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雖然跨進了21世紀,但是20世紀的生態債務卻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世人眼前#65377;發軔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環境倫理學研究已有很大進展,綠色運動也由20世紀70年代的精英啟蒙階段,經過十幾年的群眾性參與,已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的“綠黨”參與政權,實現了從最初的理論設想到政治實驗#65377;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生態危機非但沒有消減的跡象,反倒有加劇之趨勢,群眾環保的態度也由原來的激昂變成現在的冷漠#65377;理論的問題和現實的困境告訴世人,如果只停留在對“生態成本外在化”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65377;讀完高懿德教授的“物種文明哲學革命”叢書突有一種茅塞頓開#65380;豁然開朗的感覺#65377;這部叢書以全新的視角反思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創制了一整套克服傳統人種文明生活方式及其觀念根本弊端的新文明思想體系,即“物種文明”思想體系#65377;它是作者為處于生存#65380;發展困境中的當代人類和處于人類蹂躪#65380;摧殘之下而瀕于滅絕的自然物種尋求的一條“拯救”之路,是作者悲天憫人#65380;惜物憐種的情懷的理論寄托#65377;以下幾點感悟至深#65377;
一#65380;這是一套體系框架宏大#65380;內容意蘊豐富#65380;邏輯結構嚴密的叢書
“物種文明哲學革命”叢書包括10部相互關聯又彼此獨立的著作,其內容涵蓋了一般文明觀念及其哲學世界觀#65380;價值觀#65380;倫理觀#65380;審美觀#65380;科技觀#65380;經濟觀#65380;可持續發展觀#65380;政治觀和法律觀等領域或層面,有機構成了一整套關于物種文明對于人種文明顛覆與革命的理論框架#65377;叢書力求通過在一般理論層面和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實踐層面的全面闡述,來全面把握新的物種文明思想體系并實現其對傳統人種文明觀念系統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革#65377;
整套叢書在行文線索的安排上獨具匠心,兩條主線始終貫穿著整套叢書#65377;對物種文明哲學理論的系統闡述和創制是中心線或主線,而以對傳統人種文明哲學的批判與顛覆是輔線#65377;因此,為了同時徹底地展開對傳統人種文明哲學的顛覆和對物種文明哲學的創制這兩大主題,同時又為了充分體現這兩大主題所蘊含著的物種文明哲學對傳統人種文明哲學的徹底革命精神,整套叢書在具體的專題內容的結構安排上又靈活地采用了“正-反”相對或“反-正”相對#65380;“破-立”相對或“立-破”相對的結構模式,即先系統地展開對反面的傳統人種文明哲學相關理論的批判,然后再在此基礎上系統地闡述正面的物種文明哲學的相關理論,或者相反#65377;整套叢書可以看做是理論建構型著作和觀念批判型著作,也可以說就是兩套相輔相成的著作的合集#65377;
二#65380;這是一套顛覆與革命的叢書
“物種文明哲學革命”叢書的邏輯核心是:在顛覆人種尺度基礎上確立物種尺度,在顛覆傳統人種文明哲學形態的基礎上確立未來物種文明哲學形態#65377;因此,顛覆與革命是這套叢書的兩條主線,也是叢書的運思方法;是叢書的兩大內容,也是叢書的基本精神;是叢書的兩個基本目標,更是叢書的兩把“手術刀”#65377;
在作者看來,要解決生態危機必須進行一場徹底的文明“范式”的決裂,即由作者獨創性提出的物種文明代替傳統的人種文明#65377;跟舊文明“范式”決裂,進行一場對傳統文明的顛覆與革命,這是作者基于當前生態危機成因與解決方案而提出的#65377;自生態危機爆發以來,尋找生態危機的原因與解決方法一直是眾多政治家#65380;科學家上下求索#65380;苦思冥想的問題,也是許多哲學家#65380;社會學家潛心探討#65380;殫精竭慮的問題,這其中有合理的理論設想,也有成功的理論實驗,但都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沒有突破傳統以人為尺度#65380;標準#65380;價值#65380;倫理界限的文明范式#65377;如最具有代表性的環境倫理學就是為解決人與自然矛盾而應運而生的#65377;突破傳統的只限于“人-人”之間的道德關懷,把道德關懷擴大到人之外的存在是環境倫理學最成功的理論設想#65377;但讓人困惑的是,盡管今天環境倫理學已日臻完善,但生態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尖銳化#65380;復雜化和嚴重化,究其原因在于環境倫理學的觀念盡管已經意識到必須擺脫傳統人種尺度的束縛及人類中心主義世界觀的桎梏,并且已經初步認識到這是走向真正自然道德的必由之路,但在事實上它并未堅決地如此走下去,而是屈從于傳統思維的束縛而仍然屈就于人類中心和人種尺度的影響,從而沒有也不可能真正走出傳統人種文明的局限性,最終導致了上述不可避免的窘境#65377;
