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條件,歸納起來主要有糧食安全#65380;能源安全#65380;環境污染#65380;生態平衡#65380;生產技術與能耗等方面#65377;為實現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應積極參與生物質能國際經濟與技術合作,實現生物質能生產方式多樣化和生產原料供應多樣化,并實現生物質能生產企業適度規模化#65377;
[關鍵詞]新能源;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61.3;F120.4;F4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0)06-0062-07
[作者簡介]林 琳(1966—),男,廣西南寧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新能源經濟學#65380;市場經濟理論等研究#65377;(北京 100005)
[收稿日期]2010-10-30
Analys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Biomass Energy Industries in China
LIN Lin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of biomass energy industries at different levels should remain harmonious and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 restrain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of biomass energy industries in China mainly consist of food security, energy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equilibrium,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biomass energy industries, China should participate more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in the biomass energy, adopt diverse modes of production for biomass energy and multiple supplies of its raw materials,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moderate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biomass energy manufacturers.
Key words: new energy; biomass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一#65380;問題的提出
近兩三個世紀世界工業革命使化石燃料日益成為人類發展生產力#65380;提高工作效率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甚至已經成為人們改變生活方式#65380;改善生活品質的必需品#65377;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化石燃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等負作用日益顯現,與此同時化石燃料日益用盡,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工業革命以來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探索新的能源獲取途徑,如風能#65380;太陽能#65380;潮汐能#65380;核能#65380;生物質能等#65377;生物質能是指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固定和貯藏在生物體內的能量#65377;人類通過直接與間接兩種途徑獲取生物質能#65377;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實際上是一種“返祖”現象#65377;大約在原始社會中期,人類就從自然界中學會了利用植物生火#65380;取暖#65380;驅蚊蠅猛獸#65380;加工食物#65377;但這種“返祖”卻絕非簡單的“返祖”,而是發生變異后的“返祖”#65377;今天人們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與工業革命前的開發利用相比較,已經不是同一層次的概念#65377;工業革命前,由于生產力落后,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有限,植物供給完全可以彌補人類對植物燃燒的需求,因而是原始意義上的可持續#65377;今天,生物質能產業的大規模擴張,將導致對植物的需求急劇擴張,植物供需缺口擴大#65377;如果人們不加限制地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將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65377;處于工業化中期的當代中國,將以何種方式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如何用可持續發展觀指引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這對于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進而對于世界人口#65380;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65377;筆者認為,實現生物質能可持續開發利用,首要的是改變人們的觀念,因而本文第二部分介紹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第三#65380;四部分從經濟具體層面分別討論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條件與途徑#65377;
