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在希臘的主權評級被下調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權信用評級前景也被標準普爾下調。同時歐洲中央銀行發表報告說,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削減財政赤字,將很可能面臨新一輪的債務危機。一時間,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籠罩著金融市場。
由此,全球系統性危機或許會進入新的階段,即國家破產將是2010年會出現的趨勢之一。越來越多的評級機構報告對美國和英國的債務感到憂慮,對愛爾蘭的嚴重赤字提出警告,還建議歐元區努力解決公共赤字問題,各國越來越沒有能力管理他們的債務也成為了報紙的新聞頭條。
“國家破產”這個概念是200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來的。它是指一個國家對外資產小于對外負債,即資不抵債的狀況。通俗地說“國家破產”就是指這個國家無力支付外債。企業、個人對外資不抵債時可以申請破產,國家對外資不抵債時也可以申請破產。
“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以體現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而不是一個動詞,并不預示著一個國家馬上就會吹燈拔蠟、改換門庭。
在當今世界上,一個國家的“破”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因為“國國自危”。金融全球化是此次危機不斷蔓延的直接原因,它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際資本的大規模流動;二是金融業務與機構的跨境發展;三是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
作者在書中指出,類似迪拜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機,在全球隨時可能再現。而且,舊的泡沫未撇除干凈,新的泡沫又在迅速聚集。
這是由于全球太多的刺激經濟方案,熱錢泛濫,令金融市場回升,但當各地政府部署退市時,熱錢催生的泡沫又可能破裂,實體經濟也可能遭受重大沖擊。
不但如此,在金融海嘯爆發后,歐美可能還會有新一波的金融沖擊,因為高失業率會帶來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潛藏的危機不亞于次貸。最棘手的是,全球經濟復蘇基礎脆弱,不足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后果,但越遲退市,資產(主要是房地產)泡沫滋生的風險越大。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對于這樣的風險,中國也不應坐而待斃。
《美國進步時代的政府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作者:馬駿、劉亞平 主編
格致出版社2010年1月
薦讀理由: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是貧富差距的日益加大,企業行為缺乏監管、政府官員腐敗、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工人權利得不到保護,民怨沸騰。在這種背景之下,改革者開始整體性地思考社會問題的成因,并從制度上尋找解決辦法,從而較為成功地應對了經濟社會變遷形成的各種挑戰,是為美國進步時代的政府改革。美國進步時代改革前期的情形,與今日的中國十分相似,因此本書的議題對中國的改革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理解金融危機》
作者:【美】富蘭克林#12539;艾倫等
譯者:張健康、臧旭恒 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薦讀理由:作者從追溯金融危機史開始,向讀者展示了理解金融危機文獻所必需的基本經濟學工具,構建了一系列精巧的模型。自始至終,作者引導讀者通過現存的理論和實證文獻,建立他們自己的理論方法。本書描述了現代中介理論,介紹了資產市場和資產價格波動的原因,討論了銀行與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書還涉及了一些更專業化的話題,包括最優金融規制、泡沫以及金融傳染。本書是到目前為止試圖從微觀經濟學的實證和規范視角對金融危機現象金融深入街道的唯一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