什么是文明?如何判斷一種行為或范式是文明?自工業革命以降,不同領域的學者都在探討這個問題#65377;20世紀以來對文明的探討更是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經超越了單純學術理論問題,文明的研究與國家的民族精神#65380;國內外政策甚至全球戰略聯系在一起了,“文明的沖突論”#65380;“文明的復興論”#65380;“文化的終結論”#65380;“意識形態的結束論”就是這一時期的聲音#65377;在高懿德教授看來,文明的本質和真理,乃是人與自身及自然打交道方式的科學化和道德化,其具體內容乃是文化中具有科學性和道德性的成分#65377;應該說這個觀點比較合理地抓住了文明的內核#65377;文明與科學和道德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邏輯關聯#65377;科學與道德是構成文明本質的兩大邏輯支架,也就是說,二者是文明本質構成的兩大基本要素,是文明生活形式得以構成的根本要素#65377;任何真正的文明,都是科學與道德的有機統一#65377;
“在文明的骨架內,如果說科學層面構成文明的肉體,作為文明的基礎本質而存在,道德層面則賦予其靈魂,構成整個文明的靈魂本質#65377;二者之間是肉與靈的統一#65377;”(高懿德,2009:56)一方面,科學層面作為道德層面的基礎而存在,正是科學給予道德以真正的現實性#65377;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道德賦予科學以靈魂,科學就難免走入片面化的誤區和走錯前進的方向,最后可能會走入非科學的泥潭#65377;大量科學發展的事實表明,以前由于我們非道德地對待自然界,因而對自然界的開發和利用已經使我們的科學發展走入了嚴重的片面性和非科學性,生態災難危機的出現正是這種狀況的表現#65377;法蘭克福學派就猛烈地批判了科學的反生態性,哈貝馬斯認為當代科學技術已經是一種意識形態#65377;所以,科學層面的文明有賴于道德層面的文明的支持才得以成立,反之,道德層面的文明有賴于科學層面的文明才能夠成為現實;最終,科學層面和道德層面兩種文明的彼此支持和結合,才得以構成真正的文明#65377;
以此為標準,傳統的以人的類為中心#65380;以人的尺度為標準#65380;以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文明顯然是不文明的,因為這種文明造成了科學精神與道德精神的嚴重脫節,進而造成了人與自然的嚴重失衡#65377;因此,要徹底克服傳統文明所帶來的一系列危機,就應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以人為中心的人種文明,而建立起一種物我平等的物種文明,因為“人種文明不僅是一種錯誤的文明——錯在理念不真,而且是一種不文明的虛假文明——表現為搞人類特權與奴役自然,以及是實踐上有害的文明——既有害于自然又有害于人類自己,還是人類與自然界及其各物種成員彼此對立沖突的文明……物種文明不僅是合乎人類與自然界之間平等交往#65380;彼此互惠的真實關系,而且是真正文明的文明——表現為其是真正有道德的文明,以及是實踐上全面有益的文明——既有益于自然物種存在及其福利又有益于人類自身生存及其福利,還是人類與自然界及其各種物種成員彼此和諧的文明”(高懿德,2008:2)#65377;據此,物種文明必將是傳統文明的“掘墓人”,它的產生必然引起一場對傳統文明的顛覆與革命#65377;這種顛覆與革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65377;
第一,顛覆支持傳統人種文明的人種尺度,確立起支持未來物種文明的物種尺度,這是建立未來物種文明形態理論并發動起對傳統人種文明革命的基本杠桿#65377;
第二,顛覆支持傳統人種文明之人種尺度的人類中心主義世界觀,建立起支持未來物種文明之物種尺度的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物種平等主義世界觀,這是建立未來物種文明形態理論并發動起對傳統人種文明革命的根本支點#65377;
第三,顛覆傳統人類中心主義的人種尺度價值觀,確立和建構起物種價值平等觀念,這是摧毀人類中心主義和人種尺度優先觀念,確立和建構起物種平等主義和物種尺度平等觀的價值觀基礎#65377;
第四,借助于物種尺度平等觀對人種尺度優先邏輯的顛覆,徹底摧毀傳統人種文明的基本觀念并確立和建構起物種文明觀念及相應的物種文明形態理論,這是新文明世界觀發動對傳統人種文明的徹底革命的基本理論目標#65377;
第五,在社會生活各領域用新的物種文明哲學觀念掃蕩和驅逐傳統人種文明哲學的影響,并在這些領域中確立起具體的物種文明及其生活形式觀念,即在社會生活各領域及其相關各學科領域實現物種文明觀念對傳統人種文明觀念的革命性變革#65377;
三#65380;這是一套表征現在#65380;著眼未來的叢書
“物種文明哲學革命”叢書中許多概念(如人種文明#65380;物種文明等等)和許多觀點(如要解決生態危機和人類自身生存危機就要對傳統文明進行顛覆性地革命,就要用物種文明代替傳統人種文明等等)都是作者首創#65377;對于這些新概念與新觀點,有些學者不一定贊同,但如果考慮以下幾點情況,就可以更全面地看待理論上的爭論#65377;
首先,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65380;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65380;愛民愛物的憂患意識讓人稱贊,同時甘于清苦#65380;潛心鉆研#65380;歷經十載終成理論體系的精神也讓人欽佩#65377;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環境和主觀心態下,彰顯了一個學者對“形而上”不懈追求的理論風范#65377;