二#65380;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20世紀,由于石油大規模#65380;低成本開發,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幾乎為人們所忘記#65377;在中國一些邊遠地區,有農戶利用植物直接燃燒取暖,還有一些地區推廣沼氣,但規模不經濟,技術不過關,持續能力差#65377;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4次全球性“石油危機”的出現,生物質能的規模化開發的必要性重新顯現,如同期燃料乙醇產業在巴西#65380;美國等國的迅速發展#65377;進入21世紀,國際石油價格屢創天價,生物質能產業更加為世人關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經把發展生物質能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來對待#65377;
為更深入地探討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將從四個經濟學的層面,即宇觀#65380;宏觀#65380;中觀#65380;微觀層次來分別解讀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分析#65377;(1)宇觀層次主要從整個地球的經濟學角度考察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5377;從宇觀層次看,生物質能產業必須有利于緩解全球資源短缺#65380;環境污染問題,有利于世界人口#65380;資源#65380;環境的可持續發展#65377;(2)宏觀層次主要從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安全的角度考察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5377;國民經濟安全的內容廣泛,與生物質能產業聯系最緊密的主要有糧食安全#65380;能源安全以及生態安全(如生態平衡#65380;環境污染等問題)#65377;從宏觀角度看,生物質能產業必須以糧食安全為前提,并有助于維護能源安全以及生態安全,如此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65377;(3)中觀層次主要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考察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涉及生物質能產業鏈縱向與橫向的協調關系#65377;從中觀層次看,生物質能產業鏈中不應該存在瓶頸現象,產業鏈與價值鏈必須協調,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必須分配合理#65377;(4)微觀層次主要從經濟角度考察生物質能生產企業,涉及生物質能生產單位成本#65380;銷售價格#65380;利潤率以及生產技術與工藝等方面#65377;從微觀層次看,生物質能生產企業能得到正常利潤,利潤率長期過高或過低甚至虧損都無益于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5377;
這里還有必要說明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65377;(1)如果將宇觀#65380;宏觀#65380;中觀#65380;微觀層次排一個先后順序,那么,前一層次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為后一層次指明方向,只有從前一層次上明確了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方向,后一層次的可持續發展才真正有意義#65377;如果生物質能產業不是以人口#65380;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宇觀層次)為終極目標,片面強調國民經濟安全(宏觀層次)#65380;生物質能產業鏈的合理性(中觀層次)#65380;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微觀層次)都將毫無意義#65377;因此,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嚴格按照宇觀#65380;宏觀#65380;中觀#65380;微觀層次的先后順序來制訂#65377;(2)后一層次是前一層次的基礎和條件#65377;如果生物質能生產企業沒有利潤空間(微觀層次),產業鏈難以配套運作(中觀層次),以至生物質能產業長期依賴政府扶持與補貼而生存,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物質能產業自身能否長期生存都存在問題,更不可能達到國民經濟安全(宏觀層次)#65380;人口#65380;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宇觀層次)的目標#65377;(3)不同層次可持續發展之間應該保持一種協調一致的關系,不能僅僅突出某一層次而忽視其他層次#65377;如生物質能生產企業片面追求利潤(微觀層次)可能會導致糧食安全等危及人類自身安全的問題(宏觀層次)與環境污染問題(宇觀層次),因此,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經濟學各層次上進行綜合考慮:既要具有經營上的可行性,又不至于在產業發展上遭遇產業鏈瓶頸;既要能滿足國民經濟安全,又要能促進人口#65380;資源#65380;環境的可持續發展#65377;
