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去年12月25日《中國經濟時報》載稿披露,當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后,中國政府將該項技術定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專利技術出口項目,消息傳出,卻出現了無人問津的窘困局面。究其原因,從水稻雜交研究初獲成功開始推廣種植,到逐漸擴大種植面積并不斷提高產量質量的過程中,一些部門、報刊為擴大宣傳效果,連篇累牘地將有關技術資料和關鍵數據印刷發行。特別是擴大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了幫助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兄弟掌握種植中的操作技藝,有些種植技術宣傳幾近到了狂轟濫炸的程度。更有甚者,有些中國官員竟然將上述資料帶到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去廣為散發,這樣水稻雜交技術成了“公開的秘密”。有一家外國公司曾多次向我國有關部門申請購買該項專利技術,當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告知欲出口該項專利技術時,那家外國公司卻表示不需要了。問其原因,對方答復說:(我們)已經從貴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收集了60多篇相關資料,誰還對購買專利感興趣呢?人家分文未花獲取了本該用巨資才能買到的水稻雜交技術,還挖苦你,你們的專利技術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舉手可得,買后連轉讓的價值都失去了,誰還對它感興趣?據說,每當提及此事,被公認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總是禁不住老淚縱橫。
袁隆平為何禁不住老淚縱橫?一是國家因此損失了本該獲得的大筆專利輸出收入。二是水稻雜交成功了,為解決人類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理應產生重大影響,可是由于專利保護不得法,損害了其科技影響力,損害了中國科技理應據此在國際上樹立的威望。再則,出現這種情況,造成如此刻骨銘心的損失,一些部門和媒體本該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制定相應措施,避免今后再出現類似情況,不讓黃隆平、王隆平們再老淚縱橫。可是這一問題發生后,有哪個部門公開嚴肅認真地總結過經驗教訓?有哪家媒體為此切實采取過措施,要求采編人員引以為戒?說來慚愧,就筆者的閱讀范圍所及,除這次看到上述《中國經濟時報》載文說及這個話題外,從未看到有其它文章言及于此。倒是早在幾年前曾聽到一個“高論”,說水稻雜交成功事關人類吃飯大事,為了便于推廣,我們不保密,不作為專利出售。對此“高論”,有些人私下議論說,出售科技專利,這是國際公認的科技傳播游戲規則,合理合法,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為什么要放棄專利?有人說這是窮大方,有人說這是用魯迅早就批判過的阿Q精神勝利法來遮掩工作失誤。但因當時不知這樣做的底里,也就不便往深說了。
試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令袁隆平老淚縱橫的事呢?回顧起來水稻雜交研究起步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當時我國還處于以階級斗爭為綱,實行計劃經濟時期。那時大多數干部群眾根本不知道有科研專利技術出售一說,宣傳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地方媒體和基層干部更無人擔心泄密。至于有些官員把水稻雜交資料帶到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去廣為散發,這樣做的人當然要承擔失職之責,從中也可看出此時我國有的科研部門和工作人員專利意識、保密觀念是很薄弱的。恕我直言,就是參與水稻雜交研究的人員中多數人對此也曾失之粗疏,且看他們當時接受記者采訪時可以說大多是無所不談。這種情況深刻說明當時中國人的市場意識淡薄,保護專利和科研技術機密尚未嚴肅認真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更談不上廣泛引導群眾制定縝密的防范措施了。好長時間廣大干部群眾處于“國家叫我保密我就保密”,至于自覺為國家科研成果保密的意識不強,時至今日這種狀況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這是需要社會各方特別是新聞媒體給予足夠重視的。
如何做到“摔個跤兒學個乖”,徹底杜絕再出類似情況呢?首先要強化保護專利和國家機密的意識。應該肯定,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已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保護專利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規;各科研單位、各事業部門也都建立健全了科學技術的保密和交流推廣制度,既大力鼓勵大家以創新精神開展科學研究,積極推廣和使用科研成果,又嚴謹防范和杜絕科研成果泄密和流失,努力引導大家把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變成自覺行動。其次,現今全國上下各行各業投入科學技術研究的人員是一支數以百萬計的大軍,隨著科技進步,搞好專利和科研成果保護客觀上已形成面廣量大的工程,對廣大群眾不僅要抓好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章制度的宣傳教育工作,發現執行和落實中的問題要注意及時解決。這如當載人火箭“神七”飛天后,2008年9月18日,南方某報刊出《神七是這樣煉成的》重頭稿,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十余個省、市的企業、科研單位為“神七”分別研制的產品,大到對“神七”能否成功發射、返回的“連接分離機構”,小到繼電器、連接器等零部件,稿子寫及這些如數家珍、和盤托出。記者這樣寫編輯這樣編考慮的重點是吸人眼球,至于是否會因此造成泄密之虞,則對不起“一是忙得忽略”了。這是媒體編采人員目光短淺、缺乏大局意識所致。對這類問題一經發現除了及時指出,還要注意幫助他們從思想深處消除隱患。要提醒廣大受眾,網絡已把世界變成“地球村”了,至2008年初已有378 家700名國外記者在我國常駐,我國任何一家媒體公開發表的文字和圖片新聞,都在外國記者收集新聞資料的合法范圍之內。保護專利和科研成果的任何粗疏之舉,都有可能造成難于彌補的損失,這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并切實加以防范的。否則,讓袁隆平流淚的事說不定又于不經意間發生了。