其次,這套叢書的基本性質可以定位為一套表征現在#65380;著眼于未來的叢書#65377;“表征現在”體現在“物種文明哲學”是一種解決以生態環境危機為特征的當代人類生存困境和物種存續危機的“救命”理論#65377;人類社會發展到當代,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面臨著難以為繼的生存危機#65377;當然,其他物種也是如此#65377;所有這一切,都根源于以人種為尺度的傳統人種文明生活方式#65377;因此,要全面解決人類生存困境和物種存續危機,就必須徹底轉變傳統人種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代之以物種文明的生活形式#65377;
而從其中心內容#65380;實質和歷史使命來說,這又是一套著眼于未來的叢書,是一套對即將到來或已經到來卻未現形的未來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物種文明生活形式的全面而系統的理論探索和把握的叢書#65377;所以,它不是一種關于“現在”的理論,而是一種關于未來的未來學#65377;
同時“物種文明哲學”是一種克服傳統基礎上拯救現在和未來的理論#65377;克服傳統,是從對傳統人種文明生活形式的根本弊端而言,更是從根本上及從總體上徹底顛覆傳統文明形態或范式而言#65377;說其拯救現在和未來,指的是它直接面對和要克服的是當今仍然流行的人種文明傳統,而其根本目標又在于徹底根絕當今人種文明傳統對未來的決定性影響,以使未來文明從傳統束縛下徹底解放出來走向它所應是的物種文明#65377;所以,物種文明哲學說到底是拯救未來脫離現代人種文明傳統的理論#65377;
因此那種認為物種文明是要降低人的尊嚴,把人降低到其他物種的存在以期望拯救自己與自然界的看法,顯然是沒有完全理解這套叢書的基本性質#65377;
再次,盡管這是一套表征現在#65380;著眼未來的理論叢書,但用物我平等的物種文明代替傳統的以人為獨尊的人種文明的新的革命理論具有極強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或者說能夠達到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效果#65377;
理論意義或效果體現為:第一,實現對人種文明#65380;文化的觀念革命和思想革命,消解和顛覆人種文明#65380;文化觀,對傳統人種主義的世界觀#65380;價值觀#65380;文明觀#65380;倫理觀#65380;科技觀#65380;發展觀#65380;美學觀以及其他諸社會生活領域的人種文明觀念進行徹底的革命性顛覆#65377;第二,實現物種文明哲學理論的創制和建構,確立起物種文明#65380;文化觀念,即確立和建構起相應的物種主義的世界觀#65380;價值觀#65380;文明觀#65380;倫理觀#65380;科技觀#65380;發展觀#65380;美學觀以及其他諸社會生活領域的物種文明觀念#65377;
實踐意義或效果也體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推翻現行的傳統人種文明形態的社會生活形式,建構起現實的物種文明形態的社會生活形式#65377;理論創制的目的不在自身,在于對舊觀念舊生活方式的批判,以及引導建立新的更合理#65380;更理想#65380;更文明的社會生活方式,這顯然是叢書根本的實踐追求目標#65377;第二,追求真正的人類解放以及所有物種的解放,可以說是這套叢書的終極追求目標#65377;過去沉重的教訓和殘酷的現實告誡世人:人類與自然界是休戚與共的,破壞自然也就破壞了人類自身生存的根基#65377;傳統人種文明的控制自然的極度輕狂的觀點,其實也就落入了控制人類自己的窠臼#65377;當傳統文明造成的當代生態危機使人類陷入空前的生存困境,在人類和所有物種被傳統文明逼得走投無路之際時,“物種文明哲學”打斷人種文明的鎖鏈,把人類和所有物種從人種文明的枷鎖下徹底解放出來,使它們獲得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間#65377;就此而言,“物種文明哲學”既是使人類獲得解放的理論,又是以解放所有物種為使命的理論#65377;從邏輯上看,沒有物種的徹底解放,就不會有人類的真正解放#65377;物種的徹底解放是人類獲得真正解放的必要條件和現實基礎#65377;
[參考文獻]
高懿德.2008.物種文明導論[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
高懿德.2009.論科學#65380;道德與文明的終極尺度及其歷史變遷[J].理論與現代化,(1).
[作者簡介:華章琳(1976—),男,江西于都人,博士,青島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未來文明研究所副教授,哲學教研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65380;生態哲學與生態倫理學研究#65377;]
責任編輯:胡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