但是,客觀地說,當前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狀況并不能完全稱作可持續發展的,或者說,生物質能產業還沒有完全實現上述四個經濟學層面上的可持續發展,究其原因在于當前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仍舊存在以下將要提到的一些約束條件#65377;
三#65380;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條件
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并非完全等同的兩個概念,后者的內涵比前者更豐富#65380;更嚴格#65377;并非所有促進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因素都稱得上“可持續發展”的因素#65377;某些看起來對生物質能產業有利的“發展”因素,卻可能是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65377;全面認識并具體分析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條件,對于引導該產業的長遠發展以及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是必要的#65377;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條件,歸納起來主要有糧食安全#65380;能源安全#65380;環境污染#65380;生態平衡#65380;生產技術與能耗等方面#65377;
1.糧食安全
根據1996年11月《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的解釋:“只有當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和經濟上獲得足夠#65380;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65377;”上述解釋對“糧食安全”是從糧食的品質#65380;供求與價格,即從糧食的質#65380;量#65380;價三方面進行界定的#65377;這里我們只從后兩方面來討論#65377;(1)從量的角度來看,作為人類食物的糧食供求要實現基本平衡,這是糧食安全的硬指標,也是糧食安全問題的底線,否則只會導致人類自身的不可持續發展#65377;(2)從價格的角度來看,糧食價格應合理且穩定#65377;這里的合理是指糧食價格既不能高于消費者承受能力,又不至于低到打擊糧農種糧的積極性#65377;
然而,近年來出現了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過程中危及糧食安全的現象,如燃料乙醇的大規模生產對糧食安全的威脅:(1)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減少了用做口糧的糧食供給#65377;美國等國為了緩解能源危機而以玉米等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中國也曾以大米#65380;玉米等為原料,從而擴大了口糧的供需缺口#65377;(2)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導致世界糧價大幅上漲#65377;據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唐#8226;米切爾(Don Mitchell)的跟蹤調查,從2002年至2008年2月,研究中一攬子糧食價格漲幅達到140%,其中生物燃料推動糧價在同期上漲了75%#65377;而另一個國際組織樂施會2008年6月25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全球糧食價格暴漲,生物燃料的“貢獻”占到總漲幅的30%(張艾莉#65380;王成軍,2007)#65377;
因此,生物質能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糧食安全為前提條件#65377;從這個意義上講,糧食安全是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65377;糧食安全的實質是人口的可持續發展,一旦由于發展生物質能產業而導致糧食安全受到威脅,進而妨礙人口的可持續發展,那么,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將得不償失#65377;
2.石油安全
石油安全可以從石油產量與石油價格兩個方面來解讀#65377;(1)從產量來看,由于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以當前世界石油開采速度,地球石油資源枯竭之日即將到來#65377;(2)從價格來看,2008年上半年以來,國際市場石油現貨與期貨價格巨幅波動#65377;2008年6月突破140美元/桶,此后幾乎呈單邊下跌,2010年2月徘徊于70美元/桶附近#65377;作為應對策略,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頻頻調整汽油出廠價格#65377;這些都充分表明,石油開采加工業已經成為不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石油安全已經不能得到保障#65377;筆者認為,石油價格升速過快與價格過低都不利于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5377;
首先,石油價格的快速上漲提升了生物質能產業的利潤空間,容易誘發生物質能產業外延式擴張,甚至一些技術水平低下的生產企業也在利潤驅使下盲目擴張產能,給產業可持續發展留下隱患#65377;歷史經驗表明,如果一個產業缺乏長遠規劃而盲目擴張,無論從短期還是從長期看都不利于該產業可持續發展#65377;其次,石油價格長期低位調整也不利于生物質能產業成長#65377;事實上,20世紀初期,一些國家曾經主動開發過生物質能#65377;例如,中國在二戰期間就在邊區生產過燃料乙醇,但由于二戰后中東地區石油大量開采,國際石油價格并不高,加之生物質能生產成本難以降低,導致生物質能產業前景黯淡#65377;因此,石油產量下降#65380;價格飆升是刺激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因素,但卻不是促進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而是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65377;石油價格過低,則直接就是生物質能產業成長的阻礙因素,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65377;鑒于此,我們不主張生物質能生產企業打著維護石油安全#65380;能源安全的旗號盲目上馬,擴張產能,也不主張政府在石油價格上長期采取補貼的方式抑制價格#65377;在當前形勢下,政府對生物質能產業實行管制#65380;制訂產業政策與發展規劃是必要的#65377;
