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華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集體訴訟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有利于資本市場的規范運作,更有利于塑造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集體訴訟是指當投資者發現所投資公司因信息披露缺失而使自己遭受損失時,可以直接提起集體索賠和起訴,而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而且,如果索賠成功,發起的律師行可以獲得總賠償金額30%左右的分成,這就極大地鼓舞了律師行和投資者的訴訟熱情。
集體訴訟是美國等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規范公司運作和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因為這種制度安排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違規成本,而投資者訴訟卻幾乎沒有任何成本支出,甚至連電話費都是免費的,這無疑意味著投資者的訴訟收益總是大大高于訴訟成本,或者說,違規公司的違規成本總是大大高于違規收益,這種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對公司的違規行為具有極大的威懾作用。
我國自1990年重建資本市場以來,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總體上看,由于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以及“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國資本市場還很不規范和成熟,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前赴后繼”,而且違規程度不斷提升。且不說德隆、銀廣夏、科龍、中石化等內陸上市公司,即使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像中國人壽、網易、中航油、創維等,也同樣丑聞不斷。對于海外上市公司來說,由于國內制度“軟約束”的思維慣性,不少公司都曾成為被集體訴訟的對象。企業的頻頻違規,極大地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嚴重地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2005年6月,中國股市曾跌破1000點,是8年來的歷史最低點;2008年至今仍在持續的股市低迷,盡管人們可以找出多種原因,但因資本市場和公司運作不規范而導致的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如何樹立投資者信心,關鍵在于制度建設。筆者認為,在各種制度建設中,相對于其他制度安排,中小投資者集體訴訟制度是更加重要的一種制度安排。
之所以說中小投資者集體訴訟更加重要,一是,該制度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規范運作。眾所周知,公司上市需要經過各種嚴格的審批程序,自2008年又開始實施保薦人制度,但這并沒有有效地防止公司的各種違規行為,尤其是隱瞞信息、發布虛假信息并沒有由此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而且還衍生出不少腐敗問題。而由于投資者集體訴訟的巨大威懾作用,企業會加強自我約束,即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放開企業上市,他們也會高度慎重,只有當他們認為自己確實滿足上市條件時,才可能會考慮上市。因為即使能夠上市,一旦遭到投資者集體訴訟,他們的損失將非常慘重,因為投資者會拋棄它們。
二是,該制度更有利于資本市場的規范運作。與投資者集體訴訟相配套,政府可以出臺更加嚴厲的強制退市制度,即一旦投資者集體訴訟達到既定程度,且事實成立,則企業必須退市。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上市公司隨時面臨被集體訴訟的風險,它們將不得不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以免“惹怒”的廣大投資者,從而被驅逐出資本市場,這是他們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三是,該制度更有利于塑造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投資者信心是維持資本市場良性運作的核心因素,歷史上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歷次低迷,均與投資者信心不足存在直接關系。因此,塑造投資者信心,必須使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有足夠的權益維護機制,而這恰是我們所嚴重缺乏的。我國現行法律盡管為投資者民事賠償提供了實體權利根據,但程序法上的訴權領域尚有空白。而一旦建立了投資者集體訴訟制度,完全可以將蓄意侵犯投資者權益的大股東、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及其他管理人員告上法庭,那些以身試法者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需要強調的是,僅僅有了投資者集體訴訟制度還不夠,還必須保證該制度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