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用一本書的篇幅說清楚中國資本市場的前前后后、來龍去脈嗎?也許有,那大概是比磚頭還厚的年鑒式的大部頭。或者是用素描的手法,勾畫出大致輪廓,反映出資本市場在中國的發展脈絡。鄭磊博士的新著《聚變:中國資本市場備忘錄》屬于后一類,它擷取了國內典型的資本運作案例、重要政策變遷和事件等,對資本市場相關行業進行分析、解讀、觀察和評論,嘗試對近年來中國的資本市場作一個備忘錄式的概括性的展示。
如果以資本市場結構為縱坐標軸,那么,完整的資本市場應該包括股權和債權市場,前者又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又可以細分為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上市前投資,而二級市場上又可以見到收購兼并、增資擴股、買殼借殼等多種資本運作手法。除此之外,中國資本市場還有其特殊的地方,比如股權分置改革、資本市場由不完善向多層次市場轉變的過程,以及特有的民營金融現象。
上述每個方面都足以各自成書,而《聚變》一書則把所有這些方面有序地結合在一起,按照投資進行的階段順序分別列入天使與創業投資、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資本運作案例、對金融體系改革的評論、資本運作技巧等篇章。書中選擇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通過剖析現實中的案例講解資本市場實踐方法,揭示了金融市場煉金之術,并把資本市場之斗智斗力、成功及失敗事件,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與整體經濟的增長密不可分。在宏觀經濟層面上,中國能否再有10年快速增長,關鍵在于如何松開制度性約束,特別是給資本市場松綁。我們已經呼喚了近十年的“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然而這個理想至今未果。我國的股市規模已經躍入世界前列,但直接融資渠道卻幾乎只有“上市”這個“獨木橋”,而間接融資渠道幾乎就是銀行貸款的代名詞。資本市場至今仍是國有經濟為主的“獨角戲”,這種瓶頸狀態如果無法突破,則多層次資本市場終究只是“水中月,鏡中花”。作者在書中多次呼吁向民間資本開放金融市場,金融改革的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這也許是寄托于書名中的另一層寓意吧。
《反主流經濟學:新國家主義經濟學》
(套裝上下冊)
作者:何新
時事出版社2010年3月
薦讀理由:本書提供了作者關于經濟學理論、當代中國經濟、國際經濟及社會主義歷史和改革等重大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全方位展示了這位中國最具爭議及傳奇性的知識分子對這些問題的一系列新穎的觀點。作者作為一名長期被所謂“主流經濟學派”排斥在輿論邊緣的學者,始終沒有忘記一個知識分子所肩負的使命,不甘寂寞地尋找著真正屬于中國的發展道路,不斷發表著獨立于西方思潮之外的真知灼見,它將喚起更多的人進行反思和思考。
《現代歐洲的戰爭與社會變遷:大轉型再探》
作者:【英】桑德拉#12539;哈爾珀琳
譯者:唐皇鳳 武小凱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0年2月
薦讀理由:在本書中,作者認為波蘭尼的大轉型的真正源頭,是歐洲階級結構的變革,而后者在19世紀和20世紀由各國不斷反復出現的內生性沖突所塑造。作者令人信服地提出,直到這些階級對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消除后,歐洲的經濟結構才開始關注內向型增長和國內消費,而不是過去的出口型增長和帝國主義擴張。作者以這樣的方式重新進行了波蘭尼的工作,并對那些關于歐洲政治和經濟長期發展進程更為正統的解釋提出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極富創造性的、基于階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