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澤源在與深航的交織中,利用掌握深圳航空實際控制權的機會,大肆進行利益輸送,從深圳航空轉移眾多資產和現金到自己的后花園中,從而來彌補自己的收購的資金窟窿
2009年11月,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高級顧問李澤源,因涉嫌經濟犯罪,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在李澤源與深圳航空交織的歷史中,一共有七大投機行為。
在2005年3月,民航局頒布《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試行)》,這是一個對民營資本進入民航業的鼓勵和正名的規定。在這份文件中,包括非公有制投資主體在內的各種投資主體,被允許投資除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外的所有民用航空領域,包括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通用航空企業、民用機場、服務保障及其他民用航空相關項目。
在這種背景和土壤下,2005年,廣東發展銀行在深圳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有意將所持65%的深航股權轉讓,標底18億元。在包括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以及持有深航25%股權的中國國際航空有限公司等眾多買家中,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攜哈爾濱億陽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成為一匹黑馬,出人意料地以27.2億元拍得。深航由此創下了當時國有資產拍賣的最高金額紀錄,同時也從國有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
入圍競拍資格。首先,李澤源2005年3月在深圳設立匯潤公司,這是專為競拍而成立的項目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由李宜時、趙麗、秦畹江、宋祖玉4名自然人股東發起,李宜時個人持股89%。但這區區1000萬肯定是不符合招標規定的15億資產的門檻,于是李澤源拉來了億陽公司。億陽是哈爾濱的民營企業,以通信產業起家,旗下擁有上市公司億陽信通。兩者結合,符合了拍賣的要求。實際上,億陽只是承擔了一個過橋的作用,在匯潤拿到深圳航空的55%的股份半年后,億陽就將自己所持的10%股份賣給了匯潤,全身而退。
改名。李澤源本名叫做李宜時,之前曾經因為經濟問題三陷牢獄,但因為其深厚的人脈資源,被保外就醫。為了購買廣發行意欲出售的所持深航股權,李宜時走向前臺將名字改為李澤源。
尋找代理人。因為競爭對手也就是深圳航空第二大股東國航的壓力,李澤源在拍賣前不久,將所持匯潤股份全部轉給趙祥,因為當時李澤源仍是保釋在外的身份。趙祥和李澤源同樣來自東北,曾任遼寧葫蘆島市市長,在政界頗有資源,退休后往來于遼寧和深圳之間。而李澤源藏身于幕后,以高級顧問的名義行使實際的控制權利。當然,李澤源和趙祥的蜜月期并沒有持續多久,在李澤源逐漸控制深圳航空以后,就將趙祥趕走,讓自己的兒子李默出任深圳航空的董事長。
在收購款中的騰挪閃躲。2005年5月,匯潤投資與億陽集團以27.2億元購得深航65%的股權。按照招標的規定,匯潤需要分三次付款。贏得拍賣后,李澤源甚至還未籌措到第一筆30%的股權款8.16億元,可謂膽子極大。他為此四處奔走,等找到第五個資金方、西部信用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彪的時候,才出現了轉機。通過劉文彪的介紹,李澤源認識了新華人壽的董事長關國亮。而關國亮手中此時正有大筆“閑錢”。于是通過關國亮的挪用,來自新華人壽的4.3億元經由隆鑫分批打入匯潤賬戶,另一筆3.86億元新華資金則借由其他渠道輾轉注入匯潤。匯潤由此向廣控集團付清首筆股權款。
但依據拍賣程序,匯潤投資必須在2005年8月15日前支付第二筆50%的股權款,這筆款高達13.6億元。拖延一段時間后,匯潤開始分批付款。至2005年9月30日,國慶長假前的最后一天,匯潤投資才將10億元款項打入廣控賬戶。匯潤投資為了這筆10億元股權款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主要來自其他渠道的高息拆借。這也給了李澤源后來瘋狂從深航套取資金、填補自己收購資金窟窿埋下了伏筆。
盡管距離交易約定的13.6億元仍有3.6億元差距,但在2005年國慶長假剛過,匯潤便提出股權過戶要求。國航再次力爭,指出所付股權款仍未達到預定的80%數額,即總計21.76億元,股權過戶即屬非法。但此時,早前與國航保持一致立場的深航第三大股東全程物流已倒向匯潤一邊。匯潤與全程物流合計持股深航達75%,股東投票權重高于三分之二。因而在2005年11月16日舉行的深航股權拍賣后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最終通過了股權過戶的決定。
至于匯潤還差廣發行的尾款9.04億元,匯潤當時通過西部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將所持深航20%股權抵押給廣控。接下來,匯潤就使用拖延戰術,直到2007年末,廣發行重組收官,將匯潤投資最后一筆20%的深航股權款,作為應收賬款賣給了廣東省政府所屬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價5.44億元,顯示匯潤投資并未全額支付收購款。此后3年,廣東粵財投資控股公司多次催債,匯潤投資和億陽集團在2007年12月21日償還了5000萬元后,余下的近5億元一直拖欠。
對財務報表造假。為了達到讓深航迅速上市、緩解自己資金緊張的局面的目的,李澤源對深圳航空的財務報表進行嚴重的造假。隨著李澤源被捕,國航控股深圳航空,對深圳航空真實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發現深航已陷入資不抵債境地。深航2008年、2009年分別凈虧損3126萬元與8.64億元,而其凈資產更是低至-20.67億元。而之前,在李澤源的控制下,根據深圳航空歷年財務報告,2005年到2008年,深圳航空一直保持持續盈利的健康發展狀態,2006年盈利3.6億元,2007年盈利6.4億元,2008年,在航空業哀鴻遍野的情況下,其仍實現2600萬元的盈利。
私設深航地產。逐步走上前臺的李澤源由于自己對于航空業不熟悉,將更多的發展希望寄托在了房地產發展上面。為此,他特意成立了深航地產公司,個人持有70%的股份,深圳航空只持有30%的股份,可以說完全是他個人的后花園。為了壯大深航地產,從2008年7月以后,李澤源就走訪了河南、江西、云南、青海等11個省份,李澤源利用部分地方政府官員發展經濟的迫切需求,承諾在當地開設一些航線,此舉一方面能從地方獲得補貼和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能擴充深航的支線航線。為此,地方政府一般會無償撥給深航一些基建用地,同時也會在稅費、融資上給予優惠和扶持。李澤源用其中20%建航空基地,其余則基本上交給了深航地產用做房地產開發。
到李澤源出事之前,深航已在北京、南寧、無錫等20個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基地,并獲得大量土地資源。其中,2006年11月在沈陽獲得近39公頃土地,在無錫獲得太湖世家和湖濱路之間的190畝土地用于開發辦公和生活基地、另外還在無錫機場總體規劃用地中獲得300畝土地用做建立生產基地。2007年9月,在重慶獲得一塊與滑行道相連接的300-600畝的生產基地用地。這些資產大部分進入了李澤源的深航地產。
用假租借騙貸款。深航曾經發布通告,通過西北租賃與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簽署了意向書,累計由前者向后者購買17架型號為退役飛機,總價值20億元,而后轉租給深航。但實際上,李澤源并沒有按合同執行這些飛機租賃業務,而是采用虛假租賃的手段,從銀行騙取了20億左右的貸款,用來償還收購款。
李澤源在與深航的交織中,利用掌握深圳航空實際控制權的機會,大肆進行利益輸送,從深圳航空轉移眾多資產和現金到自己的后花園中,從而來彌補自己收購的資金窟窿。但投機總是靠不住的,做企業,還是要扎扎實實,才能夠走得更遠,更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