3.環境污染
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初衷除了解決能源危機以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緩解石油化工及其下游產品在加工#65380;生產#65380;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65377;具體說來,生物質能的優點有:(1)有利于減少汽車尾氣中有害氣體的排放#65377;(2)減少土地污染#65377;(3)減少其他有害含氧添加劑造成的污染#65377;(4)減少石油加工時產生的污染(張艾莉#65380;王成軍,2007)#65377;然而,一個容易忽略的事實是,生物質能生產#65380;使用過程中也會帶來環境問題#65377;據研究,每處理1噸甘蔗需要用3.9噸水#65377;另據美國大氣科學家馬克#8226;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等人的研究,以乙醇為燃料的車輛可能導致更多人罹患或死于呼吸系統疾病#65377;他們指出,如果用以乙醇為燃料的車輛替代所有的轎車和卡車,美國死于空氣污染的人數將增加4%(李興,2007)#65377;因此,環境污染也是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65377;
4.生態平衡
生物質能的生產可以以多種植物為原材料,但由于不同國家#65380;不同地區氣候條件等的差異,種植不同植物的比較優勢是不同的,而用不同植物為原料生產生物質能的成本也是不同的,最終導致用不同植物生產生物質能的經濟效益不同#65377;出于經濟考慮,生物質能生產企業為了追求規模經濟,為了利潤最大化,往往會熱衷于使用單一植物作為生物質能生產原料而放棄其他植物,甚至破壞其他植物的生長,從而破壞了生物多樣性,不利于生態平衡#65377;如巴西為了擴大種植生產燃料乙醇原材料甘蔗的土地面積,不惜毀壞熱帶雨林,對生態平衡造成嚴重影響#65377;
5.生產技術與能耗
從整體上看,當前生物質能生產技術與能耗還亟待改進#65377;由于受生產技術與能耗水平的限制,不管是第幾代生物質能產業一般都包含兩個主要環節,即作物種植環節與生產環節的成本與能耗是相當大的#65377;以燃料乙醇的生產為例#65377;(1)作物種植環節的成本與能耗#65377;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研究,玉米種植過程中消耗的能量高于由玉米所生產的燃料乙醇所提供的能量#65377;(2)生產環節的成本與能耗#65377;一項研究表明,由生物質制燃料乙醇的能耗高于燃料乙醇燃燒生成的能量#65377;如以玉米粒為原料的能耗比產能高29%,以軟枝草為原料的能耗比產能高50%以上,以木材為原料的能耗比產能高57%以上(陳輝#65380;陸善祥,2007)#65377;因此,從技術成本與能量消耗的角度來講,生物質能產業技術成本與能耗過高的現實也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不相容,如果近期不能在生產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解決企業成本與能耗過大這一問題,必然會影響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5377;
四#65380;中國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在人口#65380;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成為廣泛共識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應對能源危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65377;筆者曾以低碳經濟為視角,探尋中國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的途徑:(1)根據生物質能自身的特點并考慮中國的國情,制訂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65377;(2)提高認識,理清思路,加大宣傳#65377;(3)加強人才能力建設,加大科研投入,搞好試驗示范#65377;(4)開展資源評價,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能源作物#65377;(5)盡早出臺相關的激勵支持政策#65377;(6)完善市場體系建設#65377;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本文擬作以下一些補充#65377;
1.參與生物質能國際經濟與技術合作
