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淼的鄱陽湖,匯聚著無限的生機和希望#65377;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一項功在當代#65380;利在千秋的宏偉系統工程,責任重大,它承載著胡總書記“讓江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教誨和溫總理“要使鄱陽湖永遠成為‘一湖清水’”的囑托,承載了4400萬江西父老沉甸甸的期望,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需要集中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去研究#65380;宣傳和實踐#65377;
正是基于這一目的,由劉上洋#65380;黃鶴#65380;汪玉奇#65380;池紅等編著的《為了一湖清水——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一書,以獨特的視角#65380;新穎的觀點#65380;創新的寫作手法,在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并深刻體會總結作者長期探索生態經濟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如何貫徹好#65380;實施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如何形成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模式#65380;率先在欠發達地區構建完善的生態產業體系,如何發揮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范作用,如何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成為加快中部崛起的帶動區,如何構筑國際生態經濟合作平臺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述#65377;全書共10章,既有深刻的理論探討,又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全面推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指導作用#65377;
綜觀全書,其三大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愛不釋手,希望一氣讀完#65377;
一是內容豐富,可讀性強,立意高遠#65377;在新時代的召喚下,鄱陽湖的生態建設需要先進的發展理念來帶動#65377;該書追本溯源,深入闡述了生態文明時代的來臨,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新決策的出臺奠定了鄱陽湖未來的發展道路#65377;為進一步闡明建設鄱陽湖生態系統的內涵,著者深入解讀了蘇榮書記關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本質內涵的四句話: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保護生態中加快發展;目標是立足江西實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走出一條科學發展#65380;綠色崛起之路#65377;書中對于鄱陽湖生態建設的要求和規劃,均是在緊扣這四個內涵的基礎上進行論述的#65377;
二是結構嚴謹#65380;啟迪性強#65377;對于生態經濟區的具體規劃,著者從宏觀布置到微觀安排,均予以了詳盡而合理的闡述#65377;高效的交通#65380;清潔安全的新能源和便利的水利樞紐構成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通向未來的天路”,從基本設施建設上對其科學發展作出保證#65377;堅持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提升傳統產業#65380;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利用生態工業園推動生態經濟發展,這是本書在充分考察#65380;調研的基礎上作出的生態經濟區的工業發展部署,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現進位趕超#65380;快速發展作了必然選擇#65377;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該書抓住了這個核心點,提出科技創新推進區域進程,利用科技實現區域創新#65377;著者以親身實踐體會到改革開放的巨大動力,將這一舉措應用到生態經濟建設中,詳細說明了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涉及生產方式#65380;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65377;該書還對鄱陽湖區域的城鄉統籌進行了論述,堅持把“二元”轉變為“一元”,既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帶來的機遇,也是對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大力量#65377;
三是對策建議具有重要的實際工作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65377;該書關于區域建設的指導性建議論述,系統闡述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主要的建設方向及路徑選擇,充分而明確地反映了省委#65380;省政府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工作安排和實施規劃的總體構想#65377;著者在書中給出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定位——“二區一帶#65380;三區一平臺”,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置身于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科學發展的道路#65377;
[作者簡介:黃新建(1953—),男,江西臨川人,南昌大學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65380;區域經濟學研究#65377;]
責任編輯: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