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在信息傳播全球化、多元價值觀相互碰撞的影響下,觀眾被置于呈幾何級數增長的信息洪流中,這就使得媒體對紛繁蕪雜的信息進行的選擇、梳理與釋義顯得異常重要,這樣可以使得其對周圍的事物與環境做出更準確、更明晰的認知和判斷。順應與滿足觀眾這種需求的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深度報道欄目,成為當代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形態之一。
一、深度的意義——如何進行選題
新聞節目制作的第一步是選題,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自然有不同的選題要求。對于新聞節目的深度報道來說,首先必須建立在對深度報道本質的正確理解之上。可以認定,深度報道比一般報道更突出彰顯深度的特質。從本質上看,體裁或報道技巧上的獨特性,以及報道篇幅的長短都不是其特質,它的特質在于其對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追問。
改造世界的一切實踐、認知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體現在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二重性之上。其一,真理原則,就是指在認知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人處理主體和客體反映之間相互關系的由客體性內容所決定的原則。其二,價值原則,就是指在認知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人處理主體和客體需要之間相互關系的由主體內容所決定的原則。在新聞節目的深度報道中,對新聞事實真相的追尋以及對新聞事實深層原因的探究最能夠體現這兩條原則。
二、如何進行深度的發掘
在新聞節目采訪制作中,選題僅僅是對深度的初始定位,成功的調查采訪才能夠得出優秀的題材。
1.對深度空間的發掘
記者對選題意義高度的把握即是對深度的空間發掘,一個理解核心新聞事件的特定空間需要制作者的精心設計,比如:該空間里事件發生的背景性因素,其它相關聯的事件或人物的觀點等等。具備充足的深度空間,并且空間內的主體與背景之間高度契合是一次成功的深度報道基本要求,而在加深觀眾認知并引發其思考上發揮重要作用才是其真正的目的。總而言之,作為一個合格的記者,要對報道對象做出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探究,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多地為觀眾提供整體的全面信息。
2.發掘深度空間的原則
調查采訪基本的切入方向是深度空間的發掘,其挖掘還涉及到在實際調查采訪實務中,如何獲取相關信息與事實的技巧。所以可以認定,引導新聞深度調查的將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證據意識、問題意識、質疑精神這些調查原則。
證據意識。深度報道作為新聞節目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的深度應該來源于客觀事實,而不是來源于制作者的見解。正因為如此,從事深度報道的制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證據意識,這樣可以避免對新聞事實強加自己的推斷,真正做到具有充分的事實對應新聞事件每一個環節的陳述,有理有據是基本要求。新聞節目的深度調查采訪所必須遵循的邏輯主線就是對于事實性證據的探究和追尋,這是它的生命所在。
問題意識。對于新聞制作者來說這是構成一切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起端,是一種對事物的本來面目或本真意義的不斷追問的事實態度。一般來說,給人以浮泛印象的是:平面地、不加思考地羅列事實,這樣的新聞報道并不能獲得深度。因此,在新聞事實深度報道的調查采訪中,對真相的探究應該是統籌置于問題框架之內的,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制作者探尋到事物的本質的途徑通暢,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在調查采訪的突變狀況中也是十分有好處的,可以根據對問題的追尋,及時并且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應對調查方略。
質疑精神。這是一種從事任何有創造性工作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素質。被訪對象從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陳述問題,這是人不自覺的本能反應,所以在以新聞事件調查為中心的采訪之中,那些相關人群所陳述的事實并非總是客觀可靠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記者向相關人群進行質疑發問,或進一步竭力地采取多方求證,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信息的準確度和可信度,避免被表面現象或者虛假的信息蒙蔽而作出有失偏頗的新聞節目。
三、進行新聞報道的深度提煉
電視節目制作者在進行后期編輯的時候,對表述結構與表述方式的探究調查采訪中,通過發掘和挖掘,最終形成了新聞事實報道的深度;至于內化于記者個體中的另一種思想上的深度,則要把這種深度更好地傳遞并且呈現給廣大的觀眾;在后期新聞節目的編輯加工的工作中,上述事情將獲得深度上進一步的思想的提煉與境界的升華。
1.用問題意識的引導來表述深度
問題意識是一種必須從始至終貫穿節目制作的重要新聞理念,對于從事深度報道的采編工作人員來說是一種習慣。在調查采訪的時候,對問題的提出和探索是問題意識的具體體現;相對而言,在后期編輯階段中,以問題為軸承,建設深度新聞報道表述系統的內在邏輯性才是深度的具體體現。
2.一種典型的報道方式:“華爾街日報體”
使用敘述和論證相結合的組織材料的方法,這種方式的典型代表是“華爾街日報體”。這種方式的起源是《華爾街日報》擅長使用這種結構,因而大家都稱之為“華爾街日報體”。開篇從一個人的遭遇(或某個具體場景)入手→引出報道的主題→就大的問題展開論述,論述過程中運用大量背景材料,間或插入開篇個案的經歷或遭遇→最后得出結論或回歸個人故事,這種結構是其基本結構。我們仔細分析,“華爾街日報體”新聞報道的核心并不僅僅放在個案上,而是重心傾向于要論述問題所引發的深層次問題。因此把關注焦點過分集中在對個案的渲染上,就會影響整篇新聞報道的發掘深度及立意高度。
參考文獻
[1]曾杰、張樹相:《社會思維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79
[2]陳作平:《新聞報道新思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
[3]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三聯書店, 2003: 93
[4]許秋月:《民生新聞之我見》,科技資訊》,2007年第5期
(作者單位:重慶市合川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