從宇觀層次看,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與世界人口#65380;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相一致的,因此,世界各國在發展生物質能產業時,應加強國際經濟與技術合作#65377;(1)國際經濟合作方面,世界銀行與發達國家應對發展中國家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給予支持,提供低息#65380;無息貸款,多渠道提供開發#65380;建設資金#65377;同時,中國應鼓勵生物質能生產企業“走出去”#65377;目前,中國生物質能生產企業仍以“立足國內”為主,表現為產品主要在國內市場銷售,生產原料主要來自國內,只有個別企業已經開始將產業鏈的部分環節延伸至境外#65377;2005年10月,河南天冠在老撾租賃5萬公頃土地種植木薯(陳鐵#65380;李寶鋼#65380;李瑞,2005),將產業鏈的上游投放于國外,既解決了原料供應緊張的問題,又為東道國提供了就業機會,實現了“雙贏”#65377;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生物質能產業的成長,生物質能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國際分工將是大勢所趨#65377;出于前瞻性的考慮,生物質能企業應當把“走出去”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之一#65377;比如,中國一些企業可以將燃料植物種植環節投放到與中國南方地區氣候條件相近的鄰國,如越南#65380;老撾#65380;緬甸#65380;柬埔寨等國,甚至還可以投放到非洲#65380;南美洲等地區#65377;條件成熟的時候,還可以將生物質能產業鏈下游的一些生產環節向這些地區轉移#65377;(2)國際技術合作方面,由于中國生物質能技術起步相對較晚,與世界先進國家同類企業還存在技術差距,因此,中國生物質能生產企業應主動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技術,積極開展與歐盟#65380;美國#65380;巴西等國家或地區的技術合作#65377;同時,為提高世界人們的整體福祉,發達國家同類企業應摒棄以鄰為壑的傳統思維模式,向生物質能生產技術欠發達國家企業提供技術援助或進行技術貿易,以提高其生產技術,降低生產能耗,減少環境污染#65377;
2.生物質能生產方式多樣化
目前,世界通行的生物質能轉化利用主要通過直接燃燒#65380;生物化學轉化#65380;熱化學轉化#65380;固體成型技術#65380;生物柴油制取等方式#65377;(1)生物質直接燃燒常用鍋爐燃燒和流化床燃燒技術,國外研究表明以生物質直接燃燒作為燃氣輪機能量來源具有可行性(Eriksson,et al, 2004)#65377;(2)生物化學轉化則有發酵與厭氧性消化兩種具體方式#65377;利用生物質發酵生產乙醇,取材廣泛#65377;從技術上講,大部分植物都能夠作為這種生物質能獲取方式的原料來源#65377;而中國今后重點技術研發方向是利用甜高梁#65380;木薯及木質纖維素等非糧食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并建設規模化原料供應基地,建立生物質液體燃料加工企業(王豐華#65380;陳慶輝,2009)#65377;厭氧性消化也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生物質能獲取方式,原材料取材廣泛#65377;(3)通過熱化學轉化技術獲取生物質能,功耗少,轉化率高,較易工業化#65377;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包括氣化#65380;熱解#65380;液化和超臨界萃取#65377;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把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再利用可燃氣推動燃氣發電設備進行發電#65377;據中國目前生物質資源狀況,如僅將1%的麥桿和10%的谷殼用來氣化發電,總裝機容量就可能會高于200×104kW#65377;(4)固體成型技術是指在一定溫度與壓力作用下,將分散沒有固定形狀的生物質廢棄物壓制成具一定形狀#65380;密度較大的成型燃料的技術#65377;研究表明,生物質型煤技術可以提高燃燒效率#65380;減少資源浪費,并可以減少SO2#65380;CO2等排放,總節煤率可達20%~24%,總減硫率大于65%,減排碳的潛力可達當年總排量的10%(張鴻波#65380;張增貴#65380;董平,2002)#65377;(5)生物柴油制取主要采用對生物質進行壓榨或提取等工藝獲取植物油,再經提煉用于燃燒或經乳化#65380;高溫裂解或酯化處理后替代柴油#65377;豆油#65380;棕櫚油#65380;葵籽油#65380;米糠油以及廢棄食用油(如中國餐飲行業每年廢棄的大量“地溝油”)都可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65377;
3.生物質能生產原料供應多樣化
從可持續發展理念角度來說,發展生物質能產業除了緩解能源緊張問題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也就是說,發展生物質能不能影響生態環境,不能破壞生物多樣性#65377;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基因)多樣性#65380;物種多樣性#65380;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65377;生物質能生產企業產能的迅猛擴張必然引起區域性植物物種單一化的局面#65377;本來,歷史上人類大規模種植糧食等作物已經構成了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生物質能產業化生產會加劇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程度,這是與生物多樣性原則背道而馳的#65377;因此,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為了生物質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生物質能生產原料多樣化是必要的#65377;生物質能的生產原料有多種,包括人畜糞便#65380;谷殼#65380;叢粒藻#65380;廢棉#65380;鋸末#65380;橄欖殼#65380;廢紙#65380;水稻#65380;小麥#65380;玉米#65380;甘蔗#65380;甜菜#65380;木薯#65380;甘薯#65380;甜高粱#65380;葛根#65380;苧麻#65380;馬鈴薯#65380;棉籽#65380;菜籽#65380;農作物秸稈#65380;林灌木#65380;桉樹#65380;柳樹#65380;楊樹#65380;柳枝稷等原料,對這些原材料的廣泛利用(而不是單從經濟學上的比較優勢角度出發選取少數幾個品種而破壞生物多樣性)是十分必要的#65377;
