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董秘,某次去參加一個會議,簽到的時候,他填的職務是董事會秘書,會后發的與會人員通訊錄上,他發現自己的職務被改成了董事長秘書。這是個并不有趣的笑話——很多人缺乏對董秘職責、地位的認識。種種跡象表明,央企董秘的高管地位已成為規范完善董事會建設亟需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位與為的錯位?
新《公司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設董事會秘書,負責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會議的籌備、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東資料的管理,辦理信息披露事務等事宜,并明確高級管理人員包括上市公司董秘。相比之下,未上市的非董事會試點央企董秘地位尚無法律規定。而關于董事會試點央企,國資委和中組部則在相關文件中明確了董秘是公司高管。《董事會試點中央企業董事會規范運作暫行辦法》指出“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總會計師和董事會秘書”。
在央企,有委管干部(國資委管理的干部)、公司內部高管這兩個概念。國企領導班子(不包括外部董事、職工董事)是指委管干部,而董秘屬于公司高管、不屬于領導班子成員,委管干部和內部高管之間的待遇存在差異。目前的央企董秘施行備案制,即董事會任命董秘后,報國資委備案;若是國資委任命的干部,則要專門下任命令。
國資委領導多次強調董秘在公司治理結構,特別是董事會運作中很重要,但由于種種原因,董秘至今還沒納入中組部、國資委的干部管理序列。這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兩張皮”。
央企董秘和公司其他高管待遇的差別,從不少公司披露的薪酬差距也可見一斑。從另一個層面看,董秘必須有一定的協調力,如果地位、級別太低,協調的難度可想而知。確保董秘的高管地位,將實質保證董秘協調資源的能力和履職積極性。
由此看來,“位”與“為”已在央企董秘身上形成某種錯位,勢必會在無形中拖累央企董事會試點的推行。
“逐步落實董秘的高管地位”
關于解決董秘的高管地位,我們已看到多方的努力。比如,上市公司層面,一些公司主動將董秘提升至副總經理級別,或者規定由董秘兼任副總經理。央企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對董秘的高管地位問題是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并且有更高瞻遠矚的打算。
“董秘的地位確實很重要,尤其在處理與投資者關系、董事會信息獲取等方面。很多工作我們一般不會直接找董事長、董事,主要找董秘。”國資委改組局副局長秦永法對《董事會》表示,“董秘的職責是很清楚的,我們在《董事會試點企業董事會規范運作暫行辦法》中有比較詳細的規定,不比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的事情少、責任輕。為了充分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對董秘這一角色,一是我們要積極落實董秘的高管地位。因為根據董秘的工作性質,有必要是一個高管,便于他開展工作,我們在文件上也規定他是高管,但事實上有一些細節并沒有完全落實,這跟我們國家的干部管理制度是有很大關系的。二是我們對董秘所具備的條件要有要求,董秘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具備履行好職責的素質、能力、經驗和水平,不具備條件的不能放到董秘這一關鍵崗位上來。三是對董秘的工作要有評價,工作好的要予以獎勵,當然不是單純的物質獎勵;但對于工作不好的,要有一種更換的機制,責、權、利要對等,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四是要進一步推進董秘隊伍職業化,要考慮董秘這一特殊的職業階層,關心其職業發展,提高職業階層吸收和保留高素質人才的能力。”
秦永法評價說,目前24家試點央企董秘隊伍整體上都是不錯的。“我們要求,首先他要盡職,當好一個董秘,而且他要不斷地去提高自己的履職能力,對內對董事做好服務,對外做好投資者關系。按照文件上的要求做好,我感覺做好董秘工作也不容易。”秦永法說,“當然,作為我們來講,要考慮到董秘的職業生涯問題,這是應該的。因為我們跟其他股東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僅僅是在中央企業建設規范的董事會,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積極推進國有大型企業建立規范的董事會,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所以,我們的工作是圍繞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一方向,不斷探索,逐步建設國有企業持續發展的體制基礎。通過5年來的試點探索,我認為中國特色的公司治理一定能夠建設好,而且會優于其他國家的公司治理。當然還有難題需要突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國資委推動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特別是大力推行董事會試點的背景下,我們有理由對央企董秘地位問題的解決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