裝置為背景的試題,考查學生對改變內能兩種方式的掌握.該實驗的成功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從而也考查了學生對該物理學史的了解.
2007年取材于物理選修3-5第三章原子結構之謎的第一節中“討論與交流”以湯姆生測定荷質比實驗為背景的試題,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湯姆生在該實驗的基礎上發現了電子,從而打破了傳統的“原子不可分”的觀念,使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2008年和2009年取材于物理選修3-1第三章磁場第六節,分別以回旋加速器和質譜儀的工作原理為背景的試題,考查學生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掌握.回旋加速器的出現,使人類在獲得具有較高能量的粒子方面前進了一步,它不但是科學家探索物質微觀奧秘的工具,而且在工業、農業、醫學等行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質譜儀是測定帶電粒子質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2009年有一道取材于物理必修2第一章拋體運動第四節“實踐與拓展”欄目中計算題.(該欄目中有這樣一個問題:2.學習了本節的知識,你就可以對本章開始提出的“一架水平飛行的運輸機,怎樣把救援物資投向指定地點”問題作出回答了.)試題以一個真實的問題情景,考查學生對平拋運動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處理一個復雜的運動?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是非常經典的,這種分解成兩個相對簡單運動的處理方法同樣適用于其它復雜運動的處理.試題難度本身并不大,但該試題里所包含的物理方法卻有著普適性.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廣東近三年來的高考物理試題,每年都有直接源于教材的試題.所以在高考復習階段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重視教材的最基本內容、掌握最基礎的物理知識、學會最基本的物理方法和形成最基本的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高考復習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特點三:重視物理圖像的考查.
物理規律除了經常用數學公式表示以外,還經常用函數圖像來表示.因為圖像突出的優點是形象直觀,也較容易直接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來,識圖、辨圖、用圖、作圖和畫圖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幾年廣東高考物理試題中有關物理圖像的問題頻頻出現.如:每年都有一道涉及v—t圖像的選擇題;2006年第11題、2007年第15題的畫出題;2006年第15題、2007年第18題、2008年第19題、2009年第18題的識圖題;2007第13題的辨圖題;2006年第12題、2007年第15題、2008年第15、16題、2009年第16題利用圖像求相關物理量的用圖題;2008年第15題、2009年第16題的實驗電路的實物連圖題;2008年第18題、2009年第15題的作圖題.總之,可以說廣東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全面考查了有關物理圖像的問題.
對物理圖像要求掌握六字要訣:“軸、點、線、斜、截、面”.
軸:看清圖像的坐標軸所表示的意義.
點:理解圖線上的點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弄清圖線上一些特殊點(如圖線的拐點、端點、極值點及兩條圖線的交點等)的物理意義.
線:理解圖線上的線段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在坐標系中,線往往表示一個物理過程,如位移,如速度變化的過程,弄清圖線漸近線的物理意義.
斜:求出圖線的斜率,找到它所代表的物理意義.
截:找出圖線的截距,了解它所代表的物理意義.
面:弄明白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的物理意義.
物理圖像是處理物理問題的一個基本方法,也是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的重要體現,在高考復習中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特點四:聯系生產、生活實際.
密切聯系實際,從中學教學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科學事件、前沿科學的動態和發展,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一直是高考物理命題的指導思想,但如何通過具體的試題來體現呢?近五年廣東高考物理試題在這方面很有特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例。
2005年有一道以新材料——光導纖維為背景的選擇題,考查學生對最基本的光的全反射現象的了解,這明顯是高起點低落點的一道好題.
2005年以鉗形電流表這樣一個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問題,考查學生對電磁感應定律的理解。該問題涉及對直流電、交流電的理解以及對變壓器原理的掌握,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基本教學理念.
再如:2006年和2009年涉及原子物理的兩道選擇題,很明顯是通過對題干的閱讀,在介紹科學事件、前沿科學動態和發展的同時,考查對聚變反應的掌握.這樣既聯系了實際又考查了基本概念,不失為一類好題;2006年有一道以使用非常普遍的電冰箱為題材,很好地考查了“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或常用家電的工作原理”這一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教學理念;2007年的以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新增的內容——傳感器為背景的試題,是一個壓力傳感器的具體應用問題.傳感器能將被測的非電學量轉換成為各種易于測量的電信號.傳感器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產生、航天、航空、運載火箭、載人飛船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該試題很好地與判斷小車運動狀態這個知識點聯系起來;2008年“嫦娥奔月”的試題取材緊跟形勢,考點落到基礎.隨著“嫦娥一號奔月”的成功,標志著中國人千年的“嫦娥奔月”夢想已成為現實,試題以最前沿的科技動態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掌握;2008年設計了一道以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為背景的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的試題,試題僅考查功率這個知識點,難度不大,但要求學生在百忙的學習中也不要忘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并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要學生將平時所學知識用于解決生活或社會中的一些具體問題;2009年有一道以硅光電池為背景考查對光電效應規律掌握的試題.光電效應把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動作非常迅速靈敏,因此在科學技術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如在有聲電影、無線電傳真、光纖通信中.該試題既考查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介紹了新材料,強調了學以致用的思想、滲透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2009年還有以電梯運行這樣實際的問題為背景的試題,要求學生從理論上分析其運行的v—t圖像;遠距離輸電是一個與工、農業生產緊密聯系的實際問題.要實現遠距離輸電,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減少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從理論上分析可知:提高輸送電壓或增大輸電導線的橫截面積都可以達到減少輸電線上功率損失的目的,學生也許記住了這個結論,但遠距離送電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實際問題,必須從多種因素去考慮,如材料的來源、成本、架設線路的相關要求(如空間允不允許,是否會給人們的活動帶來不便等等),還有如相關技術上的問題等.2009年有一道這樣的試題,該試題沒有以“輸電電壓升高到原來的n倍,則輸電線上的功率損失將是原來的多少倍”的形式出現,而是給一個非常真實的問題情境,要學生以工程設計者的身份,從定性的角度,要解決這個問題要考慮哪些因素,真正體現應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特點五:通過討論考查能力.
對問題進行討論的能力是滲透在高考物理五種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之中的一種能力,在以能力立意為主的高考試題中,這是一種很能體現這一意圖的題型.討論題對考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嚴密性要求較高,因為任何物理問題都是由物理情境和條件組成的,物理情境和條件發生變化,必然會使物理現象和相應結果發生變化.對在什么條件下遵循什么樣的物理規律、在什么情境下發生什么樣的物理現象,必須全面考慮.另外經數學處理后得到的結果,在物理上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實際以及所得結果的物理意義如何,都需要進行討論和判斷,這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科學態度.廣東近五年的高考物理試題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有特色.如2005年的第17題、2006年的第18題、2007年的第20題、2008年的第18題、2009年的第19題.
雖然重視操作性實驗、注重有效數字、突出物理過程、頻頻出現組合題等特點沒有一一分析,但總體上可以看出,近五年來廣東高考的物理試題非常強調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試題非常有特色,體現出濃濃的“物理味”,很能考查學生的基本功,很好地將學生能力的高低區分出來.看了這個分析,也許高三的學生就知道要復習一些什么了.
責任編校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