4.生物質能生產企業適度規模化
為了降低生物質能生產過程中的能耗與提高經濟性,減少植物原料在生產中的運輸是必要的#65377;這方面巴西的經驗值得借鑒#65377;巴西主要以甘蔗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并計算出甘蔗的經濟運輸距離為17公里#65377;巴西的燃料乙醇企業都建在蔗田里,周圍17公里半徑內全部種植甘蔗(魏忠賀,2007)#65377;利用薯類植物#65380;甜高粱#65380;秸稈等植物生產燃料乙醇同樣也會存在一個經濟運輸距離,特別是中國一些地區以山地等邊際土地種植生物質能原料作物,其運輸條件并不理想,經濟運輸距離也會有所不同,合理計算經濟運輸半徑尤為必要#65377;經濟運輸距離的大小決定了生物質能生產企業原料的供應狀況,從而決定了企業生產規模,因此,根據原料植物經濟運輸距離決定企業規模是生物質能產業的特色之一#65377;
五#65380;結論
本文主要探討了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問題,包括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四個層面的內涵#65380;約束條件#65377;最后在筆者長期跟蹤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實情提出化解面對能源安全#65380;糧食安全#65380;社會安全#65380;生態平衡等受到威脅的局勢,并得出實現生物質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65377;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已經取得的成績和今后的目標,可見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也是實現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環節#65377;但目前對于整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國家還缺乏一個周密#65380;細致的市場規劃,在生物質能源關鍵技術上的自主創新也還不夠,必須加強這兩方面的努力#65377;有了法規及自主創新,在生物質能源方面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大國,但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國#65377;發展生物質能源一定切忌炒作,要踏踏實實,冷靜思考,因為有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缺乏社會公德并發出一些虛假的信息,這會降低大家對發展生物質能源的信心#65377;同時通過技術的突破來降低成本發展生物質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也絕對不是一個國家自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65380;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65377;只有這樣,中國生物質能源可持續發展才會不斷地取得良性進步,才能實現低碳經濟和生態文明#65377;
[參考文獻]
陳輝,陸善祥.2007.生物質制燃料乙醇[J].石油化工,(2).
陳鐵,李寶鋼,李瑞.2005.天冠集團在老撾建立原料基地[EB/OL].http://www.henannews.com.cn,11-03.
陳燕和.2006.技術溢出產業集群設計[J].科技創業月刊,(3).
陳燕和.2007a.燃料乙醇產業經濟學分析與發展前景展望[J].產業與科技論壇,(7).
陳燕和.2007b.燃料乙醇產業的經濟學分析[J].科技和產業,(10).
李興. 2007.乙醇燃料:既不“綠”也不安全[J].百科知識,(6).
林琳. 2005.推進農業產業化要實現三個創新[J].紅旗文稿,(5).
林琳.2009a.從低碳經濟角度審視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J].開放導報,(10).
林琳. 2009b.燃料乙醇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6).
王豐華,陳慶輝.2009.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工業與工程技術,(3).
魏忠賀.2007.中國燃料乙醇產業發展解析[EB/OL].http://www.chinabgao.com,06-21.
張艾莉,王成軍.2007.燃料乙醇工業的發展對中國環境保護的貢獻[J].全球科技經濟?望,(2).
張鴻波,張增貴,董平.2002.生物質型煤燃燒特性的研究[J].潔凈煤技術,(3).
Eriksson, G, Kjellstrem,B.,2004.Combustion of wood hy-drolysis residue in a 150 kW powder burner, (83).
Lampe,M.von,,2007.Modelling global biofuel impacts-Ap-proach,results and issues.Farm Foundation and ERS WorkshopGlobal Biofuel Developments:Modeling the Ef-fects on Agriculture.Washington,D.C.,27/28 Febuary.
Lynch,J.,2007.Bioenergy Policy Analysis.Copenhagen Biofuel As sessment Conference,June 4-5.
Ohga,K.,Koizumi,T.,2007.Biofuels Polices in Asia:Trade effects on World Agricultural and Biofuels Trade.USDA Agricultural Outlook Forum,March 2.
責任編輯:胡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